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智慧》第二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以不义取天下
• 秦认为,统一有利于安定,但秦的统一却不让人怀念。 1 ,秦的 统一很短暂;2,秦国很快灭亡;3,秦在后世成了反面教材。 • 为什么? • 鲁仲连,子顺,义不帝秦。 • 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 秦以诈取天下
• 秦在取得统一天下有利形势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 段又分别是在关中的三个主要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秦孝公时主要是在 左侧翼山西方向打开局面,秦惠王时主要是在右侧翼汉中、巴、蜀方向 打开局面,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时期则在中原方向沿黄河、太行山脊岭一 线取得突破性进展。 秦孝公时,商鞅佐之,商鞅诈魏公子卬 秦惠王时,张仪佐之,张仪诈楚 秦昭王时,范睢、白起佐之;骗怀王客死异乡;白起坑杀降卒40万。
战略的灵魂
• • • • 五帝地位的合法性:其德同天; 汤武革命的合法性:恭行天罚; 诸侯征伐的合法性:肃将王诛【挟天子以令诸侯】 强盗造反的合法性:替天行道。
• 【梁山的旗帜上书写的标语,无论是观念还是句式,跟中国古 代圣王们如出一辙】 • 【谋略的启示】:赋予自己的行动和权力一种更高的价值【是 非 、 善 恶 、 正 邪 …】 使 其 体 现 一 种 更 高 的 意 志 【 天 意 、 民 意…】。 • 【旗帜是干什么的?】鲜明的价值诉求是大作战的最高指导原 则。必须清楚无疑地昭告自己的追随者、支持者、同情者,甚 至自己的敌人,我们的诛伐是以善伐恶,以是伐非,以正当伐 不正当,以进步伐落后,以民主伐威权,以仁政伐暴政,以清 廉伐贪腐 ……无论是用笔、用嘴,还是用选票、用武器在作战, 时刻都不要忘了,应该与那些人类最具普世意义的价值同在。
纵横实例分析
• 东周的目的是想让西周放水,以便种植水稻;让西周 放水,是东周的‚利‛; • 西周的目的是不给东周放水,以便控制东周;能控制 东周,是西周的‚利‛。 • 苏子的做法是,把东周的‚利‛,说成是西周真正的 ‚利‛。结果让两个国家都觉得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苏子自己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他得到了两个国家的 报答。 • 当然,他做的是:一锤子买卖 • 颇似牧师‚抽烟‛与‚祈祷‛的问题。
战国剪影:孙膑的用兵境界
• • • • • • • • 孙膑的用兵境界 围魏救赵 围魏救了赵吗? 围魏救了韩吗? 吴起的个人悲剧 ‚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参见《孙子兵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 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利、害
纵横实例
• 《战国策· 东周策》: 东周欲为稻田,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 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 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 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如一为下 水以病之。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 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 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
话题二:一种有灵魂的战略观
• 不是随便拉出一个框架,便可称之为战 略;战略必须有一个最中心的点,统摄 全局,指导全局,这便是战略的灵魂。 • 军事战略的灵魂是政治;政治层面的战 略,灵魂是道义与价值。 • 二战时,英美的战略家们还在为政治指 导与军事战略的关系而分歧。 • 二战后,西方的战略家们才将精神与道 义主张纳入大战略的思维之中。
战国剪影:纵横家的道义境界
• 苏秦、张仪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而天下熄。‛ • 苏秦:‚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 有什么用 呢?
• 公开否认道义的价值
• 他们的目的,不是济世安民,而是单纯的个人成功;
附:纵横家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们的谋略思维
纵横家们在谋划的时候,摆弄的两个 核心的筹码是:
例二:两个男人的书信
• 渊以书招李密。密自恃兵强,欲为盟主,乃使祖君彦复 书曰: • ‚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 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 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 • 且欲使渊以步骑数千自至河内,面结盟约。 •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 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 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 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yu)蚌之势以收渔人之 功,未为晚也。‛ • 李渊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呢?
中国古代价值的迷失与回归
• 司马迁总结项羽失败原因时说: •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 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 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 罪也‛,岂不缪哉!(《史记》 项羽本纪)
• 实际上,不光是项羽,战国及秦的统一,都有点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那是一个价值迷失的时代。 • 项羽为什么败得那么快?六国为什么无所作为?秦 的统一为什么那么短暂?
两种岐见:
• 义利两分;
• • • • 《论语》:“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孟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思:“仁义固所以利之也。” 《周易》:“利者,义之和也。” 义者宜也。
• 守经用权。
• • 【孟子关于救嫂的例子】 世人大多错误地将‚权‛理解为在道义原则与现实之 间权衡,这实际上变成了无原则的相对主义。‚权‛就成 了抛弃原则时的借口。 • 事实上,‚权‛是在两种原则之间权衡。
道义主张和价值诉求
• • • 利益? 价值是利益规则的内化。义利并不对立。 《六韬》--
•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 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 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 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 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 天下归之。‛
两个男人的书信
• (李渊)乃使温大雅复书曰: • ‚吾虽庸劣,幸承馀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 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烝民, 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 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 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 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 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 • 好文章! • 他确实拒绝了李密,却没有让李密觉得是自己的敌人!哪怕潜在的 敌人?他又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 1,我世受隋恩,只能尊隋,所以不能像你一样反隋; • 2,我为什么也起兵呢?禁暴救乱,故谓之义兵; • 3,如果天命去隋,代隋而立的人当然是你,那时,我再尊你; • 4,所以,我们是明天的朋友,但不是今天的盟友,所以我不赴约; 谅你也不会把我当故人吧? • (请大家参看《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同志在嵩山大会上的讲话)】
• •பைடு நூலகம்•
司马迁对王者(汉)之兴的认识
•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於陈涉;虐戾灭秦,自 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於汉家。五年之间, 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 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 脩仁行义十馀 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 襄公,章於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 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 难也。 •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於是无尺土之封,堕 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於闾 巷,合从讨伐,轶於三代,向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 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 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纵横家的思路与“双赢”思维
竞争中通常的情形(零和关系) 己方之所利,乃对方之所害; 对方之所利,乃己方之所害。 通常的做法:强调己方的利 这也意味着:直揭对方的害 效果:抵触加剧 纵横家的思路: 把自己的利表达为对方的利; 把自己的害表达为对方的害。 一言以蔽之:以患为利
纵横家们值得学习的方面
• 纵横家的思路是:把自己的利表达为对方的利; 把自己的害表达为对方的害。 • (指出对方的利的时候,要能让对方感到振奋;指出对方 的害的时候,要能让对方感到触动;在促成对方作决定的 时候,要能激励对方。) • 在争取表达的机会方面,纵横家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通常 得出奇、出格。在表达方式方面,要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 概言之:要一下子就捕捉到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 【所以才要有‚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努力学习和潜心研 究】 • 纵横家最为人垢病的地方是:不讲道义,一锤子买卖。
再发散一下思维 • 山寨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 旗帜问题。 忠义堂(聚义厅)、替天行道、忠义双全…… • 座次问题。 • 【众人看了,俱惊讶不已。宋江与众头领道:‚鄙猥小吏,原来 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今者上天显应,合 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为大小二等。天罡、地煞星 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 言。‛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司马迁对王者之兴的认识
•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 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脩仁行 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 放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 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 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 司马迁的这段论述总结了汉之前王者兴起的轨迹。 • 概而言之,王者之兴,一则以修仁行义的德行,一则以安 定天下的事功。
道义主张和价值诉求
• • 东方式大战略思维的顶端,以鲜明的道义主张和价值诉求,诉诸人心。
• 《孟子》--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 • • 【史料】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 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 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 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 益热,亦运而已矣。‛
治乱兴衰的轨迹
• “兴亡谁人定? • 盛衰岂无凭!‛ • 东方式的智慧与谋略
例一:一个女人的书信
• “你我皆凡人,活在尘世间‛,但求做事之得体与有 效。
• (章太炎夫人汤国黎致徐世昌信) • ‚外子好论得失,罔知忌讳,语或轻发,心实无他。 自古文人积习,好与势逆,处境愈困,发言愈狂,屈 子忧愤,乃作离骚,贾生痛哭,卒以夭折,是可哀也。 外子若不幸而遽殒,生命诚如鸿毛,特恐道路传闻, 人人短气,转为大总统盛德之累耳!……”
道义主张和价值诉求
• 价值是利益规则的内化。 • 《六韬》-- •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 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 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 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 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 天下归之。‛ • 一个社会,有公道和正义,才健全;个人才能够更好地在其中 实现自己的利益。(综合面试的规则) • 【例子】“你每喝一瓶农夫山泉,就为落后山区孩子的教育捐 了一分钱!‛ • 【例子】成都一家医院免费做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 • • 兵家讲究“以利动”,但在《六韬》的兵学思想中,“仁”、“义”、 “道”、“德”这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在“利” 上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空泛的说教之辞。 换句话说,“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式的大利与仁义道德这些概念 中所表达出来的大义是相通的。 汉初,高起王陵回答高祖何以得天下项羽何以失天下时,答以“与天 下同其利”。--与天下英雄同其利,与天下百姓同其利。
道义主张和价值诉求
• 价值是利益规则的内化。
• 《六韬》-- •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 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 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 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 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 天下归之。‛ • 利益--关于利益的认识--沟通关于利益的认识--形成有 规则的利益--价值是规则的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