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题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起最近最受关注的通信技术革新,恐怕非5G莫属。当人们还在享受4G带来的红利时,5G已经在很多重要场合频频向人们招手了。2月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落下帷幕的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5G当仁不让地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多款5G商用手机发布、5G技术在汽车驾驶方面的应用展示、5G技术支持远程手术的展示……种种围绕5G展开的操作让人们对5G将如何改变生活充满更多想象和期待。
具备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和低时延等特点的5G可以实现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设备连接。其建立的高速信息通路、推动的新型智能终端,都将促进数字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触发文化产业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与生态蛻变。
不止5G,近年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横空出世并得到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玩法,让文化更加多彩。这种多彩体现在通过VR、AR等技术,人们不用赶赴敦煌,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如身临其境般地欣赏莫高窟的精美壁画;体现在借助8K超高清互动技术、高清动态动画技术、全息影像,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原本静态的文物有了更真切灵动的全新表达;体现在杜比全景声、4K超清、VR等在演唱会直播中流畅应用,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置身”演唱会现场,与偶像一起互动。
再向前追溯,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看,从纸质乐谱到黑胶、留声机,从磁带到CD,从网络下载到在线收听;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2D影片到3D立体电影;从早早去影院现场排队购票到通过各种App 提前几天选好心仪的场次和座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批应运而生的新技术,全方位地改变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
凡此种种都表明,正是有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更加多彩,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精彩,也证明了科技和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要继续做好科技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就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提高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将丰富的文化资源采取更现代更多样的方式呈现,更便捷更高效的手段传播;提升创意水平,让文化资源与科技手段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在创意创新的护航下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注重内容生产,倾听和满足大众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补齐内容生产短板。唯此,科技才能更好地与文化共舞,才能为提升文化产业的活力注入强大动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精彩。
(摘编自陈晨《科技,让文化更多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享受4G的红利时,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和低时延等特点的5G时代己到来。
B.5G所能促进的数字化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能够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C.文化产业依靠VR、AR、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创造了不少新玩法。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5G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备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C.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D.文章在论证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时,层层推进地分析了由5G到各种新技术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快的传输速度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这样的通讯技术革新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B.从时间尺度上看,新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应运而生,也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C.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能使文化产业更加多彩,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D.拥有新技术,就能有利于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播,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更多精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因在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行理论、数学等领域的优异才能,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条件,一心想要回到祖国。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钱学森的好友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摘编自《此生睢愿长报国》)
材料二:
钱学森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在交大求学期间,他就秉承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至今,交大校园里还在盛传他在水力学考试和热工实验报告中“两个100分”的故事。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划得如同直线一般,有的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之后8位,充分体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在领导“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严格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经常亲自到第一线具体指导,在航天界传为佳话,并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指导青年同事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摘编自《弘扬钱学森的精神》)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