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课标解读(2020年整理).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注意点: 关注的重点是“影响”,而不是太阳辐
射、太阳活动的形成(产生)机制 “影响”,应从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两方面加以说明 要辩证地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C.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一个多种运动的合运动,应关 注地球自转、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的 分析某种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关注影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的天气系统 目标指向: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换句话 说,这一部分的目标要求是,使学生能根据简易天气图 的阅读,作出分析,解释常见的天气变化现象 要点: 1. 本“标准”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常见的锋面
关于这部分内容选择的思考:
——所选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 程应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广泛性(全球性);
——所选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 程对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对人 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不会形成障碍
A.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 的岩石;重点是落在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视角认识岩石的形 成和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 一 课程标准解读
诸城实验中学 刘伟
1. “地理1”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理1” 自然地理 环境对
人类活动 的影响
(地对人 的影响)
“地理2” 人类活动 对自然
地理环境 的影响
(人对地 的影响)
“地理3” 区域人地 关系协调

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
2. “地理1”的结构分 析
3. “地理1”学习内容选择的基本思路
——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 主要特点
A.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宏观的 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 位置
——微观的 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 置 目标指向:
学会运用有关资料(八大行星的比较数 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地球本身 条件等),说明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 星
C. 大气的受热过程
——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的大 气;目的在于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目标指向: “运用图表说明”,要引导学生通过 分析诸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大气热力环流成因 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所产生的大气运 动 注意:本“标准”中所指的“大气”,是指低层大 气;要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必须明确大气的热量 来源,既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 实质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 互转化过程,其中大气的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须重 点阐述的基本原理;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理解大 气运动的基础,所以应同时阐述大气的热力环流,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材所提供的案例 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相关的案例
重视“地理1”中间的各部分知识之间的 相互联系,重视“地理1”与“地理2”、“地 理3”,乃至地理选修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
5. “地理1”课程标准简析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 星;
地表形态变化,可从全球大地构造、区域大地 构造及其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三 个层面去分析 目标指向: “结合实例,分析”,要使学生通过 某些实例的分析,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综合的观 点认识地表形态的形成、变化过程(趋势) 注意:根据需要和可能,可适当补充作为外力作用 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3. “地理1”作为整个高中地理学习的起点,因 而需要为其他模块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4. “地理1”的实施
“地理1”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地理1”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突出一个“理”字,关注“案例”的拓 展,重视课程内容相互间的联系。
突出 “地理性” 和注重“说理” —— 在使学生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目标指向:
“说出”,要求较低,注意从人地关系 出发,抓住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其与人 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说明: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层面(地球表层 系统)和微观层面(自然环境要素)两个层 面理解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目标指向:
“运用示意图说明”,认识三大类岩石 之间的转化过程
说明:应联系人类对岩石(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根据需要,可适当介绍矿物、矿产 等知识,以及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
B.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的地 貌;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表,如高原、盆地等,是 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 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
1. 新课标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的课程理念出发,注重选择公民适应现代社 会的需要的内容,注重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 的培养,而大大删减那些对培养现代公民没 有实际意义的传统知识。
2. 为解决课程理念、学习目标与学科系统知识 间的矛盾,实现从知识教学向素质培养的转 变,新课标在设计中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
目标指向:
“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初中课 标是“用事实说明”)——因此,不仅要分 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分析这些现象 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 具有的意义
难点:
D. 地球的圈层结构
——显性的 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内 部圈层、外部圈层)
——隐性的 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根 本要求)
D.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影响
——关注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及其影响 目标指向: “绘制示意图”、“说出”,要引导 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 律;并可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气压带、风带随 季节变化移动的规律;最后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移动的规律,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热带雨林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 候,以及南亚西南季风等),引导学生认识大气环 流对气候的影响 注意:为了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需要引入三 圈环流,对高空的气压、风向等,仅为说明诸如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略作说明即可,不必过分细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