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恶之花》读书笔记

篇一:恶之花

09级文学院

20XX19080094金贞我

《恶之花》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在这里,波德莱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忧郁,他认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忧郁是《恶之花》要表达的最强音。从整部诗集来看,诗人写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压抑处境,忧郁象魔鬼一样纠缠着诗人。忧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病态情感,也反映了青年一代找不到出路而陷入悲观绝望之中。

近几日,我一直沉浸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之中,我的灵魂仿佛仿佛跟随他一起经历了一场恢弘壮阔的伟大战役。在这里,有着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理想与现

实的激烈交锋,上界与尘世的弥合,血与火的交融??我似乎再也无法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中无限的思想,情感了。可是,我又抑止不住要把它说出来的冲动,于是,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写下了这篇读后感。尽管语言拙劣,但只要能够表达我内心的想法就足够了!

在《恶之花》的世界里,你可以体会到人世间所有的苦难与不幸,人性中的恶被作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他通过对行行色色的恶的描绘和挖掘,揭露了撒旦——这位“恶的化身”对诗人的处境和命运的控制和影响,在揭露中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天堂和离去的上帝的

复杂矛盾的感情。“因为失去了天堂,诗人不得不在地狱中

徉倘,化污泥为黄金,采撷恶之花,用美的追求来缓解生的痛苦。”恶之花是一种特殊的美,它那奇特怪异的色与香,

最大限度的激发了读者想象的翅膀,使其实现对恶的现实的超越!

在看《恶之花》时,我总觉得虽然正是因为有了作者的不快乐、忧郁、不幸和反抗,才有今天的《恶之花》,但是

我觉得波德莱尔其实并不用受这些苦难的。因为自从他母亲改嫁后,他就在潜意识里讨厌他的继父,从而导致尽管他继父为他的聪明而骄傲,他也视而不见。另外,也许他并不讨厌资产阶级,只不过因为他继父是个小资本家,所以他才连带地讨厌起资本家。也许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小气的性格,才

导致了他的孤僻、不幸和忧郁。

篇二: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

(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10月北京第1版)

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序言001)

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

(a.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

全球遭遇误读。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而俄裔作家纳博

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

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就是说,传统时间总与地理标志相关。例如农妇看见羊群下山,便知该为丈夫做晚饭。教堂钟声回荡,标志着礼拜或婚礼。

钟表,意味着现代时空的出现:它分割时空,将时间从空间中剥离出来,变成有序格栅。譬如闹钟,它将一天分为几个工作段、休息段。??时空重组的显著后果是:距离感淡化,空间几成幻象,现代人备感时间驱迫。

b金钱与专家:合成变革新机制(现代人,可以什么都不懂,但只要有钱,相信专家制度,便能通过雇用和消费来获得一切,听起来让人充满希望,却又感到绝望,我们被钱和专家绑架了,失去了自我行为能力。)

象征符号,即哦社会学家帕森斯定义的三大社会媒介:金钱、权力、语言。——第一讲《概说现代性》014、026

4、后现代评论:费德勒(《美国小说中的爱情与死亡》《小说的终结》)称,荒诞作品在美国大批涌现,反映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开端,其特征是大规模机器生产和艺术赝品促销”。

苏珊-桑塔格称:批评家总爱说明一切,但“世界的神秘性是公开于众的”。面对生活瞬息万变,她号召大家捍卫感觉。她所谓的新感性(newsensibility),既反对阐释,也不榨取内容。她又说:后现代作品“既非毫无意义,亦非一目了然,而具有一种悬而未决的意义”。其主要特征,即逃避理性:正是出于对理性的厌恶,它才转向各种极端形式,追求“跟着感觉走”的个人体验。

后现代:作为一种反表征文艺形式——哈桑认为,美国后现代作家,继承欧洲人的实验传统,将它推向极限,变成一种反表征(Anti-Representation):这暴露当下语言与现实之间严重的形式紊乱。后现代作品貌似狂人呓语,可它在骨子里,却珍藏一种返璞归真的梦想。

——第二讲《后现代文艺缘起》037、038

5、后现代文化定义:杂拼(来自现代派戏仿,以滑稽手法模仿经典,从中制造差异错位,引起人们的笑骂思考。)、精神分裂。053

6、误读合法化:德曼强调:文学的生命正在于“误读与误解的可能”。??有感于误读,哈特曼教授巧说互文性:作品从不属于某个作家或时代。它一路风尘,辗转传承。?据此,互文性不光是语言,它也指一种思想越位、方法融合。??对于当今学者,唯有大胆误读,方能刷新学术。误读不只是反叛,它更是超越传统之不二法门。079

7、艺术生命来自读者的能动接受。文学作品并非一座独白式纪念碑。它更像一

部乐曲,“时刻期待阅读中产生的不同反响。”206

整体来说,这部讲稿条理清晰,对文学理论中经常提到的理论都有梳理。可以看出作者对《管锥编》的熟悉,还时时以武侠小说启发读者,这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没有那么枯燥。

《文学理论》

[美]雷-韦勒克奥-沃伦著

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