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中医诊疗规范2011终极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

一、疾病名称定义 (1)

二、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特点...............................

21、辨证分型...........................................

22、辨病特点 (4)

三、中医治疗.............................................

41、辨证治疗...........................................

42、辨病治疗...........................................

73、其它治疗 (8)

四、中医疗效评价 (9)

五、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和解决措施 (17)

1.难点分析 (17)

(1)急性期的炎症控制 (17)

(2)防治变证 (18)

(3)中医疗效评价....................................

182.解决措施 (18)

一、疾病名称定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关节炎。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没有对等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尪痹”、“痹病”等范畴,在中医文献中也有“鹤膝风”、“痛风”、“历节”、“白虎历节风”等病名类似,一般是指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痹阻经络及筋骨关节,气血不通,出现关节及周围肌肉的疼痛、肿胀、僵硬,甚则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一类疾病。

二、中医辨证分型和辨病特点

1、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是临床诊疗风湿病的重要原则。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应首先辨别关节表现,然后结合全身症状和舌象、脉象,来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和表里,并且判断疾病的病势、病情和病机,据此进行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常见以下辨证分型。

(1)湿热痹阻证

主症:

关节肿胀,疼痛,触之发热,皮色发红。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发热,口渴,咽痛,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

舌质红,苔xx、腻,脉滑数或弦滑。

(2)热毒炽盛证

主症:

关节疼痛剧烈,触之发热,关节肿胀,皮色发红,高热。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口渴,咽痛,烦躁,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

舌质红,苔xx,脉滑数或弦数。

(3)瘀热互结证

主症:

关节刺痛,疼痛夜甚,肿胀,甚至关节强直畸形,自觉发热。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皮下硬节,或有发热,口渴,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

舌脉:

舌质黯红,或有瘀斑或瘀点。苔薄黄,脉弦或涩。

(4)寒热错杂证

主症:

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恶风寒。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身热不扬,口渴,汗出,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脉: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5)肝肾亏虚证

主症:

关节酸痛,或隐痛,肿胀,或有关节变形。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腰膝酸软,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头晕耳鸣。

舌脉: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6)痰瘀痹阻证

主症:

关节疼痛,夜间明显,肿胀,按之发硬,关节强直畸形。

次症:

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暗,肌肤干

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脉:

舌质黯红,有瘀斑或瘀点,苔白腻,脉涩或弦滑。

以上除寒热错杂证外,中医辨证诊断均需满足以下条件:

每个辨证分型的3项主症兼见4项次症,参考舌脉,可诊断为相应证型。

寒热错杂型需满足主症4项,兼见4项次症,参考舌脉,可以诊断。

2、辨病特点

RA的辨病治疗首先应该明确疾病的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主要有关节的肿胀、疼痛、局部皮色发红、扪之发热、或伴全身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表现,以湿热痹阻为主要特征,还有部分病人表现为热毒炽盛、寒热错杂、瘀热互结证。而缓解期多以正虚伴邪实为特征,关节症状中肿胀不明显,以酸痛、僵硬为主,兼见相应证型的全身表现,其中以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等多见。

三、中医治疗

1、辨证治疗

(1)湿热痹阻证

治法:

清热利湿,通络除痹

方药:

四妙丸加味。

苍术12g,黄柏12g,川牛膝24g,薏苡仁24g,忍冬藤24g,土茯苓30g。伴发热者,加连翘、板蓝根、生石膏,高热者加羚羊角粉;关节肿胀明显者,加防己、泽泻、秦皮、车前草;局部皮色发红,加丹皮、赤芍;咽痛者加玄参、板蓝根。

此证型常用的中成药有湿热痹颗粒、清开灵颗粒、清开灵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2)热毒炽盛证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

清痹饮

忍冬藤24g、红藤20g、生石膏30g、连翘15g、板蓝根15g、玄参15g,赤芍15g。

高热者加羚羊角粉;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猪苓、茯苓、泽泻、防己、车前草;局部皮色红热,加丹皮、赤芍。

此证型常用的中成药有自制清痹片、湿热痹颗粒(片)、清开灵颗粒、清开灵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3)瘀热互结证

治法:

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方药:

清络饮加减

双花20g,连翘15g,知母15g,秦艽15g,石斛15g、牡丹皮15g阴虚内热者加生地、玄参、白薇、青蒿,瘀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土元、全虫。

常用的中成药有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

炎琥宁注射液等。

(4)寒热错杂证

治法:

祛风散寒,清热通络

方药:

xx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2g,知母15g,白芍15g,白术12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