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是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雨果称作者巴尔扎克说:“他发掘和探究人:灵魂、心地、肺腑、头脑以及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的奥秘。”[1]作品中巴尔扎克就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气勃勃的明快笔锋为我们诠释了一种新的有悖常理的父爱,而高老头盲目的爱换来的却是被女儿们遗弃的可悲结局。对于高老头这样一个父爱的悲剧人物,巴尔扎克立足于生活的真实,从伦理与人性、社会与自然等多层面表现悲剧所具有的典型性和深刻性。高老头的死是对社会进行震撼人心的揭露和控诉,暴露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毁灭。巴尔扎克透过高老头的悲剧,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伦理道德的有力冲击。本文既对高老头的悲剧寄予同情,又力透揭示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一、悲剧的人物形象分析。

高里奥老头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转变时期的资产阶

级暴发户。他精明能干、敢于冒险、善于投机、聚财有道。趁大革命之机,从一个面粉商成为拥有200万法郎的暴发户,同时他又是一个注重人伦感情的资产者,具有相当浓厚的宗法观念。他疯狂地爱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妻子去世后,他把全部的感情都倾泻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上,疼爱两个女儿的感情发展到荒谬的程度。他让女儿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满足她们所有的愿望,倾其所有,分给每个女儿80万法郎作为陪嫁,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而自己则节衣缩食,

住进了寒酸的伏盖公寓。他唯一的享受就是女儿的爱。高老头把财产分给两个女儿。他以为这样就栓住了女儿,以为日后能得到她们的尊重与孝敬。最初,女儿和女婿对父亲殷勤倍至,但随着高老头钱囊渐涩,面粉商人的地位使他的女儿感到丢脸,便也被拒之门外。虽然这样,她们还是变换花样地搜刮父亲,最后高老头财产被榨干,“柠檬榨干了,女儿把空壳扔在街上完事。” [2] 一无所有了,也被女儿毫不留情地抛弃,在孤独和冷寂中死去。他痛恨自己不能永远有钱,这样就能拉紧栓住女儿的缚绳。直到高老头离开人世,两个女儿也没有到跟前去看一看他。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彻底醒悟:他的两个女儿从来没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二、悲剧命运的原因。

高老头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不止是一个人物,而是时代的典型,他不仅是那个时代与时俱进的资产者,有着那个时代人追逐金钱的本能和自私自利的共性,同时他也是宗法制社会父爱的典型。整部小说由高老头绝望的父爱构成了最强音。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高老头的“欲念”就是父爱。他又说悲剧的因素也不仅限于个人的性情气质,而尤在乎淫靡腐化的社会环境。

1、高老头人物性格矛盾。

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

情,这两者构成高老头的矛盾性格。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时代的产物。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他从反面得到的教训是“钱是性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象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他的矛盾性格导致了他人生中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

高老头在临死前的骂声中也体现了对女儿的爱,是他矛盾性格上的另一方面。高老头在见不到女儿时,有几次“恶狠很”的咒骂女儿,“简直是些下流东西,流氓婆”;“把她们抓来!叫警卫队,叫军队!”“将来她们的孩子会替我报仇的。这些咒骂不能说不狠。但恰恰反衬了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深深的爱。每次咒骂之后,高老头马上就会否认自己咒骂过她们:“谁说的?你知道我是疼爱她们的!”骂过之后想到的是要为女儿上奥特赛挣钱。把女儿的不孝怪罪到女婿身上“是我女婿不准她们来的呀。杀死他们!杀雷斯多!杀纽沁根!他们是我的凶手!”其实最初高老头就知道女儿的无情无义,只不过他一直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他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每次受到女儿的怠慢之后,内心也很痛苦矛盾,但他不去反省或者不敢去面对,反而千方百计低眉顺眼的用金钱去讨好女儿,他的这种矛盾性格导致事态的恶性循环,加速了他悲剧性结局的进程。他潜意识里痛恨女儿的不孝,所以当他在最

后神志不清时,对女儿恶毒地咒骂;当他清醒时他又回到自己的虚幻世界里,不可遏止的思念女儿,渴望见到女儿,替她们担忧。明知他早已被女儿遗弃了,却不愿诚认,他的这种矛盾性格最终使他伤心欲绝,精神崩溃,导致脑溢血爆发,要了他的性命。

2、畸形的父爱。

(1)前期对女儿的爱。

高老头靠革命期饥荒牟取暴利而发家的,当他拥有了大量的财产,妻子去世后,女儿便成了他的一切,高老头既当爹又当娘地抚养着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让她们过最奢华的日子,他请来优秀的教师培养女儿高等教育应有的才艺,给她们请做伴的小姐,十五岁就有了自备马车等。大女儿热衷门第,嫁给了贵族,成了雷斯托伯爵夫人,小女儿喜爱金钱,嫁给了银行家,成了纽沁根夫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婚姻,是因为高老头的80万法郎陪嫁。他满足她们物质和金钱的需求,只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敬。在高老头眼里,只有父爱是永恒的。“头里只有一根隆骨——父爱” [3] 。

(2)后期对女儿的爱。

高老头终于到了落魄的地步,没钱了,女儿也像丢垃圾一样不去理他了。对于年老的父亲来说,他唯一的乐事就是活在有女儿的幻想里,幻想和女儿小时候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但是他无怨无悔,只要女儿高兴,甚至牺牲自己也无所谓。作品中描写高老头对女儿变态而又细腻的爱无处不在,如嗅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的裙裾。可是,无情的女儿还是无休止地向她们的父亲讨钱,高老头为

了女儿变卖自己心爱的、妻子留下来的器皿;为了给女儿和情人置办小套间,把终身年金也赔进去了;为了女儿能去参加舞会穿的裙子,不惜把餐具都卖了。“他对我说了不下一百次‘她们在跳舞!她穿那条裙子’。” [4] 甚至到了高老头生命垂危之际,他还在想着让他的女儿痛痛快快地娱乐,为女儿不来探望自己找各种借口。在这种爱里,一点道德观念都没有了。但是,从另一方面,他的两个女儿也许一直爱着自己的父亲的,只不过是成长在太特殊的家庭环境下,嫁给了恶俗的丈夫,才会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亲情泯灭。如果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和教育正常化的话,也许高老头的命运就不会如此,可以说,是高老头过度溺爱女儿而亲手毁灭了女儿,也葬送了自己的。

巴尔扎克在作品中着力渲染的父爱,是一种扭曲、畸形的父爱。他以极端的趣味,管这个高老头叫做“父爱的基督”。[5] 这是自身对女儿的过分溺爱而导致的悲剧。在外人看来,高老头的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像是一个父亲,反而像是一个单相思的恋人,毋庸置疑,高老头是一个具有严重的“恋女情结” 的父亲。但是高老头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爱的方式,他觉得他的爱就是在享福,依然我行我素。他的灵魂只为女儿而存在,如果说高老头是一个虔诚者,那女儿就是上帝,他愿意躺倒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高老头的爱是一种爱的泛滥,有悖常理的爱,在毫无节制的奉献爱的同时,也滋生了攫取者理所当然的心理,从很大程度上,高老头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毁灭性的悲剧,既是女儿人性的丧失和高老头自身的缺陷,又是时代必然性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