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碑志的创革之功_周敏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韩愈

唐宋八大家--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人物生平困苦童年(年号大历·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年号贞元·唐德宗·李适)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是年,韩愈在长安落第,生活无所依靠,又传来从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

约在此年末,韩愈因偶然机会,得以拜见北平王马燧,得到他的帮助。

韩愈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三年至五年(787年-789年)间,韩愈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五年(789年),韩愈返回宣城。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次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

同年,韩愈之嫂郑夫人逝世,他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

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

同年,离开长安,经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都洛阳。

两入幕府(年号贞元·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间,在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论陈子昂碑志文的革新之功

论陈子昂碑志文的革新之功
唐 初 广 纳 贤 才 , 诸 多 前 朝 文 士 留任 重 用 , 对 自然 形 成 而庾 信 后 人 周 , 以南 人 雄 视 北 方 , 隋 唐 之 四六 , 系 者 尤 匪 细 焉 。_( 启 所 ”6 J
以虞 世 南 、 褚亮 等徐 庾弟 子及 再 传 弟 子 主 导 文 坛 的 局 面 , 此 使 得 富 体 骈 俪 文 风 盛 行 一 时 , 为 这 个 时 期 诗 文 创 作 的 主 流 。 由 成
己 , 是 知 名 。 3 ”而 褚 亮 “ 由 ] 年十 八 , 陈 仆 射 徐 陵 , 与 商 榷 文 章 , 异 之 。陈 后 主 闻而 召 见 , 赋 诗 , 总 及诸 辞人 在 坐 , 诣 陵 深 使 江 莫
不 退 善 。 ] ”徐 陵 、 信 行 文 素 以骈 俪 知 名 ,北 史 》 苑 传 序 云 : 徐 陵 、 信 , 意 浅 二 繁 , 文 匿 而 采 , 尚轻 险 , 多 哀 ”4 ( 庾 《 文 “ 庾 其 其 词 情 思 。 ¨( ”5 ¨ 钱 基 博 《 国文 学 史 》 述 徐 陵 说 :为 文 瑰 丽 , 与庾 信 并 称 徐 庾 体 。 一 时 后 进 之 士 , 相 仿 效 , 为 一 代 文 宗 。 中 论 “ 世 竞 隐
绮艳 文 风 , 际 上 都 未 能 摆脱 骈 俪 绮艳 文 风 的影 响 , 在 碑 志 文 创 作 上 更 是 如 此 , 体 而 言 , 实 其 整 四杰 的 碑 志 文 , 然 不 乏 清 新 之 虽 笔 , 时 运 所 限 , 碑 志 文 仍 不 出徐 庾 骈 俪 之 体 , 但 其 如王 勃 一 生 作 有 1 篇 碑 志 文 , 炯 作 有 2 O 杨 5篇 碑 志 文 , 以骈 俪 体 写 就 , 求 皆 追 颂 美 铭 功 , 思 抑郁 , 风 靡 丽 。如 王 勃《 州 飞 鸟 县 白鹤 寺 碑 》《 仁 县 主墓 志 》 《 处 士 夫 人 贺 据 氏墓 志 》 骈 四俪 六 , 对 情 文 梓 、归 、卫 , 偶 精工 。 夸饰 铺 陈 , 饰 雕 琢 、 工 求 丽 , 文 缺 乏 自然 风韵 , 藻 求 行 内容 结 构 也 不 免 程 式 化 , 体 上 尚 未 摆 脱 骈 俪 绮 艳 浮 靡 之 习 。正 如 整 洪迈《 容斋 四 笔 》 五 所 评 :王 勃 等 四 子 之 文 , 卷 “ 皆精 切 有 本 原 。其 用 骈 俪 作 记 、 、 、 , 序 碑 碣 盖一 时体 格 如 此 。_( ”9 1 文 从 理 论 和创 作 实 践 上 发 起 变 革 的 , 其 后 的 陈子 昂 。 是 真 正 对 碑 志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尊崇儒术。

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和“百代文宗”。

除了在思想和文化上的建树以外,韩愈在军事、政治、选拔培养人才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因此宋代文学家苏轼称他“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潮州韩文公庙碑》),后人还称他“功不在禹下”。

由于韩愈在文学上的建树较为引人注目,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他的文学成就,而他在其他方面成就和事迹却鲜为人知。

犯颜直谏两次降黜韩愈因文而名,也因文而祸。

他两被贬官,就是因为犯颜直谏,向皇帝上书直言时弊。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三年),关中地区(在现在陕西省)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背井离乡,四处乞讨,大部分灾民涌进京城长安,还有不少人饿死在街头。

韩愈时任监察御史,为了了解灾情,他装扮成百姓下乡察访。

之后,向唐德宗上了《论天旱人饥状》,描述了关中地区天旱人饥、酷吏剥削的真实情况,请求朝廷宽民徭役,除民租赋。

韩愈这一举动惹恼了朝中许多权贵。

皇室贵族、京兆尹李实向唐德宗上书弹劾韩愈,指责韩愈夸大灾情,诽谤朝廷,并说如果按韩愈所言免除关中的赋税,其他地方也会纷纷要求减免租税,朝廷的财政就会入不敷出、捉襟见肘。

唐德宗因而大怒,将韩愈贬为连州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县令。

唐德宗驾崩后,韩愈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八0六年)获赦回京,先后任国子监博士、刑部侍郎等职。

在任刑部侍郎期间,韩愈做出了谏迎佛骨的壮举。

唐王朝中期,道教、佛教在皇帝和贵族官僚集团的支持下,势力炽盛。

南粤先贤韩愈

南粤先贤韩愈

潮州韩愈纪念馆
潮州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 潮州市城东笔架山。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 年),韩愈由于向皇帝提出 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 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 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 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 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 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 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 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 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 江。
佛骨事件貶赴潮州
公元八一九年(唐朝元和十四年),韓 愈因措辭尖銳激烈,上表諫唐憲宗不要迎 佛骨,同時建議僧人還俗,從事稼穡。觸 怒了龍顏,唐憲宗便要韓愈以死抵罪。幸 得賢相裴度和崔群為之求恕陳情,才使他 僥倖免於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 然而在攜家眷赴潮州途中,他的小女兒不 堪顛沛之苦,因病而死。
“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解苦” “得官即办兴国事,失位不失爱民心”
• 唐朝任用官吏有一定的标准,其中应有就有“四 善二十七最”的要求,所谓“四善”,是指德、 慎、公、勤,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若、公平可称、 恪勤匪懈。 • 考察韩愈一生行状,不论是任朝廷大员抑或贬为 地方官佐,他都恪守着这些品德标准,始终勤修 德政,廉洁奉公,爱民若赤。 • 韩愈许多深得民心的主张,都不止停留在诗章里 或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力创政绩,这是普通 百姓衡量一个官员好坏优劣最直观的标准,是韩 愈深得民心的原因。
韩愈《祭鳄鱼文》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 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谿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 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 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 偷活于此耶?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 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 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 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 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 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 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 乃止。其无悔!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主要成就文学韩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韩愈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

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

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

当然,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还是《论佛骨表》。

其中所讲的就是“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的话。

在封建社会中,敢于说出别人该说而不说的话,这是了不起的胆识。

浅论韩愈女性墓(志)铭

浅论韩愈女性墓(志)铭

管 理家 政 , 且 能 够将 嫡 妻 的孩子 视 为 己 出 , 悉心 照 拂 养育 。
与扶风郡 夫人长媳 的身份 相 比 , 息 国夫人 实为 一家之 主。除 了治理 家务 、 管 理家 产外 , 她还 需定 期 人宫 觐见 , 即“ 启 封备

韩 愈 女 性 墓 志铭 概 述
阎琦 校 注版 的《 韩 昌黎文 集 注释 》 中, 共 收 录墓 志 铭 五 十余 篇 . 撰写 对象 为女性 的共 有 十篇 , 占到 总数 的近 五分 之

假 与颜色 , 人 人莫 不 自在 , 杖婢 使数 未尝 过二 三 , 虽有 不怿 ,
未尝 见声 气 。” t 6 ] 夫 人卢 氏作 为 家 中冢妇 , 处理 家 务遵 循 法
三篇 墓志铭 的变体 : 《 乳母 墓铭 》 、 《 女挈圹铭 》 和《 施州 房使君
郑夫 人殡 表》 , 本文 依然 将此 三篇作 为研 究对 象纳 入探 讨 的
范 围 内。
生产 , 皆有 条序 。居 卑 尊 间 , 无不 顺 适 。命 服在 躬 , 承 祀孔
时。 ” E 7 ] 夫 人何 氏为李栾 妾室 , 在 丈夫 与嫡妻过 世后何 氏开始
象进 行分 析 。韩愈对 女性 形象 的塑造 与女 性 在家 庭生 活 中 扮 演 的角 色紧 密相 连 , 但其中“ 为 人母 ” 形 象 的 塑造 在 墓 志 铭 中体现 较少 。墓志 铭主要 着力 于对 女性 贤妇 和孝 媳 两种
家庭 角色 的颂扬 :
明代吴 讷在 《 文章 辩 体序 说 》 墓 志 部 分称 : “ 古今作者, 惟 昌黎最高 。 行文叙事 , 面 目首尾 , 不再蹈袭 。 ” 口 ] 茅坤在《 唐宋 八大 家文钞 论例 》 中评 价 : “ 世之 论韩 文者 , 共首 称碑 志 。” 口 可见 , 韩愈 的墓志铭 历来都是 享有盛誉 的 。但 其 中关 注度较 高处 , 多为韩愈 为男性 所撰墓 志铭 , 如《 试 大理评事 王君墓 志 铭》 、 《 柳子厚 墓志铭 》 等, 而对韩愈 所著 的女性墓 志铭 的关 注 者和研 究都少 之又少 。因此 , 本文试 图从韩愈 的女性 墓志铭 人手 , 概 括其 笔下的女性形象 , 将墓 志铭内容与 当时 的社会 风 俗结合分析 , 并对其所反映 出的女性家庭地位进行探讨 。

韩愈的简介——精选推荐

韩愈的简介——精选推荐

韩愈的简介相关推荐关于韩愈的简介 韩愈是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被后⼈尊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才。

下⾯是诗⼈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25⽇),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汉族,⾃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

唐代杰出的⽂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年(792年),韩愈登进⼠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九年(803年),因论事⽽被贬阳⼭,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等职。

元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四年(819年),⼜因谏迎佛⾻⼀事被贬⾄潮州。

晚年官⾄吏部侍郎,⼈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故称“韩⽂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运动的倡导者,被后⼈尊为“唐宋⼋⼤家”之⾸,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章巨公”和“百代⽂宗”之名。

后⼈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章四⼤家”。

在旧《⼴东通志》中被称为“⼴东古⼋贤”之⼀。

他提出的“⽂道合⼀”、“⽓盛⾔宜”、“务去陈⾔”、“⽂从字顺”等散⽂的写作理论,对后⼈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 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常有离经叛道之⾔。

以儒家正统⾃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相信天命⿁神;他盛赞孟⼦辟排杨朱、墨⼦,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主张孔墨相⽤;他提倡宗孔⽒,贵王道,贱霸道;⽽⼜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王集团的改⾰,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王的主张并⽆⼆致。

这些复杂⽭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三试不第。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精编】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精编】

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韩愈(公元768~824),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两句话道出了韩愈在中唐时代乃至于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唐时代特殊的气候与中国文化发展至此时的时代课题,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

下面我们来讲两个问题:一、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与韩愈的原道论韩愈的古文理论以文以载道为基点,同时也对中国古文的写作特点作了阐述。

总体上来说,他的古文理论对于如何运用古文来传道教化百姓,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是中唐文人对于日渐衰颓的儒家之道在文学领域的重振。

韩愈出生在中唐时期这一各种矛盾都十分尖锐与激烈的时代。

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

韩愈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

韩愈所处的年代,是唐代急剧转向衰变的年代。

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尾大不掉,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移到江淮流域,依靠南方物力的支援,唐王朝还能勉强应付边患,平定藩镇的叛乱。

在贞元、元和年间,唐王朝统治者还能保持外表的升平气象,但由于“均田制”的被破坏,连年战争,军费浩大,社会上一大批官僚军士与僧侣靠着百姓的赋税养活,再加上统治者的奢靡无度,致使百姓处于困苦不堪的地步。

同时,皇帝信任宦官,腐朽势力控制着朝政,正直官员的谏诤往往受到压制与打击。

在这种情况之下,重新恢复儒学的权威,巩固皇权,确立正道,以振兴大唐帝国,就成为一批有志匡世的知识分子进身入世的忧患情结。

韩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他的人生历程与文学活动的。

危机四伏的时代,动荡不安的局势,文化建设面临的课题,造就了韩愈这样的文化伟人。

作为一名文化伟人,韩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领导了当时的古文运动,并且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以其关于古文运动的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改变了六朝以来的骈骊文风,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崭新时代。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的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的文学成就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的文学成就唐宋八大家简介之韩愈的文学成就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文之称。

诗歌创作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所谓以文为诗,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

当然,他的诗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论说文韩愈在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锋芒毕露。

论述文学思想和写作经验的,体裁多样,文笔多变,形象奇幻,理论精湛。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梓人职》。

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

但在大量墓碑和墓志铭中,韩愈也有些谀墓(指为死者歌功颂德,在墓志铭中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赞颂的行为)之作,当时已受讥斥。

以“碑”传情——论唐代碑志的情感表达

以“碑”传情——论唐代碑志的情感表达
2 9
《 石羽林 大将 军 王 氏神 道 碑 》、 唐 故 夏 州 都督 太 《 原王公 神道碑 》、齐 黄 门侍 郎卢 思 道 碑 》 《 等碑 志 文 , 渊 懿 朴 茂 , 俊 放 出奇 , 铸 其 间 , 切感 或 或 情 真 人 。张 说碑 志常 于典正 的行 文 中透 露 出对 传 主的
对李 白的“ 隆于 玄 壤 , 不 及 禄 , 而 称 官 ” 礼 生 没 的
遭遇 寄寓 同情和 愤慨 。杜 甫是位 极富感 情色 彩 的
伟大诗 人 ,总是将 情 感 的表达 放 在第 一 位 ”6。 “ _l, 6
既有 家 、 国之忧 , 又具妻 、 之念 , 在他 的大 量诗 儿 这 歌 中有丰 富表现 , 不仅 如此 , 在杜 甫现存 的几 篇碑
尚书代 国公 郭 公 行 状 》 郭 元 振 的 威 武 胆 识 等 , 写
情至 无文 。其词 日: 呼 !有 唐 义姑 , 兆杜 呜 京 氏之 墓 。 13 [21 72
杜甫 之母早 亡 , 自小育 于其姑 , 杜甫 与姑妈 情 深意厚 , 到深 时处 处 文 !清人 张浯 评 日 : 叙 闺 情 “ 中事 入如许 深致 语 。少陵 之文 , 自过 人 , 以诗 本 反
迹, 不能备知。读《 厌次府君状》 已具历官 , , 未书 性 习 。夫 五常 之性 , 出于 五 行 , 气 所钟 , 有偏 禀 必
厚 , 仁义 礼智 信 , 品不 同。六 艺 九 流 , 科 各 则 为 习 异 … …今 之 撰 录 , 盖欲 推 美 实行 , 识 素 心 , 德 崇 先 怡 神于知 我 , 生想 望 于见 意 。说 为他人 称述 , 后 尚 不敢 苟 , 于 族 尊行 哉 ?” 在 这 里 , 说 认 为 人 况 … 张 各 有“ 禀性 ” 不 同 之人 “ , 品不 同”、 习各 异 ” 作 “ ,

漫谈宋代文人的碑志创作观

漫谈宋代文人的碑志创作观

军 阀 ,浙 江 东 西 节 度 使 钱 锣 ,也 不 准 人 说 “ ”字 以及 与 “ ”字 同音 的字 。 石 榴 的 锡 锣 “ ”字与 “ ”字 同音 ,人们 只得 改称 “ 榴 锣 石
榴 ”为 “ 樱 ”。人们 所熟 知 的 “ 许州 官放 金 只 火 , 不 许 百 姓 点 灯 ” 这 条 谚 语 也 反 映 了这 种 情
曾巩 、王 安石 、陆 游等 都是碑 志 创作 的大 家。
碑 志 文 的 兴 盛 与 唐 宋 古 文 运 动 的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 同 时 在 古 文 运 动 的 影 响 下 ,碑 志 也 渐 渐 突 破 原 来 只 记 录 墓 主 世 系 ,罗 列 生 平 资 料 而 进 一 步 发 展 成 传 记 文 学 ,有 关 碑 志 创 作 的 理 论 也 渐 渐 丰 富 起 来 。 研 究 这 些 理 论 , 有 利 于 我 们 更 好 地认 识 中古时代 的殡 葬 文化 。 在 唐 代 , 古 文 家 们 忙 于 大 刀 阔斧 地 文 体 改
在 封 建 社 会 ,避 祖 父 母 、 父 母 的 名 讳 。 叫
定 要 认 真 鉴 别 ,准 确 理 解 。
・27 ・
维普资讯
乎 铭 始 不 实 。 ” 在 这 个 认 识 基 础 上 , 曾巩 提 出
“ ” 的 功 力如 何 了 , 同 时 ,也 给 撰 写 碑 志 的 察
以夸后 世 。立言 者既 莫之 拒而 不为 ,又 以其子 孙之请 也 ,书其 恶焉 ,则 人情 之所不 得 ,于是
家 讳 。 西 汉 淮 南 王 刘 安 的 父 亲 名 长 , 所 以
锡侯 写 了一部 有关 文字 的书 ,在 < 例> 中 列 凡
出 了 雍 正 皇 帝 的 名 字 “ 祯 ” 和 乾 “ ”字 ,等 等。 E

文言文古文鉴赏潮州韩文公庙碑

文言文古文鉴赏潮州韩文公庙碑

古文鉴赏《潮州韩文公庙碑》【作品介绍】《潮州韩文公庙碑》是苏轼于1092年(元祜七年)三月,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涤的恳求,替潮州从头修筑的韩愈庙所撰写的碑文。

碑文高度歌颂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详细描绘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拜之情。

碑文写得感情汹涌,气吞山河,被人誉为“宋人集中无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韩愈)而上之”(《苏长公合作》引钱东湖语)。

【原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作者: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行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平时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斗,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可以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说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罪犯主之怒,而勇夺全军之帅:此莫非参天地,关盛衰,浩但是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微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能够欺王公,不可以够欺豚鱼;力能够得天下,不可以够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可以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可以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可以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以后,民以进出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

古文观止190:潮州韩文公庙碑潮州(今广东潮安县)知州王涤在宋哲宗元佑七年(1092)重修韩愈庙后,写书请苏轼为此庙撰写碑文。

苏轼慨然从命,作《潮州韩文公庙碑》。

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被人誉为"宋人集中无此文字,直然凌越四百年,迫文公(按指韩愈)而上之"(《苏长公合作》引钱东湖语)。

1、匹夫:普通的人;百世师:百代之师;《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2、法:法则;《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此以圣人、君子喻韩愈,说他的言行可以为百代师法、天下准则;3、参天地之化:与天地化育万物等同;《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朱熹注: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而为三矣;4、关盛衰之运:关系着国家盛衰的命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yuè)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1、“其生也有自来”二句:生不苟生,死不苟死,即生死俱非平庸;2、申吕:周宣王时的申侯、吕候(又称甫侯),传说因山岳降神而生下他们;《诗经·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这句说明“其生也有自来”;3、傅说:殷高宗武丁的宰相,传说他死后成为天上的星宿;这句说明“其逝也有为”。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sè)乎天地之间。

卒(cù)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bēn)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1、浩然之气:盛大刚直之气;语见《孟子·公孙丑上》;2、卒然:突然;3、晋楚:晋、楚是春秋时代两个强国,先后成为诸侯霸主;4、良平:张良、陈平,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皆以足智多谋著称;5、贲育:孟贲、夏育,古代著名的勇士;6、仪秦:张仪、苏秦,战国时游说诸侯各国的纵横家,能言善辩;辨:通“辩”;7、幽:幽冥之界,阴间;8、明:指人世间;《礼记·乐记》:明则有礼乐。

韩愈碑志与祭文汲取写作营养简析

韩愈碑志与祭文汲取写作营养简析

韩愈碑志与祭文汲取写作营养简析作者:刘晓荷概要:当今中小学生的写作教学已是个老大难问题。

教师们要尝试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不要只讲空洞的写作技巧,不妨从前人的文化宝藏中挖掘素材,为当今中小学生的写作送去一泓清泉,利用前人的经验,为当代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些养分。

当然,具体要如何操作,还有待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关于亲人逝世,《世说新语》曾描绘过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和峤哭泣备礼,也有王戎鸡骨支床。

两种情感都出于对亲人逝世的哀伤与怀念,本无等级之分。

但因一个伤身,一个劳神,在读者眼中二者高下立判。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通篇仿佛自言自语,又似在与十二郎诉说往事,语气迷离恍惚,当真是杜鹃泣血,字字凄凉。

《祭十二郎文》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其中一字一句所饱含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悲痛之情。

记叙文是中小学生写作中很重要的版块。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就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灵活运用各种描写技巧。

韩愈的碑志文,不同于侧重诉情的祭文,重在记述逝者的生平事迹。

韩愈写过不少出色的碑志文,表现出高超的写人艺术。

比如,教师可对《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作对比赏析,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到韩公文章的魅力。

读《祭柳子厚文》,一句“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就足以将韩愈对柳宗元饱满真挚的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柳子厚墓志铭》当中,韩愈虽更侧重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政绩,但同样抓住了朋友之义这一条主线,致力于展现柳宗元的高风亮节,突出二人的深情厚谊。

笔触清新自然,不仅表达出了对柳宗元的真挚情感,更是将柳宗元刻画得栩栩如生。

两篇文章均未使用过于高深的表现手法,却同样真挚动人,归根结底是由于他善用多种描写方式,这很值得中小学生借鉴。

(一)多种手法,塑造形象碑志文是种应用性较强的文体,重在介绍逝者的生平功绩,以供后人评说。

其实,碑志文也算是一种“史”,要求作者以一种较为客观公允地态度去记录逝者的事迹。

韩愈的碑志文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文史并重。

2024版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百代文宗韩愈

2024版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百代文宗韩愈
文学影响
韩愈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成为后世 学习的典范,其文学思想和风格也影响 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政治观念及贡献
政治观念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并曾随同裴度平 定淮西藩镇之乱。他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章应该为政治服务, 传达儒家思想。
政治贡献
韩愈在政治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通过文 学手段来宣传儒家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同时,他 还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为后世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 借鉴。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百 代文宗韩愈
contents
目录
• 韩愈简介与背景 • 韩愈文学作品赏析 • 韩愈在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体现 • 韩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 河南省人民政府对韩愈文化支持政策 • 总结反思与启示意义
01 韩愈简介与背景
韩愈生平及主要成就
生平概述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04 韩愈文化传承与 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与发掘工作回顾
河南省对韩愈文化的重视
河南省作为韩愈的故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韩愈文化的保护和传 承工作,积极推动相关研究和宣传。
韩愈文化遗址的保护
对韩愈故居、墓地等文化遗址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加强了对相关文 物的收藏和展示工作。
韩愈文化资料的整理与出版
对韩愈的诗文、书信、传记等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出版,为 韩愈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交流合作和国际化推广计划
交流合作机制
国际化推广计划
加强与国内外韩愈文化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共同推动韩愈文化的繁荣发展;举办国际韩 愈文化研讨会,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互 鉴。

起八代之衰与集八代之成——论韩愈与骈文的关系

起八代之衰与集八代之成——论韩愈与骈文的关系

起八代之衰与集八代之成——论韩愈与骈文的关系翟景运【摘要】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中坚,韩愈在批评骈文的同时,更把骈文作为古文创新的起点和资源.在他的古文佳构当中,韩愈充分吸收和彰显骈文的艺术优长,大大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手段和艺术含量.韩愈的文体创新实践表明:古文创作艺术成就的高下,以及唐代古文运动的成败,与借鉴和吸收骈文艺术营养的态度和水平直接相关.【期刊名称】《东方论坛》【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6页(P84-88,119)【关键词】韩愈;骈文;古文;继承;超越【作者】翟景运【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清人刘熙载说:“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

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

”[1](P20-21)这话讲得相当高明,它揭示出韩愈古文的一种内在的艺术辩证法:成功的革新必定能够成功汲取文化遗产中精华,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无论精华糟粕一概抛弃,绝无开拓创新的可能。

这是韩愈古文的艺术辩证法,也是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学者们看到韩愈以及唐代古文家激烈批评、反对骈文的多,而能够像刘熙载那样,同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韩愈全力汲取八代骈文艺术营养者并不多见。

以韩愈为代表的一些唐代古文家在艺术观念上远没有后世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狭隘,他虽然不喜欢写骈文,但对骈文并未一概否定。

在韩愈之前,王勃曾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有《重修滕王阁记》,在他们之后,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表示,他自己的文章能“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可见王勃的骈文在韩愈心目中也是仰之弥高的对象。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便给很多学者留下一种印象,以为韩愈是骈文的反对者,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姜书阁先生在其《骈文史论》中曾经指出,“遍读他们两人的文集,并没有直接反对骈文的言论”[2](P467)。

韩愈还曾经在《答李翊书》中说自己“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似乎魏晋南北朝直至初盛唐这样骈文从成熟到极盛时代的文字,韩愈皆未曾寓目,事实又何尝真是如此?鲁迅先生曾经说“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3](P12),然而他本人究竟看不看中国书,究竟看了多少中国书,略翻一下他的书帐及他所作的任何一篇文字即不难明了。

韩愈墓

韩愈墓

韩愈墓纵观韩愈一生,业绩最为巨大是文学,是唐代古文运动开宗立派主帅,唐宋八大家之首,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评论已为定评,尊仰韩愈为中国文坛之"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人物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孟州)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生平年表】768年韩愈出生,其家为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博读诗书,较有名气。

770年两岁时其父亡故。

771年韩愈三岁起就开始识文,每日可记数千言,不到七岁,就读完了诸子之著。

771年三岁时其母随父而去,韩愈养于其兄韩会家。

775年韩愈7岁时开始读书。

韩愈就是这个时候正式取名为“愈”的,关于取名,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779年韩愈只有十一岁时,其兄韩会(时年四十二岁),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

779年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后迁居宣城。

此后,由于其三个哥哥均已亡韩,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韩湘)两个人,零丁孤苦,由嫂郑氏抚养成人,没有一天离开过。

浅探韩愈碑志中的文学思想

浅探韩愈碑志中的文学思想

之。盖於葬时述其人世 系、 名字、 爵里、 行治、 寿年、 卒葬年
月, 与其子孙 之大略 , 石加盖 , 勒 埋于坟 前三尺之地 , 以为异 时陵谷变迁之 防, 而谓之 志铭 , 用意 深远。 …墓 志铭 的写 其 ” 作, 内容与套路往往 是 固定的 , 没 有多少文 学色 彩。然而 并 韩愈的墓 志铭极有特色 , 于内容 与写法上都有很 大的突破 和
响。同时,穷而后工” “ 的观点与韩愈在《 送孟东野序》 中提
出的“ 不平则鸣” 的观 点是相通 的。人在遭 遇 困厄之 时必然
有愤郁不平之气 , 因为“ 不平” 才有更深切“ 的欲望 , 鸣” 因为
善鸣, 因此更容易取得文 学上 的成 就 这种 在困厄之 中取得
部分, 尤其韩愈对墓主的文学批评、 借以表达的文学理论主张
和诗序》 中的“ 穷苦之言易好, 而欢愉之辞难工” 的主张是一
致的, 并对欧 阳修 “ 诗穷 而后 工 ” 的诗 歌理论 产 生 了重大影
提, 却暗寓讽刺, 因此有“ 谀墓” 之嫌; 在表现手法上更远远超 越了前人的写作 : 化骈入散 , 骈散兼行 , 文气贯通, 起笔非凡。
运用史传笔法 , 写人状事 , 极尽其态 , 变化多端 。 墓志铭中的文学思 想 , 是韩愈碑 志研究 中不可忽视 的一
子厚、 绍 述 称 字 , 之 也。施 士 丐、 东 野称 先 生 , 之 樊 亲 孟 敬
14 9 年至今发表的文章约有 4 篇 把韩愈碑志研究作为重 9 8 点章节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约有 3 篇。其中, 从创革之功、 碑志情结、 比较研究等某一问题研究人手的研究论文多, 但
单独研究韩愈碑志中文学思想的论文几乎没有 。
平则鸣, 穷而后工。认为与他政治上的坎蝈不平有关 , l 他说: “ 然子厚斥不久, 穷不及, 虽有出于人, 其文学辞章, 必不能 自

韩愈碑志文的写人艺术

韩愈碑志文的写人艺术

韩愈碑志文的写人艺术
贺巷超;任碧波
【期刊名称】《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7(016)001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贺巷超;任碧波
【作者单位】洛阳师专校办471022;洛阳师专校办471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1
【相关文献】
1.韩愈碑志文的写人艺术及其通变精神 [J], 殷海卫
2.韩愈碑志文的写作特色--兼谈韩愈的"谀墓" [J], 杨文森
3.随其资质与之形貌——叶适碑志文写人艺术探微 [J], 郑玲;钱建状
4.韩愈散文写人艺术评析 [J], 赵海霞
5.以事写人形随事赋——元好问碑志文写人艺术探微 [J], 乔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9月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ept.,2000 第5期Journal o f Nanjing N orm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N o.5韩愈碑志的创革之功周 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韩愈在碑志创作中发动了一场全面深刻的革新运动,把碑志从墓主的生平资料罗列发展为传记文学,从应用领域引入纯文学的领域。

促成韩愈碑志革新的因素是多重的,它既是碑志这一文体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深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同时与韩愈尚“气”的人格型态和尚“奇”求新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

它也是文体间交流融合的成果和中唐传记文学全面繁荣的表现。

关键词:韩愈;碑志;传记文学;散文;碑志革新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0)05-0119-06韩愈碑志在其生前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以文常铭贤公卿”(韩愈《太原郡公神道碑文》),达官贵宦都以得韩愈志墓为荣。

在其身后,他的碑志更备受推崇,被看作是碑志创作的千古第一人。

韩愈碑志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得自于他在继承前人碑志的基础上,在碑志中注入新元素,可说是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碑志革新。

韩愈于碑志的第一大创举即是写作了一批可以被称之为传记文学的优秀作品。

谈到传记文学,首先要辩明韩志的真实性问题。

韩愈碑志中确实有“应酬牵率无实”之文,这与碑志特殊的写作目的是分不开的。

碑志创作并非写作者单纯的个人行为,它是一种记叙死者事迹、表彰死者功德的社会应酬文体,应该说隐恶扬善乃是碑志的通例。

作者在撰写碑志时既要坚持原则,也要考虑到家属的感受与需要,否则也不能算是优秀碑志家。

韩愈所撰墓志中确实有隐恶之例,如《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兼)墓志铭》隐去墓主诬杀“有士林之誉”的部下韦赏、陆楚以及诬奏李藩等恶迹。

但他从不为谋私利而美化死者,写出以恶为善、无美称美、弄虚作假、小德大颂、微功过褒、溢美不实之辞。

即使是有所隐讳的《杜兼墓志》,也只是铺叙家世、历官、卒葬及妻子儿女,“志无美词,铭亦虚词”(方苞《韩昌黎文集校记》该篇评语)。

他更多的是据实撰碑,有时甚至破除了碑志褒扬赞誉的惯例,直暴墓主之过,如《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

除真实性外,传记文学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以人物塑造为主要创作目的。

韩愈以人物特写的手法来创作碑志,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富于生命力和艺术美的人物形象。

他的66篇碑志中,有9篇是妇女墓志,2篇夫妻合志,2篇有铭无志,都是敷衍之作,或失之过简,谈不上人物性格的塑造,是韩碑中较为特殊的情况。

此外韩滂、李观、韩岌、房武、马继祖等碑志或重在抒情议论,或因墓主一生平淡无可称述,也未能着力于刻划人物。

其余诸篇可以说是篇篇皆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收稿日期:2000-01-12作者简介:周敏(1976-),女,南京师大文学院博士生。

——119如气高务奇的薛公达(《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耿介刚直的李素(《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爱民如子的韦丹(《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赍志而没的张圆(《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忠勇敢谏的孔戡(《唐朝散大夫赠司勋员外郎孔君墓志铭》)、飘逸脱俗的郑儋(《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战功显赫的李皋(《曹成王碑》)、怀奇负气的王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方质有气的张署(《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勇革弊政的王仲舒(《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身世坎坷的李(《中大夫陕州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大义凛然的张彻(《张彻墓志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甚至一些与墓主有关联的次要人物,韩愈也能仅用数十字就将其树立在纸上。

《处士卢君墓志铭》中记载墓主卢于陵之父卢贻“为河南法曹参军,河南尹与人有仇,诬仇与贼通,收掠取服,法曹曰:‘我官司也,我在不可以为是!’廷争以死。

河南怒,……遂并收法曹,竟奏杀仇,籍其家,而释法曹。

法曹出,径归卧家,念河南势弗可败,气愤弗食,呕血卒”。

卢贻并非墓主,也许是其事迹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韩愈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富于个性的语言把卢贻正直刚强的品性、宁折不弯的气节刻划得淋漓尽致。

韩愈碑志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后人评价其碑志“人人殊面”(陶宗仪《辍耕录》),正是着眼于此。

但是,碑志客观上要求记录死者的生平事迹,与史传文学有相通之处,那么在韩愈之前的诸多碑志作者在写人记事方面的成就如何?把碑志发展为传记文学又是否是韩愈的创举呢?从东汉末年开始,碑志就长期为骈文垄断。

骈文讲究对偶用典,拙于细致生动和描写叙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碑志写人叙事的功能,限制了碑志内容的鲜明和生动。

因此虽然在徐陵、庾信等人的碑志中也都能见到对具体事件的记载,但终因限于语言的疏离感而无法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庾信在《吴明彻墓志》中写到吴晚年客死于周的情形:“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廉颇眷恋,宁闻更用之期;李广盘桓,无复前驱之望。

霸陵醉尉,侵辱可知;东陵故侯,生平已矣!大象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气疾暴增,奄然宾馆……游魂羁旅,是伤温序之心;玄夜思归,终有苏韶之梦。

遂使广平之里,永滞冤魂;汝南之亭,长闻夜哭。

”这段文字就因为大量用典和骈俪行文,虽然做到了情文并茂,但终因阅读的障碍而使读者无法对事件得出一个具体、清晰、完整的印象。

再则,魏晋六朝文人竞骋文华、争奇斗巧,以丽辞遍用于各体文章,简直可以说是一切作品均诗赋化了。

无论是奏议铭诔、论说书牍乃至碑志,都要辞藻华艳,富于诗情。

像这样的审美要求,也限制了碑文细致生动的写人记事。

因此虽然南北朝的碑志名家如庾信、徐陵等人都有一些情韵深美的佳作,在徐、庾的某些篇章里也可以发现具体事件的记叙,但与人物塑造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盛唐张说最早开始在碑志创作中运用一些细致生动的事件描绘。

如他在《裴公神道碑》中写裴行俭的赫赫战功,在《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中写王方翼守肃州时的政绩,皆是如此。

但是张说的碑志仍然是以骈文写作的,也依旧受到文体的限制。

他的大部分碑志以雅正典则取胜,还是失于浮泛,未能写出人物的具体特征。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姚文贞公神道碑》将姚崇这样一位富于个性的盛唐名臣概括为“有唐元宰曰梁文贞公者,位为帝之四辅,才为国之六弼,言为代之轨物,行为人之师表,盖惟岳降神,应时间出者也”,虽然很有分寸,也很得体,但却流于空泛。

因此,张说在碑志发展史上仍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他给碑志创作带来了些许新风,但其创作成就尚不能视为传记文学。

中唐时代,也有一批以碑志名世的作者,像权德舆、皇甫、柳宗元等。

但他们的碑志在写人叙事方面的创作成就似乎未能超越张说,虽然也有佳篇出现,但和传记文学的要求尚有距——120离。

以与韩愈齐名的柳宗元而论,他共写有墓志40篇,大多是根据行状而作。

他的一些优秀碑志作品情韵深婉动人,像《先太夫人河东县君归志》、《志从弟直殡》等篇都饱含深情,沉郁惨痛。

但他的碑志却少有致力于人物创造的,大都因袭碑志创作的旧路,像《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志铭》、《故叔公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等篇中的部分内容,即使羼入北魏碑志中也很难分辨。

韩愈之前的碑志作家们在写人叙事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受到文体和碑志体例的限制,未能把碑志从单纯的墓主生平资料载体发展为传记文学。

这一任务是由韩愈来完成的,这是韩愈在碑志领域进行的创新变革之一。

韩愈碑志革新的第二项内容是在应用的碑志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魅力,以一批情韵深美的文学散文把这一应用文体带入文学殿堂。

韩愈在碑志中常抒发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不平之鸣,通过碑志中的人物为广大寒士大声呼吁;同时也寄寓着自己发自真性情的穷苦愁思之声,把自己倔强刚直的个性和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宣泄在碑志之中,去向命运和社会全力抗争。

在韩愈碑志中有一系列才高位卑、有志不获逞的寒士形象,韩愈以满腔同情描述他们的境遇,为他们愤慨不平,同时也宣泄着自己的牢骚和郁闷。

王适、薛公达,樊宗师、卢殷等等,韩愈笔下满腹诗书、志存高远却不能用于世的才杰之士可谓比比皆是。

在碑志中他总是对那些忠君爱民反遭诬陷乃至左迁的官员寄以一腔同情,或明或暗地为他们鸣不平。

韩愈把强烈的不平之气,借对碑志墓主命运的叙写和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在精练生动、真切传神的形象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过程中抒写出来,寄理于事,寓情于事,宣泄胸中的抑郁愤懑,从而使其碑志体现出浓厚的文学意趣。

韩愈碑志能够成为文学散文,最终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强烈抒情性。

韩愈以真情实感创作碑志,他的一些碑志作品表达了痛彻肺腑的哀思,取得了如泣如诉的抒情效果,正是“情之致者,自然流为至文”(《古文观止》卷八《柳子厚墓志铭》评语)。

他在碑志中写亲情、写友情,写离合之感、身世之叹,情意兼胜,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女圹铭》文中叙写女儿死于贬途的过程和归的经过,文中既有丧女之痛,又充溢着为人父者因己获罪而连累家人的内疚之情。

看似只是平平淡淡地随手叙写,却仿佛无声的呜咽,比之嚎啕痛苦更加哀婉动人。

韩愈的一些碑志言志而缘情,陶写心灵,妙得神理,取类至深,寄托至广,富于很强的文学性,是非常成功的文学散文作品。

韩愈之前的碑志作品实际上已经有把情韵融入碑志的现象。

南朝墓志中就有一些富于情韵的作品,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像“余花灼灼,春涧潺潺,郁郁茅岭,悠悠洞天,三仙白鹤,何时复游?”(萧纲《华阳陶先生墓志铭》)“乍歌去速,时摇来晚,若我往矣,千驷连,今兹旋旆,双雁随舟,山回素,水导丹旒,寂寞原野,摇落租秋”(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鲜云蔼蔼,披王安之衣;明月团团,似班姬之扇。

日带花以如笑,风鸣条而若歌。

傍列丝桐,对扬文酒,一石之后,逾能断狱,五斗之量,犹未解酲”(徐陵《裴使君墓志铭》)。

这些段落孤立起来看,未尝不是一首首优美的写景抒情诗,但是,这些富于“美文”韵致的碑志是用骈文写作的,不长于叙事,尤不长于刻画人物,其文虽美,其景虽幽,仍不能有机融合为文学散文。

在碑志中较早全部运用散文写作的是盛唐颜真卿,但他的创作成就十分有限,其碑志的应用性大大压倒文学性。

而此后散文并没有就此在碑志领域取得优势,中唐碑志还大量使用骈文,像杜确的《许公墓志铭》、韦夏卿的《东都留守顾公神道碑》全用骈语;杨炎的《云将军郭公神道碑》、韩云卿的《河南尹张公碑》还是骈散间行,甚至在柳宗元的碑志中仍有大量骈句存在。

虽然在韩愈之前富于情韵、具有文学意味的碑志有之,以散文创作碑志者有之,而使全力以散文写作碑志,创作出一批成功的文学散文碑志作品,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具有深远的影响力的第一人是韩愈。

可以说,把碑志由应用文体带入文学散文领域的首创者,非韩莫属。

——121韩愈的碑志革新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受到了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决定于韩愈个人的创作素质,究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五点:(1)碑志自身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