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渔业经济学考纲

“渔业经济学”考纲
一、考试内容
1.按专业分工的渔业分类及其概念
2.渔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渔业经济效益指标及其概念
4.渔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5.渔业生产的要素
6.水产品流通的特点
7水产品价格定价方法及其重要作用
8.渔业中积累和消费的概念
9社会主义渔业中个人消费品的具体分配方式
10.促进渔业增效、养民增收有效的经济学措施
二、参考书
胡笑波主编渔业经济学
三、考题主要类型
1.名词解释(30分)
2.简述题(40分)
3.论述题(30分)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考试时间: 3小时。
第8章渔业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课件

第8章_渔业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课件渔业资源经济学可再生资源分类戈登—施弗模型CMC模型CCM模型渔业资源管理可再生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生物资源,包括各种动植物资源;另一类是非生物资源,包括地表水、太阳能等等资源。
可再生资源分类(续一)生物资源又包括两种情况:单一用途和多种用途。
前者是指:某一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态和环境没有多大影响,因而分析时可以不考虑其生态和环境效应;后者是指:某一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态和环境有很大影响,因而分析时必须考虑其生态和环境效应。
前者的代表是水产资源,后者的代表是森林资源。
可再生资源分类(续二)非生物资源既包括可耗竭资源,又包括不可耗竭资源。
前者的代表是地表水资源,后者的代表则是太阳能。
由于目前地球上的自然界和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远远低于特定时期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所能提供的能量,太阳能目前还不是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MC模型假定水环境保持不变,即不考虑鱼类除了作为水产品以外的其它用途;同时,将影响生物资源存量的自然增长率的各种因素合并在一起考虑,即不分别考虑鱼类自然繁殖速度、鱼类个体体重增加速度和鱼类自然死亡速度对其资源存量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F(X)-h(t)(3-1)令t时期的生物资源存量为X(t),生物资源自然增长量为F(X),t时期的生物资源收获量为h(t),那么,t时期的生物资源实际增长量为: CMC模型假定(续二)对于所有符合0〈X〈K和F(0)=F(K)=0的X来说,F(X)〉0 (3-8><#004699'>2)对于所有符合X〉0的X来说,F〃(X)〈0 (3-3)在3-<#004699'>2式的条件中,K表示X的自然均衡水平,即生态体系容量所能容许的X的最大值;换句话说,如果h(t)=0,则X最终将达到K的水平。
CMC模型假定(续三)收获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h(t)=qEα(t)Xβ(t)(3-4)在3-4式中,E(t)表示t时期努力即投入的数量;常数q是可捕捞性系数;α和β也是常数,在CMC模型中假定α=1,β≥0;对3-4式的可行性约束条件是:X(t)≥0,E(t)≥0. (3-5)CMC模型假定(续四)产品价格p为常数;努力或投入的单位成本a也是常数。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0991 课程英文名称: Fishery Economics学时数:48 学分:3.0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农林经济(渔业经济)类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渔业经济前沿的经济动向和现象,提高学生渔业经济理论水平和学术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3.了解渔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渔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向。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渔业经济学》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和水产品消费行为以及水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应用经济学,所以必须掌握前置课程《微观经济学》知识;2.分析的手段既采用定性分析法也采用定量分析法,要学好本门课程须掌握微积分、概率统计及线形代数等有关的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知识;3.还须掌握一些其他水产科学方面的知识;4.《渔业经济学》为后续课程《农业(渔业)技术经济学》的学习提供平台。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此次制定的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原有的内容和体系作适当地删减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完善了课件;成绩考核方面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现调整为2:8。
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特别讲座水产经济研究动向主要内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渔业行政机构隶属关系变迁;水产经济与渔业经济、海洋经济的关系;日本水产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讲老师本人的研究情况简介。
重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
难点:水产经济理论前沿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产经济前沿课题。
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渔业的涵义和属性;渔业的分类和渔业生产特点;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渔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渔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渔业经济管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十二章渔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渔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概述
第二节渔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第三节渔业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渔业经济效益分析的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同学们了解渔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行业及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相关的指标体系、评价要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体制及现代化的概念;关于渔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章企业的领导制度及管理组织
第一节直线职能制
第二节矩阵制
第三节事业部制
第四节海尔的企业制度及领导组织
第五节在设计企业制度时应遵循的原则决策
第六节我国水产养殖企业目前的管理形式。
第七节现代企业制度
第八节企业的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同学们了解一般的(现象的、主流的)企业制度与组织情况;介绍各种企业制度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第九章渔业企业的资源管理2学时
第十章渔业企业的质量管理2学时
第十一章水产品市场营销2学时
第十二章渔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4学时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形式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市场调查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五、考试办法
课堂考试。以期末课堂闭卷考试为主,期中课堂测验为辅,结合课堂表现(纪律、答问等)综合评分。期末考试占总分的60%,期中考试占总分的25%,课堂表现占总分的15%。期末考试一般按实际授课情况出题,也可由教务处从试题库中出题。
1、课程性质:渔业经济管理学是研究水产养殖企业内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及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年轻学科,是利用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原理、概念与方法来解决水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中诸多问题的一门学科,也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经济学教学大纲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介绍本门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经济学领域的重要问题,并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分析。
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机会成本、边际效益等;2. 理解经济学的三大核心问题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类型;3. 研究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需求与供给分析、弹性分析等;4.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建议;5.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导论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分支领域概述第二单元:微观经济学1. 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特点2. 市场供求关系和均衡分析3. 企业行为和成本理论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5. 信息经济学基础第三单元:宏观经济学1. 货币与银行体系2. 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3. 经济增长与发展4. 失业与通货膨胀5. 政府经济政策与调控第四单元:国际经济学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3.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应用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以理论讲解为主,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济学理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进行案例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组织实践应用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教材- 主教材:《经济学导论》- 辅助教材:《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导论》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评价将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个人项目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因素综合考虑。
渔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提纲

1渔业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利用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渔业领域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就形成了渔业技术经济学2渔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部分渔业经济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3渔业技术经济学的应用部分利用渔业技术经济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渔业领域中具体的技术经济问题4渔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再生产),更直接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效果原理5渔业技术经济学分析的主要方法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因素分析法,价值工程法,线性规划法以及边际分析法6渔业经济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经济效果理论7渔业技术经济学的活动依据技术经济原理8经济效果与盈余经济活动中把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叫做经济效果。
一般来说,投入相同而产出越多,或者产出相同而投入越少,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反之,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果就差。
从概念可以看出,经济效果实际上是经济活动有效性和目的性的量度,是进行任何经济分析与评价都必须用到的标准和尺度。
盈余是指产出的有用成果在补偿了消耗之后还有剩余。
9渔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渔业经济与渔业生产领域中,各种物质技术要素的合理投入、合理组合、合理利用的经济效果和可行条件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的生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达到最佳统一,以便利用有限资源,通过最佳途径获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果,达到增产又增收的目的10生产系统达到优化的条件生产系统结构与功能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叫做生产系统优化。
达到优化的条件是满足生产要素配套性原理的要求,即生产对要素的要求具体种类求全性和数量比例性的要求。
种类全指的是构成生产系统的各种要素必须齐备。
数量比例是指,构成生产系统各要素的相对量要符合生产顺利经行在客观上所要求的比例11.生产第一阶段在投入量小于x a的低投入阶段,随着资源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上升。
由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源所换得的产量越来越多,就使总产量的增长越来越快。
渔业资源经济学陈新军第二版教学设计

渔业资源经济学陈新军第二版教学设计1. 简介本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从而能够分析和解决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实际问题。
本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导论、渔业资源的特点与分类、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渔业资源管理。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理解渔业资源的特点与分类;•掌握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方法;•熟悉渔业资源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够分析和解决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导论•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渔业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渔业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3.2 渔业资源的特点与分类•渔业资源的物理和生物学特点;•渔业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3.3 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渔业资源供给的决定因素;•渔业资源需求的决定因素;•渔业资源的市场行为和定价。
3.4 渔业资源管理•渔业资源管理的意义和目标;•渔业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渔业资源管理的实践应用。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面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综合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期末论文和小组报告等多种形式。
其中,期末论文和小组报告是重点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对于渔业资源经济学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教材•渔业资源经济学(陈新军,第二版)•渔业资源管理学(胡秋萍,第二版)•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黄燕红)7. 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导论2学时渔业资源的特点与分类4学时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上)4学时渔业资源的经济分析(下)4学时渔业资源管理(上)4学时渔业资源管理(下)4学时案例分析4学时实践综合4学时期末论文和小组报告答辩4学时8. 总结本教学设计以渔业资源经济学为主线,旨在培养学生解决渔业资源经济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做出贡献。
畜牧养殖(水产)专业教学大纲

畜牧养殖(水产)专业教学大纲第一篇:畜牧养殖(水产)专业教学大纲畜牧养殖(含水产)专业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养殖科学、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及水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养殖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员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养殖学、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畜牧养殖(含水产)饲料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养殖实践性环节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畜牧养殖(含水产)经济动物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水产饲料方面的基本能力。
学员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和技能。
1、掌握畜牧养殖(含水产)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2、掌握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营养的理论、畜牧养殖(含水产)动物饲料的配制的基本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3、具备渔业资源及其保护,了解饲料生产、畜牧养殖(含水产)品贸易等方面的相有关法规常识;三、主要课程有:畜牧、水产养殖及常见疾病预防。
四、培训时间培训时间:1个月五、培养措施1、根据培训学校学员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员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实训等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水产养殖学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一、培养目标1.学历层次:四年本科,农学学士。
2.掌握的知识: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养殖实践环节的培训、掌握扎实的生物化学、水化学、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习现代水产养殖新技术,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3.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水产动、植物养殖、疾病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较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较高的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水产养殖、水产饲料生产企业、教育、科研和渔政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疾病控制技术、水产药物研究、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食品安全与监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渔业教学大纲

渔业教学大纲渔业教学大纲渔业是人类长期以来依靠捕捞和养殖水生动物为生的一项重要产业。
为了培养专业的渔业人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渔业教学大纲,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全面掌握渔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渔业基础知识渔业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通常包括渔业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国际渔业政策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渔业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特点,以及渔业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渔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国际渔业政策对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渔业资源与环境渔业资源与环境是渔业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渔业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环境要求。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渔业资源的评估和管理方法,以及渔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渔业生产技术渔业生产技术是渔业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渔业捕捞和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渔具、渔网、渔船等工具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养殖水生动物的选种、繁殖、饲养和疾病防治等技术。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渔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要求,以及渔业生产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四、渔业经济与管理渔业经济与管理是渔业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渔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渔业市场分析、渔业经济政策和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渔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以及渔业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
五、渔业法律与政策渔业法律与政策是渔业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渔业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包括渔业资源管理、渔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渔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渔业政策对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六、渔业科学研究与创新渔业科学研究与创新是渔业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渔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渔业技术经济学

这种类型是从渔--农,渔--牧的结构发展到渔--农--牧综合经营的结构。从而使陆地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更加紧密结合,水陆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趋完善和合理,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到更高水平。该类型的初级形式有鱼、猪、草(菜),鱼、猪、鸡(鸭、鹅)等,而较为高级的为多元化模式类型,其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水平较高,十分重视系统内部的综合利用,例如黑龙江省阿什河流域采取畜、禽、鱼综合饲养,稻、鱼、菇、豆立体开发模式;江苏省金湖县淮胜乡水产养殖场的鱼、草、猪、蚌、珍珠多元结构的养殖模式。
3.4 稻田生态养殖
稻田养殖是根据稻鱼共生的生态原理,利用稻田的浅水条件,辅以人工措施,开挖水沟,既可种稻又可养鱼,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转化,以获得稻鱼双丰收。要提高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效益,应根据平原或高山、水源丰歉和常年气温变化等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
渔业技术经济学
D
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性的一种现代化渔业体系。它要求现今社会的渔业发展,要恪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特别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立足当今,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放眼未来,为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优美的渔业生态环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发展生态渔业在当今以及今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渔--牧综合经营型
渔--牧综合经营是指养鱼和畜禽饲养结合起来,也可以称为渔—畜(禽)综合性经营。目前,与养鱼结合的畜禽有猪、牛、鸭、鹅、鸡等,而鱼--猪、鱼--鸭、鱼--鹅的结合是比较普遍的形式。渔--牧综合经营,实质上是利用畜禽排泄物和废弃物,作为养鱼的饲料和肥料,使养畜、养禽的饲料得到各层次的利用,既节省了饲料和能源,又减少了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生态养殖的经济产品更为丰富,经济效益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0991 课程英文名称: Fishery Economics 学时数:48 学分:3.0
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经济管理)专业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农林经济(渔业经济)类渔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渔业经济前沿的经济动向和现象,提高学生渔业经济理论水平和学术思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掌握渔业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渔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3.了解渔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渔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向。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渔业经济学》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和水产品消费行为以及水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应用经济学,所以必须掌握前置课程《微观经济学》知识;
2.分析的手段既采用定性分析法也采用定量分析法,要学好本门课程须掌握微积分、概率统计及线形代数等有关的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知识;
3.还须掌握一些其他水产科学方面的知识;
4.《渔业经济学》为后续课程《农业(渔业)技术经济学》的学习提供平台。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
此次制定的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原有的内容和体系作适当地删减和补充,进一步提高了教材的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部实行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完善了课件;成绩考核方面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现调整为2:8。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特别讲座水产经济研究动向
主要内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渔业行政机构隶属关系变迁;水产经济与渔业经济、海洋经济的关系;日本水产经济的研究动向;主讲老师本人的研究情况简介。
重点:渔业、水产业的概念界定。
难点:水产经济理论前沿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产经济前沿课题。
第一章导论
主要内容:渔业的涵义和属性;渔业的分类和渔业生产特点;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渔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渔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重点:渔业的涵义。
难点:渔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业生产特点以及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渔业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渔业生态经济
主要内容: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生态平衡与生态经济平衡;中国的生态渔业。
重点:生态渔业。
难点:生态渔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生态渔业的类型和模式。
第四章渔业经济效益
主要内容:渔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内容和理论依据;评价渔业经济效益的原则和指标;评价渔业经济效益的方法;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重点:渔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内容。
难点:评价渔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评价渔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第五章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内容:渔业资源的概念和特性;渔业资源管理的理论;渔业管理系统;渔业发展的阶段及相应对策;渔业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
重点:渔业资源管理的理论。
难点:渔业资源管理的理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业资源的特性;掌握MSY理论和MEY理论;理解渔业管理系统;掌握渔业发展阶段的分析能力。
第六章渔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
主要内容:渔业劳动力的性质和特点;渔业劳动力的概念、分类及现状;渔业劳动力的使用;渔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素质。
重点:渔业劳动力的概念、性质。
难点:渔业劳动生产率。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业劳动力的性质和特点。
第九章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主要内容:渔业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意义与原则;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渔业规模经济。
重点: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难点: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渔业生产函数应用能力;理解生产三阶段;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运用齐次生产函数分析问题能力。
第十章水产品加工与渔业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发展水产品加工的重要性和指导思想;水产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水产品加工业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点:水产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难点:水产品加工业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发展水产品加工的重要性;掌握质量管理和HACCP制度内容。
第十一章水产品流通与水产品市场
主要内容:水产品流通的概念和特点及其必要性;我国水产品流通体制的演变;水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水产品价格;水产品市场。
重点:水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水产品价格;水产品市场。
难点:水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水产品价格、水产品市场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产品流通特点;了解水产品流通体制的演变;理解水产品需求函数及其有关弹性系数之意义;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掌握比价、差价关系的处理能力。
第十二章水产品国际贸易
主要内容:水产品国际贸易的意义和特点;世界水产品生产与贸易;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加入WTO对我国水产业的影响。
重点:水产品进出口贸易。
难点: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分析方法。
第十五章渔业产业化经营
主要内容: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标志;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意义;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渔业社会化服务。
重点: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难点: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标志;掌握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
第十六章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
主要内容: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的概念;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渔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重点: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难点:渔业生产结构、渔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的概念;掌握渔业生产结构与渔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方法。
二、实验教学部分
(无实验教学。
)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程投入度及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成绩(试卷解答)组成,各自比重占20%、80%。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渔业经济学》胡笑波骆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如下:
1.《水产经济学》清光照夫、岩崎寿男著,王强华、李艺民译,海洋出版社,1996年。
2.《渔业经济与管理学》潘迎宪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3.《渔业经济前沿问题探索》韩立民、同春芬、慕永通、刘康著,海洋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