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知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紧
紧
(1)关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提问教学的雏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从心理学认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心的问题设计来体现,纵观各种教学改革方案,课堂提问是一种公认的较好的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这具备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知识水平,获得教学效果反馈,弥补学生知识缺陷,开拓学生思维领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许多功能,因此深
得教师的重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启发智慧,教育教学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教师应当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本课题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学问题逐渐聚焦于真实的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受到很大的关注。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对课堂提问艺术展开了大量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系统。
(4)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
提问的类型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封闭式: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进行回答的;二是开放式: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的约束,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其典型提问方式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往往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惰性,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或者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作叙述性
回答,其典型提问方式是“是什么?”。这类问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但同样不易激发创造性思维。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往往没有提问的机会,学习显得很被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目的。
西充县义兴中学属于一所农村高完中学校,师资力量较城区学校来说相对薄弱,学生素质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在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我们学校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因此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意识。他们的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2、什么是课堂教学提问?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C·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提问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思维辨析或动手活动最后得出答案,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在问题设计上,要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区别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难度与坡度要合理,使问题适合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问题难度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2、启发性原则: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问题,封闭型问题应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可知性原则:问题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通过努力探索后得到正确答案。太易,不具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太难,启而不发,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
4、尊重性原则:教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意倾听,避免中途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正确的解答或者引导,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利用课后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探求正确的答案。
(三)课堂教学提问的分类方法
中外有关学者对课堂提问艺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由此得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但总结一下,我们发现,课堂提问的分类基本上有以下一些观点。
最简单的是将问题分为: 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也有研究者称其为“敛聚性”的问题和“发散性”的问题。这点在前面已经初步介绍过。
第二种较为有名的分类法是根据吉尔福特三元智能结构提出的,他将提问分为: 认知、记忆、扩散性思考,聚敛性思考、评价5 类。之后,桑达士据此将问题分为: 记忆性、转换性、解释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7 类。葛、亚二氏也据此将问题分为: 认知—记忆性、聚敛性、扩散性、评价性4 类。
第三种影响很大的分类法是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 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二维分类法,将记忆性、理解性提问归为低层次提问,将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归为高层次提问。
至于其他的分类则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叙述。
对课堂提问类型的调查发现教师提问偏向低层次。国外早年斯蒂文思研究时发现,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只需要学生直接回忆课文出现的信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提的问题中,大约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不但能使学习者灵活地实际地掌握既有的知识,而且能使其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新必思,思出于疑,疑源于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而生动地适时提问设疑,不仅能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对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