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认为该数据集丰富了有关国际制造业成本问题的研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制 造业企业制定定价策略的实用工具。根据该数据,我们可以对2001至2020年中国各省的制造 业劳动力成本变化情况加以比较,还可以对中国与其它领先制造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基 准分析。上一份有关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英文研究报告是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发 布的。该报告使用的数据仅截止到2009年,并未提供相关预测。同时这份报告也仅仅提供了 全国范围的估算数据,并未分析探讨中国各省(大部分省份自身就是规模相当庞大的经济 体)之间劳动成本方面的显著差异。
3122௧‫ිތ‬቟ᇉზখზീฮ!
DŽљಬზ္ባ‫܍‬Lj‫ؠ‬ཤǖѾ༽ീDž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ርಬზ
ֆር߭ᅏಬზĂࢼ໒ಬზࢽಝຊಬზ
ֆር์ᄩಬზࠞ‫ދ‬໒‫ޗ‬ඟࡖ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घ๤ ߖ‫ڄ‬ ඐ‫ڄ‬ ሞघ ܸओ ජߴ બ௻ ࠤҴ ࡏҴ ࠤௌ ๓‫ׅ‬ ࡏௌ їࢄ घྠ ໙ढ़ ඐྠ ቱഃ ߖྠ Ҵॲ ඕྠ ᆣௌ ࢷહ ࠫ૝घ ௗ୨޸ ߦቶ ‫ݟ‬๯ ဧङ ௻࿋ ೷ߴ ߴௌ ྠԹ
本报告基于数据归纳,注重于对趋势的分析,并且阐述其对制造业企业的影响,报告的 主要结论如下:
2001至2012年,中国每小时制造业劳动报酬的年均增幅为11.9%(按本币计算),我们预 测这一增速将延续至2020年。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将为收入的增长提供支撑,给 工人在工资谈判中提供了更大空间。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受到了相关数据匮乏的制约。与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况相同,评估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相关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没有及时更新,总体 上看远未达到国际标准。整体的就业数据要通过整合针对城乡地区分别展开的调查而得出。 估算收入状况时需要对工资和非工资两部分进行估计,然而国家和省级层面都缺乏一个计算 每小时劳动报酬(经合组织成员国(OECD)采用的衡量工资的基准数据)的官方标准。
我们通过估算得出的制造业每小时劳动成本数据,与美国劳 工统计局评估经合组织国家劳动力成本采用的制造业“补偿 成本”(compensation costs)概念具有可比性。我们计算劳动 力成本时使用的是国家统计局(NBS)公布的城镇和乡镇制造 业企业员工的收入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所谓收入
包括直接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奖金、加班费和补 贴等,这基本等同于美国劳工统计局的计算方法,后者对收 入的定义包括工时工资(包括加班费、奖金和津贴)、直接 福利(假期工资、不定期奖金、实物工资)和社会保险(合 同社会福利成本)等。
通过对省级估算数据设定相应权重,我们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对应数据。历史估算数据 是以本币为单位,我们也根据每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得出了以美元为单位的估算数 据。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5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收入的界定
我们根据最新的可用数据计算, 2011年乡镇制造业企业员工总数达到4,120万,城镇国有 企业、集体企业及其它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的员工人数为3,930万,城镇私营企业员工和个体 就业人数为2,360万。乡镇企业用工人数如此之多,一方面源于正在扩张的工业制造业园区 (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另一方面则源于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SME)为数众多。乡镇企 业集中在沿海发达省份,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村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最快
河南
17.1
内蒙古
16.5
安徽
16.2
天津
16.2
甘肃
15.4
最慢
上海
12.5
江西
12.2
福建
12.2
广东
10பைடு நூலகம்9
云南
10.6
资料来源: 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
凭借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与沿海港口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安徽已成为寻求迁 出长江三角洲高成本城镇的制造业企业的理想选择。英荷企业集团联合利华(Unilever)决定 将生产企业从上海迁至合肥,就是一个知名外资企业放弃沿海地带,选择成本较低的内地生 产基地的典型案例。尽管初期遭遇到了诸如电力供应难以保障的问题,但联合利华还是在 2005年将全部工厂搬迁到了合肥。
几乎所有省份城镇地区制造业职工的收入都要高于乡镇企业员工。将乡镇企业的相关数 据纳入计算范围意味着与依据国家统计局(NBS)发布的城镇数据计算得出的数据相比,我 们的估算值较低。不过,我们认为该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制造业成本的整体 水平。
቟ᇉზಬზ‫ؿ‬੒‫ڈ‬ሚฆൠካਝ DŽљಬზ္ባ‫܍‬੥Lj‫ؠ‬ཤǖᆇ0ဆ෢Dž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9 ዁લਹᆑ;!ॶ࣐ၪീበਉDŽUif!FJVDž
࿮ርಬზ ֆር߭ᅏಬზĂࢼ໒ಬზࢽಝຊಬზ 2010
ֆር์ᄩಬზࠞ‫ދ‬໒‫ޗ‬ඟࡖ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11
我们将劳动者年收入除以年工作小时的估值数得出每小时劳动报酬。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提供了各省城镇和乡镇制造业企业工人每周的平均工作小时数。估算年均工作小时数时,我 们采用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2008年前制造业工人年工作天数平 均为251天(50.2个工作周),2008年后为250天(50个工作周)。
዁લਹᆑ;!ॶ࣐ၪീበਉDŽUif!FJVDž
4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通过对城镇和乡镇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数据设定相应权重,我们估算得出各省的制 造业劳动力成本。原有数据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进行估算时我们不得不确立一些假设。其 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假设是,因为仅2009至2011年有完整的乡镇制造业企业用工人数和劳动收 入的完整数据,所以我们参考同期城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劳动者收入的平均差,估算得出了 2000-2008年的乡镇企业劳动者收入(2000-2012年有完整的城镇职工收入数据信息)。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报告
www.eiu.com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目录
前言
2
主要发现
4
我们的估算方法
4
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多少?
6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否已见顶?
8
中国与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的对比状况
9
中国面临的生产率挑战
12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多少?
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的数据证实,自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一 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我们对省级数据加权计算的结果显 示,2012年全国制造业劳动者平均收入从2000年的3.4元/小时增长至13元/小时。2001-2012年 制造业劳动者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1.9%。这期间人民币在稳步升值,因此若以美元计算,这 一增幅会更大。2012年全国制造业每小时劳动力成本达到了2.1美元。与之相比,2000年的数 据为0.4美元,年均增幅为14.6%。
劳动力成本差距的缩小折射出主要经济中心以外地区的制造业崛起。这种崛起部分源于 中国政府给予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以及这些地区受到了被东部沿海地带高涨的劳动力 成本而困扰的企业的青睐。在邻近上海的中部省份安徽,制造业工人的每小时收入在20002012年间增长超过了六倍。在有着丰富资源的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内需强劲增长带动了经济 发展,劳动者收入也增长了六倍。
河南、河北、山西等中部省份制造业工人的收入同期也出现显著上升。相比之下,制造 业更为发达的中心地区劳动者收入却增长较慢。位于南方的广东省制造业用工数量位居全国 前列,其劳动者收入起点也更高,2001至2012年间劳动者收入年均增幅为10.9%,在全国名 列倒数第二(见下表)。
制造业工人收入增长最快、最慢省份一览 2001至2012年制造业劳动者每小时收入的增长状况(年均增幅%)
通过对现有数据系统性的评估和引用一些独家信息,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对中国31 个省份每小时劳动报酬分别进行了可靠的估算,并基于这一数据的加权计算估计了全国范 围的每小时劳动报酬。此外,这些数据还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了一个广受企业关注的重点问 题——中国国内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除了描绘出历史发展趋势外,我 们还对现在到2020年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这一预测所依据的面板数 据模型使用的其他预测变量来自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下属的中国全析预测服务(Access China)。
2010
2011
2012
6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与此同时,省级历史数据表明,国内各地区之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差距正在收窄。东 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制造业中心地区,与内地新兴地区间的劳动者收入差 已经缩小。2000年,上海市的劳动力成本最高,是排名最末的河南省的三倍以上。而在2012 年,排名最高的北京市的劳动者收入仅是劳动力成本最低的江西省的2.4倍。
ॶ࣐ᇓգࠞ቟ᇉზ੒‫ڈ‬ሚฆൠ‫ؿ‬ӧ࡞ካਝ
DŽ&Dž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1
2002
2003
዁લਹᆑ;!ॶ࣐ၪീበਉDŽUif!FJVDž
2004
2005
቟ᇉზ੒‫ڈ‬ሚசᄆ୞ဆ෢ฆൠDŽഠ߭࣠ഝ౶ূ቎Dž
சᄆHEQ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2006
2007
2008
2009
合并城乡两个来源的数据是准确估算中国国内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面临的主要挑战。城镇 制造业就业和收入数据相对较为详实,并且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分门别类进行了统计。然而,这并不能全面反映劳动力成本情况。众多制造业工人受雇于所 谓的“乡镇企业(TVEs)”,并未被城镇数据所涵盖。乡镇企业是在中国五级行政区划中 最低的乡镇一级注册登记的,而城镇制造业企业则归在分属行政区划级别二、三级的地、县 一级下。
2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尽管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但中国在国际上仍将保持很强的竞争力。2012年中国制 造业工人的每小时工资平均为2.1美元,作为比较,美国的这一数据高达35.7美元。我们预计 两者间的差距将会缩小,但到2020年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将不足美国的12%。 国内各地区间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但企业还是有机会将产能向成本更低 的地区转移。江西、河南、山东等省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 较为发达,受到制造业企业的青睐。 我们的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国国内制造业工人的收入增幅显著高于劳动生产率增幅,这意 味着中国需要加快向价值链上游迈进的步伐。单靠价格优势已不足以保持该国在全球制造业 中的领先地位;中国需要展现更强的创新能力。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2014
3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主要发现
我们的估算方法
中国的国家和省级统计部门都没有发布制造业每小时劳动报酬的相关数据。我们通过将多个 渠道的信息进行综合估算而得出该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国际劳动力报酬比较项目”目 前虽已终止,但其在该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确立研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1
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
前言
在 围绕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展开的辩论中,劳动力成本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中国工 资水平的快速上升不仅对本国从事生产制造业的企业造成影响,还波及到了正试图 在这一产业中分得一杯羹的新兴经济体(如越南和孟加拉国)以及寻求振兴本国制造业的发 达国家(如美国)。如果生产率不能得到相应提高,那么中国国内工资水平的上升可能会危 及该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数据明确显示出了增长态势,但这并非一个匀速过程。加入WTO之后,制造业产值飙升, 2007年之前全国制造业劳动者平均收入也随之稳步增长,并在2008年创下了15.4%的增幅峰 值(按本币计算)。之后,由于制造业企业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增幅一度趋缓。 但随着经济受政策刺激影响出现复苏,收入增幅又迅速回升。不过,2012年收入增幅再次下 降,回落至9.8%,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减速迹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