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农村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矛盾日益凸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农村社会稳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力度。

一、近年来我镇维稳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土地问题

一方面,在基层农村,土地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资源,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命根子,土地的边界、质量、远近等问题易导致农户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另一方面,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随着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的推进,由于政策不是人人同享,容易引发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群众的不满往往会通过一些肢体冲突或者上访等方式,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亲朋好友,如果处理不妥当,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对我镇的社会稳定工作有非常大的威胁。

(二)农村婚姻家庭纠纷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则社会稳。近年来,农村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每户少则一人出门务工,多则举家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一些人出门后见异思迁,时间一长,家庭不和,夫妻离异,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老无所养小无所抚,

给农村家庭和谐埋下了新的隐患,也给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新问题。

(三)农村干部工作问题

近年来,村民自治逐渐走上正轨,但有时候在工作中村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容易激化干群矛盾,造成一些村民对村组干部和镇政府有意见,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减弱,干群关系紧张,容易引发群众上访,影响了基层社会管理。

(四)农村劳资纠纷问题

我镇有部分青壮年便纷纷外出打工或者在附近企业工作,帮助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案件较多。经常出现劳资纠纷,形成三角债,直接影响社会治安和平安建设,一旦发生劳务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五)群众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已经逐步加强,但受老旧观念影响,部分群众还不习惯用“法”解决争端,只单纯依靠“私力”解决,明明违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具体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没有大致的概念,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二、引发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拉大了贫富差距,大部分农民的致富能力不足,这种欲望与能力的不相称,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牟取利益,这就导致不讲信用、不讲公德、坑蒙拐骗和偷盗抢劫等丑恶现象的增加,成为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

2、政治因素

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要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总之,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尽可能地解决了,民怨就解除了。从目前来看,村民自治还在发展过程中,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还需要有经验、有方法的干部调节。虽然全镇干部都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给干部与群众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但因部分干部不懂农村工作,容易导致沟通不畅。

3、文化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农民的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农村社会分化带来多元化的社会形态,农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亦面临分解与重建的过程。但是由于规范的制订远远落后于变革的速度,旧的价值观念丧失对大众的潜在约束力,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广大农民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结构将会不断趋于丰富和多元化,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也会大量涌现,致使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与冲突频发。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实际生活中人们奉行的行为准则在许多方面相背离,使得人们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公与私、义务与权利等重大问题上愈来愈向后偏移,农村各类关系的调节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演变为利益杠杆为主,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凡围绕

宅基地承包山林土地、农民负担、生产救济、计划生育、投工投劳等利益产生了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等诸多矛盾,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导致经济、民事纠纷上升。

4、组织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各结构要素之间恒定的关系不复存在,分化与整合之间难免会出现失衡与失调现象,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稳定难以持续维持,大量非稳定因素产生,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组织结构也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一些因组织因素、行业因素对农村社会稳定影响极大的现象,用法律手段打击不够份,用社会教育不顶用的村霸刁妇,就无法找到适合处置的渠道,反而还会成为反面典型现象,影响农村长治久安。

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几项措施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一个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对农村社会稳定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继续发扬党内民主,扩大群众参与,一个党组织就是一面旗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村级治保会、调解会等基层治保机构组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还要组建好治安义务巡逻队,充分挖掘民力资源,

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结合各地实际,开展重点部位,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进一步发挥好派出所的作用,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文明示范户、遵纪守法模范户等模范评选,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用学科学、用科学占领农村,反对封建迷信,杀住黄赌毒,打击邪教,推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教育,注意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预防违法犯罪。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切实做好农村尊老爱老工作,保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主和法制的社会里,权利和行使与义务的履行一样,都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人民群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稳定也就有了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完善村级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深入实施村务公开,提高村务的透明度。扎实开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针对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以普法为先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在普法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着眼于提高广大农民主观意识和法制观念,围绕农民所需所想,所要的情趣,寓教于乐,使普法教育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去,进一步加强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和遵守,使广大人民群众能自觉地用法来维护好自己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