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基于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来都是以农立国,古代封建社会便有重农轻商之策,今来也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识。古往今来,我们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问题,现代又提出一个“三农学说”即农业、农村、农民,把农业问题深度化、理论化、系统化。足见农业大问题于国于民的重要性。

以往,便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之长谈。时过境迁,潜移默化之中,如此局面安在乎?答曰:不复存在也。何也?发展之因也。为何呢?请听我娓娓道来,细细道来。

我们都心知肚明,自1978年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之政策以来,我们的社会体制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化,由原来的社会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管理和调节的工具不在是计划而是看不见的手—市场。在无形的、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我们以往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再按我们习惯的思路和规律运转,于是出现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矛盾、现象。农业问题也不例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像飞一般的感觉。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改变。农业的耕作工具、资料和方式、运作模式等都有了实质性和根本性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推进,市场因素的不断渗透,农业也现代化、机械化、

市场化。有了农业机械、有机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和科学的管理和运作,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真可谓是一片生机,欣欣向荣。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民工”成为“农民”的替换词,农民已不再是纯粹的农民,他们只是保留农民的身份,实际上已和农民无太大的关联。他们处于边缘化状态,脱离农村,进入城市,干城市最脏最累的粗活,领取那么

一丁点的工资,生活居无定所,子女上学困难重重,看病无奈,生活的处境和环境处于社会底层。

如今,随着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一方面城市的压力不断加大,城市的承载能力不断受到考验;另一方面,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渐渐稀缺,农村劳动力流失后,农村已经出现空心化现象。八零后、九零后等新生代农民弃农入城,他们已经不再是农民,不再种田务农,如此,农村剩下的都是那些不得不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的人。他们没有劳动能力、劳动的素质低下,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人员中50岁的占32.5%,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d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还有院士指出,我国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我们的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技术这么先进,全部机械化、自动化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得深入的思考下去,一

来,倘若真的全部机械化、自动化,那么我们农村的劳动力必会大量剩余,因为机械化、自动化只需要那么一少部分懂技术、素质高的新农民,而且我们也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训这么新农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后怎么办?如何安置?进城吗?他们的基数很大,一旦不能很好地安置,势必造成大量的失业和社会的不稳定,稳定压倒一切,不稳定了国家就会乱了。进城一方面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城市也不能容纳这么多农村剩余人口。而且,有些农民基于传统思想和观念,不一定会配合我们政府的安置。所以,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两难问题。

现在,农村劳动力的稀缺问题,是一种结构性失衡问题。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搁荒的耕地将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是发展不起来的,再怎么发达的技术也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人发展农业,进而会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进一步流失,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农业势必也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人口如此之多,每天消耗的粮食、蔬菜等各种农产品不计其数,数不胜数,农业如果发展不好,我们日常的基本物质资料都已经成为一个大大的头痛问题了。谈发展,那是无稽之谈。

“三农问题”,我们一向视为根本,中央1号文件已连续九年锁定为“三农问题”。我们要解决好结构性失衡问题和恶性循环问题,一方面,必须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劳动力收入,加强相关培训,把科学和技术充分利用到农业当中,引入社会化力量。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利用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等政策杠杆和价格、税收等工具推动新农村建设和新农业发展。

三农领域,既需要面对积累下来的老问题,也需要解决新时代下的新问题、新矛盾、新现象。我们的路还艰难,必须一步一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走好。

所以未来谁来养活中国,只能是我们自己,而且只能是我们的农业。这个农业,是我们未来的新农业!

2012年3月24日思于图书馆廖志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