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间接引语与乔伊斯的小说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由间接引语与乔伊斯的小说构造

吕国庆

内容提要乔伊斯从福楼拜那里继承了自由间接引语的叙事技法,这样便使得隐退的作家更能逼真地构造与核心人物的视听官能相遇的现

实及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且能像魔术师一样控制文本的风格。同时,

乔伊斯把福楼拜文本中自由间接引语所影射的两重视角创造性地发展为

多重视角,使人物成为被形式观照的对象,如《死者》中的加百列·康

罗伊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及《尤利西斯》中的斯蒂芬·迪达

勒斯。他们演变为自己故事的叙述者,甚至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来进行叙

述,从而超越了爱玛·包法利被叙述为受制于环境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福楼拜乔伊斯自由间接引语视角

1916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下文简称《画像》)出版后,爱德华·加内特评说道:“它太不着边际,无形式,无限制,而且,其中充斥了丑陋的言与事。”①现在,不但加内特当初所言的“丑陋”不再是评家非议的对象,连那“太不着边际,无形式,无限制”的结构也早已有了新的批评范式为其申明要义了。其实,早在1922年,这个新范式就暗含在庞德对《尤利西斯》的评价中,即小说中的每个人物不仅以自己的方式言说,而且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用“抹去引用的痕迹”维持了“风格的统一”。②庞德虽然没有使用确凿的知识学概念,但从他的措辞来看,他所讲的就是“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speech)。

①②Edward Garnett,“Reader's Report”,in Robert H.Deming,ed.,James Joyce:The Critical Heritage,Vol.1(London:

Routledge,1997)81.

Ezra Pound,“James Joyce et Pécuchet”,in Robert H.Deming,ed.,James Joyce:The Critical Heritage,Vol.Ⅰ,

一、自由间接引语的概念与特征

“自由间接引语”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学者提出的。1921年,为了指称法语中批评叙事风格的“Style Indirect Libre”一词,德国学者洛克(Etienne Lorck)创造了一个新术语“Erlebte Rede”。①“Erlebte Rede”在文学上是指“作者将自己想象为人物,是一种经验语言”。②早在1912年,瑞士语言学家查理·巴利(Charles Bally)就针对“Style Indirect Libre”一词做了大量的探讨。③巴利认为:“在这种文体形式中,叙述者尽管整体上保留了叙述者的语气,不采用戏剧性的讲话方式,但是,在表达一个人物的话语和思想时,却将自己置于人物的经历之中,在时间和位置上接受了人物的视角。”④施皮策(L.Spitzer)进而将它定义为模仿与被模仿,即叙述者对人物的模仿。⑤

在英美批评界,最初流行用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Speech/Discourse/ Style)指称“Style Indirect Libre”。随着研究的深入,自由间接引语在表述上又不断细化。科恩(Dorrit Cohn)把它称作自由间接思想(Free Indirect Thought)或被叙述的独白(Narrated Monologue)。⑥经文体学家班菲尔德(Ann Banfield)汇总,这一术语在英语里大致有“被表现的言辞和思想”(represented speech and thought),“被经验的言辞”(experienced speech),“被叙述的独白”(narrated monologue)以及直接从法语借来的“自由间接风格”(style indirect libre)等不同称谓。但班菲尔德认为,除了“被表现的言辞和思想”这一称谓,其它命名的指称功能都欠充分。⑦班菲尔德对此做了细致地分析:“被表现的言辞和思想”和叙事一样,没有说话人(speaker)和受话人(addressee),但与叙事相区别的是,它把现在时态的指示词与过去时态的动词并用在一起,而当运用“被表现的言辞和思想”时,作者放弃了他对于自我的权威,使自我成为再一次被表现的对象。由此,作者成功地为自我注入恰当而又不确切的生命;对于读者,作者以理论自由间接引语与乔伊斯的小说构造

①②③④⑤⑥⑦Katie Wales,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Harlow,Essex;New York:Longman,2001)134.

胡亚敏:《论自由间接引语》,载《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第81页。

Katie Wales,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134.

转引自胡亚敏:《论自由间接引语》,第81页。

同上。

Katie Wales,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135.

Ann Banfield,Unspeakable Sentences:Narr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the Language of Fiction(Boston:Routledge,

智化或非个性化的面目出现。①

究其实质,自由间接引语就是大量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并借重“人物当下的视角”,即现场目击的(deictic)或目击指点式的词汇和短语。它们之中最常见的是这儿、现在、这个、今天等等,这样所呈现的“人物秩序化的思想”给“读者传达了他们与这些思想直接相遇的印象”。在整个叙述过程中,“不出现引用的痕迹,没有引述句的闯入(如他想过或她认识到了),而且叙述时态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如果故事中标准的叙述时态用的是过去时,就一以贯之),也不会出现从第三人称代词向第一人称代词的转换,自由间接引语就是对这一目标的契合”。②

二、福楼拜与自由间接引语的叙事技法

迈克尔·图兰(Michael Toolan)断言,在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自由间接引语这种叙事风格得到了广泛地运用,乔伊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③其实,早在18世纪末,自由间接引语作为叙事策略就已出现在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中。到简·奥斯汀创作《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及《劝导》的时候,自由间接引语的应用更为成熟,被巧妙、广泛地整合到文本中。④但简·奥斯汀对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是为了更加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心理,绝非着眼于文本风格的考量,运用自由间接引语的真正大师是福楼拜。“和聚焦能从一双眼睛向另一双眼睛转换一样,叙述声音也可轻易地转换”,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借助“直接引用,如无声的心思或公开表达的语词,使声音从叙事者滑向人物”,或“间接通过第三人称过滤人物的声音”,这样可以省掉“他说,她想”,使得转换在句法上自由而没有限定,“这就是自由间接引语或自由间接风格,即作者让人物的声音瞬间接管叙述的声音,福楼拜是这一做法的大师”。⑤自由间接引语这种叙事技法,事实上并不自由,更确切地讲是模棱两可的,因为作者或叙事者在人物的旁边如外国文学评论No.3,2010

③④Ian Crump,“Joyce's Aesthetic Theory and Drafts of A Portrait”,in Vincent J.Cheng,et al.,eds.,Joyce in Context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229.

Michael Toolan,“Language”,in David Herman,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arrativ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241.

同上。

Narelle Shaw,“Free Indirect Speech and Jane Austen's1816Revision of Northanger Abbey”,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1500-1900,Vol.30,No.4,Nineteenth Century(Autumn,1990)5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