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突围与大学生就业3
后危机时代中国就业形势与应对措施
9 2 1 4 8万 人 , 比1 0年前 增 加 了近 1亿 人 , 就 业 劳 动 力 经济急剧下滑,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 为 7 8 5 0 0万 人 , 劳 动力 资源 利用 率 为 8 5 %。 ” … 政策应对 , 金融危机从 2 0 0 9 年二季度开始缓和 , 尽管 “ 未来 l 5年 之 内 , 我 国劳 动 力 供 给 总 量 仍 将 逐 全球就业形势严 峻, 但经济信心在逐步恢复, 全球经 年持续上升 , 其中到 2 0 1 3年城乡劳动人 口达到峰值 济已从金融危机的恐慌进入“ 后危机时代” 。 1 0 亿人左右 , 到2 0 2 5年前后才会逐年下降。 ” J ‘ ‘ 今 这一时代 , 虽渡过 了金融危机 的恐慌时期 , 但其 后若 干年内, 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 给大致稳定 在 影响还在持续 , 尤其对就业形势的影 响, 全球就业形 2 2 0 0万 一2 4 0 0万人 ; 如果 经济 增 长 速 度 保 持 在 8 % 势 总体不 乐观 , 各 国政 府 都纷 纷 采取 措 施 , 努 力提 高 左右 , 大致 每年 可新 增就 业 岗位 8 0 0万 ~1 0 0 0万 个 ; 就业水平 。在国内外 环境错综复杂 , 经济下行压力 这样 , 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缺 口在 1 2 0 0 万一 1 4 0 0万 加 大 的新形势 下 , 我 国就业 呈现 以下特 征 : 人。 ” 其 中, 高 校 毕业 生 就 业 形 势 更 加 严 峻 , “ 整 个 ( 一) 从 总量 上 看 , 就 业规模庞 大 十二 五 ’ 期 间, 总共 将有 超 过 3 5 0 0万 高校 毕 业 生 需 目前 我 国劳 动 供 给规 模 还 在 不 断 扩 大 , 即将 处 ‘
有愈演愈烈之势 。
后危机时代高校毕业生改善就业的对策思考
后危机时代高校毕业生改善就业的对策思考摘要:2009年美国匹兹堡会议的结束标志着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伴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国际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受到很大的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开始凸显。
本文就新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切入研究,对就业形势的严峻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高校毕业生;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2013年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相继开展,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试图避免直面就业。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任何困难都是绝佳机遇,果断就业才是“通往春天的地铁”,如何选择都是他们的一种出路。
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全年的GDP增长也未超过10%,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
2011年和2012年较上一年的GDP增长速度分别是9.2%和7.8%,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放缓的趋势。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仍然保持着GDP的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总的来说,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国内经济放缓,就业压力大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超过610万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约有200多万人,2011年的就业人次已经超800万人次接近900万。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高等教育已经逐步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和高校的一大工作难题,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反应在了市场中。
虽然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但是欧债风波等诸多不确定市场因素仍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旧突出。
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变得更加复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时刻不能懈怠,应客观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针对当前学生与社会需求,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归纳总结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外因素,及时制定就业指导对策,多层面多渠道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大环境的变动使得高校毕业生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就业环境的突变加剧了就业矛盾。
2008年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加上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经济将呈增速放缓的趋势,依靠出口和高速增长的就业“红利”将可能逐步消失,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加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2、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劳动力供大于求,加之产业经济结构主要是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相对落后,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剧烈调整时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根据国际上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工业发展的同时,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导致就业需求的短暂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极好地拉动周边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从根本上拉动就业的需求。
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低、增长慢,发展相对滞后,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导致符合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同时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
3、就业总量的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发言,201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20万。
后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472013年Vol.28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3-01-15作者简介:李卓燃(1982-),女,河南新乡人,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联项目“河南省三本院校生物专业就业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JYB 2012231)阶段性成果。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经过近年的努力,世界经济衰退已有所缓解,经济已趋于好转。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已经完全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2009届和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两届上升,2010届毕业半年生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2010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就业率(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就业率(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2%,比2009届上升了3.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2009届(85.2%)上升了2.9个百分点。
①虽然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比较乐观,但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面临挑战。
一、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相对单一、职业价值观不成熟高等教育改革多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的后果只能是培养一批只会复制、照搬的学生,而大学生的创造性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有着不同表述,没有统一的定义。
国内学者郑晓明将就业能力认定为一种“本领”,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
在内容上,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
后经济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对策与困境
一、后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对工作本身产生了抗拒,尤其对于未知的工作领域,感到莫名恐慌,所以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扎堆报考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希望通过国家考试的形式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可能从事的事业单位工作并不相符,甚至相去甚远,但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依然成为许多大学生毕业的首选。
(二)考研推迟就业除直接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考研继续求学深造,以推迟就业时间。
其一是这部分学生认为读研可以适当缓解就业压力,推迟就业期的到来;其二是这部分学生普遍认为读研是提升自己专业含金量及综合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而可以对自己未来就业增加筹码,将来会更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工作,相比于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弊端是毕业后求职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
而且,大学生在读研期间也不一定能学到对自身职业发展有用的知识,反而浪费了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间。
(三)选择有人才缺口的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全民创业的热情高涨,小微企业也逐渐增多,一部分新生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往往那些综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且缺乏自信心的毕业生会选择这部分有用人缺口的小微企业。
虽然这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整体规模,且企业内部管理及人力资源制度也不尽完善,但数量庞大,且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而且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不高,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其招聘人才入职门槛较低。
因此,很多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这些企业,他们往往想把这些企业作为工作的跳板,先就业,再择业,先积累经验,再择机跳槽。
二、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高校扩招在当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里,高校扩招因素占了很大成分。
近年高校扩招,使人才培养的总数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毕业人数大范围增加,供需比例失调。
在扩招的同时,高校又往往不从自己本身的优势专业入手,有一部分高校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加强冷门专业的对外宣传和招生,甚至以扩建附属三本学院为噱头录用学生。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
术 ,培 育 战略 性 产 业 ,努 力抢 占国际 竞 争 制 高点 ;
加 强 科 技 资源 的优 化 、集 成 和整 合 ,建 设 国家 科 技
包 生 产 工序 ,从 而 被 锁定 于 全 球价 值 链 低 端环 节 是
导 致 我 国制 造业 现 实 困境 的主 要 因 素 ,而这 些因 素
比较 优势 的 “ 内在 激励 ” ,长 期从 事 劳动 资源 密 集 型产 品和 劳 动资 源 密集 型 工 序 区段 的生产 ,生 产 主 要 分布 在 组装 和 简 单 制造 环 节 ,普 遍 未掌 握 核 心技
间 ,我 国在 自主 创新 方 面 取得 的 巨大 成 绩主 要 表现
在 以下 四个 层面 :
争到 “ 十一 五 ” 时期 末 初 步建 立 起 与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和 开放 型 经 济相 适 应 的 、符 合 中 国大 国地 位 的
贸易 受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加 工贸 易 出 口6 5 . 7 18 亿 美 元 ,同 比增 速下 降 1 .个 百 分 点 ;进 口3 8 亿 17 74
1 科 研 基 础 投 入 大 幅 增 加 、
研 究与 发展 ( R&D )经 费 投入 水平 是衡 量 一个 国 家和 地 区 基础 科 技 创新 实力 和 能 力 的重 要 指标 。
术 ,关 键 零部 件 和 关键 技 术 主要 依 靠进 口和 引 进 ,
强 势 出 口产 品附 加 值很 低 ,生产 获 利微 薄 。而 随着
2 0 年 的2 5 亿元 的 1 05 40 馏倍 。2 0 年 我国研 发 投入 与 08 国内 生产 总 值 ( GDP)之 比 为 15 .%,比 “ 一 五 ” 十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前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不景气的时期。
很多企业关门大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特别是对于青年来说,就业难度更大了。
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问题与分析就业压力增大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下滑和企业倒闭,这自然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许多企业不再招聘,而且还有一些企业在裁员。
青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市场比以前更加严峻。
低薪、短期合同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找到了工作,年轻人也可能面临低薪和短期合同的问题。
低薪让他们难以维持生活,并且短期合同使他们无法拥有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
职业技能不适应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青年人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技能可能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这使他们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工作。
传统行业失去优势最后,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行业面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向了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这也导致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政策建议提高培训机会政府可以提高青年职业培训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会,加强青年职业发展引导和咨询服务,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鼓励創业政府可以通过贷款、减税等方式来鼓励年轻人创业。
此外,对于非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如独立设计师和媒体创作者)等青年创业形式,可以建立一种适应的创业支持政策,提供专业服务和监管等措施。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可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招聘服务水平。
针对普遍存在的用工风险,可建立就业风险补偿机制,提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
鼓励传统职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行业可能失去劳动力,但在转型时也将带来新的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等措施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发展,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
结语总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个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创新与创业,并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培训、就业服务和保障。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学生就业走势研究
基金项 目: 教育部 2 0 1 1 年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 : 高校与冶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研究 。
作者简介 : 李清 贤 , 女, 北 京科 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博士 生 ,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 曲绍 卫 , 男,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 与管理 研
究所所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 、 高等教育研 究 ; 范晓婷 , 女, 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 主要从事教 育经 济与 管理研究 。
难 而上采取种种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策略作 出及时调
呈稳步增长态势 。至 2 0 1 2年 ,第 三产业 比重已达到
4 4 . 6 %, 仅低于 2 0 1 2年第 二产 业 比重 0 . 7 个 百分 点 。总
整 ,使得 国内经济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也仍然能保持一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我 国就 业人员的主体之一 ,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伴随经济结构 的深度 变革而波动 , 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 业率逐 渐回升并保持基本稳定 , 但 不同学科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差异明 显, 部分学科门类的硕 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后金 融危机 时代背景下, 产业结 构与学科结构 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规律 , 要求高校适应产 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势头, 拓宽二级学科 内 容和 范畴 ,加 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等,以改善和实现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 同性发 展, 进 而提 升 我 国大 学 生 的就 业 率 与就 业质 量 。 关键词 : 后金融危机 ; 大学生; 就 业走势 中图 分类 号 : F 0 8 ; G 4 0 — 0 5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引言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形势不稳定,许多国家经历了经济萧条和高失业率的困境。
这对青年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青年人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和职业发展困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帮助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
青年就业问题的现状就业机会不足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许多行业和企业面临压力和困难。
这导致了就业机会的不足,尤其是对于缺乏经验的青年人来说,他们往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
许多大公司对于招聘新人也更加谨慎,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员工。
职业发展困境与此同时,青年人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困境。
许多岗位要求丰富的工作经验,但许多刚刚毕业的青年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这使得他们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进入理想的职业轨道。
此外,一些行业的工作机会有限,这对那些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年轻人来说尤为突出。
政策建议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1.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可以鼓励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培养更多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年轻人。
2. 支持创业和自我就业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包括财务支持、创业咨询和资源共享等。
此外,可以简化创业手续和减少创业成本,鼓励年轻人主动创造就业机会,实现自我就业。
3. 加强教育与企业合作政府可以推动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实习和实践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4. 促进创新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对创新和新兴行业的支持和投资,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制定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减少创业风险,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创新和创业活动。
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摘要: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到中国经济,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
本文从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金融危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后顾之忧。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宏观经济低迷,企业扩大招工的意愿不足。
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毕业生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
1现状分析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人,一路攀升到2009年的611万人,使得我国在短时间内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1.1金融危机减少了就业机会,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行业大多数属于现代性质的产业,这些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
产业发展的减缓使得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最为显著。
根据“供需理论”,供给即生产在萎缩,无法给需求提供正常的能量,又何谈增长就业岗位呢?1.2金融危机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受到挑战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大学毕业生来不及反应就被卷入就业压力的洪流中。
金融危机使产业结构遭到了严峻挑战,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难题。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培训结构和周期,短期内还未能迅速作出调整去适应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动。
1.3金融危机提高了就业门槛,大学生就业优势不断削弱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导致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中占主动地位,不断提升招聘条件。
大学毕业生在应聘中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优势,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冷落。
同时,由于对就业市场的未知,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也越来越难,甚至不能建立成功就业的自信。
这对于高等教育是一个质疑,对于大学生也是极大的挑战。
2原因分析2.1社会因素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后危机时代 中国制造业突围与大学生就业1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突围与大学生就业小组成员:陈朋朋张路代琨周浩王魁目录•引言•<一>前人研究•<二>综述•<三>探讨视角1、产业优化升级2、产业链整合---成本创新3、突破地方保护主义4、垄断行业改革---中国电信5、开辟“蓝海”---价值创新引言•“自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两部战略专著问世后,‘竞争’就成了战略管理领域乃至这个新时代的关键词。
在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常常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之间择其一,确立自身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以便打败竞争对手,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场份额。
”-------《蓝海战略》•中国---西方眼中报端新的“世界工厂”或者是“制造业大国”。
然而,这个世界工厂2010年全国有2400万新增就业人口,其中这2400万中有630万是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而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工作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仅占新增就业人口的四成,仅应届大学毕业生就占这24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基于二元经济假设,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高增长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它在国际社会看法中的那般强大或者说实际作用有那么巨大。
高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资本投入,由于经济危机使我国主要出口国居民的消费信心大减,导致出口受阻,政府出台4万亿的刺激内需计划,而这笔投资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高失业呢?产业经济---制造业•<一>前人的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制造业转型论•产业空间集聚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二>综述•目前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首推即美国,而中国在这份榜单中,跟它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的排名一样,地位比较卑微。
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基本上要取决于它的制造业。
正是制造业的困境与其相伴的服务业的发展的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基于上述困境与联系,制造业突围与我们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
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发展对策
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发展对策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制造业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制造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制造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制造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一、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就业市场需求不足:由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传统制造业的需求减少,对制造业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岗位数量形成了一定的限制。
2.升学热情高涨:相比于直接就业,一部分制造业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进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这也使得就业市场的需求与供应失衡更为严重。
3.就业能力需求高: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在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与此同时,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1.加强教育体系改革:高校应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提供实践机会。
2.提升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制造业高校毕业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应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高校可以通过创办实习企业、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积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前期应积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个人职业规划。
高校可以组织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规划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
4.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与企业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创新研究中心等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研究项目,培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制造业高校毕业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毕业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诉求及解决对策研究
掌握他 们在就业过程 中的现实诉求 ,剖析就业期望 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
因势利导, 相互协作 , 改革教育模式 , 完善就业服务 , 广开就业渠道. 健
全政策 与保障机制 ,以便采取行之有效 的措施 , 化 解大学生当前 面临的 就业危机 , 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 关键词 】后危机 时代 就业诉求 保障机 制 中图分类号 :G6 4 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9 — 1 6 8 — 0 2
一
、
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及后危机时代就业现
平, 较为明显地是 , 仅有 O . 6 %的人期望月薪在 2 0 0 0 元以下 , 而实际上月
塑
一
于善 波
佳木斯 大学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诉求及解决对策研究
刘宇会
黑龙江
陶珊珊
佳木斯 1 5 4 0 0 7
【 摘 要】 2 0 0 8 年 国际金融危机的 阴霾 已逐渐散 去, 然而, 大学生 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得到根 本缓解。 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体 制改革 的深入 以及 高等教 育规模 的不断扩张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 突出,越来越 成为整 个社会 关注 的焦点 ,成为人们评价读 书功用 与知识价值的参照 系。本文针对 大学生 就 业实际情 况与就业诉求 ,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的策略 ,为地 方高校 大学生就业 问题提供 政策建议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造业突围与大学生就业项目成员:陈朋朋080807222代琨080807214王魁080807231周浩080807212张路080807203班级:国贸(2)班时间:2010年5月中国制造业突围与大学生就业引言:“自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两部战略专著问世后,‘竞争’就成了战略管理领域乃至这个新时代的关键词。
在基于竞争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企业常常在‘差异化’和‘成本领先’战略之间择其一,确立自身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以便打败竞争对手,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场份额。
” ------- 《蓝海战略》问题:随着“竞争”紧紧把握着这个时代的律动,越来越多的外企在谋求“成本领先”目标利益的驱动下,落户于中国这个劳动力成本低廉、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也成为承接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温床,并日益成长为西方眼中新的“世界工厂”或者是“制造业大国”。
然而,身处这个“世界工厂”或者是“制造业大国”的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制造业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甚至不断叫嚣“中国威胁论”的今天,却越来越真实而急迫的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看数据:2010年全国有2400万新增就业人口,其中这2400万中有630万是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应届毕业生,而同期全国经济增长所创造的新增工作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仅占新增就业人口的四成,仅应届大学毕业生就占这2400万新增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基于二元经济假设,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高增长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它在国际社会看法中的那般强大或者说实际作用有那么巨大。
高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资本投入,由于经济危机使我国主要出口国居民的消费信心大减,导致出口受阻,政府出台4万亿的刺激内需计划,而这笔投资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高失业呢?<一>前人的研究1、产业结构转型:制造业转型论2、产业空间集聚理论3、区域经济理论4、“竞争”战略理论<二>综述目前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首推即美国,而中国在这份榜单中,跟它在全球产业链中获取的利润的排名一样,地位比较卑微。
郎咸平教授分析过“芭比娃娃“的整个产业链。
一个在商场卖10美元的芭比娃娃,生产制造创造的价值只有1美元,这1美元的价值创造是在我们国内众多的加工厂创造的!其中的劳动力成本占仅了0.25美元。
也就是说,每创造10美元的价值,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只占了其中0.25%,而且还要面对资方的不断降低的要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工人的工作环境之差,收入之少,福利之低的原因——我们没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来创造出足够多的价值!如果你的成本是0.99美元,而它们给我们的订单价是1美元,我们只能赚取1美分的利润,因为它们掌控了定价权,把我们的利润都吸干了,这就是美国等国家作为制造业大国要把制造环节放在中国、而中国以此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原因。
进来人民币升值呼声及压力越来越大,广、浙、江苏一带的一些企业家提心吊胆,小幅的升值就极有可能把他们1美分的利润蒸发掉,他们也随时走在破产倒闭的边缘。
产业转型的前路还比较迷茫,而且我们和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上的差距明显:产业结构上,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生产经营规模上,等级悬殊;技术水平总体低;中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产业化慢;以规则为本的系统工程的缺失;制造业环境由于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经济危机出口剧降等原因恶化......人民币升值长远和近期来说都无法避免,升值不仅代表一国货币的强势,能缓解国际政治压力、减少国际贸易矛盾,还能间接的优化产业主体,淘汰效益低下、污染严重的企业。
但倒闭带来的失业等问题不得不引起注意。
而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基本上要取决于它的制造业。
正是制造业的困境与其相伴的服务业的发展的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的问题!基于上述困境与联系,制造业突围与我们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
芭比娃娃那剩下的九美元是怎么创造的呢?是品牌经营,是物流管理,是营销策划!而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动者正是我们这些从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这也是我思考的目的之所在——通过制造业突围,思考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出路。
<三>探讨视角1、产业优化升级<1>内生变量---自主创新经济危机的到来,对企业和我们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危机时期,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商品的性价比。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指出世界在扁平化,其本质就是一次全新的成本革命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全球产业格局发生着急剧变化,横亘在原有的市场领先者、后来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历史藩篱正在消失,最有效率地利用全球资源,以最低成本生产最新的产品、寻找到最优最优性价比的企业必将成为赢家。
提供给全球消费者的经济价值方程式已经被中国以成本创新的方式改写。
成本创新:<1>企业通过创新,而不是简单的降低要素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
<2>企业创新性的应用种种方法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主要是应用型)创新,从而带来性价比的大幅提升,创造全球竞争优势。
在我们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不断的从低端往高端走,跨国公司不断的从高端往低端渗透,他们将在中端市场短兵相接,性价比将决定胜负成败。
我国制造业应从良性的低成本制造或者研发开始,逐渐形成规模,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并且最后在更高的层面循环利用培养出来的低成本和技术突破的能力,参与并在国际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自主创新上的突破可以借鉴成功企业的思路:<1>整合创新,创造性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冲破跨国公司的垄断.(如海尔)<2>流程创新和创造性的使用成熟的技术,先去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再反过来让技术不断的升级换代,最终形成对原来所谓的高端的替代(如比亚迪);<3>颠覆式创新一开始就赌最前沿的技术抓住技术发展断裂性的机会,一步到位(如华为,其前沿性产品3G)。
成本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产业形成了全球的水平分工和模块化结构,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强全球分工水平不断上升,越来越多行业模块化成为可能,对于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2>外生变量---政府引导处于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发展不可能独善其身,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增加的压力下,企业外部环境的好坏对企业家的信心影响极大。
政府政策是决定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的外生变量。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内需对于本国制造业的莫大推动作用。
但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5%与出口所占比相同,危机导致美国的泡沫消费剧减,引起我国出口接连受挫,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政府对国内个人消费的支持,长期以来,都是其快速增长的经济的滞后部门。
全民医保计划在未来三年的支出总额仅为8500亿人民币,对于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来说,直如杯水车薪。
支持消费的措施很好,不过由于规模太小,不足以撼动消费滞后的状况。
在建立健全的社保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家乡许多老年夫妇苛刻生活,存钱养老),加大投入力度,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减少过度的预防性储蓄,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在通货膨胀预期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下,过度的预防性储蓄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
企业利润是内需最主要的长期来源。
当企业赚取利润之后,进行转投资,在沿海地区,转投资可以创造5--10倍的效益,获得更多报酬,进而聘用更多的工人,给工人更高的薪水,这样消费才有希望增长。
其次,众所周知,货币政策的调整只有在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发育完善的条件下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而今正是我国所欠缺的。
股市投机ST股、操纵小盘股价等行为缺乏制度监管,当然制度形成需要时间,我国承诺了逐步放开金融市场,敢于把它放到国际竞争旋窝之中和金融炒家虎视眈眈之下,压力和动力会促使金融改革和金融环境朝着更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迈进。
同时,金融制度和水平的提升,对于汇率这一容易引起西方国家保护主义的问题得到本质上的缓解。
再次,对于创业,个人认为企业家和学院派的组合潜力更大,既有实干家的经验,又有学术的专业,经验与效率的结合比单个如大学生创业更有效用,更应得到鼓励与提倡。
最后,政策鼓励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扶植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现有优势进行转型:a、逐渐将出口补贴政策转变为研发投资补贴。
b、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加速折旧,由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来源于4万亿)更新设备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C、通过政府直接采购,为新产品提供市场扶持其发展。
2、产业链整合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环节。
生产制造这块被欧美转移到中国,所创造的价值只有芭比娃娃零售价的10%,也就是1美元,而其他六个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
这六大环节创造价值极高且主要吸收大学生就业,也是我国制造业优化和大学生就业的命门。
ISC与IPD(即整合供应链和整合生产研发)的思路为我国企业提供了一套制定策略的新方法,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生产流通全过程的整体规划,使企业在全新的环境下竞争获利。
由客户需求开始,把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融会贯通。
这个过程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从采购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流程并持续提高流程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如海尔、比亚迪、丰田等);只有具备了强大的ISC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优化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优化产品利润率,提升企业产品线;只有具备了强大的IPD 的企业,才能开发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确保企业的基业长青,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3、突破地方保护主义财政分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关键特色之一。
其结果是地方政府获得动力去保护作为他们税基的当地公司和作为他们政治权力、私人利益以及财政收入来源的国企。
禁止设置跨地区贸易壁垒的中央政府的政策并没有在经济改革初期颁布,也没有再后来的几年中得到有效的执行。
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导致了市场信号失灵,致使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经济效益低;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影响和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壮大;导致了政府腐败,破坏了社会法律政治制度,和中央政策的切实执行。
破坏统一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浪费资源方面,对危害制造业发展尤其突出(保护主义如啤酒和汽车业)。
中国出现了一批诸如海尔、比亚迪、华为、联想等企业,花三十年不到的时间做到欧美国家一百年甚至更久才做到的事,打开国门后激烈的竞争功不可没。
竞争的激烈和公平促使企业不断根据自身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对于地方保护主义不得不进行突破,具体思路如下:<1>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保证《反垄断法》的执行公正有效<2>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彻底实现政企分开, 将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真正转变为产权关系, 实现国有资产授权委托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