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thium-Pilocarpine模型发生发展过程 与人类颞叶癫痫高度相似,具有相同的 病理学基础,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 颞叶癫痫的理想模型。
匹罗卡品致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的机制:
– 目前尚未清楚。主要是通过激动乙酰胆碱受体来实现, 匹罗卡品注射后,激发了脑内乙酰胆碱能受体,对脑 胆碱能M受体的刺激可引起持续性的全身强直-阵挛发 作。脑胆碱能M受体同G蛋白耦联,G蛋白将受体的刺 激信号传递给磷脂酶C,磷脂酶C水解膜磷脂4,5二磷酸 -磷脂酰肌醇,使其分解为两种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 (IP3)和二脂酰甘油(DG),这两种物质可刺激神 经元。亦有研究提示,匹罗卡品亦激活了NMDA受体、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导致了脑内兴奋性系统激活,出 现癫痫发作。
发病机制
4.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 异常放电被局限在某一脑区,临床上就表现为局灶性
发作 痫性放电波及双侧脑部则出现全面性癫痫 异常放电传到丘脑神经元被抑制,则出现失神发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癫痫的动物模型
较理想的癫痫模型:应具有和人类癫痫相似的发 生、发展过程。
特征:(1)具有诸如神经细胞丢失、胶质细胞 增生、轴突丝状芽生和突触重建等人类癫痫相 似的病理学基础; (2)在初始刺激与自发性癫痫发作之间 有较为固定的潜伏期(数天至数周); (3)模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大脑神经元 兴奋性持续增高。
达到Ⅳ—Ⅴ级发作,持续30min以上可认为是 癫持续状态, Ⅳ级以上发作并存活者可作为成 功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Lithium-Pilocarpine模型优点
1.有效致痫剂量与致死剂量之间跨度大,安全 性好
2.致痫过程清晰,伴随出现的生物行为改变具 有特异性
3.自发性痫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叶神经 病理损害轻而齿状回外层颗粒细胞轴突发芽现 象明显
氯化锂的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肌醇单磷酸酶来阻断磷酸-磷脂酰肌醇循 环中IP3酶解成肌醇,导致循环降解产物第二信使 IP3和DG可利用度降低及脑内肌醇水平的降低, 这与匹罗卡品的作用相协同,可减少匹罗卡品的 用量,降低致痫动物的死亡率。
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SD大鼠,在室温、自然光环 境下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自然夜昼循环。
发病机制
1.离子通道学说 各种病因→基因表达异常→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离 子通道结构和功能异常→离子异常跨膜运动→神经元 异常放电→神经元间的扩布→引起癫痫发作
(1)沉默突触的激活 (2)突触囊泡的快速回收
发病机制
2.异常网络学说 突触的可塑性:随着癫痫的反复发作,初期可逆性的
突触异常连接逐渐成为固定的新连接——苔藓纤维 “芽生” 突触功能异常:生长锥-整合素系统功能异常(肌动蛋 白、磷酸化TAU蛋白环路传导并放大疾病信号,改变 痫性放电传播方向,避开了内源性抗癫痫系统对其的 抑制作用,导致癫痫反复发作)
实验药品:氯化锂、匹罗卡品、丁溴东莨菪碱 实验方案:取健康成年SD大鼠,给予氯化锂
(127mg/kg)腹腔注射,24小时后,腹腔注射M胆 碱受体阻滞剂丁溴东莨菪碱(1mg/kg),30min后 腹腔注射1%的匹罗卡品(30mg/kg);观察大鼠 的行为表现。
模型制作方法
观察大鼠发作情况,根据Racine分级标准,若 无发作或发作未达到Ⅳ级, 则每隔30min腹腔 注射PILO 10mg/(kg·次) ,直至出现癫痫持续 状态为止。
4.致痫鼠生存率高
其他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的动物模型
1.青霉素模型 2.海人酸模型 3.戊四氮模型 4.电刺激点燃模型 5.马桑内酯点燃模型 6.γ-GHB模型 7.金属诱导模型
癫痫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概述
癫痫的概念、发病机制 癫痫持续状态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制备原理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制作方法 不同的癫痫模型制备方法
癫痫(epilepsy)
是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脑部 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 异常放电导致,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 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丧失 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运动、 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程 度的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模型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 SE)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 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 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任何类型癫痫均 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但通常是指全面 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
Lithium-Pilocarpine模型:
发病机制
3.脑电图上痫性放电与临床发作 异常神经元放电进入局部神经网络→受兴奋或
抑制神经元增益或抑制→异常电流增大或降低 异常电流增大至一定程度→脑电图上的痫性放
电 电流增加到足以冲破脑的抑制功能,或脑内对
其抑制作用减弱时→临床上的癫痫发作
发病机制
现有研究资料支持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是以兴 奋性谷氨酸为代表的脑内兴奋功能增强的结果, 临床上的癫痫发作除兴奋功能增强外,还有Γ氨基丁酸(GABA)为代表的脑内抑制功能绝 对或相对减弱有关
匹罗卡品致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的机制:
– 目前尚未清楚。主要是通过激动乙酰胆碱受体来实现, 匹罗卡品注射后,激发了脑内乙酰胆碱能受体,对脑 胆碱能M受体的刺激可引起持续性的全身强直-阵挛发 作。脑胆碱能M受体同G蛋白耦联,G蛋白将受体的刺 激信号传递给磷脂酶C,磷脂酶C水解膜磷脂4,5二磷酸 -磷脂酰肌醇,使其分解为两种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 (IP3)和二脂酰甘油(DG),这两种物质可刺激神 经元。亦有研究提示,匹罗卡品亦激活了NMDA受体、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导致了脑内兴奋性系统激活,出 现癫痫发作。
发病机制
4.不同类型癫痫发作的可能机制: 异常放电被局限在某一脑区,临床上就表现为局灶性
发作 痫性放电波及双侧脑部则出现全面性癫痫 异常放电传到丘脑神经元被抑制,则出现失神发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癫痫的动物模型
较理想的癫痫模型:应具有和人类癫痫相似的发 生、发展过程。
特征:(1)具有诸如神经细胞丢失、胶质细胞 增生、轴突丝状芽生和突触重建等人类癫痫相 似的病理学基础; (2)在初始刺激与自发性癫痫发作之间 有较为固定的潜伏期(数天至数周); (3)模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大脑神经元 兴奋性持续增高。
达到Ⅳ—Ⅴ级发作,持续30min以上可认为是 癫持续状态, Ⅳ级以上发作并存活者可作为成 功的癫痫持续状态模型。
Lithium-Pilocarpine模型优点
1.有效致痫剂量与致死剂量之间跨度大,安全 性好
2.致痫过程清晰,伴随出现的生物行为改变具 有特异性
3.自发性痫性发作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叶神经 病理损害轻而齿状回外层颗粒细胞轴突发芽现 象明显
氯化锂的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肌醇单磷酸酶来阻断磷酸-磷脂酰肌醇循 环中IP3酶解成肌醇,导致循环降解产物第二信使 IP3和DG可利用度降低及脑内肌醇水平的降低, 这与匹罗卡品的作用相协同,可减少匹罗卡品的 用量,降低致痫动物的死亡率。
模型制作方法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SD大鼠,在室温、自然光环 境下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自然夜昼循环。
发病机制
1.离子通道学说 各种病因→基因表达异常→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离 子通道结构和功能异常→离子异常跨膜运动→神经元 异常放电→神经元间的扩布→引起癫痫发作
(1)沉默突触的激活 (2)突触囊泡的快速回收
发病机制
2.异常网络学说 突触的可塑性:随着癫痫的反复发作,初期可逆性的
突触异常连接逐渐成为固定的新连接——苔藓纤维 “芽生” 突触功能异常:生长锥-整合素系统功能异常(肌动蛋 白、磷酸化TAU蛋白环路传导并放大疾病信号,改变 痫性放电传播方向,避开了内源性抗癫痫系统对其的 抑制作用,导致癫痫反复发作)
实验药品:氯化锂、匹罗卡品、丁溴东莨菪碱 实验方案:取健康成年SD大鼠,给予氯化锂
(127mg/kg)腹腔注射,24小时后,腹腔注射M胆 碱受体阻滞剂丁溴东莨菪碱(1mg/kg),30min后 腹腔注射1%的匹罗卡品(30mg/kg);观察大鼠 的行为表现。
模型制作方法
观察大鼠发作情况,根据Racine分级标准,若 无发作或发作未达到Ⅳ级, 则每隔30min腹腔 注射PILO 10mg/(kg·次) ,直至出现癫痫持续 状态为止。
4.致痫鼠生存率高
其他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的动物模型
1.青霉素模型 2.海人酸模型 3.戊四氮模型 4.电刺激点燃模型 5.马桑内酯点燃模型 6.γ-GHB模型 7.金属诱导模型
癫痫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概述
癫痫的概念、发病机制 癫痫持续状态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制备原理 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制作方法 不同的癫痫模型制备方法
癫痫(epilepsy)
是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脑部 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 异常放电导致,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 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丧失 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运动、 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等不同程 度的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模型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 SE) 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 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 能未恢复至通常水平。任何类型癫痫均 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但通常是指全面 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
Lithium-Pilocarpine模型:
发病机制
3.脑电图上痫性放电与临床发作 异常神经元放电进入局部神经网络→受兴奋或
抑制神经元增益或抑制→异常电流增大或降低 异常电流增大至一定程度→脑电图上的痫性放
电 电流增加到足以冲破脑的抑制功能,或脑内对
其抑制作用减弱时→临床上的癫痫发作
发病机制
现有研究资料支持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是以兴 奋性谷氨酸为代表的脑内兴奋功能增强的结果, 临床上的癫痫发作除兴奋功能增强外,还有Γ氨基丁酸(GABA)为代表的脑内抑制功能绝 对或相对减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