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回鹘的宗教及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昌回鹘的宗教及文化

摘要:高昌回鹘文化是古代光辉灿烂的西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是一种沐浴着东风西雨,以游牧与定居共存为显著特征的融合混同性文化。高昌回鹘时期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无不浸透着这一显著特点,高昌回鹘文化的形成和变化极大影响了后来西域文化的演变和走向,对于近代维吾尔等民族心里的形成以及文化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昌回鹘文化宗教信仰

回鹘,是古代活动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高昌回鹘是对公元8世纪从漠北草原迁居到高昌、北庭等地的回鹘人以及回鹘人在此地所建立的政权总称。

自回鹘人于唐末落居高昌地区并创立政权开始,高昌回鹘及其政权已前后延续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回鹘人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文化底蕴不仅逐渐在高昌诸地扎下根,完成了回鹘社会经济文化的重构整合,并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一.宗教信仰

纵览高昌回鹘四百年的兴衰历史,多元宗教信仰是其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为引人注目。而这种宗教多元的现象,在其民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文化整合作用尤为重要。

(一)、多深崇拜和萨满教的深远影响

萨满教是一种人类原始阶段产生的初级宗教。它的思想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内容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等。元人黄缙对此有简略记述:“公讳方辇真,伟吾而人,上世为其国之君长,国中有两树,合而生瘿,剖其树,得五婴儿,四儿死,而第五儿独存,以为神异而敬事之,因妻以女而让其国,约为世婚,而秉其国政。”由此可以看出,萨满教对于回鹘人精神方面的影响既巨大又持久。其突出表现为:在回鹘人后来改信其他宗教之后,萨满教仍为部分回鹘人所敬仰。

(二)、摩尼教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萨满教在回鹘人中影响很大,但随着回鹘社会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日益统一的回鹘汗国政体急需意识形态一致的高一层的神来巩固其统治,于是出现了摩尼教。

摩尼教诞生于公元 3 世纪中叶的西亚地区,由波斯人摩尼创建。此教先在波斯境内传播,后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在唐代传入中原地区。而回鹘人从对萨满教的多神崇拜到皈依统一的摩尼教这一转变,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回鹘社会和文化的演进,而且加速回鹘统一国家和民族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二次改宗,尊信佛教

佛教是高昌回鹘继摩尼教之后朝野上下尊信的第二个外来宗教,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摩尼教本身的缺陷,更重要的因素则在于:西迁后回鹘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佛教在高昌回鹘呢传播广大的需要。

唐代,高昌地区的佛教大有发展。《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西行途径高昌地区,高昌国王迎玄奘入宫中,并言道:“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此外,高昌地区佛教徒众多,寺院林立的区域文化也使西迁至此的回鹘人深受熏染。显然,作为一个外来的征服者若不迁就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势必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地位。因此,西迁后的回鹘人改信佛教也就成了情理中事。

上述论证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回鹘王室当时对佛教的信仰程度已达到很深的境地。

(四)、景教遗存

“景教”一名是我国唐代对基督教聂脱里派的称呼。它由西东传至中原,以及唐朝初年的繁兴,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对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从目前比较清晰的资料分析,回鹘人信奉景教应当在宋朝前后。在吐鲁番地区高昌故城的国代遗址中,人们发现了一处反映景教教徒在圣枝节欢迎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壁画,这些都说明了景教在当时尤为兴盛。但好景不长,唐武宗会昌

五年,唐朝禁佛,景教被认为是邪法。遭受沉重打击,自此一蹶不振。(五)、伊斯兰教在畏兀儿地区的传播

根据伊斯兰作家伊本·阿西尔《全史》记载,大致在公元10世纪,也就是喀喇汗王朝统治时期,伊斯兰教已经传入新疆。由此不难看出,公元10世纪初,在高昌回鹘境内,已经有穆斯林教徒在活动,不过,鉴于当时回鹘人以摩尼教为主导教派,因此伊斯兰教此时不占主流。但到了公元15世纪中叶,高昌地区的居民,包括未随都护东迁永昌的畏兀儿人都皈依了伊斯兰教。

从上述文字对高昌回鹘社会里多种宗教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论述不难看出,外族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和回鹘社会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回鹘上层统治者不断调整其宗教政策的两个主要原因。不同宗教信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促进了回鹘民族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素质的整合重构,都对高昌回鹘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是深远的影响。

二.语言文字

高昌一带地区位居东西交通要塞,一直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语言文字流行的地区。高昌回鹘时期,在回鹘文逐渐成为主导地位的同时,该地区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的局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高昌回鹘时期文化开放宽容的显著标志。

(一)、回鹘文的起源

回鹘文是回鹘人于公元8—15世纪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是现代维吾尔族采用阿拉伯字母以前,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文字。

(二)、回鹘文的影响

这种文字在中亚,西亚诸地已经广为流传,并对邻近众多民族、部落文化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其中蒙古人使用回鹘文就是一个显例,蒙古族勃兴于漠北草原,初以游牧为生,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由于军事上已十分强盛,并即将成为大漠南北主宰的蒙古皇族迫切的需要一种便于掌握的文字来表达自己日益丰富多彩的情感和生活。当时已与蒙古族关系十分密切的畏兀儿人使用的回鹘文便适时地

顺应了蒙古族的这种需求。

回鹘文的使用对于入主中华大地的蒙古族文化的进步发展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元朝社会生活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不能否认,回鹘语言文字的通行使用在导致以回鹘为其名的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十分巨大大的作用。

三.文学艺术

回鹘迁居到高昌地区以后,受当地土著居民比较发达的艺术的感染影响,广泛吸收和容纳西域地区其他民族文化成果。经过漫长的消融和渗透过程,逐渐形成一种以佛教为主体的独特的混同文化艺术形态。

(一)、文学、诗歌

回鹘人的文学史尚可追溯到漠北回鹘汗国时期,当时因为回鹘人政治上归附于突厥人,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同突厥人的密切联系,回鹘文学深受突厥文化传统的影响。高昌回鹘时期的文学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宗教文学作品;一类是民间诗歌。民间文学作品的出现和内容的丰富多彩是这一时期回鹘文学的鲜明特征,也是高昌回鹘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外探险家在吐鲁番地区出土发现了一批回鹘文民歌的残卷,他们极形象地反映了回鹘人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文学素养。

(二)、音乐、舞蹈

高昌地区素有颇为发达的音乐艺术,唐代曾有“高昌乐”流入中原,引起宫廷音乐的革命,使内地人们对此刮目相看。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称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西域地区,特别是高昌、龟兹诸地当时音乐艺术发展的高超水平。在高昌、北庭和龟兹回鹘王族寺院壁画中,可以见到大量的“伎乐图”,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回鹘人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生活。

总之,高昌回鹘是古代诸突厥语族群中文化最为发达的一支。之所以如此,既与其所处的地域有关,亦更与其居民的构成成分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密切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