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奇妙的海洋鱼类——石斑鱼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1班姓名:富雨琪学号:2013012135 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
尾鳍圆形或凹形。
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一、形态特征
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体大,侧扁。
体被细栉鳞,侧线完全。
口大,稍倾斜。
有发达的辅上颌骨。
两颌前端有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
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
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
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二、生活习性
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肉质细嫩,香甜可口,多蛋白,少脂肪:营养价值极高。
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
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
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
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
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石斑鱼性凶猛,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喜食鱼、虾、蟹类,不喜欢结群,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现象。
我国沿海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海域多有出产,是大中型暖水性海产重要经济鱼类。
这种鱼,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在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带,经常多见。
个体小的,活跃在浅水域,好动,易钓;个体大的,喜静卧,深居简出,经常呆在洞穴里或深水域。
三、主要种类
石斑鱼可分为很多种类:海红斑,东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钱斑,杉斑,苏鼠斑、红瓜子斑
(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
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
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
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
可进行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
暖温性中、下层鱼类。
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
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
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
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
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
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
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
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
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
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而在防腐剂中则变得模糊。
斜带石斑鱼常栖息于大陆沿岸和大岛屿,但在河口、离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发现。
主要的繁殖期在3~6月。
雌鱼全长25~30厘米时成熟(2或3年龄鱼),而性转化常发生于55~75厘米体长。
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鱼估计为85万粒,而62厘米的鱼约为2万粒。
(5)淡水石斑鱼,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属慈鲷科鱼类。
1988提引入我国台湾省,是台湾省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
1999年引入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
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
五、海钓石斑鱼钓点与钓法
钓点:无论是进行深海还是浅海垂钓,沉船是钓石斑鱼的最好钓点。
沉船是各种鱼类的生活栖息地,有石斑鱼的丰富食物,围网也很难在此捕捞,在此处垂钓到大型或较大型石斑鱼的可能性要比其他钓点多,沉船处是许多钓鱼者梦寐以求要寻找的地方。
其次是浅海养殖区的沉积物区,如渔排的沉排(指沉入海底的渔排)、牡砺和扇贝沉淀区,也是可寻觅的钓点。
再就是海底岩礁区,此处若无炸、电等人为破坏,相信也能钓到石斑鱼。
钓法:钓石斑鱼与钓黑鮶鱼、菖鮋基本一样,主要方法有垂直垂钓和抛投垂钓两种。
抛投垂钓仅适用于浅海,垂直垂钓则深浅皆宜。
深场主线要粗,铅坠要重;浅场主线为5-8号,直径在0.50毫米以下,可直接绑钩垂钓.进行垂直垂钓时,将挂有钓饵的钓组垂直放人钓点,待钓饵沉至底层后用手缓慢上下提拉,提拉的高度在50-80厘米,以使钓饵呈现游动状态。
石斑鱼索饵先是轻微拉动钓饵,瞬间吞食要线,在感觉鱼儿拉动钓饵时,应停止放线并稍微拉紧,直至石斑鱼再次要线时抖腕刹钩。
石斑鱼有一特性,那就是索饵贪得无厌,它们会在原地等待美味佳肴,直至被钓取为止。
抛投垂钓虽然也可钓到石斑鱼,但与手线垂直垂钓相比则要逊色得多,主要原因是运用此法时钓饵游动性差,石斑鱼静饵不咬钩,即使是轻微的咬钩也很难反映到竿梢,而使钓者失去提竿的机会。
抛投钓法可参照黑鮶鱼的抛投沉底钓。
六、主要价值
(一)经济作用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
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
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
(二)营养价值
1.石斑鱼蛋白质的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除含人体代谢所必须的氨基酸外,还富含多种无机盐和铁、钙、磷以及各种维生素。
2.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
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3.石斑鱼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名鱼之一。
(三)食疗价值
石斑鱼具有健脾、益气的药用价值。
因为石斑鱼经常捕食鱼、虾、蟹,就会同时摄取虾、蟹所富含的虾青素,对人类来说,石斑鱼就成为了含虾青素的食物。
虾青素(英文名Astaxanthin,在日本和港澳地区也称虾红素)是1938年从龙虾中首次被分离出来的一种超强的天然胞外抗氧化剂。
也是唯一能达到延缓器官和组织衰老功能的抗氧化剂。
石斑鱼也含虾青素的,石斑鱼的鱼皮胶质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的营养成分的重要物质叫二甲基砜(MSM);而“胶原蛋白”是高脂的极易被氧化,所以要配合抗氧化剂使用才能达到美容护肤的效果。
因为石斑鱼是同时具备了二甲基砜(MSM)和虾青素的,所以才有“美容护肤之鱼”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