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交叉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响应

合集下载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一、等效静力法参照铁路隧道结构地震作用分析方法,地铁车站可采用等效静力法进行地震作用分析。

其地震作用工况荷载图示如图1所示。

图1 等效静力法荷载图示1、惯性力:F1=ηm1A g/H (1-1)F2=ηm2A g/B(1-2)P i=ηm i A g(1-3) 式中,η——水平地震作用修正系数,岩石地基取值0.20,非岩石地基取值0.25;F1——侧墙自重惯性力;F2——顶板覆土自重(包括地面超载)惯性力;P i——作用于各层板处惯性力;m i、m2、m3——分别为侧墙、上覆土(等效)质量;m i——各层板(含本层梁及上、下各半层柱)自重(包括活载);A 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H、B——结构高度、宽度。

2、地震主动土压力增量:(2-1)(2-2)(2-4)式中,————主动土压力系数;——地震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点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天然重度;——修正后土的重度;——计算点至地面高度;——土的内摩擦角;————地震角,按表1-1取值。

地震角表1-1二、反应位移法天然地层在发生地震时,其振动特性、位移、应变等会随不同位置和深度而有所不同,从而会在对处于其中的地下结构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这种不同部位的位移差会以强制位移的形式作用在结构上,从而使得地下结构产生应力和位移。

反应位移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计算方法,它是以地下结构所在位置的地层位移作为地震对结构作用的输入。

利用反应位移法进行地下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时,一般也考虑两种作用:惯性力和地层水平变形。

反应位移法荷载图示如图2所示。

图2 反应位移法荷载图示其中,惯性力可采用与等效静力法相同的计算方法。

地层变形可采用水平成层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程序shake91等进行分析得到。

估算时,也可参考美国BART抗震设计细则,取。

其中,为横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可按表2-1取值。

横波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表2-1土的种类传播速度(m/s)紧密的粒状土 300粉砂 150普通粘土 60软粘土 30参考书目: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4、《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5、《地下结构》,郑永来、杨林德、李文艺、周健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抗震分析

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抗震分析

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抗震分析【摘要】:随着地震对地下结构破坏的实例越来越多,打破了以往认为地震对地下结构影响甚微的观念,故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抗震进行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结构;抗震分析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路面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路面交通的拥挤和效率低下成为各大城市面临的问题,而且城市用地的紧张,使得拓宽路面交通的措施变得更加不切实际,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地下交通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对于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的抗震研究却相对比较滞后,这主要是以前的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震害,比如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刚建成的天津地铁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仅在沉降部位发生外涂面层局部脱落或者出现裂缝等情况,而未发现其他的破坏形式,又如1985年的墨西哥地震,建设在软弱地基上的地铁结构仅车站在侧墙与边表相交处发生结构分离的现象,这些地震实例,使得人们坚信了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忽略。

然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却颠覆了人们认识,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地震对地下结构的影响都可以忽略。

所以对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抗震进行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2、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震害特征分析2.1、地铁车站震害特征分析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地铁车站震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箱型结构刚度突变的地方震害现象比较集中,比如贯穿顶板的垂直裂缝,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脱落,钢筋外漏。

第二,对于多层箱型结构的地铁车站,顶层构件发生的震害形式多于底层构件,并且损坏程度也比较严重。

第三,车站里的混凝土中柱损坏最为严重,中柱一般沿纵向长度缩短,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纵向钢筋压弯外凸,箍筋接头脱离,甚至有些混凝土中柱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基于反应位移法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基于反应位移法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1武 汉钢 铁 集 团 金 属 资 源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8 0 ;2 武 汉工 程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8 0)

要 :随着地下结构建设规模 的不 断扩大 ,地下结构 的抗震 问题 引来 了越来越 多的关注。而与工程设计相应的实
图。
二 、计 算方 法 反 应 位 移 法 工 考 虑 了 三种 地 震 荷 载 :土 体 变 形 强 加 给 结
构 的荷 载、地下别叙 述 。
1 . 土 体 变形 强 加 给 结 构 的 荷 载
根 据规范 ,将 土层位 移沿深度方 向的变化 假设为余弦 函
国 的 城 市 轨 道 交通 结构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送 审 稿 ) 中 。本 文 则 基 于 该 方 法 ,针对 某 典 型 地 铁 车 站框 架 结 构 ,计 算 分 析 车 站 结 构 的地 震 响 应 ,探 讨 改 方 法 的 实 用性 。

P( z )= K【 u ( z )一 u ( Z B )】 其 中:P ( z )为从地表到深度 z处单位面积土体给结构
第 1 4卷 第 2 期
2 01 4住
中 国


VOl 1 4 F ebr u ar y
No. 2 2 O1 4
2月
Oh i na Wat er Tr a ns por t
基于 反应位移法的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 分析
熊 娟 , 陈 绍 元 ,杨 丹
本 文 利 用 我 国规 范 推 荐 的 反 应 位 移 计 算 分 析 了 某 典 型 地 铁 车 站 框 架 结 构 的地 震 响 应 ,并 基 于 计 算 结 果 评 价 了该 车 站 的 抗 震 性 能 。计 算分 析 表 明 :该 车 站 能 满 足 当 地 抗 震 设 防 要

某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

某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



引 言
率为 1 O %和 2 % 的地 震 动 加速 度 进 行 中震 和 大 震 计 算 其 幅值 分别为 5 2 g a l 和 9 6 g a l 。 中震 的加 速 度 时程 及 频 谱特 征 曲线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 的飞速 发展 ,城市地铁 已成为城市整
体 抗 震 防灾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另 外 ,地 下 结 构 一 旦 在 地 震 中
图4 中震 时 柱 端 弯 矩 时 程 曲线
2 000
l 5 00
暑 1 000
时 翅
i s


5eo
图7 中震 时 柱 端 柱 端 横 向相 对 位 移 时程 曲线
1 2 1
图 4和 图 5分 别 为 中震 和 大 震 时柱 端 弯 矩 时 程 曲线 , 由 图 可 见 ,柱 端弯 矩 最 大 值 分 别 为 8 4 4 K N m和 1 9 3 4 K N m,
与 静 力 时 的柱 端 弯 矩 值 ( 1 5 5 K N m )相 比 ,增 量 非 常 大 。由 此 可 见 ,柱 子 为 轴 向受 力 构 件 ,静 力 时 柱 端 弯 矩 较 小 ,而在 地 震 作 用下 ,柱 子 两 端 相 对 位 移 增 加 导 致 柱 端 弯 矩 有 较 大 的
矩 和 结构 变 形 两 方 面评 价 了 结构 的抗 震 性 能 。计 算 分 析 表 明该 结 构 具 有 较 好 的 抗 震 性 能 ,结 构整 体 满 足 抗 震 要 求 。 论 文 研 究 成果 可供 相 关 类似 工 程 的设 计 提 供 参 考 。 关 键 词 : 地铁 车 站 结构 ;地 震 响应 ;抗 震 性 能 ;框 架 结 构 中图分类号:T U 5 2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6 — 7 9 7 3( 2 0 1 3 )0 1 — 0 1 2 0 — 0 3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简述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简述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14-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简述黄满斌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摘要: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研究远远不够。

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标准车站二维计算是比较常用的,仅有部分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车站采用三维计算。

通过归纳,在地震作用下车站中柱的内力大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在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该对中柱的抗震设计应该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抗震计算一、地铁车站震害机理分析地铁车站的震害形态多样,其差异性与地震的强度、震源深度、地震波的动力特性、地质条件、车站周围土体介质、车站结构以及地震力的作用条件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除此之外,地铁车站的震害形态还与施工方法有着密切关系。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时破坏主要原因是受地震主要效应及次要效应所造成的。

此效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二、实例结合地勘资料,地震波特性,分析出模型的位移角及内力,分析中柱抗震及具体措施:1、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地下两层双跨箱型框架结构。

地面标高取3.25m,结构顶板上表面标高0.25m,覆土厚度取为3.0m。

结构总高度13.38m,抗浮水位标高2.15m。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50年超越概率10%所对应的地面平均峰值加速度为0.0996g,场地类别为Ⅲ类,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验算采用反应位移法计算,E3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性能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

2、反应位移法抗震计算。

本站覆盖层厚度小于70m,结构有效高度13.38m,底板埋深约16.38m,取本站基准面埋深H=45m,某站场地深45m 深处的地层波速满足大于500m·s-1的要求。

对顶板、左侧墙、右侧墙以及底板计算其位移、深度、地表位移、相对位移与等效节点力等数据。

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

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

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于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来说,其地震响应的分析和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震响应分析和抗震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地铁隧道在地震中的应对策略及优化设计。

一、地铁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地震响应分析是评估地铁隧道在地震中所受力学响应的过程。

在地震响应分析中,首先需要考虑地震波的输入,其次是隧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最后是结构的响应分析。

1. 地震波的输入地震波的输入是地铁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的基础,要正确模拟地震波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根据地震波的特征,可以采用模拟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记录或经验地震动谱等方法进行输入。

2. 隧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隧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是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弹性动力特性和隧道结构的可周期振型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确定隧道结构的固有频率、共振反应等参数。

3. 结构的响应分析在进行地铁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时,一般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值模型,可以分析地震荷载引起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响应特征等。

同时结合地铁隧道结构的设计参数,对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二、地铁隧道地震抗震设计地铁隧道的地震抗震设计旨在在地震发生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地铁隧道的地震抗震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 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地铁隧道地震抗震设计的基础,其包括设计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剪切波速、设计地震加速度等。

根据地震烈度分区,选择合适的设计参数,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2. 结构抗震设计地铁隧道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和隧道支护系统的抗震设计。

对于结构的抗震设计,应采用一定的安全系数和抗震措施,包括抗震墙、抗震隔震装置等。

对于隧道支护系统的抗震设计,应采用适当的支护结构和材料,以提高隧道的抗震能力。

3. 预应力与增强措施预应力技术和增强措施是地铁隧道地震抗震设计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预应力技术,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地铁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地铁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地铁地震专项应急预案
一、地铁地震应急响应预案
1.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一)Ⅰ级应急响应
(二)Ⅱ级应急响应
(三)Ⅲ级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程序
(一)地震发生初期
(二)地震发生中期
(三)地震发生后期
3. 应急响应措施
(一)乘客疏散和安全疏散
(二)设备设施的紧急处置
(三)后续恢复重建
4. 应急演练与评估
(一)应急演练要求
(二)应急演练评估
5. 应急监测与预警
(一)地铁地震监测系统
(二)地震预警与信息发布
6. 应急保障与指导
(一)应急资源保障
(二)应急指挥与协调
7. 应急救援与抢险
(一)地铁应急救援组织
(二)应急抢险行动
8. 应急处置与应对
(一)地铁地震应急预案(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应对9. 应急后勤保障
(一)生命救援与救护安排(二)后勤保障措施
10. 应急宣传与教育
(一)应急预案宣传培训(二)应急知识教育与培训11. 应急后续跟踪与总结
(一)地铁地震应急应对跟踪(二)地铁地震应急总结与改进。

(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

(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

(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一、前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城市地铁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

为确保地铁工程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与稳定,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本文档详细阐述了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的相关内容。

二、地震对地铁工程的影响1. 轨道结构受损:地震时,轨道结构易受到地震波的影响,导致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

2. 隧道结构受损:地震波可能导致隧道结构产生裂缝、变形等损伤,严重时可能导致隧道坍塌,影响地铁工程的正常运行。

3. 地铁设施受损:地震波可能导致地铁车站、换乘站等设施产生裂缝、变形等损伤,影响地铁工程的正常运行。

4. 地铁车辆受损:地震波可能导致地铁车辆产生损坏,影响地铁工程的正常运行。

三、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为确保地铁工程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与稳定,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以下列出了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的具体内容:1. 加强轨道结构抗震设计:采用高强度、耐震性能好的材料,提高轨道结构的抗震能力。

2. 优化隧道结构设计:采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隧道结构的抗震能力。

3. 增强地铁设施抗震能力:对地铁车站、换乘站等设施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

4. 提高地铁车辆抗震性能:采用高强度、耐震性能好的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地铁车辆的抗震能力。

5. 建立健全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机制: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提高地震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地铁工程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运行。

6.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铁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7. 加强地铁工程监测与维护:对地铁工程进行定期监测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地铁工程安全运行。

四、结论本文档详细阐述了地铁工程抗震保护措施的相关内容,旨在提高地铁工程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与稳定。

通过加强轨道结构、隧道结构、地铁设施和车辆的抗震设计,建立健全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机制,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以及加强地铁工程监测与维护,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地铁工程的影响,确保地铁工程的安全运行。

地铁换乘车站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铁换乘车站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铁换乘车站抗震非线性时程分析发表时间:2019-08-08T09:19:01.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郑凯晨[导读]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换乘站为例,通过MIDAS GTX NX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下车站结构三维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车站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 510030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换乘站为例,通过MIDAS GTX NX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下车站结构三维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车站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地下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结论表明,该车站结构满足抗震要求,提出对抗震薄弱部位有必要进行加强设计。

关键词:地铁车站;换乘站;抗震设计;有限元时程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兴未艾,地铁业已步入大规模线网建设与运营的新时期。

地铁车站因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地震发生时受到的破坏程度较轻,但多线换乘车站越来越多,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发生地震时若地下结构出现损坏,将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对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验证车站是否满足抗震性能要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某换乘站为例,通过MIDAS GTX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1 工程概况1.1车站概述本站为11号线与12号线换乘车站,地下二层双岛站台平行换乘,车站总长约441米。

本站11、12号线车站标准段宽为45.3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8.5米;11号线两线两层明挖段,宽度13.35米 ~18.2米,深度约21.0米。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车站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抗震等级为三级,按7度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进行抗震验算。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该站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711g(特征周期为0.45s)。

地铁交叉结构近场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地铁交叉结构近场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第31卷第2期2 0 1 3年2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1No.2Feb.2 0 1 3文章编号:1000-7709(2013)02-0120-04地铁交叉结构近场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黄 俊1,张 波2(1.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2.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摘要:为探究地铁交叉结构地震响应规律,以常见的双隧道下穿单层车站结构为背景进行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试验模型箱采用柔性箱,结构为微粒混凝土浇筑,并按实例工程配筋率用镀锌钢丝网进行配筋,考虑上下结构密贴、上下结构存在夹层土及单体车站三种工况进行水平方向加载,通过对交叉工况与单体车站结构应变、侧墙土压力及加速度反应分析对比,底部隧道结构的存在对传来的地震波具有吸收作用,使上部车站的地震响应减弱,减幅随夹层土体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交叉结构;地震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水平加载中图分类号:TU435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2-03-25,修回日期:2012-05-23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重点项目(KZ200910005009)作者简介:黄俊(198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下结构抗震,E-mail:hjyq520@163.com 北京地区是国内地铁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运营里程达到220多km,地铁车站140余座,而交叉结构达到40余座,根据远期规划,将有更多交叉结构出现。

北京市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和影响。

交叉结构基本都是枢纽型站点,人流密集、结构复杂、重要性高,一旦出现破坏,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

刘晶波等[1~5]进行了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及振动台试验研究;陈磊等[6]基于ABAQUS软件利用汶川地震中的近场地震动记录,对软土地基的地铁交叉隧道的三维非线性进行了分析;张波等[7]基于FLAC软件分析了地铁交叉形式下车站地震动响应规律。

地铁超近距交叉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地铁超近距交叉结构在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响应影响分析

叉 结构 为原 型建 立模 型 , 水 平输 入 合 成 的北 京 人 工 在 波 的基 础上 , 车站结 构 的地震 响应应 力 、 移及加 速 对 位 度 进行 比较 分析 , 究地 铁 交 叉 形式 下 对 车 站地 震 响 研
应 影 响规律 。
震 性能仍 然 有待进 一 步研究 … 。 随着轨 道交 通 的 发 展 和 地 铁 施 工 技 术 的 日臻 成
京人 工波 的条件 下 , 车站 结构 本 身的动 力响 应都 随深度 的增 加 而减 小 ; 下穿 隧道对上 部 车站结构 的动位 移及 加速度 响 应有 不 同程 度 的减 弱 , 且越 靠近 隧道部 位减 弱 幅度 越 大 , 隧道的 减震耗 能现 象存在 于某一
局 部 范围 内; 近距 离下 穿隧道 对上部 车站 结构 的 水平 方向应 力减 弱效 应 明显 , 竖向应 力 的减弱 效应 超 对
铁 2 1 年 第 1 期 01 1



47
Ra l y En i e ig iwa gne rn
文章编 号 :0 319 ( 0 1 1 -0 7 0 10 —9 5 2 1 ) 10 4 -4
地 铁 超 近 距 交 叉 结构 在 水 平地 震 荷 载 下 的 响应 影 响分 析
表 1 土体 物理 力学 参 数
拉压 或弯 曲 的复 杂 应 力状 态 。 。地 下 立 体 式 交 叉结
构在地 震作 用下 的 变形 受 力 状 态 更 加 目前 , 地铁 结 构 空 间交 叉 条 件 下 的 对
地 震 响应 和上下 结构 之 间的 相 互 影 响还 不 清 楚 , 震 抗 设 计更 是 一片空 白, 关 的研究 尚未 见 任何 报道 , 法 相 无 指导抗 震设 计 , 是 在地 铁 抗 震 研 究 与 设计 中 亟 待解 这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实用计算方法地铁车站是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设计对于保证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地震作用是地铁车站承受的最主要的外力,因此在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考虑地震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地铁车站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规定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是指描述地震作用的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地震波的周期、地震波的幅值等。

在地震区域内,地铁车站结构的设计需要参考当地的地震动参数,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地震监测站数据、历史地震数据以及地震研究机构提供的文献资料等得到。

2.地震动输入:在进行地铁车站地震作用的计算时,需要将规定的地震动参数转化为地震波的输入,以便用于结构动力分析。

地震波的输入可以通过人工合成、记录地震波形或使用已有的理论地震波等方法得到。

3.结构模型:地震计算需要建立地铁车站的结构模型,以便进行动力分析。

结构模型可以是三维有限元模型、离散元模型或其他适用的模型。

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地铁车站的实际情况,包括车站的几何结构、材料性质等。

4.动力分析:地铁车站的动力分析是指在地震作用下计算车站结构的响应。

常用的动力分析方法有模态分析、时程分析和响应谱分析等。

动力分析可以得到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响应。

5.结构抗震设计:通过动力分析得到地铁车站结构的响应后,需要对车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使车站结构在设计基准地震动参数下不发生破坏,或者在破坏前能够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

抗震设计要参考相关的抗震规范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设置合理的剪力墙、加固柱网等。

6.考虑地铁车站与其他地下设施的相互作用:地铁车站通常与其他地下设施相邻,如隧道、线路等。

在地震作用的计算中,需要考虑地铁车站与这些结构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耦合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地铁车站结构地震作用的实用计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上述的各个方面,通过合理选择地震动参数、进行地震动输入和动力分析,设计合适的抗震措施来保证地铁车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运行。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各个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进几年来各个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地下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地已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发现很多地下结构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部分出现了很严重的破坏。

目前地铁抗震设计主要参考《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进行抗震计算。

本文将以浙江金华地铁工程的某个地下车站为例,采用“I反应位移法”分析地震作用的工况,并提出一些抗震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抗震性能;反应位移法;地震作用工况1 车站抗震设计概况1.1工程概况地铁车站为金华-义乌-东阳市域轨道交通工程一个站。

车站为地下一层侧式车站,主体结构为地下一层单柱双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段宽度为17.6m,顶板覆土厚度2.8-3.2m,底板埋深12.1m,车站总长291.1m。

车站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图一:车站标准横断面1.2抗震设防目标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设施抗震设防专项论证技术要点(地下工程篇)》及《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并考虑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重要性和震后修复难度,抗震设防目标如下:(1)结构在遭受相当于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即475年一遇地震动作用下,不破坏或轻微破坏,应能够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不应因结构的变形导致轨道的过大变形而影响行车安全;(2)结构在遭受高于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高于设防烈度1度)影响时,即2450年一遇地震动作用下可能破坏,经修补,短期内应能恢复其正常功能,结构局部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

475年一遇地震作用,对应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作用,即《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中E2地震作用。

2450年一遇地震作用,对应50年超越概率2%地震作用,即《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中E3地震作用。

211166350_深圳地铁3号线隧道交汇段地震响应分析

211166350_深圳地铁3号线隧道交汇段地震响应分析

1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地下工程,尤其是以地铁为主的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下结构遭到地震破坏将会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失,因此,对城市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简化解析法、模型试验法与数值模拟法3种。

其中解析法[1]限制于较多简化条件,导致其难以应用于实际复杂结构及复杂场地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中;模型试验法[2]实现成本高、操作复杂且模型相似比难以掌握;数值模拟法操作相对简便,且能够模拟复杂结构与复杂场地条件,因此,受到广大科研与设计人员的欢迎。

杜修力等[3]利用ABAQUS 软件建立了大开地铁站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地震破坏机理并阐述了失效模式;安军海[4]采用FLAC 3D 进行了地铁双层交叉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虽然有关学者对城市地铁车站、隧道的地震响应特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地下结构形式日趋复杂,针对特定场地、特定隧道结构需进行针对性分析,且结构在交叉段易发生应力集中破坏。

同时,相关文献中缺乏对有、无维护结构情况下复【基金项目】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KY-2019-074)【作者简介】李恒一(1983~),男,辽宁辽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和地下工程设计与研究。

深圳地铁3号线隧道交汇段地震响应分析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unnel Intersection of Shenzhen Metro Line 3李恒一1,刘鹏程2(1.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518000;2.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LI Heng-yi 1,LIU Peng-cheng 2(1.Guangzhou Metro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Shenzhen 518000,China ;2.Th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ecurity and Disaster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摘要】地铁隧道交汇段等复杂地下结构一旦受到地震作用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同结构形式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与破坏机理又不尽相同。

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

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

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还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然而,由于地铁系统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

因此,进行地铁系统的抗震研究势在必行。

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中,首要任务是了解地震对地铁系统的影响及其动力学行为。

地震是由地壳中的地震波引起的地球震动,会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振动以及地震引致的地质活动。

因此,在设计抗震措施之前,必须对地震波的性质进行详细分析。

这意味着需要收集并分析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波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通过对地震波的深入研究,可以确定地铁系统需要应对的地震力量。

在了解地震波参数后,需要进行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响应分析。

这包括评估地铁隧道、车站和车辆等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情况。

地铁系统中的地震响应分析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例如有限元分析,来研究结构在受地震作用时的动态行为。

通过对地铁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可以确定其抗震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其地震抵抗能力。

抗震研究还需要考虑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员安全。

在地震发生时,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需要对地铁车辆和车站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

例如,可以考虑在车厢内部安装紧急避震设备,以减少乘客的震动感受,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加强车站的地震防护设施,包括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在车站出口处增设安全避难区等。

在进行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

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因此,地铁系统可能会遇到来自地下水的压力。

地震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地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地铁系统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以确保地铁系统在地震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研究,地下城市轨道交通抗震研究还需要关注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有、无柱地铁地下车站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有、无柱地铁地下车站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S o u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G u a n g d o n g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s e i s mi c r e s p o n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 e t w e e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震 响应 ; 无柱; 残余变形
D OI :1 0 . 3 9 7 3 / j . i s s n . 1 6 7 2— 7 4 1 X . 2 0 1 7 . 0 4 . 0 0 6
中图 分 类 号 : U 4 5 2 .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7 4 1 X( 2 0 1 7 ) 0 4— 0 4 2 1— 0 7
( 1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o u t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4 0, G u a n g d o n g , C h i n a ; 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S u b t r o p i c a l B u i l d i n g S c i e n c e ,

考虑SSI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无柱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研究

考虑SSI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无柱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研究

考虑SSI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无柱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研究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作为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研究无柱地铁车站在考虑SSI(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SSI对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的影响。

SSI是指在地震发生时,地铁车站结构与地基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

地震波会使地基产生振动,传递到结构中,而结构的振动反过来又会改变地基的响应。

因此,在设计地铁车站时,考虑和分析SSI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对地铁车站的影响。

地震波具有水平振动和垂直振动两个方向的振动。

在水平振动下,地铁车站的结构会受到侧向力和剪切力的作用,而垂直振动会对车站的垂直荷载产生影响。

因此,在地铁车站设计和分析中,需要全面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为了研究无柱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我们需要进行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3D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地铁车站结构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铁车站结构中的传播路径和振动特性,可以评估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

在抗震性能评估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指标来衡量地铁车站的安全性能。

常用的指标包括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剪力和弯矩等。

通过对地铁车站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可以评估车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优化设计和加强措施来提高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同时,可以采用土工填充和加固技术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车站的连接部位和关键构件的耐震性能也是提高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考虑SSI和双向地震作用的无柱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对地铁车站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和双向地震作用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提高地铁车站的抗震能力,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和可靠性综合有限元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采用3D有限元模型来模拟地铁车站结构和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

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设计地铁车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地震发生时,车站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合理的抗震设计是确保地铁车站在地震中具备良好抵抗能力的关键。

一、地铁车站的抗震需求地铁车站作为载客量较大的交通枢纽,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地铁车站需要保证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和强度,以抵抗地震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地震力。

其次,车站的组成部分如地下结构、地面结构、屋顶结构等都需要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设计合理的抗震措施,确保整个车站的稳定性。

此外,车站地下层与地表之间的连通结构,如通道、电梯等,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二、地铁车站抗震设计的原则1. 安全原则: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设计方案应该能够确保车站在设定地震烈度等级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可靠性原则: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结构故障或倒塌。

3. 全面性原则: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各个组成部分的抗震要求,包括地下结构、地面结构、屋顶结构以及通道、电梯等连通结构的抗震设计。

4. 经济性原则: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需要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控制设计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三、地铁车站抗震设计的具体措施1.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地铁车站的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抵抗外部地震力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的选择和构造的设计,增强地铁车站的抗震能力。

2.减震措施:为了减小地铁车站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可以采用减震措施,如安装补偿器、减震器等。

这些措施能够吸收和消散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车站结构的影响。

3.防震措施:采用特殊的地震抗震设备和材料,如防震支座、增强型混凝土等,可以提高车站的整体抗震性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4.维护和监测:地铁车站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设计的抗震措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地震事件地铁应急预案

地震事件地铁应急预案

地震事件地铁应急预案
地铁应急预案:
一、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地铁系统应急救援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

二、地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处置技能培训,提高地铁从业人员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三、地铁车站、车辆段、机电设备房等地下设施应当按照地震安全评估要求进行加固,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和安全疏散乘客。

四、地铁管理部门应当与地方政府地震部门建立密切的协作机制,做好地铁系统地震信息的及时收集、发布和传递工作,确保地铁系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地震情况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摘 要: 基于 FLAC 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地铁车站与隧道超近距离交叉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输入北京人工波的条件下,车站结构本身的动力响应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结构的动位移及加速度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越靠近隧道部位减弱幅度越大,隧道的减震耗能现象存在于某一局部范围内; 超近距离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结构的水平方向应力减弱效应明显,对竖向应力的减弱效应较弱。

关键词: 地铁车站 交叉结构 有限差分法 地震响应
在 1995 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共有 5 个地铁车站和约 3 km 的地铁区间隧道发生破坏,证明地铁结构抗震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1]。

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地铁施工技术的日臻成熟,换乘车站逐渐增多,车站的空间交叉结构愈来愈普遍。

地铁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及空间结构的组合是未来地铁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已建成和规划但未建成的地铁交叉结构超过 40 余座。

如果考虑到远期规划,则地铁地下交叉结构更多。

对于地铁换乘站或交通枢纽,车站—车站、车站—区间隧道相互空间交叉,再加上相互间的连接通道,构成了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的地下空间结构体。

由于作用在交叉部位的地基位移分布不同,较一般地下结构更易产生较大变形和附加内力; 此外,地震波在一条隧道引起的横向剪切变形,会导致另一条隧道处于纵向拉压或弯曲的复杂应力状态[2-3]。

地下立体式交叉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受力状态更加复杂,且相互作用显著[4-5]。

但目前,对地铁结构空间交叉条件下的地震响应和上下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还不清楚,抗震设计更是一片空白,相关的研究尚未见任何报道,无法指导抗震设计,这是在地铁抗震研究与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 FLAC 有限差分软件,以北京地铁新建 7号线与 10 号线交叉处的双井车站与隧道超近距离交叉结构为原型建立模型,在水平输入合成的北京人工波的基础上,对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应力、位移及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地铁交叉形式下对车站地震响应影响规律。

1 模型建立
以北京地区在建 7 号线与 10 号线交叉双井站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车站交叉部位为单层双跨拱形结构,车站宽 20. 00 m ,高 9. 64 m ,中柱的直径 70 cm ,初衬厚度为 35 cm ,二衬厚度为 70 cm ,车站埋深为 13. 70m 。

下穿隧道为方形并行结构,边长为 6. 40 m ,总厚度为 95 cm 。

车站与隧道的夹层土体厚度为 35 cm 。

在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下,车站模型尺寸选定为 140 m× 50 m × 70 m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在车站和隧道处网格局部加密,共生成139 664个计算单元。

混凝土采用弹性模型模拟,密度为2 600 kg/m3,泊松比为 0. 2,弹性模量为 4. 83 GPa 。

土层采用 Mohr-Coulomb 模型,其模型参数如表 1 所示,模型如图 1 所示。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2 动力参数选取
在使用 FLAC 进行地铁交叉结构动力计算时,作以下假设:
1) 在模型底部输入地震动,且土体与结构一起运动,不考虑出现相互滑移、脱离现象;
2) 输入地震波为以地表参数控制的人工合成北京人工波,不考虑地震峰值加速度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
3) 动力计算时,不考虑水的影响,即不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地震液化现象。

计算中选择瑞利( Rayleigh damping) 阻尼实现土在循环动荷载下的非线性和滞后性,而且实践证明计算地震响应规律比较符合实际[6-8],阻尼参数参考文献[7]选取,如表 2 所示。

计算时,模型顶部采用自由边界,侧面采用 FLAC 自带的自由场边界。

底部采用静态边界。

输入动荷载时,将加速度、速度时程通过式( 1) ~ 式( 2) ,转化为应力时程施加在模型底部。

σn= - 2( ρCρ) υn ( 1)
σs= - 2( ρCs) υs ( 2)
式中,σn ,σs 分别为施加静态边界上的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Cρ,Cs 分别为 ρ 波、s 波的波速; vm ,vs 分别为模型边界上法向和切向速度分量; ρ 为介质密度。

3 加载方案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提供的北京地区反应谱特征周期 0. 35 s ,地震动参数0. 2 g ,采用以反应谱为目标谱的三角级数叠加法合成人工地震动,即用平稳高斯过程与强度包络线相乘,并通过迭代,使其反应谱逐渐逼近所设定的目标谱,最终得到一个非平稳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如图 2、图 3 所示。

模型计算时,分两种工况进行地震波水平加载,且加载方向均平行于车站横断面:
工况 1: 10 号线车站结构模型;
工况 2: 10 号线车站结构与 7 号线隧道交叉结构模型。

4 结果分析
为分析车站在下穿隧道结构时的地震响应,分别在车站模型的跨中截面( 定义为 1) ,隧道上部截面( 定义为 2) 以及边缘截面( 定义为 3) 的中柱和侧墙上布置监测点,监测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应力,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加速度变化,如图 4 所示。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4. 1 水平位移分析
施加地震波后,工况 2 车站跨中截面中柱的位移时程曲线如图 5 所示,结果显示: 各点的位移时程曲线规律相同,且变化趋势相似于施加的地震波。

中柱上各点的位移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同文献[2]研究结果相同,且顶部与底部的最大相对位移为 2. 3mm 。

工况 1 以及其他断面的位移时程曲线呈现相同的规律。

因此,限于篇幅,以下仅对 A 点的各个断面在两种工况下的水平动位移进行分析。

存在下穿隧道结构形式下,车站不同断面中柱上的水平位移幅值最大为 1. 26 cm ,相对与工况 1 计算的幅值 1. 44 cm 减少了 12. 5% ; 其相对位移较工况 1 的 7. 9 mm 减少了约 72% 。

两种工况条件下,位移时程曲线规律相似,且与地震波的时程曲线较吻合。

车站在工况 2 中各个断面的位移变化差别较小,说明车站在动力计算过程中纵向各断面处于整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相互错动现象。

说明下穿隧道对地震波有一定的整体耗能作用,有利于减少上部车站结构的位移响应。

4. 2 加速度分析
工况 1 中柱顶部与底部加速度时程曲线如图 7 所示,车站结构的反应加速度时程与输入波形相似,且中柱顶部的加速度峰值大于中柱底部的加速度峰值。

这里定义: 加速度放大系数 = 反应加速度峰值 /输入地震波峰值。

通过对两种工况下结构各部位反应加速度的分析,下穿隧道结构存在时,对上方地铁车站中柱的加速度响应的减弱效应较为明显,如表 3 所示,最大减弱比率为 45. 5% ,且靠近隧道结构中柱底部的减少幅度较大; 而对车站侧墙上的加速度的减弱作用相对较小,平均约为 23% 。

表明,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结构的动力加速度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越靠近隧道部位减弱幅度越大,隧道的减震耗能现象存在于某一局部范围内。

4. 3 应力分析
地震加载计算中,分别对图 4 中各点的竖向应力和水平应力进行了监测,典型监测结果如图 8、图 9 所示。

可以看出,两种工况条件下,竖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应力时程规律相似,如表 4、表 5 所示。

下穿隧道结构存在时,地铁车站结构的两方向应力响应减小,且不同部位减少的程度不同: 其中对水平向 Sxx 的减小作用较为明显,减小幅度平均在 20% ; 而对于竖向 Szz 的减少作用不明显,且减小幅度较为离散,主要是因为隧道的开挖造成车站竖向应力的重分布,使结构中柱及侧墙在竖向及水平作用下处于复杂应力状态。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综合以上对车站在两种工况下的反应位移、加速度及两个方向应力的分析,在输入 0. 2 g 的北京人工波条件下,车站及隧道的动力响应均在弹性范围内,没有出现永久变形和破坏现象,在此条件下,隧道在地铁车站下部的存在,对车站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有所降低,起到一定的消能减震作用。

因此,在车站适合的方向和距离范围内开挖一定规模洞室,能起到消能减震的作用,有专家学者也曾提出这一观点。

但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时间上的限制,本文对此尚未作进一步研究。

5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超近距离下穿隧道对地铁车站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和建议:
1) 在输入地震波的条件下,无论是单体结构还是下穿隧道交叉结构,车站结构本身的动力响应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2) 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结构的动位移及加速度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越靠近隧道部位减弱幅度越大,隧道的减震耗能现象存在于某一局部范围内;
3) 超近距离下穿隧道对上部车站结构的水平方向应力减弱效应明显,对竖向应力的减弱效应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