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山东企业宣传网2011-05-25 09:03:00 来源:中国政研会网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农民工。为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分析当前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完善建设的机制和途径,课题组对福建省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省九地市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60份,并进行统计分析。在点上,课题组成员通过社会观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纵向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初步具备从事文化生活的能力、精力和物质基础。但是,从横向上来讲,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与农民工自身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他们在文化生活方式上依然比较单调,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交往呈现出内部融合外部疏离的特点。但从总体上分析,这种文化生活状况正在逐步转型,并处于良性上升的阶段,特别是文化生活方式有多元化的趋势,消费结构也日趋复杂和丰富,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一)受调查农民工基本情况分析

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与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诸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等有着密切联系。从对受调查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见表1)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具备追求文化生活的初步能力。从文化程度看,初中、高中占到总数的70.2%,甚至有超过两成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占5.3%,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具备了从事城市文化生活的素质基础。在务工年限上,从事务工经历达2年以上的占84.9%,有33.1%的受调者务工经历长达10年及以上,这说明他们有城市文化生活的足够适应时间。

2.具备追求文化生活的初步精力。

年龄和闲暇时间是农民工是否有精力参与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本次调查中,青壮年农民工占绝大多数,21岁至4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80.6%,这一年龄段属于高活力的群体,精力相对旺盛;从闲暇时间看,工作时间在8小时至10小时的占83.6%,10小时以上的仅占11.6%,这就使得农民工参加文化生活成为可能。

3.具备追求文化生活的初步经济基础。文化活动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我省2010年最低工资标准在600-900元之间,而在本次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调查农民工工资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在2000元至3000元范围内的也占了2

4.1%。这说明当前农民工的生存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初步具备了小额文化消费的能力。但以目前的工资水平,大部分农民工仍然难以承受较高的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二)受调查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1.文化生活方式。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呈现出多元化却低水平的特点。在本次调查中(详见表2),农民工的娱乐消遣方式主要有: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等)占51%,找老乡、朋友玩占48.1%,在家看电视、录像、听音乐占43.4%;实地观察显示,许多农民工闲暇时间经常聚集在街头打牌、讨论“六合彩”、喝酒消遣,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生活缺乏内涵、质量不高,较为单调。但是调查也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已经开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当中。如,受访者的手机拥有比例占达90%以上,而且部分农民工尤其新生代农民工已能够用手机上网,同时,许多农民工以电脑、MP3、MP4作为工作之余娱乐消遣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这反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方式的新变化。然而,当问及参与文化生活的目的时,大部分农民工表示主要用于娱乐消遣,只有少部分是源于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需求。因此,当前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目的以消遣娱乐型为主,发展型文化生活还比较少。但由于受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大,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良性上升的嬗变阶段,正朝着与现代工业文明与都市文明相适应的方向发展。

2.文化消费情况。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方面高度重视,以及“民工荒”现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大部分农民工对自己的工作稳定性表现较大的信心,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稳定”、“基本稳定”的分别占22.7%、62.4%。在对自己收入预期比较自信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工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文化消费支出。调查显示,文化消费支出在101-300元的受访者占36.3%,在301-500元的占20.8%。但是,由于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活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农民工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文化消费还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文化教育消费偏低。调查数据显示(见表3),76.8%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内没有看过大型文艺表演,89.4%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者“基本不去”、“从没去过”KTV唱歌,79.2%的受访者最近半年内无旅游经历。

3.社会交往情况。由于进城民工的“家”、也就是“根”在农村,所以农民工靠情感维系的生活圈子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调查发现,农民工们以自我为圆心,以亲缘、地缘为半径自发形成社交小团体,呈现出内部融合、外部疏离的特点。他们日常交往对象主要是:家里人和亲戚占46%、工友占28.6%、老乡占15.3%。他们在城市中尽管有的已经工作生活多年,但还是无法建立起与市民交往的生活圈子,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归属感”或“说不清”,分别有4

4.9%、47.7%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参加”或只是“偶尔参加”住处所在社区的公共文化活动。总的看,他们难于真正融于城市社会,仍然是城市生活的“陌生人”。

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结构性矛盾及成因分析

如上所述,农民工这个群体文化生活总体贫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文化需求较低,这是由城市社会文化供给与农民工文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农民工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和社会文化供给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的形成

农民工文化建设的结构性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民工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从文化需求来看,目前的文化生活现状并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求。数据调查显示,在“希望所在单位为您提供的文化服务(设施)”的选择结果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详见表5):健身器材(51.8%),组织各种参与性比赛活动及集体项目(35.9%),图书、报纸(35.3%),人力资源培训(35.1%),电影电视、卡拉OK(3

2.9%);在“希望居住的社区提供的文化服务(设施)”的选择结果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阅报栏、图书室(55.2%)、健身休闲场所及活动(28%)、技术培训(31.5%)、免费或低价电影(文艺活动)(45.8%);同时,业余休闲娱乐也成为农民工希望政府和社会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民工在对打牌、观看免费或低价文艺活动等消遣性、娱乐性活动有着强烈需求的同时,也逐渐追求参与比赛性活动、人力资源培训等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个人素质的文化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农民工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追求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闲暇时间缺乏精神寄托的情况下,心理咨询也成为农民工的一个重要需求。

2.城市社会针对农民工的文化供给不足。在文化供给方面,调研组从社区环境、所在单位生活娱乐设施、商业配套等方面向农民工询问他们对文化生活环境的主观感受,得出以下一组数据:有6

3.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或“不知道”住处附近有向公众开放的公园或公共健身器械,58.6%的受访者不认识居住社区的管理服务人员,51.8%的受访者表示住处附近没有公共报栏和公共信息服务栏或不知道有;48.5%的受访者表示务工单位没有提供报刊、杂志等大众读物或不知道有,只有11.6%的受访者表示务工单位很经常举办文化活动,66.5%表示住处附近没有图书馆(室)、阅览室或者“不知道”有。此外,由于许多农民工的务工单位处于新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许多受访者表示附近的商业、娱乐配套设施还比较少。可以看出,农民工所处的外部文化生活环境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文化活动需求。因此,农民工对自己目前的文化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表示“比较满意”或者“很满意”的仅占31.7%,城市社会的文化供给与农民工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他们认为,要满足文化生活需求应该:多开设网吧;多开设专家讲座,提高知识水平;开展技术竞赛,提高技能水平;多组织公众文化娱乐活动;增加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场所等。

(二)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原因固然有农民工自身受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限制,但归根结底还在于社会文化供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一些企业面向员工的文化供给不足。由于农民工主要以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再加上身份限制,难以进入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公司、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大多只能为个体、私营以及外资企业所雇用。这些企业大都认识不到通过提供文化服务,使员工的社会文化心理得到满足对企业的重要性,也不愿在农民工文化生活上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他们希望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劳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许多企业只允许农民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忽视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这样的理念下,他们除了付给农民工相应的工资外,针对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也很难主动为农民工建立丰富农民工生活的场所,这就使得农民工偶尔闲暇也没有去处,甚至在工作压力下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近年来沿海地区愈演愈烈的“民工荒”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