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 正常时为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为340-360g/L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
临床血液学检验:9实验九 CML、MDS、MM-2017
外周血特点
•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也可稍增多,分类可见少量 MM细胞,一般<5%。
• 成熟红细胞多呈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特点。呈 缗钱状排列。
• 血小板早期可增多,晚期减少。
骨髓特点
•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 MM细胞异常增生,一般>10%,随疾病进展最高
可达95%,MM细胞的大小及形态明显变异,以 原、幼浆细胞为主。可见双核、多核及巨大形。 • 粒、红两系细胞在早期可大致正常,随MM细胞 不断增殖而减少。成熟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 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
骨髓象特点
• 多数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少数正常或减低 • 血细胞明显发育不良
– 红细胞系 – 粒细胞系 – 巨核细胞系
• 无效造血----ineffective hematopoiesis 在骨髓内红细胞分裂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在成熟和进 入外周循环之前就被破坏,死亡,称之为无效造血,或者无效性红 细胞生成,或原位溶血。
关于实验报告:
• 部分同学没有画电泳图 • 实验结果不全:电泳、抗人球、异丙醇、包涵体
关于P211问题
实验安排
• 一半同学,先PBL讨论 再骨髓形态 • 另一半同学,先骨髓形态 再PBL讨论
PBL讨论步骤:
1、按病例步骤逐一发现病例异常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异常,怀疑是什么 病?正常点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什么病? 2、下一步做何实验室检查? 3、人文关怀。 4、学到何知识点?
• 慢性期血小板可增高,加速期和急变期血 小板进行性减少,可见巨大和畸形血小板。
血象
血象
骨髓象
• 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 • 粒红比例显著增高:可达10-50:1 • 中、晚幼和杆状核为主,原始粒和早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异常骨髓片8-180
《临床检验血液学》
实验十五、异常骨髓片检验(八)
检验医学院
血液学检验教研室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异常骨髓片的检验
以6人一组为单位,观察WBC增多的骨髓涂片(以血 涂片来代替)
做相应的POX染色、NAS-DCE染色、NAS-DAE染 色及加NaF染色、PAS染色
掌握:常见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 掌握:POX染色、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原理、步骤、
结果及临床意义。 熟悉: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包括氟化钠抑制试验)
原理、步骤、结果及临床意义。 复习PAS染色。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五)实验报告(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美兰 冲洗 凉干
5min
15min
30min
5min
镜检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报告
观察有否阳性细胞(有强阳性最好) 计数100个要辨认的细胞,计算阳性率及阳性状况 NaF的抑制率超过50%,表示有抑制
检验医学院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温州医科大学
稀H2O2 冲洗 瑞特染色 冲洗 凉干
5min
30min
镜检
NAS-DCE染色
固定 5min
冲洗
工作液 37℃30min
冲洗
美兰 5min
冲洗 凉干 镜检
NAS-DAE染色 一份加NaF
固定
冲洗
工作液
冲洗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范本
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XXX 年龄XX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性别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XXX-XX-XX 病案号591965 涂片号8665 临床诊断—---------检查报告诊断意见:检验医师签名:报告日期:骨髓细胞学检查图文报告单姓名XXX 年龄XX 性别X 科别血液科采取日期XXX-XX-XX 病案号591965 采取部位髂骨、胸骨涂片号8665检查报告临床诊断-- --------细胞名称血片髓片% 平均值土标准%原始血细胞0.08 0.0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0.64 0.33早幼粒细胞 1.57 0.6中性粒细胞中幼 1 6.49 2.04 6. 5晚幼 5 7.90 1.97 3. 5杆状核10 23.72 3.5 13分叶核20 9.44 1.92 9嗜酸粒细胞中幼0.38 0.23晚幼0.49 0.32杆状核 1.25 0.61分叶核0.86 0.61嗜碱粒细胞中幼0.02 0.05晚幼0.06 0.07杆状核0.10 0.09分叶核0.03 0.05红细胞系统原始红细胞0.57 0.07早幼红细胞0.92 0.41中幼红细胞 3 7.41 1.91 5 晚幼红细胞 5 10.75 2.36 11 早巨红细胞中巨红细胞晚巨红细胞淋巴细胞系统原始淋巴细胞0.05 0.09幼稚淋巴细胞0.47 0.84淋巴细胞46 22.78 7.04 15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0.01 0.04幼稚单核细胞0.14 0.19单核细胞 2 3 0.88 1浆细胞系统原始浆细胞0.004 0.02幼稚浆细胞0.104 0.16 1 浆细胞8 0.71 0.42 35其他细胞网状细胞0.16 0.21 内皮细胞0.05 0.09 巨核细胞0.03 0.06 吞噬细胞0.05 0.09 组织嗜碱细胞0.03 0.09 组织嗜酸细胞0.004 0.03 脂肪细胞0.003 0.02分类不明细胞0.005 0.04分裂细胞个退化细胞个粒细胞系统:有核红细胞 2.76 0.87 2 血片共数白细胞100 个骨髓片共数有核细胞200 个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立方毫米特征:(一)骨髓片1、取材满意、涂片、染色正常。
【2017年整理】病例1.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1.某女39岁,经常感到心慌、乏力,活动后症状更加明显。
面色苍白,睑结膜血管颜色浅淡。
问诊自称无不良饮食习惯,但月经周期短,每次持续7-10天。
医师嘱其进行血液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介绍采血时血流虽充足但血液淡而稀薄。
检验结果如下:RBC3.85×1012/L,Hb82g/L,Hct0.27,MCV70fl,MCH21pg,MCHC303g/L,RDW19%,WBC8.2×109/L,LCR62%,MCR8%,SCR30%。
血涂片上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
(1)试分析该检验结果(2)请对本例病人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3)该病人贫血的原因?2.一男婴出生后因母乳不足而喂食羊奶,6个月时家长发现其成长发育速度低于同龄儿,少哭不笑,进食不合作。
增加辅食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食欲不振、倦怠。
就诊时医生发现其巩膜有轻微黄染,面带柠檬色,毛发稀疏、干涩、表情呆板。
肝、脾轻度肿大。
检验结果如下:RBC2.4×1012/L,Hb92g/L,Hct0.26,MCV108fl,MCH38.3pg,MCHC353g/L,RDW18.5%,WBC4.1×109/L,LCR52%,MCR8%,SCR40%。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右移,基底部加宽。
血涂片上高色素大红细胞约占10%,部分红细胞内有嗜碱性点彩颗粒、Howll-Jolly小体、Cabot环等。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并见部分巨大杆状核粒细胞及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1)该血象哪些指标异常?哪些指标直接支持临床诊断?哪些指标具有提示作用?(2)如何解释患儿的临床症状(3)为明确诊断,还应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
3.某男21岁,不明原因鼻衄、牙龈出血长达月余。
查体重度贫血貌,皮肤有多处淤斑,胸骨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RBC2.6×1012/L,Hb78g/L,Hct0.24,MCV92fl,MCH30pg,MCHC329g/L,RDW14%,WBC2.1×109/L,LCR44%,MCR1%,SCR55%,Plt39×109/L,MPV4.5fl,PDW20%。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微丝蚴
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学检验
㈠BM检验的适应症 ㈡标本的采集 ㈢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 ㈣正常骨髓象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一)BM检验的适应症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评价疗效,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 禁忌症:●血友病 ●有明显出血倾向的病人 ●晚期孕妇应慎重
◎大小异常
红细胞 ◎形态异常
血 小 板 ◎染色
寄 生 虫 ◎内容物异常
球形红细胞
Spherocytes
小红细胞直径<6um
正常红细胞
大红细胞:直径>10um
口形红细胞
Stomatocyte (Mouth Cell)
低色素红细胞
hypochromic erythrocyte
红细胞大小不同 anisocytosis
1:16-32
1:90
1:35-70
1:200
1:300
有核细胞占
X 全部细胞(%)
1:1
>50
1:10 >10
1:20 1-10
1:50 <1
1:200 <0.5
增生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
增生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极度活跃
⑵油镜检查
①分类计数:选择满意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 ,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类,并计算出它们各 自百分率;
血象检验及骨髓象检验
血液采集 血液检查
骨髓穿刺 骨髓检查
血象是什么?
骨髓象是什么?
为何要进行血象检验? 为何要进行骨髓象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范本模板】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
5%,粒红比值为1。
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
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
2%,粒红比值为4.61:1.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体,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
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32保 健医学科普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pril 2021 Vol.21 No.7教你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唐明霞 雅安市人民医院白血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血液疾病,在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中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而医生会根据白血病检查后的化验单,判断患者病情程度。
但是由于白血病检查时,需要检查很多指标,而大多数的人都不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所以经常会面临看不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的情况。
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如何读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一、白血病检查化验单都包括哪些内容白血病是人体血液系统中非常多见的疾病,危害性较大。
患有白血病后,细胞会失去正常的繁殖能力,在骨髓内无序繁殖,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感染、出血、贫血等风险。
白血病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方式,而患者常常看到的化验单主要包括血常规化验单、骨髓检查报告单等。
其中,血常规化验单中,患者可根据白血病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变化,了解白血病的病情程度,比如患者血小板变少时,意味着患者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而在骨髓报告单中,通常需要根据骨髓原始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等相关指标,分析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多少。
一般情况下,骨髓内原始细胞与异常早幼粒细胞越多,意味着白血病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而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二者的比例下降,意味着骨髓内的细胞异常繁殖情况已经得到缓解。
二、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在血液类疾病中,化验单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程度,白血病也不例外。
但是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却是很多患者面临的难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判断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如何看懂白血病检查化验单。
具体来说,白血病检查化验单中,患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染色体指标。
白血病患者在检查时,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就会检测出ph染色体,几乎有90%的慢性髓性白血病都会有ph染色体,仅有少数患者ph染色体为阴性。
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解读
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解读引言骨髓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和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本文对一份骨髓检测实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从实验结果中获取相关信息。
实验方法实验中,通过骨髓细胞抽取和处理,得到骨髓细胞涂片。
涂片经过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使用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结果1. 视野中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包括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染色质分布等。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骨髓细胞是否存在异常。
2.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
根据染色体的数量、结构和核型的正常与否,可以判断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改变等。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应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细胞的大小、形状、核质比等参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如果发现细胞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异常,可能提示存在异常增殖或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异常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核型的异常可以提示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染色体结构改变。
例如,染色体数目增多的情况可能与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相关;染色体结构改变,如染色体缺失、易位等,可能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
根据具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结论骨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髓异常,进一步明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骨髓检测结果的解读应该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等综合考虑,以达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小华. 骨髓细胞学的分类、识别标准《中国基础医学杂志》, 2004, 25(6): 543-546.> [2] 侯玉书, 孟嘉豪等. 骨髓涂片染色法对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诊断准确性的评价《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7): 12-14.。
骨髓细胞学检查
大致正常骨髓象
• • • • • • • •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活跃 粒红比值:2~4:1 粒细胞系统:40%~60% 红细胞系统:20% 淋巴细胞系统:20%,成熟 单核细胞系统:﹤4%,成熟 浆细胞系统: ﹤2%,成熟 巨核细胞:7~35个/1.5㎝*3㎝片膜 其他细胞:组织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脂肪 细胞等偶见,分裂象细胞少见,不见寄生虫和异常 细胞 • 成熟红细胞、血小板及各种有核细胞形态正常
急 性 白 血 病 急性 早幼 白血 病 慢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慢性粒 细胞白 血 病、 类 白、
等
中毒等
减少- 再障、粒缺、急性造血停滞等。
单核系细胞 增多原单及幼单
急性单核或粒单细胞血病、慢 粒急单变
成熟单核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 病病、慢性粒单细 胞白血病
淋巴系细胞 增多- 原淋及幼淋
粒 细 胞 系
红 细 胞 系 淋 巴
系
单 核 系 浆 细 胞
0.42 1..27 7.23 11.36 2.0 2 0.01 52.0 12.85 0.5 0.8 1.06 3.0 1.90 0.01 0.02 0.03 0.16 0.37 1.34 9.45 9.64 0.01 0.08 40.0 18.90 0.01 0.06 3.0 1.45 0.002 0.03 0.54
0.5 1.0 4.0 7.0 15.0 7.0
巨 核 细 胞 系
原始巨核细胞 幼稚巨核细胞 颗粒巨核细胞 产板巨核细胞 裸 核
4.20 % 58.30 % 37.50 % 1个
1.0
1.0 3.0 30.5 20.0
9.0
1.0
1.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 2. 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54.5%,以中晚幼阶 段为主。幼红细胞胞体较小、边缘不整齐, 胞质量少、偏蓝。核浆发育失衡呈核老浆幼 状。成熟红细胞体积较小、中央淡染区明显 扩大,多色性红细胞可见。红系分裂象较易 见。铁染色:外铁(—)内铁幼红细胞阳性率 3%, 3. 粒系增生活跃,比例相对减低占35.5%, 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和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4. 巨核细胞全片计数见76个(增生明显活 跃),成蔟血小板可见,形态未见明显异 常。 5. 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减少,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6. 单核细胞比例未见改变,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7. 未见其他异常细胞和寄生虫。
【2019年整理】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分级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极度减低
1:1 1:10 1:20 1:50 1:200
有核细胞数 一个高倍视野
﹥100 50~100 20~50 5~10 ﹤5
临床意义
各种白血病 白血病、增生贫 正常人、贫血 造血功能低下 再障
2.在油镜下观察
(1)观察各系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的形态,内容 要全面,包括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核(核 形、染色质、核仁大小、数量等)及胞质(量、颜色 、颗粒、空泡)的形态特点;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 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特点。
详细描述 。 *顺序分别描述 粒系、红系、淋巴系、单核系,各
系增生程度,所占百分比,各期细胞比例,细胞 形态。成熟红细胞形态、着色、充盈、排列。 全片巨核细胞数,血小板存在状态,可见程度。
(4)细胞化学染色 (5)填写诊断意见及建议
(6)填写报告日期并签名 四、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
1、由于细胞形态的变化多种多样,故观察时不 能抓住一二个特征就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应 全面观察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核的大小、形态、 位置、染色质和核仁及胞浆;同时注意与周围细胞比 较。
骨髓取材失败(骨髓稀释):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 称之。 判断标准: (1)骨髓增生假性减低 (2)成熟阶段细胞比值偏高 (3)杆/叶接近外周 (4)巨核细胞数量与外周血小板数量不符
实验三 正常骨髓象检查报告
一、目的 1.掌握:骨髓片检查步骤生程度的判断 3.掌握: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二、器材 显微镜、正常骨髓象骨髓片
三、操作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 主要观察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
数、有无异常细胞、选择适宜观察部位。
骨髓片检验报告单实验课个人总结
骨髓片检验报告单实验课个人总结炎热的六月末,我们终于开始了盼望已久的实践。
想着终于有机会走进检验科,可以从实践中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心中便充满了期待。
由于初次接触检验科的工作,我们又是第一批开始实践的同学,心中难免很既兴奋又紧张。
老师介绍的每一个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我们都会牢记在心。
短短十天亲眼目睹了三个科室——生化,免疫,临检的忙碌,发现了原来工作和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首先是生化,这里的工作基本都是流水线,在这里,不仅要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还要对检验仪器具有一定的知晓,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仪器就会出故障,这个时候还需要懂得如何修理机器。
在这里需要人工操作的就不得不说回血了。
这是为了方便病人或者医生对报告有所疑问时,来重新检验时使用的。
不仅是为了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一个责任。
第二个科室就是免疫,与生化不同的是,免疫需要的是大量的手工操作。
由于很多是微量试验,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老师也不敢轻易让我们来操作。
很多时候就是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老师的旁边听一些实验的讲解。
有了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使我们在课堂上苍白的理论和单纯的图文变得具体、形象起来。
第三个科室便是临检了,其实也是分为血液和体液的。
在血液临检,看着自动做分析的流式细胞仪,再回想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在体液临检,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来看看样本。
在临检呆的这几天,又对刚刚结束的临床检验基础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更多的样本,而这些来自不同人的或阳性或阴性的样本才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
都说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在这里实践时,也有幸在咨询台站过。
与患者打交道更多的是需要耐心,多说一个您好,或许就会拉近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信任。
曾经有人说,检验科的工作三个月就可以轻松上手,很简单。
然而,真正来到这里体验过之后,就会发现检验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简单。
就好像病人手中一张张的报告,看似简单,其实这是经过一位位老师的质控、实验、检测、审查、复核,这一步步谨慎操作得出的,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血液病理MICM综合诊断报告模版
ADICON Clinical Laboratories, Inc.
血液病MICM整合诊断报告
1/2 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报告编号:
住院号:送检单位:送检医生:联系电话:
病理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RBC X 1012/L,Hb g/l,PLT X 109/L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免疫组化:
流式细胞免疫分型():
流式图片
ADICON Clinical Laboratories, Inc.
血液病MICM整合诊断报告 2/2
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报告编号:细胞遗传学()Array原位荧光杂交():
分子遗传学()
讨论:
参考文献:
诊断医生:复审医师:批准人:
郑重声明:本报告只作为临床医生参考的资料之一,不作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选择的唯一依据!
报告无诊断医师、审核医师、批准人签字无效;报告复印件无效。
地址:邮编:
诊断咨询电话:传真:网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
一、缺铁性贫血(ID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
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
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
网织红计数:正常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
网织红计数:减少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1。
3、
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白
细胞大小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
体,核仁显着,核分裂易见。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原粒比值升高,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
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显着,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1。
3、粒系增生显着,以早幼粒增生为主,NFC50%,异常早幼粒细胞大小和核大小不一,
胞浆内出现大量粗大、密集或融合的嗜天青颗粒,细胞和核可有畸形,可见奥氏
小体。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以早幼粒为主,中性分叶核减低,成熟红细胞同骨髓
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1。
3、
粒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稚粒细胞分布减少,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高,以原淋、幼淋增生为主,原幼淋形态异常,
核仁少,胞浆少,呈高核浆比。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原淋幼淋增多,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六、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红系占19%,粒红比值为:1。
3、粒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正常。
6、单核细胞正常。
7、浆细胞增生明显,形态异常,大小不一,核畸形,双核或多核,胞浆量多,内可
见Russll小体,可见火焰细胞、葡萄细胞和Mott细胞。
8、巨核细胞可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亦可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浆细胞和骨
髓瘤细胞,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1。
3、
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显着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原粒+早幼粒可达13%,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大小不一,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分裂象易见。
4、红系早期增生,晚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相对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
态正常,可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
5、淋巴系统比值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分布增多。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显着增多。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3、血小板分布增多。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NAP积分降低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