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
提高适应海平面上升工作的战略高度,将其纳入到国家、地区发展规划。从政策、规划、技术和能力建设等角度着手做好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工作,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是实现我国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1.1完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完善海岛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确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的配套制度和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和创新海洋环保机制并在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气候论证。
1.1.1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法规确立科学用海的理念和政策导向,深入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办法》、《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等,加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配套制度建设,研究制定
海岸带综合管理条例》、《围填海管理办法》等法规。
1.1.2建立健全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在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和沿海地区经济开发活动中,本地区的影响状况,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开展堤坝、
要根据海平面上升对
沿海公路、港口码头、沿岸电厂机场等重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
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重要影响因素来加以考虑,进行充分的气候论证。同时建立健全综合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建全海洋、环保、海事等部门间联合执法体系和协调机制,协商行动,共同取证,提高执法效率;加强各级海洋部门专业人员与设备配置,实现国家、省、市县间在适应海平面上升方面工作上的合理、高效分工与合作。
1.1.3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及时建立完善对海平面上升预测预报模型和预警系统和简洁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机制,为决策者和公众传递有效信息。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促使海洋、环保等部门在海洋监测设施建设、数据采集和与分析等方面的合作,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实现统计数据分析与发表的统一。
1.1.4创新海洋环保机制建立以“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为核心的海洋环境监管机制。在对三角区等重点海域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细化各个港湾环境承载容量和水质管理目标,确定相应区块主要入海污染物的排放数量、方式以及降污减排分配方案,实施以海限陆、源头把关、陆海协同、防治结合的海洋环境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海洋生态资源损害赔偿补偿制度” 。
1.1.5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条例》,深化取水许可管理,把好审批关和验收关。全面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提高论证质量和效果;规范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计量收费,抓好取水计量实时监控工作;按照《关于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继续做好地下水禁限采工作,通过强化海岸带水资源管理,进一步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减轻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危害。
1.2完善规划评估与研究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综合评估海平面上升风险,推进适应海平面上升的技术开发和示范。
加强海平面上升及受其影响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围绕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与预测、海洋灾害预报与评估、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响应与适应、海岛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等重点方向深入开展工作,尤其是加强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海洋灾害加剧、海洋生态环境退化及其适应对策等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力度,广泛开展务实的国际合作。同时,针对沿海地区的具体要求,研究海平面上升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
防洪、排污、排涝、给水、排水、城市交通等,提出相应的科学防治对策建议。
1.2.1编制或修编相关涉海规划以《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与地方上(陆地)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依据各地海洋资源环境状况和海洋开发潜力,并充分考虑未来海平面上升的趋势预测及可能的影响分析,开展地方上海洋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明确海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等,并按相应要求进行保护建设,
从规划角度统筹并提前谋划布局,提高近海和海岸带生态系统抵御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高近海和海岸带生态系统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能力。国家和各地方编制或修编《海岸带建设总体规划》、《海洋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涉海规划,引导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适应海平面上升的规划体系。将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内容纳入到地方上正在编制的相关“十二五”规划,并加以贯彻落实。
1.2.2开展海岸带风险评估
是综合评估,分类指导。根据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开展综合影响评价,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和危险度划分区域,作为沿海地区制定规划和各类政策的重要依据,
分类指导,推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专项评估,及早应对。要开展海平面
上升对汛期排涝能力降低及所影响的区域、海水倒灌形成咸潮所造成的饮用水安
全问题、沿海生态系统破坏的规模及速度、对沿海农田和居民区的影响、对海水
养殖捕捞、旅游业的影响等风险进行评估,为尽早制订相关措施提供依据。同时,
对受海平面上升影响较大的地区,还要及早论证海平面上升在未来若干年中可能造成的受损人群的安置问题,甚至是人口迁移问题。
1.2.3建立研究服务体系,开展海岸带科技专项行动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建设完善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和服务体系,开展海洋领域对气候变化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加大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降水、蒸发等的变化对海洋的影响研究,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
开展海上灾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海上低压、海上大风、海雾、东风波暴雨等)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开展海洋气象灾害对海洋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影响的研究。开展海温、含盐量等海洋环境、气象条件、海气耦合对海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增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专项经费,重点在海洋监测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强开展海气相互作用调查研究,深化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建立海平面监测预测分析评估系统,进一步做好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研究海平面上升适应对策,保障和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1.3完善标准规范与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