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储志英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
摘要小麦是雪堰镇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小麦比较效益显著下降,经营成本、风险大幅提高,种植积极性显著下降。为稳定雪堰镇小麦生产,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笔者从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角度,认真分析了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策扶持、适度规模化、一体化多途径稳定小麦生产等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麦生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56-02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小麦作为雪堰镇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冬季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上具有特殊意义。水蜜桃作为雪堰镇林果支柱产业,促进了农家致富、旅游产业等发展,大量农田种植经济林果,加上冬季主要大田作物小麦效益低等影响,冬季绿色环保农业发展更需要政策支持,以镇为组织单位,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主体、种植主体、农技部门在各自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小麦生产。
1 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分散,不利于集约化发展
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特殊农业生产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的种植体制面临着多重考验,荒田、白田(休闲田)面积增加,种植方式粗放化,一部分农田发展经济林果,使农田更加趋向分散,不利于农田基础水利建设与适度规模化发展,种植主体、农技部门生产积极性不高。
1.2 小麦种植以自发性为主,企业、政府参与度不高
当前小麦生产以分散性为主,种植面积不大,普惠性政策扶持较弱,种植者以老年人为主,收购主体以小商贩为主或农户自己销售、交换等,企业、政府在小麦生产领域方面主控性不强,有一点放任的状态。
1.3 小麦品种多样化,不利于优质优价
小麦品种按面筋含量可分为弱筋、中筋、强筋小麦。当前市场种植品种较多,分散种植,未形成区域化,不利于商品同质性,形成优质优价。
1.4 分散、零星种植田块不利于机械作业
目前,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因劳动力成本增加、人口老龄化,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离不开机械。同时,秸秆还田、板茬田质量下降,小麦生产更离不开机耕整地作业[1]。分散、零星的种植田块易造成“机械荒”,在不利气候条件下,不能适时播种或播种质量较差,不利于稳定小麦生产。
1.5 稻田土板茬质量受机械作业影响较大
水稻机械收获时,板茬田受机械作业影响,田间会出现局部不平整情况,易形成积水,影响板茬小麦的生长、管理。
1.6 杂草危害
杂草是小麦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随着耕作方式的调整,杂草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形成多次生长高峰,一是冬前,二是春季,尤其小麦苗情不好的田块,杂草更加不好管理。
1.7 赤霉病的危害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般防治适期是抽穗扬花期,但中后期天气适宜,病害仍会发生较重。
2 对策
2.1 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化发展
小麦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而适度规模是机械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宜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有序固化种植内容,同时以政策扶持形式,维护种植者、承包者的基本利益,从绿色生态战略角度管理小麦生产。
2.2 培育种植主体,密切市场导向
从比较效益的角度讲,小麦生产的边际效益与当前市场价值远远不相等,原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农田已严重失去了种植优势,而这部分农田又不可能全部去发展林果等其他产业。除了林果等产业存在潜在的风险外,单纯补助种植小麦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从效益角度提高种植者的积极性,这个种植者不单单是指个体,也可以是组织,以村为单位,从内部或通过外部培育种植主体,按照市场规则,有计划地开展小麦生产[2]。
2.3 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
小麦作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小麦价值符合市场要求,小麦同质化、规模化在市场定价中具有明显优势。从这一点讲,宜加强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管理,可以通过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加工等方式将小麦生产纳入一体化,政府部门宜从各环节扶持、控制风险点,保障品种布局区域化实施。
2.4 积极发展小麦生产适应性机械
小麦丰产“七分种,三分管”,这充分说明小麦播种质量的重要性,而近年来本地小麦生产,播种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当前小麦播种以套播、撒播加上开沟或开沟旋耕一体为主,这2种播种方式各有利弊,套播优势为可适期播种、成苗率高,缺点是收获时田块墒情要好、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及小麦种子处理等;另外,因秸秆还田,撒播开沟或开沟旋耕一体化会出现成苗降低、出苗不平衡,播种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应因地制宜发展旋耕、精量播种等一体化机械。
2.5 积极发展耕翻小麦
随着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及小麦生产适度规模化的客观要求、秸秆还田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度耕翻小麦是必然趋势[3]。这里主要可分为2类情况,一是耕翻播种一体化,这要求墒情适宜,机械相适应;另一种情况是先旋耕促进墒情转化,适当时候机械化精量播种(这一点在实践上由小麦生产适应性强、适播期相对较长支持)。
2.6 农艺措施配套合理
不同耕作方式在生产实践中各有利弊,因地制宜采用适当耕作方式开展小麦生产才能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4]。小麦生产除播种质量一关外(上述),还有杂草、赤霉病两大防控重点。杂草发生一方面与田间杂草种子量有关,还与小麦生产前、中期墒情、农田耕作情况等有关,因为这一阶段是小麦与杂草共生期,都存在生长优势,通过化控,稳步提高小麦生长优势,达到以苗控草目的。从近年情况来讲,小麦赤霉病作为气候性病害,有着很强的不可控性,目前主要化学防治手段是扬花期及时防治,但如果后期天气不适宜,其病害同样会偏重发生。通过合理的健身栽培,从根本上培育健壮个体,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程度。
3 结语
民以食为天,发展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粮食贸易与国际市场实行配额制后,小麦生产受外部影响较大,不利于稳定本地小麦生产。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方针,将本地小麦生产纳入区域化规划当中,保持适当规模的小麦种植面积。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