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检查体征
检查发热病人的体征,如体温、 脉搏、呼吸等,进一步确定发热 原因。
辅助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 检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为 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判断病情严 重程度
01
观察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指标, 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 程度。
02
检查体征
通过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 皮肤颜色、尿量等体征, 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 重程度。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体温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病人的体温, 了解体温波动情况,为诊断提
供依据。
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病人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如咳嗽、咳痰、皮疹等,以及
病情变化趋势。
观察治疗效果
观察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体 温下降、症状缓解等,以评估
治疗效果。
评估发热原因
观察症状
观察发热病人的症状,如头痛、 咳嗽、乏力等,以初步判断发热 原因。
03
询问病史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热 的原因和持续时间,有助 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 要点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调整室温
保持病房温度在22~24℃,湿度在50%~ 60%。
增减衣被
根据病人情况增减衣被,出汗多时及时更换 内衣和床单。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
将冰袋置于病人的额头、 颈部或腋窝处,帮助降 低体温。
酒精擦浴
用酒精稀释液擦拭病人 的身体,通过蒸发散热 来降低体温。
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室温 影响病人的散热。 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 理降温法。
保持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01 补充水分
发热病人易出汗,应鼓励其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 入。
发热病人的观察和护理ppt课件
详细描述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 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当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
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 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症状。
观察方法
定时记录
设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如每2小 时记录一次体温和其他症状。
持续监测
使用电子体温计等设备持续监 测体温,并记录在表格或电子 设备上。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 常情况及时处理。
询问病史和家族史
了解病人是否有发热相关疾病 史或家族史,有助于判断病因
。
观察频率与记录
观察频率
高热量高蛋白
对于高热病人,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 物,如牛奶、鸡蛋等。
心理护理
01
02
03
安慰与鼓励
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增 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解释病情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病情 和治疗方法,消除其紧张 和焦虑情绪。
倾听与关注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 受,关注其心理变化,及 时给予心理疏导。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感染。
家庭护理要点
01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变 化情况。
合理饮食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3
02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容易脱水,应保证充足 的水分摄入。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的原因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 引起的发热,如感冒、肺炎、
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 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 亢等。
中枢性发热
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发 热,如脑炎、脑外伤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
由过敏原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等。
02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详细描述
03
04
05
1. 全面评估病情:了解 病人的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
2. 寻找发热原因:根据 评估结果,确定发热的 原因,如感染、自身免 疫性疾病、肿瘤等。
3.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 划:根据发热原因,制 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免疫调节治疗等。 同时注意心理护理和支 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 件
汇报人: 2023-12-02
目录 CONTENT
• 发热概述 • 发热病人的护理原则 • 不同发热症状的护理方法 • 发热病人的预防保健 • 发热病人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发热概述
发热的定义
发热
是指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总结词:低热病人需要找出病因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同 时注意增强免疫力。
1. 找出病因:观察病人的临床表 现和病史,确定发热的原因。
3. 注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等,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长期发热病人的成功护理案例
01
02
总结词:长期发热病人 需要全面评估病情,寻 找发热原因,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发热病人的处理》课件
儿。
中药降温
如柴胡、金银花等中药 也有降温作用,可遵医
嘱使用。
特别注意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 药,避免过量使用,并
留意不良反应。
其他辅助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发热时身体容易出汗,导致水 分和电解质流失,可适当补充
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口 腔、皮肤清洁护理,预防感染 。
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接触发热病人,尤其是高传染性 疾病患者,保持社交距离。
护理方法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 变化情况。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会失去大量水分,应 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 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
在未确诊发热原因的情况下,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 情。
病例二:老年人发热的处理
总结词
谨慎用药、观察并发症、及时就医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年人发热时,应首先观察其精神状态,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由于老年人肝肾功 能较弱,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此应谨慎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过量。同时, 应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热的耐 受能力较差,发热可能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
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发热对其影 响较大,需要特别关注。
孕妇
孕妇发热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如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03
发热的处理方法
物理降温
01
02
03
中药降温
如柴胡、金银花等中药 也有降温作用,可遵医
嘱使用。
特别注意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 药,避免过量使用,并
留意不良反应。
其他辅助治疗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发热时身体容易出汗,导致水 分和电解质流失,可适当补充
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口 腔、皮肤清洁护理,预防感染 。
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接触发热病人,尤其是高传染性 疾病患者,保持社交距离。
护理方法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了解发热程度和 变化情况。
多喝水
发热时身体会失去大量水分,应 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 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
在未确诊发热原因的情况下,避免盲目使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 情。
病例二:老年人发热的处理
总结词
谨慎用药、观察并发症、及时就医
详细描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老年人发热时,应首先观察其精神状态,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由于老年人肝肾功 能较弱,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此应谨慎使用退热药物,避免过量。同时, 应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热的耐 受能力较差,发热可能引发严重 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
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发热对其影 响较大,需要特别关注。
孕妇
孕妇发热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如导致早产、低出生体重等。
03
发热的处理方法
物理降温
01
02
03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XX.XX.XX
Psychological Care and Communication of Fever Patients
发热病人的心理关怀与沟通: 建立信任关系
1.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监测体温,记录热型,观察伴随症状,如寒战、出汗等,为诊断提供线索。
2.降温处理
体温过高者,可物理或药物降温,如冰敷、服用退热药,保持舒适环境。
症状观察与分析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高热时每1-2小时测量一次, 注意发热过程、热型,观察伴随症状。
补充充足的水分
发热病人每日水分消耗增加,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以 维持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发热病人的病情评估:病因初步判断
1.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发热病人需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高于38.5℃应及时降温,避免持续高热对机体造成损害。
持续监测发热病人每4小时体温,确保不超过38.5℃,异常升高及时通知医生。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至少2000ml,保持尿量1500ml以上,防止脱水。
3.散热护理
发热时避免过厚被褥,使用温毛巾擦拭皮肤,每2小时更换一次,促进散热。
4.心理支持
关注病人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体温过高时需 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及时发现体温变 化。
合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 浴;超过38.5℃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退 热药。
保持舒适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控制在 22~24℃,湿度50%~60%,利于病人休 息和散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课件
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可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乐 观心态,有助于病情康复。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病人更好地配 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的方法
A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感受,理解其情绪变化 ,给予关心和支持。
解释与指导
向病人解释发热的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 事项,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疑虑。
注意保暖
在降温过程中,应注意给病人保暖,避免因 体温下降过快而感到寒冷。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降低病菌密度, 预防交叉感染。
02
01
及时就医
如病人出现持续高热、惊厥、呼吸困难等症 状,应立即就医。
04
03
发热病人的饮食护理
03
适宜的饮食选择
01
高热量饮食
发热时,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对抗感染,因此应 选择高热量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
避免刺激性食物
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减 弱,应避免食用辛辣、油 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重病情。
少量多餐
发热时身体能量消耗较大 ,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 方式,保证身体得到足够 的营养。
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
注意食物卫生
在选择食物时,应注意食 物的新鲜度和卫生情况, 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 。
避免过度进食
02
高维生素饮食
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蒸发加快,维生素流失较多,因此 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03
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发热时身体需要更多的 蛋白质来修复组织,因此应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 豆类、鱼类、肉类等。
饮食调理的原则
01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其他潜在并发症观察与处理情况
呼吸道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吸氧、雾化吸入等。
静脉炎预防与处理
对于需要长时间输液的患者,检查是否采取静脉炎预防措 施,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定期更换输液部位等。若出现静 脉炎症状,及时处理并记录。
泌尿系感染预防与处理
噪音控制情况
了解病房内噪音来源, 采取措施降低噪音干扰
。
照明设施
检查病房照明是否柔和 ,避免直射患者眼睛。
07 总结与下一步计划安排
本次查房重点问题回顾
发热原因待查
患者发热原因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护理措施不足
患者在发热期间,护理措施可能存在不足,如未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未定时测量体温等 。
营养相关并发症
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等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并发症。
个性化饮食方案制定及执行情况检查
饮食方案制定
针对患者的营养风险和疾病状况,制 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增加蛋白质、能 量摄入。
执行情况检查
通过询问患者和家属、查看饮食记录 等方式,了解患者对饮食方案的执行 情况,发现患者存在摄入量不足、餐 次分配不均等问题。
家属参与度低
家属在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够,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操作。
下一步护理措施优化方向明确
加强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完善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措 施的有效实施。
提高家属参与度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技能培 训。
发热病人的护理查房
汇报人:xxx 2023-2-08
发热病人护理查房ppt课件
拟诊讨论: 1、初步诊断:发热待查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体温、神志、皮疹、血
压、血糖等。 3、积极地抗感染、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阿奇霉
素+左氧氟沙星、能量合剂、电解质等。 4、完善相关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血培养、药
敏、血沉、风湿四项、免疫学检查、甲状腺功能等。
4
可编辑课件PPT
(九)皮肤护理:对出汗较多的病人应勤换内衣裤,加 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
(十)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
时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20
可编辑课件PPT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同时 给服热饮料,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量减少, 使体温升高幅度减少,从而缩短畏寒、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并密切 观察体温变化。 退热期:应更换汗湿的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人的
11
可编辑课件PPT
发热的分期
1.体温上升:其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 缩,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病人表现为皮肤 苍白、干燥,无汗和畏寒,有时伴畏寒、颤抖。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趋于平衡,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因皮肤血管开始扩 张,体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 呼吸和脉搏、心率加快。
温水擦浴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酒精擦浴相同。
25
可编辑课件PPT
患者朱长艳,在我院急诊科经过5天治疗: 1、神清、精神食欲可。 2、体温正常。 3、皮疹已愈。 出院健康指导: 1、出院后多休息,注意保暖。 2、均衡营养。 3、监测体温,保持空气流通。 4、保持良好心态。 5、不适随时就医。 出院情况:体温36.5℃,皮疹已愈,空腹血糖 10.5mmol/L 26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高峰期
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头晕 头痛、呼吸脉搏加快。
关系: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
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退热期
退热期
症状:皮肤血管舒张、大量出汗、皮肤潮 湿。
关系: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
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
护理评估
1 发热伴随症状 寒战:常见于血流感染,流行性感冒
★ 皮肤护理
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4、安全护理: ★防跌倒 ★ 防坠床
5、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2 高热寒战的护理
1、生命体征的监测:T P R BP 2、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冰袋、酒精擦 浴、温水擦浴、冷 (温)盐水灌肠、冬眠疗法、冰毯 3、降温过程的注意事项:★部位的禁忌
★防冻伤 ★出血倾向和皮疹禁擦浴。
病例一、
患者男性,35岁,3天前无明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0 C, 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外院查血常规WBC11.8 ×109/L,NE78%,给予退热对症治疗,体温无下降。遂来院就 诊,入院时T39 C,P100次/分,R24次/分,血压 120/60mmHg,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咳嗽,查血常规 WBC16.5×109/L,NE93.6 %,CRP50mg/dl,诊断为不明原因发 热,给予急抽血培养,肌肉注射安痛定4ml,补液对症治疗后, 体温下降至38 C,24小时后再次诉畏寒,寒战,测T38.8 C, 遵医嘱再次抽血培养.
护理措施 2 高热寒战的护理
4、遵医嘱留取标本送检:血培养 5、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3 用药护理 ★谨慎使用退热药: 对于病因不明的发热初期,尽量不 用退热 药,用后可以影响热型,干扰判断。 ★退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皮疹、血液系统的反应、肝 肾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中枢功能紊乱(颅脑外伤、出血),产热过多(癫痫持续状态 、甲状腺功能亢进),散热过少(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植 物神经紊乱
2020/12/29
5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 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2020/12/29
6
发热查因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
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0.5℃),称为发热。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腋窝体温(检 测10分钟)超过37.4℃,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 ℃。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2020/12/29
15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脓毒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2020/12/29
16
病例
19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2020/12/29
20
二、辅助检查及化验
常规 感染病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骨穿等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冷凝集试验、血 清降钙素原、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嗜酸 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 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轻度增多:可见于猩红热、何杰金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药物热等 明显增多:常见于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 缺 失: 是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的有力证据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发热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肿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瘤
白血病等
非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感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染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性
发
治疗时间(天)
提( 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2020/12/29
18
情况2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 可能出 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
2020/12/29
2020/12/29
13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我首先考虑患者可能的疾病,然后考虑希望发现 什么?那里可能有线索会帮助我明确诊断?”
2020/12/29
14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医生遗漏或忽视
2020/12/29
7
应注意:
热型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2020/12/29
8
诊断思路
• 发热性疾病种类 • 两个要点 • 两个原则 • 伴随症状分析 • 辅助检查及化验
2020/12/29
9
一、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2020/12/29
12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2020/12/29
2
FUO的定义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 以上,体温≥38.5℃, 经详细询问病史、 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
( 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
2020/12/29
3
二、发热的机理
理化损伤
热
神经源性发热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2020/12/29
10
FUO 病因
2020/12/29
11
二、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常见病几率>罕见病。 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特征表现
骨骼肌寒战--产热
直接导致 发 热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2020/12/29
4
致热原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 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外源性致热源( IL-1、IL-6、IFN-α、IFN-β、TNF等)
无致热原性发热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结缔组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全套等;蛋白电泳、免疫球 织病 蛋白定量;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
恶 性 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
肿 瘤 内镜检查;骨髓、淋巴结及相应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
AFP 、本—周蛋白等
2020/12/29
21
特别提示: •血象检查时应注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脓毒血症表 现,血像明显升高
有局灶感染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
膈肌刺激
2020/12/29
复查B超
右膈下脓肿
17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2020/12/29
5
•发热的目的:
增加炎性反应、抑制细菌生长、创造一个不利 于感染或其他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环境。
•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
2020/12/29
6
发热查因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 发热的定义
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0.5℃),称为发热。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腋窝体温(检 测10分钟)超过37.4℃,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 ℃。
病人遗忘、忽视,甚至隐瞒 •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症状、体征是逐步显 现出来的
2020/12/29
15
分析举例
反复出现一过性畏寒、 寒战,继之高热
脓毒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2020/12/29
16
病例
19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2020/12/29
20
二、辅助检查及化验
常规 感染病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骨穿等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冷凝集试验、血 清降钙素原、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嗜酸 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 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轻度增多:可见于猩红热、何杰金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及药物热等 明显增多:常见于寄生虫病或过敏性疾病 缺 失: 是诊断伤寒或副伤寒的有力证据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发热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肿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瘤
白血病等
非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感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染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性
发
治疗时间(天)
提( 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2020/12/29
18
情况2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用药剂量不足或出现耐药菌株;② 可能出 现真菌等二重感染,尤其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时
2020/12/29
2020/12/29
13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我首先考虑患者可能的疾病,然后考虑希望发现 什么?那里可能有线索会帮助我明确诊断?”
2020/12/29
14
Ⅱ. “重复” 原则
采集病史、查体、重要检查
•入院初期的询问病史和检查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漏
医生遗漏或忽视
2020/12/29
7
应注意:
热型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2020/12/29
8
诊断思路
• 发热性疾病种类 • 两个要点 • 两个原则 • 伴随症状分析 • 辅助检查及化验
2020/12/29
9
一、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例如:心内膜炎——心脏杂音;肝脓肿——肝区肿痛、叩痛; 胆道感染——黄疸、墨菲征;粟粒性结核——结素试验等
2.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2020/12/29
12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2020/12/29
2
FUO的定义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其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 以上,体温≥38.5℃, 经详细询问病史、 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明确诊断者。
( 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
2020/12/29
3
二、发热的机理
理化损伤
热
神经源性发热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等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2020/12/29
10
FUO 病因
2020/12/29
11
二、鉴别发热总体上应把握的两个要点
1. 即使是疑难病人,常见病几率>罕见病。 注意把握一些常见病的特征表现
骨骼肌寒战--产热
直接导致 发 热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对流、辐射、传导、蒸发)
2020/12/29
4
致热原性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 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外源性致热源( IL-1、IL-6、IFN-α、IFN-β、TNF等)
无致热原性发热
(二)、热 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
结核等;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肝
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结缔组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全套等;蛋白电泳、免疫球 织病 蛋白定量;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
恶 性 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
肿 瘤 内镜检查;骨髓、淋巴结及相应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
AFP 、本—周蛋白等
2020/12/29
21
特别提示: •血象检查时应注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脓毒血症表 现,血像明显升高
有局灶感染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
膈肌刺激
2020/12/29
复查B超
右膈下脓肿
17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