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 “山门”。由于“天下 名山僧占多”,寺院多 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 无相门、无作门。中间 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 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 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 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天王殿
天王殿是山门殿内的第 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 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 韦驮天尊,面向北。
¡ 受小乘佛教教义的限定,殿堂只贡释迦牟尼像 及其遗物、舍利、佛塔和菩提树等。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南传佛教寺庙
德宏州罕撒 寺
遮勒大金塔 寺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汉藏混合型寺庙
普乐寺
承德普宁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寺庙的整体布局特点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 坐北面南,从山门起沿一条南北 向中轴线,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 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 围绕起来。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 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 法堂或藏经阁、观音殿。大雄宝 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 堂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 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香 积厨(厨房)、斋堂、职事堂、荣 堂。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 在中轴线西侧 。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宫殿和佛殿
建筑学家傅熹年在《中国古代建筑十论》所言:神的居
所规格是由皇帝来规定的。例如:屋顶的最高规格庑殿顶,
是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斗拱只许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
可见诸神受到皇帝颇高的礼待,但他们并不能凌驾于皇威之
上,其规格在都城没有超过皇宫,在郡县没有超过王府和衙
署。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
伽蓝七堂
佛拜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汉地佛教建筑布局讲解PPT

钟楼,鼓楼
钟楼和鼓楼分别位于天王殿左右两侧,其功能在古时候是表示 禅定的境界,现在也具有计时的作用,所谓“晨钟暮鼓”,同时 敲钟也有祈福的寓意。
佛塔
佛教寺庙内塔一般是用来供奉舍利的,此外还兼具一些其他 的功能,地标性,佛的象征,以供世人朝拜。
祖师殿 鼓楼
总结
藏经阁 方丈室 大雄宝殿 天王殿 Nhomakorabea门殿伽(qie)蓝殿 钟楼
作业:
周末有空到当地寺庙游略。
大雄宝殿
千手观音。位 于三世佛后, 也是一位重量 级别的“人 物”。
十八罗汉,位于三世 佛两侧,各分布九位。 其中较为熟悉的是降 龙尊者——济公。
方丈室
方丈,即寺院主持。方丈室为其住所,也是说法和接客之处。
藏经阁
藏经阁,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是供奉经律 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指佛教中 的一切理论学说,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
佛教寺庙主要殿堂介绍
教学内容
• 佛教建筑布局规则
• 主要殿堂:
供奉对象及其布局
问题:1.这些图片给你的整体感觉? 2.你看到了什么? 3.你发现了什么?
三门殿
无作门 空门 无相门
天王殿
大肚弥勒
韦陀 金刚杵的寓意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被供奉于天王殿内两侧。他们分别
是: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其脸色,法器,领地各不相同,有“风调雨顺”之意。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

汉地寺院建筑布局及风格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

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

相传中国第⼀座古寺,东汉永平⼗年所建的⽩马寺,就是⽤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枣鸿胪寺改建的。

中国⼈从⼀开始就把佛寺与官府、宅隋唐以前的佛寺,⼀般在寺前或宅院中⼼造塔。

当时的寺院习称“浮屠祠”,礼拜塔中舍利是当时信徒巡礼的主要内容。

庙前有廊庑围绕,正中院庭的前后有殿堂,房院为僧房。

隋唐以后,造巨像成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

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

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门、西净、浴室。

较⼤的寺院还有讲堂、经堂、禅堂、塔、钟楼、⿎楼等建筑。

明代以后,伽蓝制度已有定式,殿堂塑像也⼤抵⼀致。

佛寺殿堂的配置⼤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南往北,依次为:⼭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东侧为僧⼈⽣活区,包括僧房、⾹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

西侧主要是云会⼭门⼀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相门、⽆作门。

⼭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刚⼒⼠,守护佛法。

⼭门⽽后的天王殿,中供⼤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称为“未来佛”。

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部洲的⼭河⼤地,⼜称为“四⼤⾦刚”。

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雄殿供奉主尊释迦牟尼像。

⽐较常见的是:⼀佛⼆弟⼦:释迦佛、阿难、迦叶。

⼀佛⼆菩萨:释迦佛、⽂殊、普贤。

⼀佛四弟⼦:释迦佛、⽂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佛:阿閦佛(东)、宝⽣佛(南)、⼤⽇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ppt课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ppt课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钟楼
鼓楼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现在看到 的大多数的弥勒菩萨形象为一个胖大的和尚,源自浙江奉 化在五代时有一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 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 弥勒菩萨的化身。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比较大的寺院,可能还有阿弥陀佛殿、药师佛殿、文殊殿、 普贤殿、地藏殿等。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华严三圣:释迦摩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大智菩萨,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坐骑为青狮。 普贤菩萨:大行菩萨,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坐骑为六牙白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佛教寺院建筑(精品)

佛教寺院建筑(精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寺 院 平 面 布 局 图
• 镇 江 禅 寺 平 面 图
白马寺鸟瞰图
• 山门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
寺院建筑 三门殿
• 山门,多 为歇山式 并列三门, 也叫山门 殿、三门 殿。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寺院内第一重殿,殿内正中供奉
弥勒佛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韦驮塑像
大雄宝殿
• 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牟尼的正殿,是 寺院最主要的宫殿。供奉的主要佛像, 常见的有一、三、五、七尊类别。
• 供一主尊的,多供释迦牟尼佛像。但在 净土宗的寺院中,也有在大殿供阿弥陀 佛的。
大雄宝殿
• 供三尊佛的有三种安排方式。第一种是供“三身 佛”,中尊为法身佛,左尊为报身佛,右尊为应 身佛。第二种是供“横三世佛”,中间一尊为释 迦牟尼佛,左尊为药师佛,右尊为阿弥陀佛。三 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萨立像或坐像;释迦牟尼佛旁 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药师佛旁为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阿弥陀佛旁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 萨。第三种是供过去、现在、未来的三尊佛。正 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天 王 殿 内 弥 勒 佛
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
在 弥 勒 佛 像 背 后 , 面 向 大 雄 宝 殿
抢 之有 天 走 一八 佛 ,神 王 骨 位将 殿 , 居, 内 韦 韦 陀 神陀 韦 及 将是 陀 时 之南 菩 追 首方 赶 。增 萨 , 释长 四 奋 迦天 大 力 涅王 天 。 夺 磐属 王 回 时下 每 。 ,八 人 常 邪神 手 站 魔将 下 32
佛教寺院建筑
• 1)寺:僧人居住、供奉佛像、礼拜上香的地方。
• 2)布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东西配殿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 等。生活区常在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 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 茶堂(接待室)等。在中轴线的西侧前(南)一 般是“接待区”,设有“云会堂”,以接纳四方 来客。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寺庙空间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寺庙空间要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的寺庙空间要求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具有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要求。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针对寺庙空间的规定主要包括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方面,旨在为寺庙提供恰当的宗教仪式和信仰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规范中关于寺庙空间要求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寺庙的建筑形式寺庙的建筑形式是寺庙空间设计的基础,也是外观特色的体现。

在建筑设计规范中,寺庙的建筑形式通常包括主体建筑、塔刹、庭院和门楼等。

主体建筑是寺庙的核心,其高度、平面布局和风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塔刹作为标志性的建筑元素,也需要具备规定的高度和外观特征。

庭院和门楼的布局和比例也需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旨在创造宁静、祥和的寺庙环境。

二、寺庙的空间布局寺庙的空间布局需要满足宗教仪式的需求和信徒的参拜活动。

建筑设计规范中通常要求寺庙具有合理的流线和布局,保证信徒的流动和参拜的便利。

寺庙通常包括大殿、庭院、禅堂、钟楼、经堂等功能区域。

同时,根据规范,这些功能区域的大小和相互的位置布局都要符合宗教仪式和信徒行为的需要。

例如,大殿通常位于主体建筑的中央,是信徒进行礼拜和祭祀的重要场所;禅堂则用于修行和默念经文;钟楼的位置通常较高,方便信徒听到钟声。

通过规范指导下的空间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参拜体验和信仰感受。

三、寺庙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规范中还包括对寺庙建筑材料的规定。

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其建筑应体现庄严、祥和的氛围。

因此,在材料的选用上,规范要求通常倾向于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同时,规范还强调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使用无毒、耐久、易于保养的材料。

通过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可以确保寺庙空间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对信徒的尊重和关怀。

四、寺庙空间的光线与氛围寺庙空间的光线和氛围对于信徒的宗教体验至关重要。

建筑设计规范中强调在寺庙空间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光线,并避免强烈的日照和阴影。

同时,为了创造平静、安详的宗教氛围,规范还要求适度使用柔和的照明和色彩。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

中国寺庙建筑设计布局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门向南开,但也有说法,寺院不能太正对南向,有点偏东或偏西的那种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间供奉弥勒菩萨,以布袋笑弥勒见多.四天王左东南、右西北(以弥勒为准,左即东方)。

弥勒菩萨的背后是供奉韦驮菩萨。

以天王殿作为主线,纵线对正,接下来就是主殿——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当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

或者禅宗道场就干脆供奉释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一般是十八罗汉,左9尊右9尊。

释迦牟尼佛的背后,一定是供奉观音菩萨见多,称海岛观音,左右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

观音大士身后配有罗汉或者三十二应身图。

接下来是法堂和藏经阁,两者可以上下两楼,或者相互连接都可以。

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都在一条纵线上。

横线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设立左右钟鼓楼,左钟楼(东边),右鼓楼(西边),一般钟楼下或供奉地藏菩萨,鼓楼下或供奉伽蓝菩萨(现关公像)。

也有的寺院将钟鼓直接设立在大雄宝殿之中。

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为名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

“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

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

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今天整理和分享下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在前面几年个人旅游和走访了五台山,峨眉山,山西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正定八大寺,杭州灵隐寺,大理崇圣寺,韶光南华禅寺等,也进一步结合相关书籍对佛教寺庙布局进行了梳理。

山门山门即三门,可以看到进佛寺很远的地方就有佛寺大门入口,一共有三个门,对应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三个门。

由于山门本身离天王殿很远,现在的山门基本都是全部新建的,更多的寺庙是根本就没有山门而是入寺即入天王殿。

进山门往北走,最先进入的就是天王殿,与天王殿平行的是晨钟暮鼓,钟楼和鼓楼位于天王殿的两侧,即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钟暮鼓,太阳从东方升起即钟楼在东。

图片摄于五台山大螺顶在天王殿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即未来佛,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弥勒菩萨即竖三世佛里面的未来佛,也是民间说的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韦陀菩萨是佛的护法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在弥勒菩萨两侧是主管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四大天王的形象还来源于早期的西游记电视剧。

东方持国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

手持琵琶,是主乐神。

南方增长天王: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

故手缠一赤龙。

北方多闻天王:因赐众生福德而众生得知尊名,守护北俱泸州。

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弥勒菩萨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道场比较著名的是浙江奉化雪窦山和贵州梵净山。

观音殿和药师堂图拍摄于少林寺药师堂出天王殿后先看两侧布局,从图里面可以看到是观音殿和药师堂。

更多的是布局为珈蓝殿和祖师殿,也有在两侧中的一侧设置罗汉堂的。

庙宇建设的法律规定(3篇)

庙宇建设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庙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

庙宇建设不仅关系到宗教信仰自由,也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了规范庙宇建设,保障各方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庙宇建设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

二、法律法规概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和革命纪念地,保护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其中第三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应当尊重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专门法律,其中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文物保护规划制度。

文物保护规划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措施等内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条例》是我国宗教事务领域的行政法规,其中第二十四条规定:“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其中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生态平衡。

”三、庙宇建设的相关法律规定1.规划审批(1)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庙宇,应当依法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四条,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时,应当征求当地宗教事务部门意见。

2.文物保护(1)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庙宇,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

如需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应当依法报请文物主管部门审批。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2011-11-25 11:46:37| 分类:默认分类峨眉山大佛禅院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

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

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起源于印度。

我国在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寺庙成风,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

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待中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

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

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

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

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峨眉山大佛禅院正门1.正殿: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

位于天王殿以北。

是供奉佛教的教主——佛陀的大殿。

“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降伏“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之魔王,能害人善事)”等“四魔”。

汉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浅议——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例

汉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浅议——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为例

147一、佛寺建筑的历史演化早期的佛寺建筑称之为“精舍”,如舍卫城的“袛园精舍”以及王舍成“竹林精舍”,这些建筑因为多喜欢选择建立在一些离闹市区较远的清幽之处,后人又根据其特性将寺庙称为“兰若”,指的是安静的地方,也被称为“伽蓝”,指的是僧侣居住的园林[1]。

东汉永平十年(67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的佛教建筑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随之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寺”最初为官署,后期又在雍门外的临街处为他们建立起馆舍,起名白马寺,为我国首座寺庙。

佛寺从南北朝发展到唐朝,已经在全国多处建立寺庙,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到唐代,塔的地位逐步降低,殿的地位日益提高。

唐代之后,佛塔是寺庙内所包含的建筑,多建在寺庙前后或者独立建成塔院,中心建筑则以大雄宝殿为主。

寺院一般为坐北向南,划出中轴线,轴线上各个殿堂布局,有着严格的层次,布局相对统一。

到了宋代,禅宗开始兴起,佛寺的建筑格局也已经固定下来,在中轴线从南向北按照次序分别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

二、汉地佛教建筑的特点中国佛教的建筑格局逐渐从塔为中心演变为殿为中心,这也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特征[2]。

寺庙是供奉佛像、放置经书、举行佛教活动以及僧侣们活动、学习的地方。

所以,佛教寺庙的结构也很全面地兼顾这些功能。

每个区域、每个殿堂都有不同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与功能相适应。

但寺庙的建设会受当地一些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所以,每个寺庙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根据主次顺序将各类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其他院落则根据对称原则分布排列。

面积较大的寺庙则分列于主阁的两侧,形成廊院布局,较小院落则对称分布。

各个院按照其功能和供奉佛像进行命名。

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再对称设置重叠四合院,这样就形成了左中右三路并进的格局,嵩山少林寺及北京潭柘寺就采用这种建筑格局。

山中建设寺庙,因受地形影响,一般采取依山而建的形式,可以做到错落有致。

虽然中轴线不易确定,但主要的殿堂一般建在主道之上。

千山龙泉寺、福州涌泉寺及北京戒台寺较为典型。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类型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因此,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体与三种佛教派别相适应,寺庙类型可分为:(一)汉地佛教寺庙汉地佛教寺庙分布在全国各地。

受古建筑形制影响,有下列特点:1.重要殿堂与佛像布置在中轴线上。

一般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或观音殿、藏经楼。

2.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

各院按贡奉佛像和功能命名。

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

文献记载,唐长安章敬寺有48个院、房屋4130余间,是皇室专建的特大规模的寺院。

3.主院和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

在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又对称地布置了重叠四合院,形成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的格式,如河南少林寺和北京潭柘寺。

4.一些山中寺庙,受地形的制约,采取古建筑的形式,依山就势布局,做到错落有致。

中轴线虽不明显,但主要殿堂布置在主要游览线路上。

如北京的戒台寺,千山的龙泉寺,黄梅的五祖寺和福州的涌泉寺。

有的寺庙建在沟谷的桥上,如井陉的福庆寺。

还有的建在悬崖峭壁上,如恒山的悬空寺。

5.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银杏或紫荆、藤萝。

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

(二)藏传佛教寺庙(喇嘛庙)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即佛教最初入藏之时。

松赞干布修建的法王洞(曲结竹普)、超凡佛殿(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的雏型,以后经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随着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寺庙建设到清代达到极盛时期。

至1949年前,全国藏传寺庙达5000多座。

藏传佛教寺庙同汉地寺庙在建筑上有很大不同:1.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

墙壁厚实、收分大,剖面呈梯形。

墙面上修有许多音窗(假窗),并加上许多横向装饰。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中国古代宗教建筑寺庙PPT课件
东汉至东晋年间,佛教传入 不久,这一时期的佛寺还保 留着印度佛教建筑—浮屠寺 的许多特征。印度浮屠寺的 平面布局是以塔为中心,四 周配以堂、阁。
3
寺庙的初期发展
南北朝的前期,佛寺建筑基本上 沿袭汉代的格局分布,仍以塔为 中心建造寺院,周围配以附属建 筑。
南北朝时,佛教信仰在统治阶层 中大为盛行。随着统治阶层中大 为盛行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许 多僧徒成为权势者,拥有政治影 响和经济实力。佛寺的数量和规 模大大超过前代。
26
五台山佛教建筑
山西省的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上
的佛教建筑非常多,保存至今的就有58处。其中南禅寺和
佛光寺比较著名。南禅寺面积不大,南北长60米,东西宽
51.3米。它建于唐代建中三年,是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一
座最早的木结构寺院建筑。佛光寺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
因为寺内有“四绝”:塑像、壁画、墨迹和建筑,被称为
20
台基
21
建筑物的骨骼部分
22
色彩的装饰
23
雕塑
24
代表性寺庙建筑
25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 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 的红山上,是一座规 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 群。位于西藏拉萨的 布达拉宫是典型的寺 庙建筑。始建于唐代 的布达拉宫具有典型 的唐代建筑风格,也 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 的建筑艺术特色。
隋唐继承了北魏的院落式格局, 佛寺布局以数重殿堂沿中轴线由 南向北纵列,中间连以横廊,划 分成几进院落,层层深入。这与 印度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做法有了 很大的不同,至此佛寺汉化已迈 出了一大步 。
5
寺庙的成熟发展
北宋和辽代的寺院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格局 分布。至南宋时,禅宗盛行,禅宗寺院确立 了“伽蓝七堂”的制度,所谓“伽蓝七堂”, 是由七座不同功能的殿堂组成一正两厢的多 进院落,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伽蓝。由于 禅宗寺院的配置最具章法,其他宗派亦步亦 趋,至此,佛寺建筑已完全汉化。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中国常见的佛寺殿堂有许多类型,包括三门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三大士殿、念佛堂、罗汉堂、佛学苑、戒坛殿、藏经楼、方丈室、斋堂、放生池、如意寮、化身窑等,佛寺建筑的布局内容随着宗教礼仪、教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各异,下面简要介绍其特征:三门殿,亦名山门殿,因象征“三解脱门”而得名。

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守护佛法。

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

上海龙华寺设有弥勒殿。

弥勒殿的建筑常为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殿两侧置有蹲立石狮和石幢。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击之以召集僧众。

因其供奉地藏菩萨,亦有称之为地藏殿的,一般地藏殿也设置于寺院的东边。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佛寺素有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之说。

鼓楼中供奉关帝,其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

也有供奉观音的。

天王殿,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有着显正却邪的意义。

单橹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正门左右两侧有石幢,左右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殿中供奉弥勒的真身或化身。

东西两房供奉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其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

日本称之为金堂。

其建筑式样有重檐庑殿式或重檐歇山式等。

大殿左右有石幢,大殿前有大香鼎,殿内正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

有各种不同姿势的佛像。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另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有的大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称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也有其旁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

有的大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有的供奉阿弥陀佛,有的大殿两侧供有二十诸天,有的大殿则于后两侧按古制供有十六罗汉。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中国汉地佛教寺庙建筑规制
精品
图19 大雄宝殿
精品
图20 释迦摩尼佛
精品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精品
图22 海岛观音
精品
5、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寺庙中轴线的后部。藏经楼的“藏”,读zàng, 是指佛教里的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另外还有分类的 意思。
藏经楼的功用一般用于藏经,也可以用于僧人阅读经书的 场所或是接待贵宾的场所。
藏经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毗卢阁,楼上藏经书,楼下 供奉毗卢遮那佛;二是转轮殿,所有经书放在一个大转轮 上,人们只要将转轮转一圈就代表读经书一遍。
精品
图12 山门(三门)
精品
图13 金刚力士
精品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精品
图16 弥勒佛
精品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图图11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图图22灵隐寺浙江杭州灵隐寺浙江杭州图图33少林寺河南登封少林寺河南登封图图44寒山寺江苏苏州寒山寺江苏苏州图图55国清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浙江天台图图66大明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扬州图图77栖霞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江苏南京图图88东林寺江西九江东林寺江西九江图图99法门寺陕西扶风法门寺陕西扶风图图10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南普陀寺福建厦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正正文文??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寺庙的基本布局??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9 大雄宝殿
图20 释迦摩尼佛
十八罗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 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 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摩尼的弟子。最初为 十六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排名: 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 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 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

一、寺庙的基本布局
一般的汉传佛教寺院多采用如下布局模式:山门——钟鼓 楼——前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这是中轴线的顺序,从前殿往里,每一个院落都会有东西 配殿,配殿一般有祖师殿、伽蓝殿等;中轴线之外,东边 一般为僧众生活区,西边一般为接待区,比较大的寺院还 会单独设观音殿、三圣殿、药师佛殿、罗汉堂、阿弥陀佛 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等建筑。
图12 山门(三门)
图13 金刚力士
2、钟楼 、鼓楼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的楼宇,通常与鼓楼分居山门内两 翼,古制以钟楼建于东边。梵钟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 早晚报时之用。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 一百零八种烦恼,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 消。一般来说,钟楼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度化众 生。 鼓楼是悬挂鼓的建筑物,其位置与钟楼相对望,故自古有 ‘左钟右鼓’之称。鼓置于鼓楼顶,法会之时,为僧俗集会 之报时器具。有高僧大德莅临寺院时,钟鼓齐鸣,以表示尊 敬。寺院早晚敲鼓,与钟声相互应和,早上先敲钟,后接鼓, 晚上先敲鼓,后接钟,所以称晨钟暮鼓。一般来说,鼓楼下 面供奉的文殊菩萨,寓意智慧增长。
图17 四大天王
韦驮天
韦驮天又叫韦驮尊天菩萨,为寺庙的守护神。相传释迦摩尼 佛涅槃后,有罗刹鬼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 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因此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 法。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天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 弥勒的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 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武将形象,手持金刚杵,体 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 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 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 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 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图1 白马寺(河南洛阳)
图2 灵隐寺(浙江杭州)
图3 少林寺(河南登封)
图4 寒山寺(江苏苏州)
图5 国清寺(浙江天台)
图6 大明寺(江苏扬州)
图7 栖霞寺(江苏南京)
图8 东林寺(江西九江)
图9 法门寺(陕西扶风)
图10 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第二部分 正 文

图11 寺庙布局平面图示例
二、中轴线建筑
1、山门(三门)
山门指寺院正面的楼门。过去的寺院通常为了避开市井尘俗 而建于山林之间,故名‚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 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即 ‚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仅有一门的 也可称为三门。其常盖成殿堂式,也叫‚山门殿‛、‚三门 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的护法 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 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处是左像张口,以 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
图16 弥勒佛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的塑像,通常分列在 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职调; 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职风; 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赤龙,职顺;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盖,职雨。 合起来也称‚风调雨顺‛,表达了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国 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图18 韦驮天
4、正殿(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是 包含万有的意思;雄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此尊称他为大雄。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的像设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大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佛像,二是大殿两侧的十八罗汉, 三是正中佛坛背后的海岛观音像。各地寺庙因地制宜可能并 不完全相同。
图14 钟楼)
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大殿,殿 内正中供奉着弥勒佛塑像,左右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背面 供奉韦驮天塑像,因此得名。
图15 天王殿
弥勒佛

弥勒佛名为‚阿逸多‛,是释迦摩尼佛的弟子,现在看到 的大多数的弥勒菩萨形象为一个胖大的和尚,源自浙江奉 化在五代时有一和尚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 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 示时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 弥勒菩萨的化身。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浅释
------游览佛教寺院景点小知识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佛教概况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由据今天 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 他的名字是乔达摩.悉达多 。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 称他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东汉永平十年 (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经丝绸之路传入我 国。 二、佛教在我国的分化 南传佛教(小乘佛教、 上座部) 显宗(汉传佛教) 佛教 西藏 大乘佛教 密宗 内蒙等


三、汉传佛教寺院的兴起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 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 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 称。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
四、中国十大名寺 1、白马寺(河南洛阳); 2、灵隐寺(浙江杭州); 3、少林寺(河南登封); 4、寒山寺(江苏苏州); 5、国清寺 (浙江天台); 6、大明寺(江苏扬州); 7、栖霞寺(江苏南京); 8、东林寺(江西九江); 9、法门寺(山西扶风); 10、南普陀寺(福建厦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