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英语中考备考会复习经验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英语中考备考会复习经验交流

民族中学刘玉娥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加田中心学校全体教师感谢教研室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一年一度的中考转眼又要到了,作为英语学科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中考质量。在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如何组织英语学科的复习备考呢?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在2014年中考总复习时的一些做法,恳请在座的领导和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2014年,我校九年级英语教师根据前几年中考英语试题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三轮复习法”。首先全面复习,然后进行重点复习,最后进行综合性复习。做到着眼全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使我们的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应考能力。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梳理教材(3月至4月中旬)。

学生是对课文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是以课本为主,按单元归纳知识点,同时注重基础词汇、词组、常用句型、课本对话等知识,并通过配套练习,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也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可以单元或册为单位进行测试,并及时讲评。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以制订一个记分册,详细记录学生每次测验的分,并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这个阶段的测试频率应为每周1次;由于此时是基础复习阶段,但是考虑到班级学生水平的差异,我采取了一根主线、两条副线并行的策略,即主线归纳基础知识,副线部分专项的原则,因为九年级这个阶段每班每天平均一个多课时,如果一味地讲基础知识,

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这一阶段就同学们感到有难度的写作和听力进行循序渐进地训练,即每天用5到10分钟听力练习训练时,注重训练预测听力材料内容的能力、捕捉重点细节的能力、抓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每星期一到两篇书面表达,训练良好的写作方法。在训练写作时,要注意先分析题材、体裁、领会要求、不漏掉要点,用自己最有把握的语句表达出来,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最后要检查是否有时态、标点、拼写等方面的错误,采取小组内互批和教师面批的形式,稳定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轮复习:专项复习,突破重难点(4月中旬至5月中旬)。

在学生总揽教材,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专项复习。按照语法分类,对三年来所学的东西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考试要点。备课组成员分头收集资料,整理专项训练题。先由教师归纳、总结,再通过做训练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点拨、强调。我们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相结合。针对中考题型,我们分别进行了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运用、句型变换、口语交际、补全对话和书面表达的专项训练。我们还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形成能力(5月中旬至6月中旬)。

本轮复习以做综合训练题为主,做到考—讲—练结合,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能力。试题来源以市,县资料为主,然后自己整理两套模拟试题进行仿真训练。

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就学生带有共性的问题重点讲解,并再次训练,而个性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上述三轮的复习,由浅入深,既有点的知识,又有面的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对九年级毕业班来说,学生知识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我们还采取了“培优补差”的措施。在复习阶段,我们做到严把尖子生关,鼓励后进生,兼顾中等生。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让他们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在检测过程中,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功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后进生也觉得自己有潜力可挖。对知识点的落实实行过关制度,尖子生实行逐个面对面过关,抽查中等生,对后进生则强调基础,降低要求。通过培优补差,使得优等生更优,中等生和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这三轮复习,我们学校英语学科在2014年中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这样复习老师太累。的确,我们复习得太辛苦,太疲惫,但当我们看到那些考上了理想学校的学生的笑脸时,我们又觉得很欣慰。但是,如何组织更轻松、更高效的中考复习呢?我们愿意与全县同行一道来探讨这个课题。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有全县英语同行的不吝赐教,这个课题必将很快取得成果。

另外我有几点困惑

1、怎样在复习阶段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

2、如何提高绩优生的比例?

3、如何解决时代感的热点焦点话题与初中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之间的矛盾?

以上几点困惑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点。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