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情-驭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以”情”驭教
【摘要】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重视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主线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著名教育家夏沔尊一直强调:”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即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体验,是人与人、与物、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纽带,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语文新课标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熏陶,把”情”的传递当作教学的根本和关键,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煽情”,即创设浓厚的情感氛围
所谓的创设情景,是指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而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具体情形、场景、景象,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前夕,学生的心灵深处充满着好奇和渴盼,表面却犹如一抹清可见底的平静湖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长于”巧耍手腕”,善于”煽风点火”,就好比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一颗颗石子,使之迅速泛起层层波澜。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集中表现。因此,教师应该抓住不同课文的独特情感个性,创设情境,巧妙”煽情”,把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扣击学生心灵,产生情感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情”的轨道,走近作者,走进课文。比如教学《故乡》一课,可以这样设置导语:”思乡之情人皆有之,思亲人、念家乡往往会泪满衣襟,大家有这样的体会吗?”这样一问自然会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时再顺势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故事,课堂的气氛自然就会调动起来。教师再就势引导”我们的体会都这样强烈,鲁迅先生也是一个凡人,那么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其感受又是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故乡》中’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这样的设计,易于点燃学生的感情,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就会带着深深的”情”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2”读情”,即在朗读中品味感情
语文新课标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一种外在展示。语文教师应熟练掌握朗读技巧,要教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尤其是感情朗读,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作者作品
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教师要通过范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传递作品蕴含的感情,激起学生模仿、仿效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比如教学《沁园春雪》,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只有这样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最后一次讲演》中则要先用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到愤怒到咆哮到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会栩栩如生了。同样只有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感情朗读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很多专家提倡的”好文章不怕多读”的道理一样,只要会感情朗读了,自然会品出感情,品出意味,品出内涵。
3”悟情”,即要出情入理
这里所说的”悟情”其实就是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情景实现学生思维的由浅层到内涵地迁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不断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领悟能力的目标。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了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得到激发时,教师要顺势诱导,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结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课文巧妙设置”突破口”,可以”重点突破”,也可以”各个击破”,要沿着情感教育的轨道顺势导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中。此时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多向切入,要抓住情与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刻领会作品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情感”来领悟出的深刻哲理。这样不但会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会提高阅读能力,拓展想象空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