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地球化学化探数据处理与成图
(三)位置的相对性 无论是土壤测量还是水系沉积物测量所获得的异常, 往往与异常源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这种位移与表生 介质本身的位移程度和采样的布局有关。特别是水系沉积 物异常的位移更为明显,可达几公里甚至更大的距离。因 此,查明异常与异常源的空间关系,就成为异常查证中的 首要任务。 (四)表生作用带来的复杂性 不同的景观条件下,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会有很大的 差异,制约了元素在表生环境中的分散和富集。因此,只 有在同一景观内,异常才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地理景观不 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也就不同,元素在地表迁移、分散、 富集的规律也就不同。在异常对比和解释上,除考虑引起 异常的原生因素(地质背景、矿床类型)以外,在一定程 度上必须注重异常所处的地理景观条件及表生地球化学环 境。一般来说,只有同一地理、地质景观区的区域化探异 常才有对比研究的基础。
2、化探数据处理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研究采样和分析中的误差,优化采样布局
②抑制数据噪音,突出主体趋势
③揭示多种数据的内在联系,提取隐蔽的有用信息 ④显示数据空间分布模式,编制地球化学图件
⑤异常对比、分类、评序,等等。
3、化探数据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地球化学数据通常蕴含多种有用信息并伴随某些 不规律的变化,同时在数据获取过程中还存在分析测定误 差,这些使化探数据的复杂性增加了,在化探数据处理中 要将这些不规律成分和分析误差除去。 2、找矿信息总是同地球化学异常相联系的。最普通 的化探数据处理是对一组化探数据计算出背景值和变化范 围(如用平均值和标准离差来衡量),据此确定出地球化 学异常的下限值。当地球化学背景随着地理位置出现趋势 变化时,要相应地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以便获得随地理位 置而变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实验三 地球化学制图
实验四地球化学制图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地球化学场和地球化学异常的理解,掌握元素地球化学图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一)元素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含量等值线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根据工作比例尺,并在相应的比例尺下的图纸上,用实心小圆点标注出测区内所有的采样点位置及其相应的位置编号(图1);
2 在每个采样点位置标出该点样品的元素含量分析结果,一张图上一般只标注一种元素,最多不超过两种元素;
3 按照对数或算数等间隔采用内插法勾绘等值线。
通常,如果异常强度很高(例如异常强度达到背景值的数倍、十数倍乃至上百倍)时,采用对数等间距;异常强度不高时,则采用算数等间距。
本实验以4ppm 为等值线间隔进行作图。
(二)地球化学剖面图的绘制
作图步骤如下:
1 元素含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出所在测线长度,并按照一定间距标出相应位置标号;
2 将剖面上采集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按照一定的纵向比例尺于剖面相应采集点位处的上方(与侧线水平轴线垂直方向)通过实心小圆点标出;
3 将相邻测点上对应的标志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则会形成一条起伏变化的曲线,成为元素含量剖面图;
表1为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请按照1:10000的横向比例尺,1:20(1cm=20ppm)的纵向比例尺绘制一张元素地球化学剖面图。
表1 内蒙某地Ⅴ号剖面采样点位及W元素的含量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绘制地球化学剖面图;
四、绘制元素地球化学图;
图1 某区Co元素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图。
地球化学图制作步骤
图 2-1 打开用户文件投影变换(图 2-2 红色箭头所指图标)
图 2-2 打开文件(上述所存文本文件),设置投影参数(以黑龙江省 22 度带为例, 投影数据坐标为大地坐标): 用户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3,结果投影参数设置如图 2-4,椭球参数都选择 1: 北京五四/克拉索夫斯基[1940 年]椭球。
12
广西浦北
图 9-7
图 9-8 图 9-9
13
广西浦北
保存裁剪框区文件。将裁剪框区文件从工程文件删除即可进行工程裁剪。 工程裁剪:为各元素重新新建文件夹,以保存裁剪后文件。步骤:其它→工
程裁剪→选择裁剪后文件的存放目录(图 9-10)→选择要裁剪的文件(图 9-11 左侧蓝色部分)→添加→选择全部(图 9-11)→裁剪类型选内裁、裁剪方式选拓 扑裁剪(图 9-12)→参数应用→装入裁剪框→开始裁剪→退出,关闭工程。
>25%~≤75%
浅红(高背景区) 红(高值区)
X 0+0.5S0~ X 0+1.5S0
X X 0+1.5S0~ 0+2.5S0
>75%~≤95% >95%~≤98.5%
深红(强高值区)
> X 0+2.5S0
>98.5%
设置完色阶可将存设置,以备以后再用时就不用再重复设置色阶了,单击存
设置...并将原色阶文件覆盖即可保存。之后单击确定,地球化学图就出来了,见 图 7-10。
等量线值 lgµg/g (或 ng/g)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图 7-8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5.5为了提高每个采样点上样品的代表性及保证足够的样品重量,要在采样点附近一定范围内(例如15m~30m)进行多点采集,合并为一个样品。采样重量视不同岩性地区、样品粒度分布状况而定。可以在野外用不锈钢筛过筛,也可以回驻地使样品干燥后过筛。但要保证样品过60目筛后的重量大于200g。
5.8采样点应正确地标绘在1:50000地形图上。使用GPS定点,定点误差不大于50m(GPS定点方法及要求见附录C)。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至少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5.9统一使用标准化的野外记录卡、用代码记录样品的各种特征及周围环境特征,野外记录卡的格式及填写说明见附录A。
b.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二级水系中和一级水系口上。适当考虑水系长度,超过1km的一级水系,除在水系口上取样外,还可以进入水系取一个或几个样品。注意使每一个点都能控制自己特有的汇水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
c.最上游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一般不小于1/3km2,不大于3km2;
d.要考虑不同自然地理地质条件下异常的持续性。
5.10记录卡填写的内容在现场用2H或3H铅笔填写或在现场用掌上电脑录入。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录入的要求见工整、清晰,不准重抄和涂改,发现记录有误,只能将原记录代码划去,在其左上方写上正确的代码。
5.12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写上样品号。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地球化学图制图过程(已做好)
地球化学图制图过程
• 以内蒙东乌旗地区Ag地球化学图为例
•
• •
•
1. 按照“展点详细过程”把数据点展好。
保存的文件名为:AG1.WT 2. 打开文件AG1.WT,修改点属性。
•
• •
打开AG1.WT
点编辑 编辑点属性结构
•
弹出如下对话框:
单击此项 • • • 选中“双精度型”,点 OK 点 是 (Y) ,出现如右图对话框:
注:空建工程文件、添加文件在“展点的详细过程”幻灯中有提到。
谢谢大家!
再摁住鼠标左 键并拖动,即 可删除线
删除!
7)单击
TIN模型
追踪剖分等值线
•
然后,出现如下对话框: 在 “等值线套区”
“绘制色阶”
“保留边界线” “等值线光滑处理” 四项前面打“ ”。其它项不 变。 再按照“地球化学异常参数” 修 改各参数值。 操作如:
附:地球化学异常参数
双击,修 改数值
双击,修 改线参数
•
•
把对应的小数位数修改好。(如:Ag的原始数据均保留的是三位有效数字,此项就改 为3) 改好后,点 OK 最后,保存文件即可。
• 3. 打开MAPGIS主菜单,进行DTM分析。
1) 打开MAPGIS主菜单 • 空间分析 • DTM分析
• 出现如下界面:
2)然后单击
文件
•
打开数据文件
•
点数据文件
双击,改 区颜色
双击,使 改为Yes
注:可以通过 “删除一层” “添加然后单击 确定
•
8) 保存文件。关闭窗口,相继出现如下对话框。 然后都点 是
•
再把“文件名”和“存放路径”都设好。假设文件名存为:1.wt , 1.wl , 1.wp
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图解相关问题讲解
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及图解相关问题讲解岩石地球化学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是由地球化学、岩石学和地质学三个理论领域综合而成的重要学科。
它研究块状岩石的成因及岩石体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了解地球内部深弹幕室元素组成种类、分布与物质交换的空间时空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地球圈层的结构及演化机制。
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从岩石样品中提取元素组成、放射性百分比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以获得有用信息的一系列操作。
常见的数据处理步骤有:原始数据及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及图解处理、统计学处理、数据可视化等。
原始数据及数据预处理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需要进行收集、归类和检验。
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室内实验、实地测量、采样分析等方法获得,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记录,比如手绘地质图、实验室分析结果表等。
在进行数据预处理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检验,检查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数据质量。
数据分析及图解处理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如多元统计分析、化学物理计算分析和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多元统计分析、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以及图解(如块体结构图、图解概念图等)。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从岩石地球化学数据中提取出统计特征参数,用以表征地质构造特征和来源、物质分布特征、岩性特征等;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可以提取出有用的图形数据,如深度曲线、垂向曲线和三维曲线等,从而进行地质构造的空间分析;而图解处理,则可以提取出岩石结构的空间关系,从而进行岩石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统计学处理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是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统计学参数,并对其进行排序、计算和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复杂方法,进而深入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数据可视化是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最后一步,是将处理好的数据转换为可视的形式。
通常会采用熟悉的可视化手段,如K-map法、气泡图、多变量图、柱状图和线图等,其中,K-map法是对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常用的可视化技术,它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及其空间空间关联转换为容易理解的K-map图形。
Tin法制作地球化学图
首先把EXCEL表Y坐标放第一列,另存为CSV格式。
1:50000地化图绘制:1、用记事本打开Ag.csv格式数据,将x(坐标符号),y(坐标符号),Ag (元素符号)改为notgrid,另存为Ag.det格式。
对于1:5万化探,x、y单位为m,成图比例尺为1:50000万,那么将x、y同除以50,就变成mm。
2、依次打开MAPGIS程序主菜单\空间分析\DTM分析(MAPGIS数字地面模型自系统),打开Ag.det文件。
3、打开Tin模型\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
4、打开Tin模型\删除三角剖分网边。
5、打开Tin模型\三角网内插网格化:左下角坐标设为最小整公里坐标,右上角坐标设为最大整公里坐标;1:50000地化图网格化间距实验证明设为X:125,Y:125最为适当,另存栅格化结果文件Ag.Grd.6、打开Grd模型\平面等值线图绘制:选择:等值线套区、绘制色阶、保留边界线、等值线光滑处理(高程度)、示坡线、线型。
线参数设定:默认。
注记参数设定:标注字体尺寸:2mm,小数部分位数:与该元素线值位数相同,其它默认。
(.VEL)。
以后重新绘图时,可直接装入该文件。
7、确定成图,保存点、线、面文件。
8、极值点标注:等值线图极值点标注,只能在“三角剖分-追踪剖分等值线后”,在“模型应用-高程点标注制图”子菜单下标注。
在标注输出设置中,选择“等值区内部极值点标注”,然后按自己的要求设网上收集资料一、建立数据表1、用电子表格建立成图元素表(不要表头,建议将平面坐标按Y、X、数据…列次序移到表前1、2…列,Y、X坐标分别为7位、6位整数);2、另存为文本文件(制表符分隔)类型的新文件并取名(如文件名为茨竹箐原始数据表)。
二、Mapgiss投影转换1、打开Mapgiss程序主菜单→点击″实用服务″→点击″投影变换″→点击″P投影转换″→点击″U用户文件投影转换″→打开文本文件(茨竹箐原始数据表);2、选″指定分隔符″→指定坐标X、Y列(注意X、Y列可能倒置);3、点击″设置分隔符″→选″Tab″及″空格″→点击″数据类型″→将所有的字符串点为″双精度″→在″属性名称所在行″选框中选择数据(注意数据不能选″无″)→在″加入″列选定所需的坐标及元素值→确定;4、点击″点图元参数″→选择子图参数(建议选编号35的圆点的子图号,高度宽度一般均为1,颜色为1)→确定;5、选″不需要投影″→点击″数据生成″→确定→关闭;6、另取点文件名(如茨竹箐数据投影)→保存→退出。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
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第二节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一、分析方法本次扫面和异常查证的全部样品均交由四川省地矿局华阳地矿检测中心测试,根据任务书要求共分析测试元素14种。
样品从加工到测试到质量监控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0130-19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ISSN-1870《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方法及质量管理指导性规程》和2002年新疆地勘局试验管理科《1?5万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过程管理规则报告》进行。
14种元素的分析方法见表3,3。
二、技术要求1、报出率十四种元素的总报出率应大于95%。
2、外检样对已测试样品,测试单位按照3%的比率进行外检。
3、分析质量检查及质量监控方案为了有重点地监控元素的分析质量,实验室在送样单位确定的分析元素中,要再选择若干种主要监控元素并根据这些元素在本省制备的全部GRS二级标样中选择四个在元素含量范围及基体组成均为合适的GRD二级标样作为本图幅质量检查监控之用。
主要监控元素和二级标样的选择均应和送样单位协商进行。
每一大批样品测定完毕后,应将数据交给质量管理人员,对每一小批中插入的四个二级标样及四个重复分析(内部检查)样进行统计计算,并及时绘制日常质量监控图,在日常金的分析工作中,必须进行不小于10%的内检抽查。
为满足在一个较大范围的成矿远景区带内的1?5万图幅的拼接,应对分析的准确度进行检查和考核,为此实验室应在每一个1?5万普查化探项目完成后,分析8个GSD一级标样一次,痕金分析也应用金标样作准确度检查。
准确度和精密度计算结果应符合表3,2的要求。
4、微量金由于金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均匀度和赋存状态对分析检测影响比较大,为确保金元素的分析质量,化验室特采用两种监控措施:第一,在每一分析批次的50个样品中插入两个国家?级标准物质GBW系列,用以计算实测值与推荐值之间的对数偏差:ΔlgC,lgC,lgC; 定值实测值第二,该地区样品分析结果结束或阶段性结束后,再对高、低异常点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约20%.5、?级标样为严格监控各元素的分析质量,实验室选取了四个不同含量的GRD系列监控样,每批次50个样品密码插入一组,与样品同时分析。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方法流程编写人:刘红杰QQ:498236930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一、指导思想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研究就是从地球化学特征出发,借助已建立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海量数据信息,提取有关反应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并编制相应地球化学图及相应的推断解释图件,为资源潜力评价有关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提供地球化学支撑。
二、工作内容(一)基础图件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地球化学信息提取首先是要编制有关基础地球化学图件。
主要有:1. 39种元素(化合物)地球化学图2. 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3.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二)解释推断图件地球化学解释推断图件,内容包括:1. 地球化学推断解译地质图2. 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三、工作方法(一)数据校正处理由于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受地理景观、采样介质、分析手段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尤其是涉及到区域性的化探数据,这种误差更为突出。
因此,在各省进行数据处理与专题地球化学图编制之前,有必要分别对各元素进行系统误差的处理,以便能更好地反映地质现象和矿产信息。
误差处理主要针对图幅间(包括分析批次)明显的系统分析误差(必须处理)和地质景观环境差异影响解释的效果(根据解释的需要确定)。
1. 系统误差特征及处理原则(1)分析误差源,所展示的数据误差与周边数据值具有明显的台阶状。
(2)数据误差在空间上具有区域性特点,区域、图幅或分析批次。
(3)在数据值的分布上,掩盖了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特征展布的延续性和规律性。
(4)在数据处理方法上,尽可能地选择线性校正,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复原数据。
2. 系统误差处理步骤(1)按原始点位采用符号分级的方式生成元素的符号图,分级方法采用累计频率方式。
(2)通过校正图示窗浏览原始数据全图,确定具有明显的数据台阶区域,区域的确定原则是由区域->图幅->批次;采用图形编辑工具,在图上直接圈定要处理的区域(用面的方式表示)。
地球化学制图方法及MAPGIS误差校正方法
一、地球化学图制图方法1.将存有X、Y、Z值的EXCEL表换名存为*.cvs文件。
2.打开MAPGIS软件的实用服务中的投影变换窗口,选择投影转换菜单中的用户文件投影转换,选择名为*.cvs(明码文件)文件并打开,设置好用户投影参数和结果投影参数,按指定分隔符设置分隔符参数(分隔符号用逗号,坐标要设置小数有效位数),然后投影变换,写到文件(换名并加后缀txt)并保存文件。
3.将上述文件用EXCEL打开,插入行并填写notgrid,保存为*.cvs文件。
4.再将保存的*.cvs文件用记事本文件打开,删去notgrid后面的两个逗号后保存,并将文件后缀cvs改为det。
5. 打开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中的DTM分析窗口,打开文件菜单中的装入三角部分文件,装入*.det文件并打开。
然后打开GRD模型菜单中的离散数据网格化,选择网格化方法为“Kring泛克立格法网格化”,网格间距取10,改输出网格化文件名并确定和保存。
6.继续打开GRD模型菜单中的平面等值线图绘制,装入*.GRD文件并打开,并装入色区文件,按确定并保存点、线、区文件(完成)。
二、化探数据按地质单元归类方法1. 打开MAPGIS软件图形处理中的输入编辑窗口,打开区文件,选择区的颜色号,打开R区编辑菜单中的统改参数的统改区参数,改图层号并换名另存区文件。
2. 打开MAPGIS软件空间分析中的空间分析窗口,打开文件菜单装入点(原全区的)、区(改图层另存的)文件,打开空间分析菜单中的点空间分析的点对区相交分析,按确定后换名存点文件。
3. 打开MAPGIS软件库管理中的属性库管理窗口,打开文件菜单并装入换名存储的点文件,打开属性菜单中的输出属性对话框,设置输出类型(数据库表格文件*.dbf)和数据源(dBASE Files),修改输出文件名按确定并保存。
三、化探数据背景分析方法编码文件名必须为gg(死记不要后缀),数据文件名也不要后缀,*.GMZL为子区号码。
地球化学一体化软件操作流程
地球化学一体化软件操作流程地球化学一体化软件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 1. 下载软件:进入官方网站,找到地球化学一体化软件的下载页面,点击下载按钮。
2. 安装软件:双击下载的安装包文件,按照提示进行软件的安装。
二、软件启动 1. 打开软件:在电脑桌面双击地球化学一体化软件的图标,等待软件打开。
2. 登录账户:如果是首次使用,点击注册新账户并填写相关信息,然后点击登录按钮。
三、数据导入 1. 创建新项目:点击软件界面上的新建项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并点击确定。
2. 导入样品数据:点击项目界面上的导入数据按钮,选择样品数据文件并点击打开。
3.样品数据映射:根据数据文件的格式,设置样品数据字段的对应关系,然后点击确定。
四、数据处理 1. 数据清洗:点击项目界面上的数据清洗按钮,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操作,如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等。
2.数据转换:点击项目界面上的数据转换按钮,进行数据单位转换、数据格式转换等操作。
3. 数据统计:点击项目界面上的数据统计按钮,选择所需统计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
五、数据分析 1. 地球化学分析:点击项目界面上的地球化学分析按钮,选择所需分析方法,并设置分析参数。
2. 数据可视化:点击项目界面上的数据可视化按钮,选择可视化方法,生成图表并保存。
六、结果输出 1. 导出报告:点击项目界面上的导出报告按钮,选择报告格式和保存路径,生成并保存报告文件。
2. 导出数据:点击项目界面上的导出数据按钮,选择数据格式和保存路径,导出处理后的数据文件。
七、项目管理 1. 项目保存:点击项目界面上的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以便后续查看和编辑。
2. 项目关闭:点击项目界面上的关闭按钮,关闭当前项目,返回软件主界面。
3. 项目打开:点击软件主界面上的打开项目按钮,选择需要打开的项目文件,进行查看和编辑。
文章撰写完毕后,可在文本编辑器中将文章的每个标题副标题形式使用markdown语法进行标注,以便在网页等平台上展示。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编图方法技术
距离最近的若干个 点的贡献最大,其贡献与距离成反比。 v=(v1/d1+v2/d2+…)/(1/d1+1/d2+...)
4. 距离-指数倒数加权 v=(v1/e1+v2/e2+…)/(1/e1+1/e2+…)
5. 累加 :网格结点值等于搜索域内各采样点值之和(统计区 域内矿产储量) v=(v1+v2+…..)
网格化处理一般包括这样几个过程:①空间几何属性的确 定;②插值方法(模型)的选择;③空间数据的探索分析,包 括对数据的均值、方差、协方差、独立性和变异函数的估计等; ④插值方法评价;⑤重新选择内插方法,直到合理。
离散数据网格化处理
网格化的几何关系
网格结点
网格距
原始数据点
网格化数据处理数学模型
1. 最近距离法: 网格结点值等于与它距离最近的 采样点的值 2. 平均值 :网格结点值等于搜索区域内各采样点的平均值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分析
常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
▲ 数据变换 3.均匀化
式中Xij为原始数据,为第j变量的平均数。所以,均匀化变换亦 是为了统一量纲,将原始数据变换为都在1附近的相对数值。变换 后的某一变量的数学期望为1,而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期望为0。 此变换适合于比例变量,如长度 、体积、质量等数据。
地球化学在矿产预测中的研究内素的 迁移与富集成矿的印迹。
▲常量元素含量及比值
Al/Si、K/Na、Ca/Si、Mg/Fe
▲异常区元素对比值
Cu/Mo 、 Ag/Mo 、 AgPbZnCd/WSnMoBi 、 AsSb/PbZn 、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编图方法技术
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建立判别函 数,用于预测新数据的分类归属
。
02
聚类分析
根据数据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将数 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类别,用于分
类和识别数据的模式。
04
因子分析
通过提取公因子来解释变量之间 的相关性,用于简化数据的结构
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03
CATALOGUE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空间分析
空间数据可视化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标准化
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 1的分布,便于比较不同元素之间 的含量差异。
归一化
将数据缩放到0-1之间,消除量纲 的影响,便于数据的整合和综合 分析。
02
CATALOGUE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
平均值
计算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平均值,反映数据 集的中心趋势。
中位数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和编图技术,分析环境介质中元素和化 合物含量,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为环境管理和治理
提供依据。
数据处理流程
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等步骤,利用化学分析方法 和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识别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
。
编图技术应用
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将环境质量数据转 换为地图形式,直观展示污染分布和扩散趋势,为环境质量评
04
CATALOGUE
区域地球化学编图方法
基础图件编制
01
02
03
基础地理信息收集
收集相关区域的地理信息 ,包括地形图、政区图、 交通图等,为后续编图提 供基础数据。
数据预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 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 坐标转换、数据清洗等, 确保数据质量。
地球化学图和原始图件的编制规范(正式)
a.采样点要分布均匀、合理。要使1:50000地形图上按1km2划出的采样格子(称小格)中的绝大多数(95%以上)小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应做到基本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3个以上空白小格。采样密度平均为1~2个点/km2时,小格内样品数一般不要超过2个。采样点分布均匀并不意味着将采样点布置在采样格子中央,而应将采样点布置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见图2);
GB/T14839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符号
3总则
3.1区域化探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之一。工作范围应覆盖我国全部可工作的国土面积。其调查成果,主要为区域矿产勘查中成矿远景区和中大型找矿靶区的圈定、资源潜力预测、地质填图与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与土地质量评价以及社会其它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提供数十种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的地球化学资料。此项工作按国际分幅部署测区。基本工作比例尺为1:250000,交通很不发达、工作条件困难的边远地区也可采用1:500000工作比例尺。它们的基本采样密度(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分别为1点/1~4km2和1点/16km2。成果图件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对地球化学资料的需求,可制作任意比例尺和不同图示表达形式的图件(册)提供应用。
d.重要异常的查证:包括拟采用的查证方法、使用的现场分析手段和设备、查证程度、提交异常查证的成果图件、简报等。
e.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设备、材料计划、经济预算、组织编制和工作进度安排等;
f.提交成果的内容与时间:包括计划上交的报告、图件等资料,提交时间等。
4.5区域化探项目都应单独编写设计书。设计书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写。
3.2按地理特点和区域化探工作条件,可把我国大致分为以下两类地区(见图1):
a.内地及沿海中低山、丘陵地区;
地球化学勘查设计编写规范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设计编写要求 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即中大比例尺化探工作,包括地球化学普查(1:5万~1:2.5万,简称普查化探)和地球化学详查(1:1万~1:5千,简称详查化探),属矿产地质勘查范畴,根据其工作性质和达到目标,对设计书编写要求如下:一、选区矿产地球化学勘查以发现和圈定具有一定规模成矿远景区、矿集区、矿产地及中大型以上矿床为目的,正确选择测区极为重要,设计书应对选区提出充分依据。
地球化学普查选区主要依据是:1、区域化探发现区域性或局部异常;2、地质为主综合圈定找矿远景区带。
地球化学详查选区主要依据是:1、区域化探或普查化探发现局部异常;2、矿床或矿田地质为主综合方法圈定找矿有利地段。
二、资料收集1、应全面系统地收集测区地质、物探、化探及遥感等资料,对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专门立章加以叙述;2、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对选区提出有说服力的依据,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或方法技术组合。
三、方法技术矿产地球化学勘查项目一经确定,应首先考虑选择有效的方法技术,在水系或残坡积土壤发育地区,普查化探对区域化探发现异常进行的加密采样,详查化探对普查化探发现异常进行的加密采样,设计书可以大体沿用原来区域化探或普查化探方法技术。
西部大部分地区则完全不同,风成、冰川、寒冻及生物等作用形成外来物质广泛分布,纵横交织,造成干旱荒漠、戈壁残丘、森林沼泽、山前黄土覆盖等复杂景观,区域化探扫面时划分的景观区已不能适应或完全不能适应化探普、详查工作需要,应针对新情况重新进行方法技术有效性试验,设计书应对试验结果进行论述,依据景观特点及成矿类型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法技术。
一般在普查化探中应尽量以一种方法为主,当测区地质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单一方法(如土壤等)难以取得效果时,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气体等)。
对于详查化探则应考虑合适的方法组合。
东部地区也存在诸如水网区、运积物覆盖等,设计书也同样需要进行方法论证。
四、工作部署设计书应提出正确工作部署。
用Excel作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以及地球化学散点图解析
直接利用Excel作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以及地球化学散点图GeoKit,Geoplot都是很好的地球化学数据处理软件。
但是怎么样直接利用Excel 作地球化学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以及地球化学散点图等常用地球化学图解呢?原理如下:1.准备好数据: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第一排:输入:=样品/球粒陨石,然后回车。
样品和球粒陨石的值用,鼠标去点击相应的格。
如第一个样品,=C2/C9,回车。
3.手动计算第一排的数,如上。
然后拖动。
自动计算后面的数据。
如上。
现在开始画图。
如下,【图表向导】→【系列】4.分类(X)轴标志:用鼠标在表中拖动从La-到Lu,然后【确定】。
如上【完成】发现,Y轴是100,200,…这样的。
用鼠标放在Y轴上,右击→坐标轴格式→刻度,最大值1000。
对数刻度。
5.在图中空白出右击,图表选项,填上X,Y轴,用Geokit做的图对比右图是Geokit作的。
与左图一样。
上新的数据就会自动生成图。
按照上面的做法生成微量元素蛛网图:用Excel绘制地球化学散点图记下坐标轴x为35到79。
y为0到16(整数—描图时长点,变成整数)这是文献中常用到的火山岩TAS岩石分类图解。
遇到类似非常帅气的图片,我们可以先用CoreDraw或MapGIS描下来,形成底图,以便日后使用。
然后做XY散点图在散点图中任意右击,选【绘图区格式】→【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制作好的底图→【确定】。
设置坐标,将原图的坐标x为35到79,y为0到16,设置好。
图文均整理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教程总结
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常用教程总结一、1:5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水产沟幅为例)1、标准图框生成首先利用Mapgis—实用服务—投影变换—系列标准图框—生成1:5万图框.图框模式:高斯坐标实线公里网.投影参数:起点纬度491000. 起点经度1210000. 网间间距1KM.图框文件名:水产沟图框.图框参数输入:图框内容:图幅名称:水产沟幅.图框参数选择:输入并绘制接图表+绘制图幅比例尺+图框外图廓线.2、图形校正图片JPG转换成msi文件: 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图片JPG)—转换—转化成msi文件.校正到标准图框内:Mapgis—图像处理—图像分析—文件—打开影像—msi文件—镶嵌融合--打开参照文件—参照线文件(标准框). 镶嵌融合—添加控制点—(先点击带校正图片某点,然后点击对应的标准框点,最后按两次空格键,选择是,以此类推,尽量多的找几处控制点,通常不少于13个控制点,要求残差<1为准)—镶嵌融合—校正预览—透明度调节--回车--镶嵌融合—影像几何校正—几何校正--重命名保存文件.3、图片数字化对地形线、河流、公路、村庄等地形要素进行数字化过程. 同时,准备大格号、图例、网格线、采样位置、重复样和监控样分析表格等文件.4、采样点位设计四幅图框:据前述方法,生成5万四幅合体的图框(注意修饰)。
将四幅图之间的界线用红线标出,根据阵列复制线,画出网格线,在网格线的交汇处定出大格号标注,然后建立采样点位文件,在上面点击采样点位置,辅助工具1—导入导出功能—点位置转属性. 辅助工具2,水系沉积物自动编号,0001大格号的左上角坐标为5488000,355000,一行上的大格号从0001—0004,点击确定,重新显示文件,出来小格号标注文件.5、重复样、监控样在每个单幅的采样点位图中,设置重复样和监控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原则,即a—c—b —d,查出每50个样品,其中1个是重复样,4个是监控样,45个是普通样品,导出excel表格之后排序,对其重复样和监控样设置,然后在单幅采样点位图中标出来.二、1:1万土壤采样点位设计1、基点基线准备在地形图基础上,可以在图框文件里输入一个点,作为基点(待设计完毕可以删除,例如基点为200/100,点号为200,线号为100),图框外部边缘作为基线。
地质化探资料整理及图件制作
聚类分析
根据需分类事物个体之间的关系疏密或相似程度用 聚合的办法将分类对象作出分类。
刘红杰作品
分布检验
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刘红杰作品
地球化学图件的编制
1、实际材料图(点位图) 2、原始数据图 3、异常剖析图 4、等值线图(地球化学图) 5、组合异常图(套地质底图) 6、综合异常及找矿远景图(地质、工程等等)
刘红杰作品
地球化学图的制作
1、等值线间隔的确定 数据集呈对数正态分布的一般使用0.1log含量间隔勾绘等值线成图, 部分宏量元素及数据变化范围较小的元素可采用0.05log含量间隔勾绘等 值线成图。图上等量线间隔不小于0.7mm。
刘红杰作品
2、色区划分 划分原则:
采用制作地球化学图的数据,剔除特异值后,求出 其算术平均值(X)及标准离差,采用如下图所示的间 隔划分色区。
刘红杰作品
直方图制作
直方图如果为双峰,说明数据来自两个不同 的母体 直方图不一致严格符合正态分布,大体符合 就可以了,微量元素为对数。 直方图数据统计(样品数≥30件) 金、汞单位为10-9,其余单位为10-6. 统计时保留所有的高值点。 直方图组距正直百分位为7,负值百分位为3.
刘红杰作品
刘红杰作品
变化系数(CV)
元素变化系数反映在地质体内的变异程度,变化系 数的大小亦可从侧面显示元素成矿希望的大小 前苏联学者对于变化系数的分析,变化系数低于 0.25的元素属均匀分布,0.25~0.50之间的元素属均匀分 异,0.50~0.75之间的元素属不均匀分异,大于0.75的属 极不均匀分布 变化系数( )采用S/X求取 变化系数(CV)采用 求取
化探资料整理
————内蒙古第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刘红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