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长沙矿山研究院简介

CIMR
基本情况
1956年按照国家第一个12年科技发展规划组建的国家重 点科研院所 专门从事金属矿产资源开采技术研究开发的大型研究院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工程设计、产品制造 员工1089名 专业技术人 员600名 高级技术职 称人员300名 专职科研、 设计人员180 名
国家科技攻关课( 国家科技攻关课(专)题140项 140项
国家长远发展专题27项 国家长远发展专题27项 27
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00余项 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400余项 400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取得科技成果(鉴定或验收)780项 获奖科技成果518项,其中:国家科技成 果奖励6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56项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国家发明奖4项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 三等奖16项 省部级二等以上科学技术奖 225项 国家授权专利71项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自然崩落采矿法
机械化盘区分层采矿法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机械化上向进路采矿法
机械化下向进路采矿法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高阶段深孔采矿法
分段胶结充填采矿法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结构流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深海采矿系统
CIMR
重大采矿技术成果
液压碎石机
牙轮钻机
154t电动轮汽车 电动轮汽车
CIMR
主要采矿装备产品
井下钻机
CIMR
主要采矿装备产品
露天钻机
CIMR
主要采矿装备产品
地下汽车
地下铲运机
CIMR
211061687_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钴矿研究进展与问题

富集机理与关键控制因素,不同成矿作用过程中钴元素的地 球化学行为与动力学背景,以及主成矿作用的时代等仍存在 分歧;对于钴金属来源、流体循环、后期变质作用对工业矿床 的成矿贡献等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争议。
Abstract Sedimentarymetasedimentarycobaltdepositsaccountformorethan50% oftheworld’scobaltreservesanditsoutput accountsformorethan65% oftheworldSuchcobaltdepositsaremainlydistributedinZambiaCongo(Kinshasa)ofCentralAfrica, IdahooftheUnitedStates,andLiaoning,Jilin,ShanxiandQinghaiofChinaSedimentarysandshale,submarinehydrothermal sedimentaryrocksandtheirmetamorphicrockseriesarethemainhostrocksAtpresent,therearemanystudiesontheregional geologicalbackground, orebearingformation, latemetamorphism and tectonism, mineralogyofcobalt, oreformingfluidsand mineralizationagesHowever,therearestillcontroversiesandproblemstobestudied,suchasthegeochemicalbehaviorofcobaltin differentgeologicalprocesses ofsedimentationmetamorphismhydrothermaltransformation, sedimentary conditions and marine environment,enrichmentmechanism ofcobaltanditscontrollingfactorsInthispaper,basedonthegeologicalbackground,ore bearingformation,deposit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uthorsanalyzemetallogenicconditionsandregularities,thesourcesofore formingfluidandoreformingmaterialandformingmechanism ofcobaltAuthorssuggestthatthemainconstraintfactorcontrolling cobaltdeposition and mineralization are continentalbreakup, oceanic redox condition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ndthekeytoformingorerichissuperpositionoflatemetamorphism orhydrothermalactivityAtthesametime,the 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ofglobalsedimentarymetasedimentarycobaltdepositsandtheorecontrollingfactorsarediscussedin thispaperItisproposedthatdetailedandindepthresearchshouldbecarriedoutonpaleoclimateandpaleooceanicenvironment, materialsourcesandsourcebeds,latehydrothermalsuperpositionandabnormalenrichmentmechanism ofcobalt Keywords Sedimentarymetasedimentarydeposits;Cobaltdeposit;Metalloginicbelt;Orecontrollingfactors
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尊敬的各位科研工作者:为了进一步推动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现开放基金项目申请。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关于项目申请的详细信息,以便申请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申请要求和流程,确保申请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室简介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领先的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领域的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煤炭开采中的技术难题,提升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水平。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流的科研环境。
二、申请项目领域本次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应围绕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领域展开,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开采技术、岩层控制技术、矿压监测与预警、采场稳定性分析、生态与环境保护等。
申请人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申报。
三、申请条件1. 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具有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和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2. 申请人应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项目的研究中;3. 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学术规范;4. 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申请,合作项目需明确各参与者的贡献和分工。
四、申请材料1. 项目申请书: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2. 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申请人身份证明、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明等;3. 研究基础材料:包括前期研究成果、论文发表情况等;4. 其他相关材料:如合作协议书、专利证书等。
五、申请流程1. 申请人根据本指南要求准备申请材料;2. 将申请材料提交至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3. 实验室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4. 通过初审的项目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5. 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金额;6. 获资助项目将与实验室签订项目合同,正式立项并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简介地质实验室的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

实验室简介地质实验室的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实验室简介地质实验室的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地质实验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岩石的鉴定和地质勘探方面的实验研究。
本文将对地质实验室的背景、设备和主要工作进行介绍,以及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一、地质实验室背景介绍地质实验室是位于地质学院的重要实验室之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一支专业的实验团队。
实验室成立旨在提供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的实验平台,为地质学研究和应用服务。
二、地质实验室设备介绍地质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岩石鉴定仪器、地质勘探设备、光学显微镜等。
岩石鉴定仪器主要包括光谱分析仪、电子显微镜等,用于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分析。
地质勘探设备主要包括地震勘探仪、地电阻率仪、重力仪等,用于探测地下地质结构。
这些设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三、岩石鉴定的重要性岩石鉴定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研究地球的演化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岩石鉴定,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组分和变质程度,为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岩石鉴定还可以用于矿产资源的调查和储量评估,为矿产勘探和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地质勘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构造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类型、分布和性质,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勘探还可以用于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总结地质实验室在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实验团队,地质实验室能够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技术支持,为地质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岩石鉴定和地质勘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在地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预测等领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实验技术和研究水平,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湖南省深部金属矿产资源 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佚名
【期刊名称】《矿业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6(26)B11
【摘要】依托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在湖南省的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于2004年组建了“湖南省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的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进行统一的、三维的、系统的多元研究,以揭示其中的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构筑我国深部高应力条件下资源开采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地下工程技术体系,为深部矿产资源的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开发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总体技术水平,推动湖南省和全国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金属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灾害控制;湖南省;深部;工程技术体系;国家重点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8
【相关文献】
1.把脉地球,演绎别样精彩——记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J], 雷蕾
2.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J], 无
3.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J],
4.为深部资源安全开采砥砺前行——记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蒋力帅 [J], 杜月娇
5.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及新见解 [J], 李鹏;蔡美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主要功能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应用范围,可开展的研究项目: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型号为FEI公司Quanta 450 FEG,是一款兼容性很强的设备,同时配备有X射线能谱仪(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附件,实现图像、成分和结构的一体化分析功能。
其中:扫描电镜系统(FEG SEM)配有三种真空(高真空,低真空和环境真空)模式,采用先进的系统结构平台和全数字化系统控制,可在所有真空条件下对各种样品(包括导电样品、不导电样品、含水样品、生物样品等)进行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的静态、动态观察和微观分析;EDS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元素分析范围是Be4~Pu94,并具备点、线、面分析功能;EBSD用于晶体取向、微织构分析、物相鉴定、应变和真实晶粒尺寸测量等。
该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地质、材料、冶金、化学、环境和生物等学科领域,同时实现高分辨形貌观察、微区成分测量和显微结构分析。
同时,由于该设备对于样品处理环节省略使样品可以保持原始状态,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重复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真正实现了无损检测,是公安、医学、生物、材料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重要基础测试分析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主要应用范围:能对各种量级(超痕量、痕量、微量、常量等)有机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并提供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数据及系列图谱(包括总离子流图、色谱图、质量色谱图、质谱图)。
与该仪器相配套的有机样品前处理系统也已建立,可以对岩石、矿石、矿物、沉积物、包裹体、土壤、黄土、水、雪、冰、大气、生物体、石油、化石等介质中的超痕量有机质进行富集、分离和纯化。
该仪器广泛应用于地质、石油化工、法医鉴定、质监、医药、环保、农业等行业。
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主要功能及应用领域:1) 地质事件的年代学研究,如岩浆作用、变质事件和矿床形成和构造活动等发生的时间的确定;2) 地质事件物质过程的示踪研究,如岩浆岩的地幔或地壳源区特征、壳幔物质交换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3) 环境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如水体系或沉积物质的各组成来源,人类活动对自然体系金属物质组成的影响等。
实验室简介地质学的探索之地

实验室简介地质学的探索之地实验室简介——地质学的探索之地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内外部结构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学科。
实验室作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扮演着探索地球奥秘和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座拥有丰富资源和先进设备的地质学实验室,为学界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学术环境和实践平台。
一、实验室概述地质学实验室位于一座现代化建筑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实验室设有多个研究区域,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空间。
二、实验室设备1. 岩石学研究区:该区域配备了酸洗、分选、薄片制备等设备,能够满足岩石薄片制备和显微镜观察的需求。
此外,实验室还配置了显微镜、显微摄影仪等仪器设备,以便研究岩石的成分和结构。
2. 矿物学研究区:矿物学区域配备了矿物赋存鉴定仪、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设备,可用于研究矿物的成分和晶体结构。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组分和成岩成矿过程。
3. 地球化学研究区:地球化学分析仪器集中在该区域,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质光谱仪等先进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进行矿物元素定量分析、同位素分析等工作,提供了研究地球材料来源和地球演化过程的重要手段。
4. 古生物学研究区:古生物学区域拥有大量的化石标本和显微镜等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进行生物进化、古气候、古环境等研究的资源。
此外,实验室还配备了化石清理和样品制备设备,满足各种古生物学研究的需求。
5. 地球物理学研究区:该区域配备了重力仪、地震仪、电磁感应仪等地球物理仪器。
同时,实验室还拥有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系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地震、重力、电磁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平台。
三、实验室优势1. 丰富的样本资源:地质学实验室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样品和化石标本,包括岩石、矿物、化石、土壤等,丰富程度位居前列。
这些样本可供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和研究,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
2. 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不断引进和更新各类地质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22

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矿物加工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xx矿冶研究总院建设,于20xx年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矿物加工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矿物加工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主要研究课题:1、选矿理论及工艺技术。
硫化矿矿物和部分氧化硫化混合矿分离过程的电化学理论研究,矿物晶体结构和表面结构研究,矿物加工的粉碎理论和浮选晶体化学理论研究。
2、碎磨、分级及分选新理论、新装置。
矿石粉碎突变理论、分形理论研究,颗粒分级的概率理论和分级力场理论研究,通过应用外加电场、磁场、微波、核辐射以及重力场、离心力场等复合能场,研究新的矿物加工技术。
3、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的选别分离。
复杂多金属硫化矿、难处理非硫化矿和难处理贵金属矿产资源矿石的物性和可选性研究,流程结构、选择性药剂的精细矿物加工联合技术攻关,提高选矿回收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有价资源的最大程度综合利用。
4、矿物加工药剂选矿药剂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化学药剂分子与矿物表面作用机理研究,矿物加工化学药剂的分子结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CAMD)研究,化学药剂结构与环境影响的相关性及内在规律研究,选矿化学药剂结构与对环境影响的构效关系研究,化学药剂的绿色合成技术开发。
5、矿物加工设备的动力学分析和系统优化。
矿物加工设备的新结构、新行为以及动力学研究,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应用技术研究,矿物加工设备系统优化设计,新型、高效矿物加工设备开发。
6、功能性矿物材料研发制备。
功能性微、纳米矿物材料的性能研究,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分散和凝聚行为以及矿物材料表面包覆和改性基础理论研究undefined微纳尺度矿物材料的制备技术。
7、矿山三废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选矿废水的处理、有价金属回收、水资源化的利用研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勇胜;赵来时;宗克清;王超
【期刊名称】《岩矿测试》
【年(卷),期】2013(032)001
【总页数】5页(P174-178)
【作者】刘勇胜;赵来时;宗克清;王超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生野外地质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建设为例 [J], 吕占峰;殷坤龙
2.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联合研发多功能大压机合作协议[J], 本刊编辑部
3.论矿产资源(含能源资源)类优秀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性与途径——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J], 王华;吴巧生
4.院校携手共谱地质科技创新华章——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J], 本刊编辑部
5.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J], 赵来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铌铁矿族矿物特征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3年6月June ,2023第42卷第3期42(3):463~480*本文得到大兴安岭赤峰地区锡多金属矿产调查评价三级项目(编号:DD20230287)、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编号:2015-01-YS01)和内蒙古玉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编号:2020110033002072)共同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杨飞,男,1992年生,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Email:*******************通讯作者武广,男,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工作。
Email:*****************收稿日期2022-12-13;改回日期2023-02-15。
赵海杰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3)03-0463-18Doi:10.16111/j.0258-7106.2023.03.001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铌铁矿族矿物特征及其对岩浆-热液演化的指示*杨飞1,2,武广1**,陈公正3,张彤4,李英雷1,2,李士辉1,2,师江朋1,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3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4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大型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从深部的中粒花岗岩向上逐渐过渡为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记录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
为查明铌铁矿族矿物成分、结构变化及其与岩浆演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文章对采自不同深度的3种类型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石英斑晶不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具雪球结构的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中的铌铁矿族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元素面扫工作。
维拉斯托矿床铌铁矿族矿物主要为铌铁矿,发育渐变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Ta 含量增加,且斑状细粒富云母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细粒碱长花岗岩铌铁矿族矿物边部的铌铁矿、铌锰矿相较于幔部和核部的铌铁矿,其Ta 含量具有明显的组分间隔;铌铁矿族矿物Mn/(Fe+Mn)原子比具有多种演化趋势,与分离结晶的矿物相和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我国重点稀土研究实验室一览

我国重点稀土研究实验室一览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2010年初通过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的行列。
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稀土理论、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分离和稀土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建立将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和稀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实验室共获得国家和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8项。
出版专著16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
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
省部级鉴定成果30余项、产业化项目10余项。
先后组织实施了包头稀土矿清洁冶金分离产业化,攀西矿铈、钍、稀土分离等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建成了年产100吨规模的稀土-镁中间合金基地等。
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市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2007 年批准成立,研究方向为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环保材料和稀土特种材料。
实验室注重国内外合作,设立开放基金和外聘专家制度。
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原有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取得的优势,集聚优秀人才,聚焦集成创新,实现化学学科、物理学科和材料学科等的交叉;开拓纳米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若干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科研力量雄厚的稀土材料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实验室以及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1-2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优秀的学术队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要项目,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
同时,加强与稀土企业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科技稀土功能材料品牌产品,推动我国稀土事业的发展。
轻稀土资源重点实验室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基于我国混合型轻稀土的资源和产业特色,紧密围绕混合型轻稀土资源的绿色提取和高效综合利用而建立。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分支机构情况的调研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情况的调研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09年5月15日)4月30日,重庆市国土房管局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协商同意建立“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挂牌于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从重庆市科委相关主管部门得到的信息表明,这是第一家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庆市设立的分支机构。
为了建设和运行管理好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受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指派李航、余泽宇两位同志于5月11日、12日前往珠海、无锡,就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分支机构的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
现将本次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本次调研的对象是珠海市科技局、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珠海研发中心、无锡市科技局。
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做更大面、更多点的考察,因此所了解的情况不一定全面,但仍然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珠海市政府十分重视引进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于2008年6月以政府正式文件的形式颁发了《珠海市关于引进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扶持与管理暂行办法》,在珠海市科技局的积极引导和扎实工作下,使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级工程中心)部分迁入珠海市或在珠海市建设分支机构的工作得以迅速推进。
至2008年底,珠海市相继引进了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这些分支机构处于边建设、边运行阶段,有的已经开始结1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创新性研发工作。
珠海市政府决定,2008-2010年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珠海设立分支机构的专项扶持资金达3000万元。
相比之下,无锡市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要小一些,尽管无锡市科技局于200 5年7月就出台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锡设立分支机构认定办法(试行)》,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迄今为止尚无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无锡建立分支机构,只是最近才正在跟浙江大学商谈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分支机构的事宜。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1.1 实验室简介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06年8月通过专家论证,经科技部批准实验室进入建设阶段。
2009年8月实验室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卢焕章教授,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
根据实验室的已有工作基础、矿床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为主线。
1.2 研究方向(1)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
以Au、Ag、PGE、U、Cu、Ni、Cr、Pb、Zn等国家急需矿种为主要对象,围绕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大陆动力学与成矿的关系、成矿作用的精细演化过程、成矿过程的构造—流体—物质—能量—化学反应耦合机制这些国际地学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对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成矿作用的深入研究,建立植根于我国地质特点的大陆成矿新理论;(2)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
通过理论和实验模拟,确定地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元素活化、迁移和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深化成矿理论、建立新的成矿模式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3)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
以紧缺矿产和危机矿山为对象,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明确成矿作用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式的关系、原生异常与次生异常的异同、矿床的垂直和水平分带、强干扰环境下深部矿化信息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建立紧缺矿产、危机矿山深部和外围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开发的环境效应。
以重要矿山为对象,通过查定矿床中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赋存形式和矿山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矿床中有毒有害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开发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理论和技术,改进和发展显微超显微物质观测分析技术,揭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以及矿山开发的环境效应。
1.3 研究目标创建成矿作用的新理论,发展成矿预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修复的知识体系,为构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力争把“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心。
211061686_我国钴镍矿床的成矿规律、科学问题、勘查技术瓶颈与研究展望

2023/039(04):0968 0980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4.02苏本勋,秦克章,蒋少涌等.2023.我国钴镍矿床的成矿规律、科学问题、勘查技术瓶颈与研究展望.岩石学报,39(04):968-980,doi:10.18654/1000-0569/2023.04.02我国钴镍矿床的成矿规律、科学问题、勘查技术瓶颈与研究展望苏本勋1,2 秦克章1,2 蒋少涌3 曹明坚1,2 张招崇4 张宏罗4 薛国强1,2 周涛发5 莫江平6SUBenXun1,2,QINKeZhang1,2,JIANGShaoYong3,CAOMingJian1,2,ZHANGZhaoChong4,ZHANGHongLuo4,XUEGuoQiang1,2,ZHOUTaoFa5andMOJiangPing6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5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6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林 541004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 StateKeyLaboratoryofGeologicalProcessesandMineralResources,SchoolofEarth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Wuhan430074,China4 SchoolofGeosciencesandResources,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5 School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6 ChinaNonferrousMetals(Guilin)GeologyandMiningCo Ltd ,Guilin541004,China2022 08 29收稿,2022 10 24改回SuBX,QinKZ,JiangSY,CaoMJ,ZhangZC,ZhangHL,XueGQ,ZhouTFandMoJP 2023 Mineralizationregularity,scientificissues,prospectingtechnologyandresearchprospectofCo NidepositsinChina.ActaPetrologicaSinica,39(4):968-980,doi:10.18654/1000 0569/2023.04.02Abstract TherearefourmajortypesofCo Nideposits,namely,magmatic,lateritic,(meta )sedimentaryrock hosted,andhydrothermaltypes Inthisstudy,weproposedthatmanyoftheseCo Nidepositsarecompositedepositsthatarecharacterizedwithcommonfeaturesofmultipledeposittypesormultiple metalelementassemblages,andthesedepositsareimportantbridgesthatcanlinkdifferentdeposittypes,metallogenictheory,andmodelsfororeformationandtheirexploration Withaspectsofmetalelementoccurrences,Ni dominateddepositsmostlyaccompanyCoenrichmentuptoeconomicgrade,whereasCo dominateddepositsmaynotberichinNi ElementalgeochemistryrevealsthatCoandNicommonlycoexistwithinmagmaticsystem,whiletheycouldseparatelyoccurduringhydrothermal,weatheringandsedimentaryprocesses Hence,thekeyscientificissuerelevanttoCo NimineralizationisthemechanismofcoexistenceandseparationofCoandNiintheabove mentionedprocesses ToconstructacomprehensiveCo Nimetallogenictheoryrequiresexperimentalpetrology,numericalmodeling,characterizationsofoccurrenceandenrichmentofCoandNiinadditiontostudiesoftypicalandcompositedeposits Moreover,morestudiesareneededincludingcouplingofCo Nimineralizationandimportantglobalgeologicaleventsingeologictimeframework,petrogenesisandtectonicsettingofvariousmafic ultramaficmassifs,andeffectsofhydrothermalmodificationsonCosuper enrichment MostCo NiorebodiesandtheirhostrocksarehighlyvariableinoccurrenceandhavesimilargeophysicalpropertiesinmanycaseswithnumerousCo andNi bearingphases Thesecallonmultipleprospectingtechniquesformineralexplorationandevaluation,including:(1)geophysicaltechnologyforidentificationandextractionofore relatedsignalsundertheinterferenceofthecarbonaceouslayer;(2)highlysensitiveidentificationtechnologyofsmallintrusionsandsteeply inclinedorebodies;(3)matchingcorrelationofmultipleinformationandore bearingevaluationtechnology Considering 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3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430)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苏本勋,男,1982年生,研究员,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E mail:subenxun@mail.iggcas.ac.cn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thecharacteristicsofCo NidepositsinChina,prospectingtechniquesformagmatictypesshouldbefirstlydeveloped,while(meta )sedimentaryrock hostedandhydrothermalCo Nidepositsmayemployexplorationtechnologyofsyn geneticdepositsormainmineraldeposits Keywords Co Nideposit;Compositedeposit;CoexistenceandseparationofCoandNi;Prospectingtechnology摘 要 钴镍矿床主要有四类:岩浆型、红土型、沉积岩 变沉积岩容矿型和热液型。
青藏高原锂资源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前言

2024/040(02):0339 034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01赵俊兴,刘小驰.2024.青藏高原锂资源成岩 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前言.岩石学报,40(02):339-346,doi:10.18654/1000-0569/2024.02.01青藏高原锂资源成岩 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前言赵俊兴1 刘小驰2ZHAOJunXing1andLIUXiaoChi2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StateKeyLaboratoryofLithosphericEvolution,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024 01 11收稿,2024 01 17改回ZhaoJXandLiuXC 2024 Researchprogressofpetrogenesis mineralizationinthelithiumresourcesontheTibetanPlateau:Preface.ActaPetrologicaSinica,40(2):339-346,doi:10.18654/1000 0569/2024.02.01 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及邻区锂矿找矿与勘查取得系列重要突破和发现。
除传统的盐湖锂资源外,川西、喀喇昆仑、阿尔金、柴北缘、喜马拉雅等地花岗岩 伟晶岩型锂资源成为了新的研究与勘查热点。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KeyLaboratoryofGeologicalProcessesandMineralResources建设与发展羹暑尝翥蓁集要实验室"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向科技部提出申请,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审批,2005年初建设计划书通过专家论证并上报教育部和科技部主管部门,2005年3月22日科技部对实验室评估通过,批准实验室正式成立.2006年4月,中国地质大学重点实验室已完成为期一年的建设期建设.目前,将接受建设期的验收工作...堡至垦j}理论方法j分布规律I形成过程1..塑耍j一兰童婆堡堕一童婆墅童.i堕墨堑曼兰坌查竖.固~蔓至坌室.j差坌窒蔓三坌室.蔓三坌室.皇.蔓二坌室i蔓曼戛堡旦曼堕里垫发展目标:加强实验室的实体建设,提供大量有影响的实验数据;通过学科交叉,联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等措施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实验室的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开放,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围绕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组织论证和争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争取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的项目申请上有重大突破;认真贯彻执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在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把实验室办成全国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2005-2006年度会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交釜蠹姜言茎塞量笔画排鼽实验人员)和22名流动人员组成,并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领域顾邓军吕新彪刘俊来高山问.固定研究人员中,平均年龄46岁,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俄顾问委员会主任:裴荣富罗斯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赵鹏大人,博士导师33人,有3人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博士顾问委员会(按姓氏笔画排序):学位的占81%,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工作2名,有国外合作研究和王世称张本仁张宏仁汤中立访问经历的占75%以上.从国内外其他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7人.技李树基孟宪来於崇文常印佛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均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队伍基本素质高,年富力股鸿福崔裕生专8科63973…抖明实验室结合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土资源二=1.二:.::一大调查等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丁仲礼王京彬王瑞江邓军人才;建立了人才与合作研究基金,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实验刘丛强成秋明吴淦国张国伟室工作和交流;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竞争和流动,以加强郑绵平金之钧金振民童金南流动与开放,合作研究;在学校的全力支持下,加强了硬件条件和实F.P.AgterbergG.A.Davis验环境的建设;利用科研项目和学科交叉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一大RichardLane 批优秀的研究生到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作为重要科研平台,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杨立强赵来时行政秘书:潘利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孵化,培养和辐射作用.学术秘书:吴春明王丽娟信息管理:王立云甩础一论础一应基~理基~neraResourcesiI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StateKeyLaboratoryofGeologicalProcessesandM¨2005年,实验室共收到新增基金申请86项,其中国外申请5项,校外申请22项,校内申请59项.经学术委员会评议,实验室主任审核,最终批准资助51项申请,共计资助金额94.6万元.其中国外申请4项,计13.5万元,占资助总金额14%;校外申请20项,计38万元,占资助总金额40%.同时,实验室还对2002—2003年开放基金进行了结题总结,目前30项基金中已结题7项, 未结题的23项(其中9项申请延期).在已经结题的课题中,共出版专着l部,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检索5篇,EI检索7篇,核I曲千Il0笛A{0论寺笛一自2000年以来,实验室成员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20项,部门重大项目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分别排名第1,第4,第7),省部级一等奖9项,做出了创新性的,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本实验室承担国家"973","863","国家攻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其他重要项目9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45项,另外,国际和横向协作项目49项,到账经费总计3638.25万元.拉l地块超钾质和l甲质岩石分布:=嚣:鬈器||.皇嚣善.聃柚謇嗷开放课题及执行情。
国土资源部系统科研平台

46
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
47
放射性与稀有稀散矿产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48
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49
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50
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附件2
部系统科研平台
一、部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试验基地(5家)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建设单位
1
国家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国际岩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4
国家现代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59
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60
地质灾害-四川都江堰野外基地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61
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陕西西安野外基地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2
地质灾害-陕西宝鸡野外基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63
地下水与生态-陕西榆林野外基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64
黄土崩滑灾害-陕西延安野外基地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
65
滑坡灾害-浙江新昌野外基地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66
矿山地质环境-重庆南桐野外基地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有色、冶金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

43.
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44.
国家工业烟气除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45.
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6.
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47.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保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
6.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7.
国家金属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8.
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
9.
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10.
国家钛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11.
国家钽、铌特种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7.
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18.
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19.
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长沙矿冶研究院
21.
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5.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6.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7.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用物理现象探测地球资源——记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光河

用物理现象探测地球资源——记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
点实验室副主任梁光河
武光磊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5(0)12
【摘要】每每谈到地质构造、地质资源等相关知识,就令人们想到地壳运动、岩层构造、矿产资源、地震等深奥复杂的形成原理,然而遇到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光河后,他用“卤水点豆腐”“烧热的平底锅”“煮沸的高压锅“等如“烹小鲜”般把那些深奥的原理简单、生动地呈现出来,重燃起记者对地球研究的兴趣。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武光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如厕更加“健康”--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壮
2.科技报国壮心不已——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壮
3.钾硅钙微孔矿物肥,为平衡施肥带来新天地——访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明
4.缓解资源短缺培育新兴产业——记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的“新资源行动计划”
5.瞄准国家需
求开展创新理论研究
——记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李诺研究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4月,是在原中日JICA“中国矿物资源探查研究中心”项目的基础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两所整合之时,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三大学科融合组建的。
学科融合的优势使得该实验室不仅能够开展成矿理论研究,而且可以提供相应的深部矿-隐伏矿探测技术。
1)总体任务
围绕国家资源战略需求,重点研究固体矿产资源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以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矿产资源评价-预测及其技术体系、国家矿产资源战略为主要研究内容,发展深部成矿预测理论和探测技术,为构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与人才支持。
2)近期重点研究方向:
对我国北方造山带及其邻区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展系统研究,阐明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形成与产出规律,进行矿产资源分布的战略选区和预测评价,并开展高新探矿技术的集成、研制、试验和示范,为构建新世纪国家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决策依据、理论指导、技术支撑和预测示范。
3)主要研究方向
中亚成矿域增生造山与成矿作用;华北克拉通演化与成矿作用;隐伏和深部矿勘查地球物理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实验室主要特色立足中国北方大陆-造山带及邻区,面向矿床预测理论和资源探测技术,开展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建立理论研究-技术应用-示范实践-院地结合的的科学发展科研模式,推进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