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1.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掌握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分析。
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2.1 学习目标:1.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1.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介绍;2. 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分析。
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统一过程;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三章:隋唐时期3.1 学习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掌握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介绍;2. 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分析。
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隋唐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展示隋唐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分组讨论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第四章:五代十国时期4.1 学习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地方割据;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政权及其更迭;3.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与分裂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01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
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③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4、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认识到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三、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澶渊之盟?2、如何评价岳飞?四、教学手段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包含地图、图片、歌曲、flash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五、教学流程六、课堂精析精练1.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的名字当中的“靖”和“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 、西夏建立B 、澶渊之盟C 、金灭北宋D 、元朝建立 2.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太祖”指的是( )A 、李世民B 、刘邦C 、铁木真D 、赵匡胤 3.“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C 、北宋和西夏D 、北宋和吐蕃4. 你能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5.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 )A 、北宋和辽对峙时期B 、北宋和金对峙时期 C、南宋和辽对峙时期 D 、南宋和金对峙时期6.岳飞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 A 、精忠报国 B 、忠于君王C 、作战英勇D 、蒙冤而死。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五胡内迁与北方民族大融合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五胡内迁的原因和过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和影响;历史实例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五胡内迁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背景;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1. 学习目标:了解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南北朝更替的原因和过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和表现;历史实例分析:北魏统一北方。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南北朝更替的背景;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教师讲解北魏统一北方的具体过程及其意义。
第三章: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理解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表现;历史实例分析:文成公主入藏。
3. 教学活动: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隋唐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开展小组讨论,分析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师讲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第四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2. 教学内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影响;历史实例分析:宋金和议。
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了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状况;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教师讲解宋金和议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通过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概念。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图片和地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简要介绍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导入部分,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的章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
第二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了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1. 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本章的主题。
2. 详细讲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 讲解南北朝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制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对五胡乱华和南北朝的建立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
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教学目标:1. 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1. 通过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统一的必要性。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介绍;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概述;3. 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政权分布;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背景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各个民族政权的了解程度;3. 考查学生对五胡十六国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南北朝时期的背景介绍;2. 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概述;3. 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南北朝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分布;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及影响;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背景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评估学生对南北朝时期各个民族政权的了解程度;3. 考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各个民族政权及其兴衰过程;3. 分析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1.1 学习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背景和特点,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1.2 教学内容:1.2.1 时代背景: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1.2.2 特点:政权林立,民族矛盾突出,战争频繁,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1.3 教学活动设计:1.3.1 引入:通过地图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特点;1.3.2 讲解:详细讲解北朝的分裂与民族融合的过程,分析政权林立、民族矛盾、战争频繁和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特点;1.3.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章:北魏的统一与衰亡2.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的统一过程,认识北魏在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重要地位,分析北魏衰亡的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北魏的统一:道武帝的改革,击溃后燕,统一北方;2.2.2 北魏的衰亡:内部矛盾加剧,民族政策失误,六镇起义,北魏分裂。
2.3 教学活动设计:2.3.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北魏的统一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北魏的历史地位;2.3.2 讲解:详细讲解道武帝的改革措施,分析北魏统一的背景和原因;2.3.3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北魏衰亡的相关史料,分析北魏衰亡的原因;2.3.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北魏的历史地位;第三章:东西魏的更替与民族融合3.1 学习目标:了解东西魏的更替过程,认识民族融合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分析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3.2.1 东西魏的更替:西魏建立,东魏灭亡,北齐取代北周;3.2.2 民族融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促进民族融合;3.2.3 影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推动我国历史发展。
3.3 教学活动设计:3.3.1 引入:通过地图展示东西魏的更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融合的发展;3.3.2 讲解:详细讲解西魏的建立和东魏灭亡的原因,分析民族融合的背景和过程;3.3.3 史料分析:让学生阅读民族融合的相关史料,认识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3.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评价民族融合的历史意义;第四章:北齐与北周的争霸4.1 学习目标:了解北齐与北周的争霸过程,认识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分析北齐与北周争霸的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南北朝建立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分析五胡乱华对北方地区的影响,以及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南北朝建立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2.2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1.3 教学内容1.3.1 五胡乱华的背景及原因:西晋末年的腐败和内乱,导致八王之乱;匈奴、鲜卑等北方民族南迁,引发五胡乱华。
1.3.2 五胡乱华的过程:五胡十六国的建立与更迭,北方地区的战乱和民族矛盾。
1.3.3 南北朝的建立:南朝宋、齐、梁、陈的建立;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建立。
1.3.4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南北政权的交流与互动,民族政策的调整,文化、经济、制度的融合。
第二章:北魏的统一与改革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掌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片等资料,分析北魏统一北方的意义,评价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认识,了解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2.2.2 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民族融合的作用。
2.3 教学内容2.3.1 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北魏的建立,统一北方的过程及意义。
2.3.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3.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统一北方的巩固,民族融合的推进,文化的发展。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3.1 教学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意义。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简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分布和更迭;(2)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现象;(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3)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差异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时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3)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2. 教学难点:(1)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主题;(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2)引导学生关注各个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让学生总结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政权更迭的原因及影响;(2)分析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3)阐述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
4.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政权更迭、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看法;(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理解。
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0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有和有战的关系;一方面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方面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契丹(辽)与北宋的关系、岳飞抗金教学难点澶渊之盟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你看过《天龙八部》这部电视剧吗?电视画面给我们呈现了西夏、大理、北宋、大辽等政权,其中豪迈的乔峰、浪漫多情的段誉、超凡脱俗的虚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一段时期呢?大约从10世纪初到公元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祖国的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本节课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新课讲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列举10世纪至12世纪初,我国出现的各民族政权,并独立完成下列表格:政权民族建国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辽北宋西夏金南宋一、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1、契丹(辽)的建立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契丹人生活的特点?(结合导读框与课文第一段)学生回答:契丹人过着游牧的生活,唐朝末年开始有了农耕生活;同时这一时期中原混战,北方的汉族人逃入契丹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契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过渡:辽建立之初,唐朝已灭亡,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史上合称五代,契丹建国后,实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也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人教版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建立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北方的影响;掌握南北朝的建立背景及主要王朝更迭。
2. 教学重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的建立和主要王朝的更迭。
3. 教学难点: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冲突。
第二章:北魏与南朝的互动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掌握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 教学重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3. 教学难点:北魏与南朝的互动背景;北魏与南朝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细节。
第三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1. 学习目标:了解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隋朝统一南北的过程及意义;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开拓1. 学习目标: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掌握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2. 教学重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3. 教学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唐朝边疆开拓的过程及影响。
第五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学习目标: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教学重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六章:辽、宋、夏、金的并立与冲突1. 学习目标:了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掌握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2.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教学难点: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各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七章: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1. 学习目标:了解元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意义;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参考教案第一章: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的政权并立教学目标:1. 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情况。
3. 分析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
3. 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更迭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对峙与文化交流,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唐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与歧视排斥。
3.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唐朝的民族政策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 组织学生探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战乱教学目标:1. 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掌握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分析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裂与战乱。
3.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地图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分布,帮助学生掌握政权分裂与战乱情况。
3. 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该时期的历史特点。
第四章:宋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教学目标:1. 了解宋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2)掌握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3)分析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运用地图、时间线等工具,梳理各个民族政权的发展脉络;(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介绍;2. 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各个民族政权的基本情况;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工具;3. 角色扮演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背景;2. 新课内容:讲解各个民族政权的成立、发展及其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和亲、战争、贸易等;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政权并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政权的领导者,模拟政权间的互动;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或相关资料,填写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时间线;2. 分析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举例说明和亲、战争、贸易等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3.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认识。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一章: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分裂1.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纷争与互动。
1.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的定义与特点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与原因。
案例分析法: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的重要性。
1.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与影响。
1.4.3 案例分析: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与纷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
1.4.4 总结:强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章:民族政权的交流与融合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2.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民族政权融合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背景。
2.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之间的交流方式与内容。
2.4.3 案例分析:分析金与南宋的外交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互动。
2.4.4 总结:强调民族政权交流与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意义。
第三章:民族政权的更迭与统一3.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理解统一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统一的原因与影响案例分析:元朝的统一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影响。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3.4.2 讲解:详细讲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政权更迭。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
七年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设计(人教)第一章:五胡内迁与北方政权更迭1. 学习目标:了解五胡内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北方政权更迭的基本情况,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 教学重点:五胡内迁的原因及过程,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和特点。
3. 教学难点:五胡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北方政权更迭的原因分析。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的民族分布情况。
(2)新课导入:讲述五胡内迁的原因和过程。
(3)讲解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和特点。
(4)分析五胡内迁对北方地区的影响。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历史特点。
6. 课后作业:结合历史地图,复述五胡内迁的过程和北方政权更迭的顺序。
第二章: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南朝政权1. 学习目标: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认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2.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3.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南朝政权的政治特点。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
(2)新课导入:讲述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3)讲解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4)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历史特点。
6. 课后作业:结合历史地图,复述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南朝政权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北魏孝文帝改革1. 学习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对北魏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改革的主要内容。
3. 教学难点:改革措施的实施过程,改革对北魏发展的影响。
4. 教学准备:历史地图、多媒体课件。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新课导入: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初中历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辽、宋(北宋、南宋)、夏的建立者和民族,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和议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2.识记《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概括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澶渊之盟”和“岳飞抗金”,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契丹等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认识到和平相处、民族友好、民族融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学习过程:从“政权篇——并立与并存”、“关系篇——战争与和平”和“交融篇——发展与进步”三个方面学习。
教学过程:壱.政权篇——并立与并存二.关系篇——战争与和平1.学生速读课本P51-52 的第二框题——“北宋和辽的关系”,并填写下列表格。
2.根据下列材料,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一:大宋皇帝瑾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诚信,虔守欢盟.... 每岁以绢20 万匹、银10 万两...... 搬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学生评价:三.交融篇——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你有何感想?材料一:宋夏边界贸易兴盛。
西夏仿照汉字创造了西夏文,设立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中国历史六(下)》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25 万两、绢25 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谈谈今天我国各民族应如何相处才更有利?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与文化习惯4、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四.板书设计:五.巩固练习: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设计 (1)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具使用:多媒体课标要求: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认识民族友好、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认识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期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本课知识点多,头绪杂乱。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视频资料、创设情境:欣赏宋词:岳飞的<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过渡:一首悲壮的《满江红》,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
至今仍激励着人们的斗志,成为千古绝唱。
让我们来了解这首词的作者,这个我们似曾相识的岳将军。
2、岳飞简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汉族。
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
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评价:通过你对岳将军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岳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使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
导入语:“黄袍加身”、“岳飞抗金,”等宋代的历史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与汉族一起,在十至十二世纪演绎了一场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大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预习展示:①、展示我的预习成果,可用任何方式。
②、提出疑问,补充预设,确立目标。
(板书目标:本课探究问题)2、分组合作,完成目标。
讨论、查阅、询问任何方式3、展示成果,提升疑惑,教师引领,穿插巩固。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第一章: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的分裂1.1 教学目标:了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北方的影响。
理解南北朝分裂的原因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2 教学内容:五胡乱华的起源及发展。
南北朝的形成与分裂。
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及南北朝的分裂原因。
比较法:分析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4 教学活动:观看五胡乱华与南北朝分裂的相关视频资料。
进行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比较的小组讨论。
第二章: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2.1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理解大运河修建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2.2 教学内容:隋朝的统一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措施。
大运河的修建背景、过程及其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隋朝的统一过程及大运河的修建背景。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大运河遗址,加深对大运河历史意义的理解。
2.4 教学活动:分析隋朝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参观大运河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
第三章:唐朝的繁荣与民族政策的演变3.1 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原因。
理解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
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原因。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具体影响。
3.4 教学活动: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
讨论唐朝民族政策的演变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第四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民族融合4.1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十国分裂的原因及其政治、经济特点。
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进程及其影响。
4.2 教学内容:五代十国的分裂背景及其政治、经济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其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五代十国的分裂原因及其经济特点。
比较法:分析五代十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目标确定】:知识目标掌握辽、宋(北宋、南宋)、夏的建立者和民族,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和议等基本史实和概念。
能力目标1、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历史事件(如澶渊之盟)和历史人物(如岳飞),培养学生正评价史实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能够初步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本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国内民族战争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及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思想目标(情感目标)1、认识各少数民族对我国西北、西南、东北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2、通过阐述岳飞、宋高宗、秦桧等史实,指出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如岳飞抗金),流芳百世;而丑恶行径的罪行(如宋高宗、秦桧),遗臭万年。
【学情分析】:(1)学生好奇心强,对知识的渴求旺盛,已不单纯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
故教师应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系统全面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
这一课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耳熟能详的,学生普遍感兴趣。
(3)学生仍偏重于形象思维,对史实的理解尚缺乏正确的认识,还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转化为正确的认识。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逐步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教学媒体】:1、多媒体平台2、自制教学课件【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多,主要讲述了两宋(北宋、南宋)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相应较多。
可以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第一阶段时期,契丹是当时较早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在10世纪初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而西夏在11世纪前期建国;在相同时期汉族建立了北宋,这三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相处,即宋辽关系、宋夏关系则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
这三个政权各自是如何建立的,是学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问题。
至于宋辽关系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即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
第二阶段时期,女真族兴起,阿骨打建立了金国,先后灭了辽和北宋。
南宋开始后,金兵数次进攻南宋。
南宋军民在抗战派将领岳飞等领导下,奋起抵抗金兵,给金兵以重创,特别是在郾城大捷后,抗金斗争一度出现很好态势。
但当抗金斗争顺利发展的时候,宋高宗和秦桧等投降派却杀害了岳飞,向金求和,后达成了宋金和议,从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岳飞抗金是本目的重点,而对岳飞本人及岳飞抗金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综上述,由于本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对重点、难点予以正确指引及分析。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虚竹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教师以导入框内容引入,设问(课件显示):(1)关于契丹起源的传说说明了什么?(2)唐末以前,契丹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后,转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课件展示“契丹人引马图”,指导学生得出契丹人的生活特点。
教师结合动画说说契丹的兴起(地区、民族、时间、建立者、首都)。
(2)关于五代十国时期,引导学生回顾旧课,指出:唐灭亡后,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分裂局面。
提问:中国分裂时期还有哪些时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3)课件展示“赵匡胤”图,教师结合动画说说北宋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4)学生小品演出:杯酒释兵权。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多参与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辽、宋、夏的和战课件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并在此图的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辽、北宋的位置后,电脑显示及教师加以说明:北宋并不是统一全国的政权,它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与北宋同时期的,还有几个民族政权(如辽、西夏)。
(1)再度课件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辽宋之间的和战,尤其强调“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电脑显示“澶渊之盟”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课件展示小组讨论题: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学生讨论及分析后,教师归纳(电脑显示答案):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3)教师指导学生做P51页的动脑筋思考题,教会学生同刚所讲的知识联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4)课件展示“阅读材料题”,让学生做题。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从安居,不乐战争。
”请回答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北宋在职宰相是谁?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进一步说明(电脑显示答案)。
(5)再度电脑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宋夏和战)。
(6)课件展示思考题:辽朝和西夏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让学生讨论分析,去主动寻求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综观整个辽代史和西夏史,尽管契丹贵族和党项贵族不断发动战争,给当时各族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和负担,但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汉族和我国北方许多民族的融合,开发了我国东北、北部、西北部边疆,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课件展示答案)。
(7)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辽、宋、西夏之间的和战关系及少数民族对祖国所作的贡献(课件展示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3、金和南宋的对峙(1)课件展示《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并在此图右下角出示字目,教师指图讲解金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首都、灭辽及北宋);南宋所处的位置及相关情况(时间、建立者、首都),教师通过地图对比说明北宋与南宋的区别。
(2)课件展示著名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暗示,优化心理,提问:它的词作者是谁?“靖康耻”指哪一历史事件?大家想想,在词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回答三.课堂探究、展示、评价1.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
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
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
而在岳王墓前的这对跪像,已经换了多次,原因是人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断拿砖头瓦块砸它,以表达人们对它的愤恨,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岳飞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2)“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佞臣”是指谁?2.当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正待乘胜追敌时,朝廷却令他班师回朝。
如果你是岳飞,请你:(1)体会一下当时的心情?(2)你会怎么办?四、课堂小结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
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
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
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
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五、活动与探究1.故事会: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方面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
2.收集对联:有关岳飞的对联也很多,请同学们下去在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
然后,讲出每个对联里包含的故事或道理。
最好再能根据收集到的对联写一篇散文或其他体裁的文章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