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框架下英语童话中的人称代词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论框架下英语童话中的人称代词翻译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内容和语言简单明了,所以并不是很多学者热衷的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考察学生译者的语料,发现英语童话的翻译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人称代词的处理尤其明显。
本文以经典童话的部分选段为例,在目的论框架下分析童话中代词翻译的不当问题,探索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旨在为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标签:目的论英语童话人称代词翻译
英汉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异是代词的使用。
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之下,英语中较多地使用代词,而汉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少;汉语中少用代词而倾向于多用名词。
以下两段文字可以说明这一重大差异。
英文:The more one thinks about it,the more extraordinary the case becomes.Not the murder itself;but the way people felt about it,the way they pitied Dick Turner with a fine fierce indignation against Mary,as if she were something unpleasant and unclean,and it served her right to get murdered.But they did not ask questions.[1]
中文:从此登锁成了搬迁公司的雇工。
每天凌晨,他起个大早,随货车到一家住处,咣咣当当地把家什物器弄上车,再前往住宅新区,咣咣当当地把东西搬入新房子。
新房子一般挺大,有好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收拾得特别光亮。
[2]
上面两段话分别摘自英国小说《野草在歌唱》和中国小说《五月的铜像》。
不难发现,58个英文单词组成的段落里,出现了包括“it、they、her”等在内的8个代词,而在98个汉字的中文段落里却只有一个代词“他”,两个名词分别重复了两次。
英汉语言中代词的使用频率差异可见一斑。
人称代词是英语语篇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类代词,在语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能连接句子,而且还具有指示照应功能,在语篇中承载人际和语篇意义。
翻译实践中,许多译者往往认为英语代词的翻译并非难事,对于语言内容相对简单直白的英语童话,其中的人称代词翻译起来更是非常简单,不必过多讨论,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目的论概要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翻译派代表人物汉斯·弗米尔和莱丝于1978年在其共同发表的《普通翻译概论框架》中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既然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译者就应在翻译目的指引下,尽量考虑一切可能有关的因素,使用最适合的方法进行翻译。
方梦之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
种或若干种交际功能。
[3]目的论认为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这三个原则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对于同一文本的目的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主体性选择的前提必须是依据客观可行的理论依据,即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能随性翻译,以免导致译文读者对原文产生误解。
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童话的目的性相对明确,即在给儿童带去快乐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道德、知识及文化教育。
因此,译者在翻译童话时,必须了解这一目的,并在译文中贯彻这一目的。
二、英汉差异导致的人称代词翻译不当
本文通过考察学生的翻译语料发现,由于译者对英汉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和频率把握不够,在翻译实践中对人称代词不够重视,因而没能处理好人称代词的翻译问题,导致了大量语句翻译不当,从而给读者的理解和欣赏造成了较为明显的障碍。
(一)照搬全译原文代词,造成译文拖沓冗长
原文:Some of the new teachers,who were foreigners,and did not know 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were very rude and rough.Every day they hurt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With their axes they cut down the sacred trees.They laughed scornfully at the holy wells and springs of water.[4]
学生译文:有些刚来的外国牧师不知道这个国家的风俗,又无礼又粗暴。
他们每天都做伤害人们感情的事。
他们用他们的斧子砍倒圣树。
他们还讥讽神井和圣泉。
原文选自荷兰童话The Kabouters and the Bells,其阅读对象是儿童,目的是给儿童创造阅读的乐趣,提供道德、知识及文化教育。
基于这一目的,译者应尽量保证译文的语言简单易懂,在目标语中尽少使用表现指称对应关系的代词,从而减少认知困难,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
上面的例子中,学生将原文的代词照搬全译,使译文显得累赘多余,艰涩难懂。
可改译为:有些刚来的牧师不知道这个国家的风俗,所以既无礼又粗暴,每天都做伤害人们感情的事,不仅砍倒圣树,还讥讽神井和圣泉。
修改后的译文省略了代词,直接引出由同一个主语发出的动作,使译文简洁易懂。
(二)译文代词所指不明确,造成歧义
原文:They reviled the people,when they prayed to great Woden,with his black ravens that told him everything,or to the gentle Freya,with her white doves,who helped good girls to get kind husbands.They scolded the children at play,and this made their fathers and mothers feel miserable.This is the reason why so many people were angry and sullen,and would not listen to the foreign teachers.[4] 学生译文:伟大的沃登之神,他有群黑色的乌鸦,能把发生的事都告诉他;
温柔的弗雷亚之神,她有一群白色的鸽子,会帮助善良的姑娘找到好丈夫。
人们向他们祈祷,可是他们却辱骂他们;他们责骂正在玩耍的孩子,这让他们的父母感到很痛苦。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很生气、很懊恼,不愿意听这些外国牧师的话的原因。
原文语篇中有很多人称代词,如“they、his、him、her、their”等。
不同的代词各有所指,如果未准确理解,势必会造成误译,导致对整个语篇的理解错误。
学生的译文比较机械,直接用“他们”“他”和“她”代替相应的英语代词,却未指出具体所指代的对象,让人(尤其是儿童)感觉各代词的所指都有歧义,理解起来相当困难。
例如,“他们却辱骂他们”中的第一个“他们”究竟指哪些人,是两个神灵还是另有所指,根据上下文是不大容易推断出来的;同样,“他们责骂正在玩耍的孩子”中的“他们”也无确定的所指,让读者理解起来很困难,译文的可读性也大大降低。
上文说过,根据目的论的思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译语文化环境下所要达到的预期交际功能(一种或若干种),英语童话汉译时必须考虑到童话这一文化载体是否能够被读者接受和认同,若出现误译或语意表达不清,势必会导致交际失败。
可改译为:
据说,伟大的沃登之神有群黑色的乌鸦,能把发生的事都告诉主人,而温柔的弗雷亚之神呢,有一群白色的鸽子,能帮助善良的姑娘找到好丈夫。
可是当人们对着沃登和弗雷亚祈祷的时候,从外国来的这些牧师却辱骂他们,甚至还责骂正在玩耍的孩子,这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非常伤心。
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又气又恼,不愿听牧师的话了。
改译后,不再把代词机械地一一译出,而是把可能产生歧义的代词译成具体的所指对象,避免读者产生困惑或理解混乱。
(三)拘泥原文代词,译语欧化而诘屈聱牙
英语的一个典型特色是频繁使用人称代词以创造语篇衔接和思维连贯,在翻译实践中,许多译者因为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翻译时过于拘泥原文形式,将代词机械译出,导致译文严重欧化,不仅生涩难懂,而且原语文本所特有的风格也因此丢失。
例如:
原文:All the fairies we ever knew are very slow to change either their opinions,or their ways,or their fashions.Like many mortals,they think a great deal of their own notions.They imagine that the only way to do a thing is in that which they say is the right one.[5]
学生译文:所有我们知道的仙子们,都很少会改变她们的想法,或者她们的方式,或者她们的穿衣服的方式。
和很多凡人一样,她们总是对自己的观点很执着。
她们觉得做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按照她们说的正确的方法去做。
学生译文似乎十分符合目的论所说的忠实原则,原文的信息没有任何遗漏,所有的代词都已译出;然而,原文的首要目的是列举式地描写仙界里的各种法则
和仙子们思想上的一成不变,语气上略微不满,带了些许调侃之意。
译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几乎将所有的人称代词都翻译了出来,似乎极为强调事物或观念的所有者,强调是“她们的”(不是“别人的”)。
这种过于拘泥原文形式的译法致使译文不符合汉语“少代词多名词”的语言特点,既没有体现童话语言生动有趣的特色,也没有忠实传达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感。
可改译为:我们所熟悉的仙子们,对自己的思想呀、生活方式呀,还有穿衣服的方式呀,都转变得很慢。
和凡人一样,仙子们思想固执,老想着只能按自己认为对的方法做事儿。
修改后的语言更符合儿童心理,更能传达出童话的意味以及原文作者的语气和态度。
三、目的论原则与童话中英语代词的译法
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译者作为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担负着传递不同语言文化内涵的责任,因此必须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目的以及原语文本的意义内涵,以使不同语言的使用者顺利达成交际。
翻译目的论是对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的突破,其核心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它包含了三个原则——目的原则(Sc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这三个原则对于英语童话中人称代词的翻译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直译法
这一翻译方法主要由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中的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所决定。
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能被受众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交际中有意义。
忠实原则指译文间应该语际连贯一致,语际连贯与忠实原文类似,但其忠实的程度和形式是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的。
在童话翻译实践中,为了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对于能够直接用汉语中相应的人称代词明确传达信息内容的,可以直译为相对应的人称代词,以避免给读者造成记忆上的负担。
例如:
原文:It was a princess who stood outside.But my,what a sight she was with the rain and the storm! Her hair and her clothes were running with water:water was running in through the toes of her shoes and out at the heels.But she said she was a real princess.[6]
译文:站在城门外的是一位公主。
可是,天啦!经过了风吹雨打以后,她的样子是多么难看啊!水沿着她的头发和衣服向下面流,流进鞋尖。
她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公主。
[7]
原文中的“she”和“her”均可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的人称代词,用直译法译出易让读者(主要指儿童)理解,并在中文中有意义,且能够和上下文保持语际和语内一致,不会给译文的受众带来理解交际的误区,因此符合目的论的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
(二)省译法
这一翻译方法由目的论的三原则共同决定。
翻译理论中所指的目的包括了译者做翻译的主要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选择使用某种翻译策略要达到的目的。
由于不同的童话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此处暂不考虑译者翻译的主要目的。
从交际目的来看,童话力求在给儿童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他们提供道德、知识和文化教育。
因此译者在翻译童话时,必须把英语国家的文化间接传递给汉语读者,让儿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领会一些教育意义。
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都要以目的原则为基础,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更加注重信息文化的传达,同时保持译文的忠实和连贯,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针对逐一翻译代词会造成译文累赘的情况,在英译汉时,根据译者预期所要达到的目的,可采取省译法来适当省略代词;由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省去部分累赘的人称代词并不会造成译文理解困难和内容上的不符,也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以及语内语际的连贯性。
例如:
原文:…When they were first made,they were so ugly,that they had to live where they could not be seen,that is,in the dark places.[4]
原文中出现了四个“they”,指的是同一人物——小矮人。
根据目的论三原则,可以把不必要的代词省略而译为:这群小矮人一生下来就很丑陋,没办法,只得住在黑乎乎的地方,这样就谁也看不到了。
虽然没有照字面译出“他们”,却并不影响读者理解译文。
(三)增词具体化
这一翻译方法同样由目的论三原则共同决定。
根据童话翻译的目的和童话的语言特色,同时考虑到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进行童话翻译时,对于一些重复提到的人称代词可以具体化或补充说明,把代词的所指具体说明,回放上文信息,加深儿童读者的印象,达到译文内容上的连贯,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文化,达成交际。
例如:
原文:…and so she was called Thumbelina.She was given a splendid lacquered walnut-shell as her cradle blue violet-petals formed her mattress and a rose-petal her eiderdown.[6]
译文:……因此人们就把她叫做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光得放亮的漂亮胡桃壳,她的垫子是蓝色紫罗兰的花瓣,她的被子是玫瑰的花瓣。
[7]
原文中的第一个“her”本应译为“她的”,为了衔接上下文,译者把它具体化为“拇指姑娘”,以便清楚交代本段话的主语,回放前面提到的信息,使读者可以明白文中代词的所指,从而达到语内语际间的连贯。
综上所述,在童话翻译中,可以结合目的论分析和解决代词翻译不当的问题,并借助目的论三原则探索相应的翻译方法。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形式,除了
注重其中代词的翻译外,当然还有许多东西要考虑在内,比如童话所揭示出来的儿童的认知能力,童话中暗含的文化内涵、背景知识等等,都需要译者在翻译中结合相关翻译理论总结思考,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做好童话翻译工作。
(本文为宁波大学2010年度学科项目[项目编号xks043]的成果之一。
)
注释:
[1]http:///yingyu/37/t-36037.html
[2]钟求是《五月的铜像》,江南文学双月刊,2006年第六期,第6页。
[3]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4]http:///Dutch-Fairy-Tales-for-Young-
Folks1.html
[5]Elliot Griffis,William.Welsh Fairy Tales Ebook copyright:
2005。
[6]Andersen,Hans著.Kingsland,L.W.译.H ans Andersen’s
Fairy Tales:A Selec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6 ,第28页,第29页,第30页。
[7]安徒生著,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故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03.1,第59页,第166页。
参考文献:
[1]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丁素萍,阎凯.英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照应及其翻译模式[J].长
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3]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
[4]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编译.北
京:商务印书馆,2007.
[5]许建平.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S1).
[6]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周春燕刘华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