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好的国际法专业在哪个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最好的国际法专业在哪个学校
2004年排名
1、武汉大学
2、厦门大学
3、华东政法学院
4、北京大学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中国政法大学
7、中国人民大学
8、西南政法大学
9、复旦大学
10、大连海事大学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研究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当时的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个国际法研究所。
著名的国际法学家王铁崖教授是该所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所长,现在的负责人为饶戈平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是法律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有成员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获博士学位的6人,是全校高职称、高学历比例最高的单位之一。
该研究所担负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专业的科研教学,是国家博士点。
其教学科研领域包括: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海洋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组织法,航空航天法,外交关系法,国际环境法,国际人道主义法,国际法判例,英美法,国际商法等。
14年业,该所成员共发表论文280多篇,学术专著及教科书40余部,资料选编12部,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60多名,硕士毕业生约120名,博士毕业生20多名。
该研究所也是中国国际法学界对外交往和窗口,同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以及台
湾、香港地区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
该所成员经常性出国进修、参加会议、参与合作项目,同时每年也邀请国际上知名的国际法学者来北大演讲或讲学。
1996年和1997年,该所先后主办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和人道主义法问题的国际研讨会。
该所王铁崖教授和赵理海教授现在分别担任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法官与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高等院校最早成立的国际法学术研究机构,198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研究所。
该研究所是全国法学学科中最先设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单位之一。
1988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1992年被人事部确定为全国文科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该所主要侧重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和比较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2、机构设置
研究所所长为万鄂湘教授,执行所长为肖永平教授,副所长为张湘兰教授。
研究所还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由韩德培、梁西、李双元、刘丰名等教授组成。
研究所下设四个研究室:国际公法研究室、国际私法研究室、国际经济法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
研究所设立一个办公室,聘请办公室主任一人,所长助理两人,协助研究所所长处理研究所的日常事务。
3、宗旨与目标
研究所的宗旨为:依托武汉大学,集合武汉大学和中南地区国际法及相关法学领域研究的学者和骨干教师,逐步把国际法研究所建设成为研究国际法问题的永久性研究基地、学术基地和信息图书资料基地,力争将国际法研究所办成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基地。
4、主要任务与职能
研究所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包括:
(1)推动21世纪国际法问题的重点研究、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与比较研究,通过组织实施、管理国家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研究项目,促进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比较法学等相关法学学科的建设。
(2)加强与开发国际法学科建设课程,充分利用中外合作项目、国内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更新现有国际法学科的课程内容;在硕士、博士生教学培养方案中,开发新的国际法课程,逐步完善国际法课程系列。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在总结过去20年经验的基础上,将持续性地积极组织、精心策划、认真举办以国际法为重点的各类国际法问题培训班、讲习班和研讨班;积极参与国内外国际法研究机构举办的有关学术会议和研讨班,建立各种形式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4)加强、改革、完善信息资料建设。
研究所将在国家教育部、武汉大学的支持下,改进国际法资料室的基础设施,拓宽信息渠道,增加图书(特别是外文图书)资料订购,
建立并完善信息网络,积极为武汉大学和中南地区从事国际法问题研究与教学人员和实务界提供优质服务。
(5)积极支持科研成果出版。
研究所将与武汉大学出版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计划地每年资助出版有关国际法问题的研究成果,逐步完善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系列丛书。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联系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珈山
邮编:430072
招生电话:027-
传真:027-
E-mail:
网址:
韩德培教授
法学教授
电话:027——
传真:027——
Email
主讲课程:
1.国际私法
2、国际公法
代表性论著:
著作:
(1)《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韩德培文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
(3)《美国国际私法(冲突法)导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4)《中国冲突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5)《现代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6)《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7)《中国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8)《国际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1989年修订
译著
《苏联的法院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
代表性论文
(1)《欧洲联盟国际私法的特征和发展前景》,《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1999年(第二卷)
(2)《论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合并问题》,《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1998年
(3)《关贸总协定及其基本原则与规则》,《法学评论》1993/3
(4)《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与中国》,《武汉大学学报》1993/3
(5)《制定区际冲突法以解决我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的区际法律冲突》,《武汉大学学报》1993/3
(6)《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重构》,《法学评论》1994/5
(7)《大陆地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民事法律适用条例》,1991
(8)《海洋法公约与条约制度的新发展》(英文),1990
(9)《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9/1
10)《中国区际法律冲突解决之展望》,1989/10
(11)《国际私法的晚近发展趋势》,《中国国际法年刊》1988
(12)《我国的区际法律冲突问题棗我国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中国法学》1988/6
(13)《谈“区际私法”》,《百科知识》1988/6
(14)《中国的法学教育》(英文),《美国比较法季刊》1984/3
(15)《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武汉大学学报》1983/6
(16)《充分发挥新宪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法学评论》1983/1 (17)《海牙国际法学院》,《中国国际法年刊》1982
(18)《关于终止若干合同所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上海社会科学》1981/4 (19)《国际私法上的反致问题》,《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1948/1
(20)《评美国庞德的五部著作》、《评凯尔逊的“纯粹法学”》,1942
(21)《国际私法中的实质与程序问题》(英文),1942
教育简历
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34——1940 中央大学任教兼学报编辑
1945——1958 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教授、系主任
1979——1991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名誉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所长 1981——1990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1991——今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兼职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
中国环境法学会会长
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
国家环境保护局顾问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顾问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编委
世界城市与能源规划学会理事
湖北省法学会名誉会长
留学经历
1940——1942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1942——1945 哈佛大学法学院
研究兴趣
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区际私法、环境法、国际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