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6e11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气血津液学说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中医四诊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治C. 望、闻、切、治D. 望、问、切、治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治疗的原则?()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个体化治疗D. 标准化治疗答案: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理论是_________。
答案:整体观念2.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__________的盛衰有关。
答案:正气3.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指__________。
答案:预防为主4. 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体现了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辨证论治5. 中医的“五行”包括木、火、土、金、__________。
答案: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基本属性。
阴阳相互转化、相互制约,是生命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基本原理。
在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阴阳学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描述中医的“五行”学说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的“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并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医学中,五行学说用来解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指导临床治疗,如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何为“辨证论治”?其在中医治疗中的意义是什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9f345c4a7302768e9939bc.png)
1、简述中医药学得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得起源就是由于人类生存得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与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与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就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创造得,就是实践得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就是中药在临床得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得经验与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得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得确立与完整理论体系得形成。
随着时代得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得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就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得局面。
2、简述中医学得基本特点?答: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得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与;“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就是整体观念?什么就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就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得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得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
认为人体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内外环境得统一性得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得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与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就是中医认识与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就是中医对疾病得一种特殊得研究与处理方法。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4725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5.png)
中医药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基础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八纲辨证D. 五运六气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医学三字经》答案:D3. 中医药中“治未病”的概念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预防疾病的发生C. 治疗疾病的症状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B4. 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行”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酸、苦、甘、辛、咸D. 风、寒、暑、湿、燥答案:A5. 中医药中“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治疗B. 根据病人的病因进行治疗C. 根据病人的体质进行治疗D. 根据病人的性别进行治疗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西药治疗答案:D7. 中医药学中“四气”是指什么?A. 温、热、寒、凉B. 酸、苦、甘、辛C. 金、木、水、火D. 心、肝、脾、肾答案:A8. 中医药中“五味”入五脏的理论是指什么?A. 五种味道分别对应五个脏腑B. 五种治疗方法分别对应五个脏腑C. 五种情绪分别对应五个脏腑D. 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五个脏腑答案:A9. 中医药中“经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传输血液B. 传输营养物质C. 传输气血和调节阴阳D. 传输神经信号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药的常用药材?A. 人参B. 黄芪C. 金银花D. 阿司匹林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药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A. 草药B. 食疗C. 音乐疗法D. 推拿答案:A B D12. 中医药中“八纲辨证”是指以下哪几项?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药的治疗效果?A. 药材的质量B. 医生的诊断C. 病人的饮食习惯D. 病人的情绪状态答案:A B C D14. 中医药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中,木生火,火生什么?A. 金B. 土C. 水D. 木答案:B15. 中医药中“四诊合参”包括哪些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A B C D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中医药学认为,人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7a0f821a37f111f1855b54.png)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 分)1. 金钱草:AA. 治黄疸B. 治石淋C. 治乳痈D. 治肺痈2. 善能清泻胃肠湿热的药是:D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龙胆草3. 两种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合用后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疗效,其配伍关系称为:BA. 相畏B. 相使C. 相反D. 相须4. 能平肝息风,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药物是:BA. 夏枯草B. 羚羊角C. 牛黄D. 地龙5. 独活可主治的病证是:BA. 水肿B. 风寒表证C. 虚热证D. 胎动不安6.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全书共收载药物:CA. 1700种B. 1980种C. 365种D. 300种7. 治疗脾虚水肿,宜选择的药物组是:BA. 甘草与西洋参B. 白术与黄芪C. 黄芪与甘草D. 甘草与白术8. 川芎除活血行气外,还能:AA. 祛风止痛B. 利水消肿C. 引火(血)下行D. 解毒消痈9. 具有润肺止咳功效的药物是:DA. 款冬花B. 紫菀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0. 授乳期不宜选用的药物是:CA. 山楂B. 神曲C. 麦芽D. 鸡内金11. 羚羊角片入汤剂时应该:CA. 后下B. 布包煎C. 单煎2h以上D. 先煎12.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的最佳配伍是:AA. 石膏配知母B. 石膏配栀子C. 知母配黄柏D. 知母配龙胆草13. 桔梗具有的功效是:CA. 祛痰止呕.B. 祛痰排脓C. 祛痰温胃D. 祛痰行气14. 治血虚、血瘀、妇科经产诸证的要药是:BA. 白芍B. 当归C. 阿胶D. 熟地15. 能利水消肿的药是:DA. 桑白皮B. 葶苈子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6. 薤白的功效是:CA. 理气调中,利水消肿B. 疏肝解郁,化痰止咳C. 理气宽胸,行气导滞D.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17. 辛味药的作用是:AA. 发散行气B. 软坚泻下C. 燥湿通泄D. 利水渗湿18. 三七能主治的病证是:BA. 虚寒性痛经B. 血热性出血C. 收敛止血D. 跌打损伤19. 石决明的主治病证是:AA. 目赤肿痛B. 目暗昏花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20. 大黄酒制的目的是:(D)A. 去除杂质B. 防止生虫变质C. 祛除恶臭D. 增强活血化瘀作用21.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炮制方法,称为( C )A.润 B.漂 C.水飞 D.淬 E.煅22.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为( B )A.熟地黄 B.当归 C.川芎 D.何首乌 E.红花23.为了减低毒性,巴豆内服时宜( E )A.蜜制 B.酒制 C.醋制 D.姜汁制 E.制霜24.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等表实证者,最宜选用( B )A.桂枝 B.麻黄 C.紫苏 D.白芷 E.防风25.甲壳类药物入煎剂宜( A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E.烊化26.可用治热毒疮痈及尿血的药物为( D )A.白茅根 B.仙鹤草 C.板蓝根 D.小蓟 E.地榆27.既能行肠胃气滞,又善化痰消积的药物是( D )A.陈皮 B.半夏 C.厚朴 D.枳实 E.莱菔子28.通泻三焦之火的药物为( D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栀子 E.知母29.善治阴暑的药物为( C )A.石菖蒲 B.苍术 C.藿香 D.砂仁 E.草豆蔻30.鹿茸的正确用法是( E )A.先煎 B.后下 C.另炖 D.包煎 E.研末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须制成炭剂才有止血作用的药物为( B E)A.白及B.血余C.小蓟D.地榆E.荆芥2.下列药物中,具有开窍作用的为( B C D E )A.川芎B.郁金C.远志D.牛黄E.麝香3.用治风湿痹痛的活血药为(A B C D E)A.川芎B.姜黄C.鸡血藤D.穿山甲E.牛膝4.既能凉血又能化瘀的药物为( A B E)A.茜草B.丹参C.蒲黄D.三七E.郁金5.常用治绦虫病的药物为(C D E)A.使君子B.苦楝皮C.槟榔D.南瓜子E.鹤草芽6.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为主的药物为(A B D)A.木香B.陈皮C.川楝子D.枳实E.柴胡7.桔梗开宣肺气之功可用治( A B C)A.胸闷咳嗽B.肺痈C.咽喉不利D.泄泻E.外感8.下列药物中可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为( A B C D)A.龟甲B.鳖甲C.白芍D.白菊花E.麦冬9.既能化痰,又可用治呕吐证的药物为(B C E)A.生姜B.竹茹C.半夏D.藿香E.旋覆花10.朱砂入心经,具有的作用有(C E)A.养心阴B.养心血C.镇心神D.开心窍E.清心热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1.既能健脾,又能宁心安神的药物为__茯苓___。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c3dc65acfa1c7aa00ccc9.png)
中医药概论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06ed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d.png)
中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满分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哪些方面?A.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B.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C. 阴阳五行、病因病机、治疗原则D. 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治疗原则答案:A2. 中医对疾病的病因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外感病因B. 内伤病因C. 精神病因D. 遗传因素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触诊答案:D4. 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胃、肾C. 心、肝、肺、胃、肾D. 心、肝、脾、肺、胆答案:A5. 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运化B. 主藏血C. 主疏泄D. 主气化答案:A(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20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满分30分)1. 中医认为“肾”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主藏精B.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C. 主水液代谢D. 主呼吸答案:ABC2. 以下哪些是中医“六淫”中的内容?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3. 中医“气血津液”中的“气”包括哪些?A. 原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答案:ABCD(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1.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主宰全身。
答案:正确2.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切”指的是切脉。
答案:正确3. 中医理论中的“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答案:正确(以下题目依此类推,直至第10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满分20分)1. 简述中医理论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平衡。
在人体健康中,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53131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c.png)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是描述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指气的运动和作用。
3、津液:指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
2、石膏: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的功效。
3、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4、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5、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医认为人体是以气为主宰,脾胃为中心,结合脏腑、经络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心脏,功能上似肝脏。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桂枝、石膏、细辛、麻黄。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上治下,下治上;浮治沉,沉治浮”。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为先天之气、后天之气。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辩证性。
7、茵陈是治疗湿热黄疸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热毒瘙痒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湿热痈疮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活血化瘀类、行气活血类、凉血祛瘀类、化瘀止痛类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麻黄;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大黄;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枳实;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当归。
四、选择题1、A2、A3、A4、A5、C6、A7、B8、B9、E10、B11、D12、D。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和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1dd5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B. 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C. 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D. 四诊合参和八纲辨证答案:A2.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闻、问、听D. 望、闻、问、触答案:A3. 中医药学中“五行”包括()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气C. 金、木、水、火、风D. 金、木、水、火、雷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之一()A. 表B. 里C. 寒D. 虚答案:D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中医药学的治疗原则包括()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治未病D. 对症下药答案:ABC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ABCD8. 以下哪些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药物分类方法()A. 按功效分类B. 按性味分类C. 按部位分类D. 按来源分类答案:ABCD9. 中医药学中“气血津液”包括()A. 气B. 血C. 津D. 液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针灸疗法()A. 毫针B. 火针C. 电针D. 耳针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中医药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答案:√12. 中医药学中的“阴阳”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答案:×13. 中医药学中的“五行”是相互制约的五个方面。
()答案:×14. 中医药学中的“脏腑”是相互联系的五个系统。
()答案:×15. 中医药学中的“气血津液”是相互独立的四个方面。
()答案:×四、简答题16. 简述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
答案: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是指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局部病变,还要考虑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内部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17. 简述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
答案: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特点,通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然后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1含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测试卷1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2e153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0.png)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一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 )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精气学说D. 脏象学说E. 辨证论治2.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辨证求因D. 四诊八纲E. 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千金要方》D. 《中藏经》E. 《诸病源候论》4.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属( )A. 阳中之阴B. 阴中之至阴C. 阳中之阳D. 阴中之阳E. 阴中之阴5.言人体部位之阴阳,下列何者为阳( )A. 肺B. 肝C. 脾D. 肾E. 以上都不是6.属于阴味的是( )A. 酸B. 淡C. 辛D. 甘E. 以上都不是7.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 炎上B. 稼穑C. 润下D. 从革E. 曲直8.下列哪一项属于五行之“金” ( )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9.下列哪项属五行之“土” ( )A. 思B. 喜C. 悲D. 恐E. 怒10.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是( )A. 精B. 气血C. 经络D. 五脏E. 六腑11.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 )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五体E. 五液12.具有“泻而不藏”特点的是( )A. 五脏B. 六腑C. 奇恒之腑D. 五体E. 五液13.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1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 肾B. 肝C. 心D. 脾E. 肺15.“主血脉”脉是指( )A. 血脉B. 心C. 肝D. 脾E. 冲脉16.与“神”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 肝B. 肺C. 肾D. 脾E. 心17.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生血B. 统血C. 行血D. 防止出血E. 调节血量18.与心相表里的是( )A. 大肠B. 小肠C. 心包D. 三焦E. 胃19.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A. 胆B. 髓C. 脉D. 女子胞E. 脑20.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舌为心之苗B. 汗为心之液C. 心藏神D. 心其华在面E. 心为血之府2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 )A. 元气B. 宗气C. 营气D. 卫气E. 肺气22.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 肝B. 心C. 肺D. 脾E. 肾23.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 防御作用B. 温煦作用C. 气化作用D. 推动作用E. 固摄作用24.具有走息道行呼吸和贯心脉行气血功能的气是( )A. 心气B. 肾气C. 卫气D. 宗气E. 肺气25.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为气的何种功能减退( )A. 防御作用B. 固摄作用C. 温煦作用D. 推动作用E. 气化作用26.“六淫”是指( )A. 六气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C. 六种毒气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E.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正常变化27.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B. 地区性C. 传染性D. 转化性E. 外感性28.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B. 风邪 `C. 寒邪D. 暑邪E. 燥邪29.六淫中易侵犯人体阳位的外邪是( )A. 风邪B. 寒邪C. 湿邪D. 燥邪E. 暑邪30.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湿邪E. 燥邪31.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 张仲景B. 刘完素C. 陈无择D. 陶弘景E. 巢元方32.惊则易于导致( )A. 气上B. 气乱C. 气结D. 气消E. 气下33.过怒主要影响( )A. 肺的呼吸功能B. 肝的疏泄功能C. 肝的藏血功能D. 肾的纳气功能E. 脾的运化功能34.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是指( )A. 望色B. 望舌C. 望神D. 望形体E. 望姿态35.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A. 语无伦次B. 面部潮红C. 反应迟钝D. 突然能食E. 表情淡漠36.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A. 阴寒内盛B. 脾虚湿蕴C. 心肺气虚D. 肾阴亏损E. 肾阳不足37.耳为( )之窍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8.下列哪项不属于正常舌象( )A. 舌体柔软B. 舌体活动自如C. 舌红绛D. 舌质淡红E. 舌苔薄白39.麻黄适合治疗下列哪种病证( )A. 风热表证B. 风寒表证C. 里热证D. 里寒证E. 虚热证40.麻黄汤适用于( )A. 外感风寒表实证B. 外感风寒表虚证C. 风热表证D. 里热证E. 以上都不是41.治疗肺胃气分实热证宜用( )A. 芦根B. 天花粉C. 石膏D. 栀子E. 夏枯草42.下列哪味中药可以治疗阴虚火旺证( )A. 石膏B. 知母C. 芦根D. 黄连E. 龙胆43.治疗肠道积滞.大便秘结常以大黄配伍( )A. 番泻叶B. 芦荟C. 火麻仁D. 芒硝E. 甘遂44.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药物是( )A. 巴豆B. 火麻仁C. 甘遂D. 大黄E. 芒硝45.大承气汤主治( )A. 阳明腑实证B. 寒积证C. 肠燥便秘证D. 表证E. 热结阴亏证46.具有润肠通便功效的是( )A. 大承气汤B. 麻子仁丸C. 十枣汤D. 增液承气汤E. 以上都不是47.独活的功效是( )A. 祛风除湿、通痹止痛B. 祛风湿、利水、止痛C. 祛风湿、止痛、清热解毒D. 祛风湿、安胎E. 祛风湿、利水、消骨鲠48.善于治疗下肢风寒湿痹痛的药物是( )A. 五加皮B. 木瓜C. 秦艽D. 独活E. 羌活49.平胃散的君药是A. 苍术B. 厚朴C. 陈皮D. 苍术与厚朴E. 苍术与陈皮50.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四神丸 D.乌梅丸 E.真人养脏汤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医药学概论》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2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医药学概论》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23)](https://img.taocdn.com/s3/m/f2147d4f960590c69fc37629.png)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医药学概论》2025-2026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23)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与骨对应的脏是( )。
A.心B.肺C.脾D.肾2.下列不属于正气的范围是( )。
A.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卫气的卫外作用C.元气的抗病作用D.保健抗衰老作用3.津液的排泄障碍涉及的主要脏有( )。
A.肺脾肝B.肺脾肾C.脾肾心D.心肾肝4.六淫中属于升散上冲特性的是( )。
A.风暑火B.风寒燥C.风暑湿D.风燥暑5.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
A.经脉和络脉B.络脉和经筋C.经筋和皮部D.皮部和脏腑6.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多见于( )。
A.疟疾B.表证C.阳明腑实证D.少阳证7.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的脉象是( )。
A.促脉B.缓脉C.代脉D.结脉8.脉型阔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
A.浮脉B.促脉C.数脉D.洪脉9.表证寒热的特点是( )。
A.寒热往来B.恶寒发热C.四肢厥冷D.潮热10.下列症状不属于实证的表现是( )。
A.潮热盗汗B.小便不通C.神昏谵语D.大便秘结11.反应药物作用部位、范围的性能是( )。
A.归经B.四气C.五味D.升降浮沉12.相须指的是( )。
A.两药合用能增强毒性B.两药合用使临床效应降低或消除C.两药合用能增强疗效D.两药合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13.归经是指( )。
A.药物影响机体寒热变化B.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作用C.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D.药物作用的趋向性14.防风能( )。
A.止痉B.止呕C.止血D.止带15.治疗少阳半表半里寒热往来,首选( )。
A.升麻B.柴胡C.薄荷D.菊花16.清法能( )。
A.改善或消除表证B.改善或消除里热证C.改善或消除虚证D.改善或消除胃肠积滞证17.针对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表证者,首选( )。
A.银翘散B.败毒散C.桑菊饮D.麻黄汤18.下列不属于小柴胡汤的组成的是( )。
A.黄芩B.半夏C.人参D.白芍19.肝火犯胃,治宜选用( )。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6415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4.png)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A. 阴阳五行B. 四象八法C. 六经辨证D. 脏腑经络答案:A2. 中医诊断的四诊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切、触答案:A3.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治未病D. 标本兼治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手术答案:D5.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生命活动基础是什么?A. 气B. 血C. 精D. 神答案:A6. 五行中,木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A7. 五脏中的“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功能是什么?A. 主血脉B. 主呼吸C. 主消化D. 主排泄答案:A8. 中医认为“肾”的主要功能是?A. 主生长B. 主发育C. 主生殖D. 主水液代谢答案:C9.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A. 调节情绪B. 调节体温C. 调节呼吸D. 调节消化答案:A10.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顺应自然B. 过度运动C. 过度饮食D. 过度用药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答案:气、血、津、液、精12.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13.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1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平衡15. 中医的“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养,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3d395551810a6f4248618.png)
蒸
煮
烘
答案:烘
题目: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 )
血脱证
瘀血证
痰饮证
出血证
答案:瘀血证
题目: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推动作用
固摄作用
答案:固摄作用
题目:误服生半夏中毒,应考虑选用()
生姜
麻黄
羌活
紫苏
答案:生姜
血脱证
瘀血证
痰饮证
出血证
答案:瘀血证
题目: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地域因素
饮食习惯
正气
邪气
答案:邪气
题目:五苓散的功效是。()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清热利湿、行气消肿
利水渗湿、通淋利浊
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答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题目:地黄饮子主治证是。()
答案:石膏
题目:血液正常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依赖于()
肝藏血
肺主气
脾统血
心主血
答案:脾统血
题目:一病人两目昏花,视物模糊,并且眼睛干涩应选用以下哪种方药。()
七味都气丸
杞菊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
答案:杞菊地黄丸
题目:具有退热除蒸功效的是( )
题目:具有止呕功效的是( )
砂仁
藿香
苍术
厚朴
答案:藿香
题目:被世后医家称为“药王”的是
张仲景
王焘
李时珍
孙思邈
答案:孙思邈
题目:下列哪项不是麻子仁丸的主治证。()
痔疮便秘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627ebd9b89680202d82550.png)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学。
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发展。
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的名称?答: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刘完素,“攻下派”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养阴派”朱丹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f86b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d.png)
中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阴阳五行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 阴阳五行B. 脏腑经络C. 气血津液D. 病因病机答案:B3.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见于()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诊断方法?()A. 望B. 闻C. 问D. 触5. 中医的“四诊”指的是()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触C. 望、闻、问、听D. 望、闻、听、切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的“五脏”包括()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A. 治病求本B. 辨证论治C. 整体观念D. 个体化治疗E. 预防为主答案:ABCDE3. 中医的“八纲”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正确2.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人体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答案:正确3. 中医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
()答案:正确4.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答案:正确5. 中医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
答案: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2.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中医七情与七情内伤有什么区别?
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肾
答:中医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
阴、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五脏六腑阴阳
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即喜、怒、
都离不开肾阴、肾阳的供养,肾阴、肾阳又
忧、思、悲、恐、惊七种的情志变化。正常
是肾先天之精气生理功能的概括, 所以称“肾 人都有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③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④用于疾病的诊断;
体合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
⑤用于疾病的防治;
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东气相通应。
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13、什么是气?气的分类?气的生理功能是
8、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什么?
答: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①事物属性的五
答:气:是极其细微、活力很强、不断运动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
14、什么是气机?基本形式是什么?
恒之腑?
答: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基本形式有四
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种:升、降、出、入。
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15、如何理解气与血在生理方面的联系?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 答:气与血的关系可以用“气为血之帅,血
行归类;②五行的相生、相克;
变化着的,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③五行的相乘、相悔和母子相及。
的最基本物质。 (精微物质)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③用于疾病的
气的生理功能:①推动功能②防御功能③固
诊断;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摄功能④温煦功能⑤气化功能。
5、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什么?共收载多少种
12、五脏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
药品?
答:心:主血脉,主神志;心合小肠、在体
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是 《新修本草》(又 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
名《唐本草》),共载药 850 种。
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6、什么是阴阳、五行?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
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①阴阳交感;②
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
肝:主疏泄,主藏血;肝合胆、在体合筋,
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阴阳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合膀胱、在
17、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答: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
活动和生殖繁衍基本物质。精化气,称为肾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的异常变化)
气。肾中精气的生理作用概括为肾阴肾阳,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热)本
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滋
是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
润作用的成为肾阴;肾中精气对机体脏腑组
答: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着的事物和
通调水道;肺合大肠、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现象对立双方相对属性的概括,含有对立统
开窍于鼻,上系于喉、在志为忧(悲) 、在液
一的概念。
为涕、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合胃、在体合肉,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应用?
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为气之母”概括。
合称为“六腑” 。
气为血之帅包括: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能摄血。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
血为气之母包括: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之源?
16、什么是病因?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
答:病因: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状态而引起疾
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
病的原因。简称为“邪” 。
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病邪有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
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
劳逸过度、外伤、药毒、先天因素、痰饮、
源”。
瘀血、结石等。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答: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
1、简述中医药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答:中医药的起源是由于人类生存的需要,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和伤痛,就需要 医药知识和技能来疗伤治病,就有了中医药 学。有了中国人就有了中医药学,中医药学 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 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创造的,是实践的产 物。 历经先秦、秦、汉时期,中医药学无论在人 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则、 治法等基础理论方面,还是中药在临床的运 用等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 四大经典著作的问世,意味着中医药基本理 论的确立和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 治疗技术日益提高,临床各科逐渐形成,中 医药理论体系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宋金元 时期,中医学派蜂起,学术氛围浓厚,新理 论、新方药层出不穷,使中医药学的发展进 入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明清时期,中医药学 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藏象理论更加充实,临 床各科辨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温病学迅速 发展。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 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 面。 2、简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答: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3、说出中医四大经典、金元四大家、温病四 大家的名称? 答: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难经》《伤 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刘完素, “攻下派” 张子和;“补土派”李东垣; “养阴派”朱丹 溪。 温病四大家:吴鞠通、叶天士、薛生白、王 孟英。 4、什么是整体观念?什么是辨证论治? 答:整体观念: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 论中的体现,即强调在观察、分析、研究和 解决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 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社会 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 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 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 养生等各个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 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 方法。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就是辨证论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