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病毒性肠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貂病毒性肠炎
1发病特征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泛白细胞减少症,水貂传染性肠炎,貂细小病毒性肠炎。
以胃肠粘膜炎症、出血、坏死所致持续性剧烈腹泻,粪便中含灰白色管状物及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
本病是水貂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貂多以死亡告终,尤以幼龄水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是世界公认的对养貂业具重大危害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2病原
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毒(MEV)单股DNA;耐热性较强,56℃100min、80℃30min不失活;含病毒的粪便在土壤中达1年以上,毒力不减弱;对乙醚、氯仿、胆汁等不敏感;0.5%福尔马林、20%漂白粉溶液作用24小时方可灭活;MEV能在4℃条件下凝集猪和猴的RBC,并能被水貂的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病毒可在猫肾细胞系(CRFK)、猫肾细胞株(FKC)、水貂肾、脾、心肌细胞株上增殖,CPE不明显;但在CRFK及FKC上增殖可形成核内大型包涵体。
3流行病学
3.1易感动物:水貂,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水貂都易感,以幼貂,特别是刚断乳的仔貂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成年水貂高。
MEV虽能使猫、犬、貉发病,但却难在猫、犬、貉体传代,未见MEV感染人的报道。
3.2传染源:患病水貂和患泛白血球症的猫是主要传染源,耐过病毒性肠炎的水貂一年内由粪便内排毒。
3.3传播途径:本病可经交配、嘶咬等直接传播,又可经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及易感水貂所能接触的所有物品而间接传播,还可经苍蝇、鼠类、乌鸦等媒介传播。
3.4流行特点:我国于1983~1984年开始大规模暴发流行,病原是随国外购入种貂、检疫不当携入的本病。
秋季多发,但我国南方6~7月多发,一旦发病,如不采取有效综合防制措施,会引起地方性、周期性流行(常在第二年仔貂断乳分窝前后再次发生)。
发病率:幼貂50~60%、成貂20~30%,最高达83.4%,幼貂死亡率可达90%。
4临床症状
4.1病程:潜伏期4~9d,多在4~5d,人工感染,最急性型为24h以内死亡,急性型感染多在7~14d死亡,亚急性型多在14~18d死亡,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渴欲明
显增强,体温升高>40℃。
4.2胃肠症状明显,呕吐黄绿色水样或粥样物,腹泻,排出稀软到水样或脓样粪便,继之便中带血、粘膜脱落物和未消化饲料、粘液及大量气泡,有的混有血丝或血凝块。
最具特征性的、与一般下痢不同的是:粪便中混有一种多为灰白色,有时为淡黄色或粉红色、无光泽、肉样感的2~5cm长(少数达7~10cm)的中空管柱状物,称粘液管或粘膜圆柱。
区别于其他肠炎的另一特点在发病高峰期,群貂粪便呈多种多样的颜色如粉红、鲜红、暗红、黑红、草绿、深绿、淡黄等。
4.3转归:持续剧烈腹泻数日后,日龄小的仔貂急性死亡;日龄大的仔貂则极度消瘦体弱,卧下不起,被毛脏乱无光,排便失禁,体后躯及下腹被粪尿污染,多以死亡告终,病程约5~7d;成年水貂症状与仔貂的类同,但略轻些,并有时轻时重的反复发作,有的转归死亡,耐过者可存活。
4.4血液中的WBC数明显减少,平均正常(9~10)*103/mm3降至5*103/mm3以下,严重者降至2*103/mm3左右,淋巴细胞减少的尤为明显,患病动物因抵抗力下降,常继发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病),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
5病理变化
主要在胃肠道明显,小肠粘膜呈纤维蛋白性、坏死性、出血性炎症肠管极度扩张达正常时的l~2倍,管壁很薄近于透明,尤以空、回肠为重,肠腔内充满气体或稀薄内容物,肠外观因出血时间长短不同,可见为鲜红色或暗红、黑红色,内容物为红色或黑褐色酱油状,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肠壁有纤维素性坏死灶。
胃扩张、壁薄、气球状,内含稀酱样内容物,胃底部及幽门部粘膜充血、脱落、有点状或斑状出血,有的胃壁有多处溃疡。
胆囊扩张显著,内充满黄绿或黑绿色粘稠胆汁。
肝肿大,质地脆弱,多呈暗红色;脾、肾有的病例肿大,有坏死灶;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软变性。
组织学病变,部分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有被碱性,品红着色的核内包涵体,周边整齐清晰。
6疾病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性症状、WBC数明显下降及包涵体检查等,基本可做出诊断;进一步确诊时可做实验室检查:
a动物接种试验
濒死期或刚死亡病例的肝、脾、小肠→生理盐水制成10%悬液→加青、链霉素各1000IU
/ml→一定时间→经口投入10~20ml或腹腔注射3~5ml→断乳14d的健康仔貂(同时设对照)→7d左右接种貂出现典型的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症状,而对照组健康无异常者可得出协助性诊断。
但此法是非特异性的,又费时费力,又易污染环境,故很少用。
b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有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电镜、荧光抗体技术、ELISA及HA 和HI等;HA和HI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7预防与治疗
7.1患过病毒性肠炎的水貂可获得长久的高度免疫,尚未见到重复发生的病例,但母貂可长期带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来源,在仔兽分窝时,常由其感染仔兽而发病。
采用疫苗接种时间:种貂,在1~2月份;幼龄貂,6月末或7月初;发病貂场,流行初期紧急接种,平时应做好:
1)经常进行驱赶乌鸦、灭蝇和灭鼠等工作。
不允许猫和禽类进入貂场;
2)交换种貂时,在出场前30天应进行接种,入场后应先隔离观察30天;
3)当发生病毒性肠炎时,应停止称重及其他一切畜牧工作措施,病貂要隔离饲养,对症治疗病愈后的水貂一律留在隔离室内,一直到打皮期淘汰为止,对其余全部水貂实行疫苗紧急接种;
4)隔离室应由专人负责,对死亡的尸体及其污染的锯末等一律烧毁,对污染用具及器械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5)皮张的处理,对死亡水貂及由病愈后水貂所取得的皮张应在温度30~35℃、相对湿度40~60%条件下持续2昼夜后,放室温下储藏10昼夜方准输出;
6)对污染环境的处理:对病貂住过的笼子及其护理用具,要用2%福尔马林或苛性钠溶液消毒,地面用20%漂白粉或10%苛性钠溶液消毒,粪便先用3%碱性溶液或20%漂白粉溶液处理,然后堆集埋藏在距兽场至少250~300m地方,貂场人员要发两套工作服和两双胶靴。
工作服每周要用肥皂水煮沸一次,在貂场入口处及各班组貂棚内要设置预先蘸以3%苛性钠溶液的深消毒槽;
7)解除封锁后的注意事项问题,从最后患病水貂痊愈或死亡之日起,经30天无此病发生,方可宣布解除封锁,然后对貂场实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在取消封锁后一年内,应禁止输出和输入水貂,在本场内也不得从污染群向安全群串动。
在病毒性肠炎固定污染的貂场内,
应在水貂发情前3~4周内接种疫苗。
7.2治疗时建议采用以下方案:
①采取对症疗法。
用抗生素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用于肠道抗生素药物较多,可适当选用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最好是采用复方治疗性药物,效果快、不复发,如《肠洁舒》拌料;
同时配合中药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药物(如《海芪健》口服液/ 《海研舒》颗粒)拌料口服效果最佳;
也可配合肌肉注射,采用恩诺沙星注射液(如《海恩康》)肌肉注射,但首次用药剂量要足,以后用量酌减,最好1次性治愈,如用药后反复发生此病就证明第1次疗程不足,而且再次复发很难治愈,主要是因为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死亡率增加或发生长期的慢性肠炎。
②辅助疗法。
口服补液盐最好,可纠正脱水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辅助疗法对治疗肠炎不可忽视,比单一使用抗生素效果更明显。
③提高食欲,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采用《壮尔肥》拌料,提高采食量,预防应激性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