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应力资料
第6章地应力及其测量
1原岩应力基础知识2概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地应力测量方法3概述次生应力诱发应力受工程扰动之后的天然应力受工程扰动之后的天然应力状态状态J.HudsonJ.Hudson应力重分布应力重分布原岩原岩应力初始应力地应力4地应力是各种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研究地应力的重要性1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原始参数。
2确定开挖方案与支护设计的必要参数。
5一、概述地应力的成因1912年瑞士地质学家海姆A.Heim在大型越岭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观测和分析首次提出了地应力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静水应力状态。
σh水平应力σv垂直应力γ上覆岩层重量H深度Hvh1926年苏联学者金尼克修正了地应力静水压力假设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应乘以一个修正系数λ。
即HvHvh1其中λ为侧压系数1υ上覆岩层泊松比垂直应力为主侧压系数16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1958年瑞典工程师哈斯特NHast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地应力测量工作时发现在地壳上部的最大主应力几乎处处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以上在某些地表处测得的最大水平应力高达7MPa从根本上动摇了静水压力理论和以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
一、概述地应力的成因7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当前的地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的一次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而只有通过对某点进行地应力实测才能了解该地的地应力状态。
地应力_精品文档
地应力什么是地应力?地应力(Geostress)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应力状态。
地应力影响着地下岩石的变形和破裂,对地下工程和地震活动有重要影响。
地应力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地应力的成因地应力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变形和岩石的物理性质。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应力形成的基础。
地壳运动引起了岩石的变形和应力的积累。
常见的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
这些地壳运动导致了应力在岩石体内的传递和积累,形成了地应力。
地质构造变形地质构造变形是地应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地球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构造,如断裂带、褶皱带、剪切带等。
这些构造的形成和变形会导致地应力的分布和变化。
地质构造变形的程度和方式对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
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对地应力的形成和传递也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参数决定了岩石的应力特性。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为了研究地应力,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地应力测量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岩石力学试验岩石力学试验是直接测定地应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岩石样品在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情况,可以推断出地应力的分布和大小。
这是一种比较准确的地应力测量方法,但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
岩石应力释放法岩石应力释放法是通过测量岩石体内的应力释放情况来推断地应力的方法。
通过测量岩石样品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可以推算出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方法适用于室内实验和野外观测。
地震测井法地震测井法使用地震波测量地下的地应力。
通过检测地震波在岩石体内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出地应力的分布和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下深部地应力的研究。
地应力的应用地应力的研究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地应力应用的几个方面: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地应力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课件-地应力测量第六章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①强烈构造应力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 宁夏、四川西部等。 ②中等构造应力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辽宁 南部、吉林延吉地区、安徽中部、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及广西等。 ③较弱构造应力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贵州、 四川东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 根据李方全的分析,我国华北地区,以太行山为界,东西两个区域 有较大的差别。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其主压应力轴方 向为近东西向,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地堑区,其主压应力方向则发生了急 骤变化,表现为近南北向。 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地区显然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有关,而太行山 以西的山西地堑区虽地处华北,但看来受印度板块向北运动和青藏隆起 的影响较大,可以说是东部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第6章 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章
6.1 概述 6.1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6.2 地应力的测量 6.3 地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6.4 孔隙压力的变化对对地应力的影响 6.5 油田开发动态应力场的模拟方法
1
6.1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原地应力(in site stresses ):指钻井(drilling )、油气开采 原地应力(in 指钻井( ( oil and gas production ) 等活动进行之前,地层中地应力的原始 等活动进行之前 , 大小。 大小。
研究的 目的意义
2
6.1 概述
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 涉及到的一些重要概念:
扰动应力:指钻井、油气开采等活动在地层中产生的地应力改变。 扰动应力:指钻井、油气开采等活动在地层中产生的地应力改变。 构造应力(structural 构造应力(structural stresses ) : 由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
地应力
§4 岩体中天然应力的估算
一、垂直天然应力估算
二、水平天然应力估算
1、隆起、剥蚀卸载作用对 值的影响
2、断层作用对 值的影响
在地壳表层岩体中,常发育有正断层和逆断层。 正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是:σ1为铅直,σ3为 水平,因此
1 v gZ
3 h a gZ
(2)地下硐室施工过程中出现岩爆,剥离 由于高地应力的存在,在地下硐室开挖过程中, 会出现岩石的脆性破裂。积聚在岩石中的应变能由 于突然释放而产生岩爆或剥离,特别是垂直最大水 平主应力开挖的硐室,更容易产生岩爆现象。 (3)隧洞、巷道、钻孔的缩径现象 和前面所述的岩爆、剥离现象一样,是洞 (孔)壁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所致。是软岩产生流变 或柔性剪切破坏的结果。
c
ctg (45 / 2)]
Z
• 逆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为:最小主应 力σ3为铅直,最大主应力σ1为水平, 1 v gZ 即
3 h a gZ
• 同理可得逆断层形成时的天然应力比值 系数λp为:
c 1 p tg (45 / 2) g Z
+ + + + + +
+ + + + + +
++++++
天然应力
→ ← ↓ ↑
∧
→ ← ↓ ↑
∧
重分布应力
相对于第2洞 室的天然应力
二、天然应力的研究历史及意义 1、研究历史 国际:
• 最早的地应力模型是1912年瑞士地质学家Haim提出的 各向等压假说,认为水平地应力和垂直地应力相等, 且均等于上覆岩层的单位重量 • 1926年前苏联学者金尼克根据线弹性理论修正了海姆 的静水压力假设,即认为水平地应力大小应取决于当 前岩层的泊松比,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之比为 μ/(1-μ) • 1932年,在美国胡佛水坝下的隧道中,首次成功地测 定了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
第六章 地温场、地压场、地应力场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演示文稿
在自由状态下边界值为: 淡水:压力梯度9.79Kpa/m; 饱和盐水压力梯度11.9Kpa/m。 大于该边界值为超压;小于该边界值为欠压。
28
3、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
〔1〕流体热增压作用 〔2〕剥蚀作用 〔3〕断裂与岩性封闭作用 〔4〕刺穿作用 〔5〕浮力作用 〔6〕粘土矿物成岩演变
29
1.流体热增压 随着地层埋深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 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 烃源层及褚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
4
第一节 地温场与古地温研究
地温场是地球内部热能通过导热率不同的岩石 在地壳上的表现。
随着深度的加大温度会不断增加。而温度的 变化又会对油气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5
1、地温梯度〔GT ;地热 增温率〕
——地球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所 增加的度数。OC/100米
• 沿着大断裂带常出现高GT • 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常出现GT
6
TH 0 ×100
H
式中: —地温梯度,℃/100m;
TH—在井深H处的地层温度,℃; 0 —年平均地表温度,℃。
7
n 地温梯度的三个控制因素: 地层流体
热流值、热导率、
n 热流值 ( Q): 一定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
n 导热率 ( K) : 温差为 1度时,每 1s 内能通过厚 1cm、 面积为 1cm2体积的热力。
19
3、地温场与油气成藏关系
(1)地温对有机质向油气转化有决定性作用 • GT高: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 GT低或多次上升剥蚀:可延缓烃源岩热成熟
(2)地温增大,利于油气的运移 • T↑,有助于形成异常高压,促使排烃。 • T↑,流体粘度↓,利于二次运移。 • 温差:可导致热对流运移。
地应力分析
108°56′
278000
280000
282000
284000
286000
108°55′
WZ12-1-6
WZ12-1-5
中块3井区
南 块
中块4井区
北
ILN2490
XLN1955
F2
F82
F4
F5
F1
F3
N3
N1
N
N2
F9
F81
F10
块
F11
F2A
FA
WZ12-1-B5
N1a
N1b
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向N100E左右
h
v
H
最大水平主地应力
WZ12-1-6井壁崩落椭圆长轴方位
WZ12-1北油田地应力方向分析
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井壁坍塌将形成椭圆形井眼,椭圆井眼长轴为最小水平主地应力方向 双井径测井数据: WZ12-1-6井下部8.5"井 眼段(MD:2380~2980m) 井眼椭圆长轴方位 N120°E 是由非均匀地应力造成的井壁坍塌而形成的椭圆井眼吗?
该部分地应力在水平方向相同,为均匀分布的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模式
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应力,由于构造运动的方向性,使得在水平方向产生的地应力不同。假设构造运动可分解为沿相互垂直的两个主方向(H方向和h方向)的向前平推运动,在两个方向的构造运动变形量分别为εH、εh;并假设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各地层保持连续(不产生相互错动),根据广义虎克定律有:
地应力相对大小: 最大水平地应力大致方位:N600-750E
BZ25-1-2井地应力方位频率图 最大水平主地应力方位N65-70E
N
E
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地应力知识讲解
Kaiser效应试验结果的解释
σV σαPpKPc
σH
σ0σ 2
σ0σ90 2
1
1tg22 2
αPpKPc
σh
σ0σ90 2
σ0σ90 2
1
1tg22 2
HMAX hmin
v >> HMAX > hmin
hmin
Drill within a 60°cone (±30°) from the most favored direction
v HMAX ~ v
>> hmin
HMAX
v HMAX
In highly differential stress fields, the proper choice of an inclined hole facilitates drilling
AE Counts
Kaiser effect point
Load
室内岩心试验法:
MTS岩石力学 实验装置
SAMOS多通 道声发射装置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岩石 力学室拥有美 国进口的先进 仪器设备,能 够完成凯塞尔 效应、单轴/三 轴抗压试验、 水力压裂室内 试验等多项实 验。
室内岩心试验法:
声
z
2
1 x
Principal stresses
p 3
Coordinates parallel to earth’s surface
Principal stresses are usually parallel and normal to the surface.
Drilling Direction and Stress
走滑断层(拗断层)与地应力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分层地应力:是指按地层分层分别给出不同层位的地应力值,非常重
要的是给出相邻地层的应力差。 地应力场:地应力在空间的分布情况。
4
6.1 概述
二、地应力的分类
1971年加拿大第七届岩石力学讨论会上,对地应力从矿山应用的角度进行了分类
5
6.1 概述
三、地应力的描述方法 由于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时期,并经受了多次复杂的 构造运动(structural movement ),使得岩石的原地应 力状态变得十分复杂。 为满足工程需要,一般认为原地应力状态由上覆岩层压 力 ( overburden pressure ) 和 两 个 水 平 方 向 的 主 应 力 (principal stress )组成。
18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二 )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 应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 岩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 型推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正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大主应力 1 ,断层走向即为中等主应力 2 的方向。 逆 断 层:垂向应力是最小主应力 ,断层走向为中等主应力 3 2 的方向 走向滑动断层:垂向应力是中等主应力 2 ,断层走向与最大(水平) 主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
11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2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图6-3b
构造应力的作用效果
高构造应力环境
13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三、裂隙组及不连续面 裂隙的存在影响着介质中应力的平衡状态,使得岩体的 应力分布变得更加复杂。
地应力计算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当然,仅对正在发生断裂或发生过微断裂的地区,滑移方向与主应力 方向才有这种简单的关系。 在统一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引起平面上地应力方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地层力学性质的非均匀性,其中断层的存在影响最大。
1 、平均来看,断层上的绝对应力值比外围地层低。 岩体断裂本质是一种能量耗散和应力重新分布的过程,水平主应力和 最大水平剪应力随离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断层上的绝对应力值比外围 地层低。 2 、断层周围产生应力集中,使断层附加应力分布发生较大改变。 每条断层不仅影响各自周围的应力分布,而且彼此还互相影响。断层
第6章 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6.1 概述 6.1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6.2 地应力的测量
6.3 地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6.4 孔隙压力的变化对对地应力的影响
6.5 油田开发动态应力场的模拟方法
1
6.1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原地应力(in site stresses ):指钻井(drilling )、油气开采
6.2 地应力的成因及分布特点
地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其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规 律比较复杂。在我国,依据已积累的资料,对油田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有 以下认识。
一)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
1 、局部应力场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关系
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外部两个板块的推挤,即印度板块每年以5cm的速
度推挤和太平洋板块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推挤,同时受到西伯利亚和菲 律宾板块的约束。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板块发生变形。据陈宗基的分
汇交的方式对断层周围的应力有较大影响,断层汇而不交的地区和端点附
近尤其是汇而不交的区域应力值较高,同时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变化较大。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简介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
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
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
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06地应力测量及计算2
21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22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在井壁上,有r= ri ,则公式可以改写成
r pi p p ( H h ) 2( H h ) cos 2 pi p p 0 r
23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3 h H p p pi
受应力大的方向上声波传播速度慢,反之在所受应力较小
的方向上,声波传播速度则较快,据此判定地应力方向。
34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用测井资料解释地层地应力
1、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模型一 对于构造平缓地区,其水平主地应力主要来自于上覆地层压力, 另一部分来源于地质构造力,此时分层地应力计算模型为:
H
一)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
二)断层对地应力的影响
断层的形成是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和滑动的结果,在一定的应 力场作用下,所形成的断层类型是基本固定的。 假定:断层所在地点的主应力方向之一是垂直的;在断层形成之前,岩 石是完整的,产生断层的岩石破裂过程遵循库伦准则,则可以由断层类型推 断三向地应力的相对大小。
H
1
v
Pp
h E H E Pp 2 2 1 1
hE H E v Pp 2 2 Pp h 1 1 1
36
6.3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3、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模型三 对于大多数地层均为倾斜地层,其地层具有一定倾角和方位角。 此时,考虑地层倾角和上倾方位角的地应力计算模型为:
岩石力学基础
第6章 地应力测量及计算
0
6.1 概 述
地壳的构造运动常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和错动,这些 现象的出现都是岩层或岩体受力的结果。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之地应力.ppt
板壳法预测地应力场横向分布计算实例
图 4-39 最大地应力方位分布等值线图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意义?
井壁稳定性分析及安全泥浆密度窗 口的确定基础
出砂预测研究的基础
……
井眼周围地层应力状态
假设条件: 地层均质各向同性 线形弹性,小变形 轴向——平面应力或平面应变
and 1 > 2 > 3
Hole inclination parameters
y
Effective stresses:
1’ = 1 - p
2’ = 2 - p
3’ = 3 - p p = pore pressure
z
2
1 x
Principal stresses
p 3
Coordinates parallel to earth’s surface
hmin
HMAX >> v > hmin
第二节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垂直主应力的求取:
垂直地应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的(岩石的重量); 在任意深度,垂直地应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
v = gz (密度×重力加速度×深度) 通常垂直地应力通过对密度测井数据积分获得; 在海上钻井要包含泥线以上海水产生的压力;
H
T
E
E
1 H 1 h
h
T
E
E
1 h 1 H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模式
H 水 平 构 造 应 力
地应力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模式
不同深度地层的分层地应力计算模式:
h1 V P P P P1 E H 1 E h
H 1 V P P P P 1 E H 1 E h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简介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
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
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
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第六章 地应力确定
三、地应力大小测井研究
利用测井资料连续估算最小水平地应力
¾ Matthews & Kelly模型 σ H2 = Ki (σv − Pp ) + Pp
Ki为骨架应力系数,Pp为地层孔隙压力
¾ Eaton模型
σ
H2
=
ν 1−ν
(σ v
−
Pp )
+
Pp
¾ Anderson模型 ¾ Newberry模型
σ H2
一、地应力的确定方法
地应力方向及大小
地应力确定方法
岩心/岩体测试技术
地
质 资 料 分
微 压 裂
析
非 弹 性 应 变 恢 复
古 地 磁
差 应 变
凯 塞 效 应
波 速 各 向 异 性
测井资料分析技术
岩
芯
井
井
钻
壁
璧
孔
崩
诱
诱
落
导
导
法
缝
缝
井点地应力状态:主应力方向和大小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地应力方向测井研究
利用井下测井资料开展地应力研究-井壁应力崩落法-成像资料
井 壁 崩 落
致
密
层 崩 落 段 扩 径
致 密 层 崩 落
井 壁 崩 落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二、地应力方向测井研究
利用井下测井资料开展地应力研究-井壁应力崩落法-双井径资料
应力型椭园井眼在双井径曲线上的特征主要为: 9 由于水平主应力的不平衡性造成井壁在最小主应力方向
六、影响天然应力的因素
地形起伏 地表剥蚀 岩体性质:硬岩往往可积累较高的应力,而软岩则相反 地下水:产生渗流应力 地温:产生温度应力
第六章-地应力
洞壁片状剥落等现象。它是岩石被挤压到弹性限度,岩体内积聚的能 量突然释放所造成的一种岩石破坏现象。
岩爆:围岩处于高应力场条件下所产生的岩片(块)飞射抛撒,以及
4.3 高应力区特征
4.3.2 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岩爆产生的条件:
地下工程开挖,洞室空间的形成是诱发岩爆的几何条件; 围岩应力重分布和集中导致围岩积累大量弹性变形能,这是诱发岩爆 的动力条件; 岩体承受极限应力产生初始破裂后的剩余弹性变形能的集中释放量决 定岩爆的弹射程度; 岩爆通过何种方式出现,这取决于围岩的岩性、岩体结构特征、弹性 变形能的积累和释放时间长短。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幔对流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4.1 概 述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地应力分布理论
海姆(A.Heim)静水应力假设(1878,瑞士):地壳中任意一点的 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岩爆的防治:
围岩加固:对已开挖硐室周边进行加固或在掌子面前方实 行超前加固。
改善应力条件:选择合理路线;设计合理断面;进行合理
施工;应力解除。 改善围岩性质:通过注水改善煤岩动力性质。 施工安全:岩爆发生时间多在爆破施工后1h内比较激烈。
4.3 高应力区特征
4.3.2
岩爆及其防治措施
岩爆发生的判据:
我国工程岩体采取以下的判据:
当 Rc / max 时,无岩爆; 7
第1112次课 第6章 地应力及其测量PPT课件
原理
6.2直接测量法(三、水压致裂法)
从弹性力学理论可知,当一个位于无限体中的钻孔受 到无穷远处二维应力场( , 1)的作2 用时,离开钻孔端部一 定距离的部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在这些部位,钻孔周边 的应力为
1 2 2 (1 2 )c2 o s
r 0
式中, 和 分r 别为钻孔周边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为
测量方法:
1)测量手段的不同划分: 构造法、变形法、电磁法、地震法、放射性法。
2)测量原理的不同划分: 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应变解除法、水压致裂法、 声发射法、X射线法、重力法
3)测量基本原理不同划分:
直接测量法: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 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获得原岩应力值。
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具有重 要意义。
一、 地应力测量的必要性
c 地应力分布理论: 1)海姆假设:(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静水
压力假设)h v H
海姆假说:在岩体深处的初始垂直应力与其上覆岩体的重量成 正比,而水平应力大致与垂直应力相等。
2)金尼克假设:(弹性力学假设)
周边一点与 轴 1的夹角。
当 =0º时, 取得极小值,此时
321
原理
6.2直接测量法(三、水压致裂法)
P
3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原理
如果采用图所示的水压致裂 系统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 并向该段钻孔注入高压水,
当水压超过 32 和1岩石抗
拉强度T之和后,在 =0º处,
也即所在方位将发生孔壁开 裂。设钻孔壁发生初始开裂 时的水压为 ,则P i 有
130
力
150
170
190
岩石力学基本教程 教学PPT 第6章 地应力综述.资料
2.高地应力现象
(3)探洞和地下隧洞的洞壁产生剥离,岩体锤击为嘶哑声并有较大变形,在 中等强度以下的岩体中开挖探洞或隧洞,高地应力状况不会像岩爆那样剧烈, 洞壁岩体产生剥离现象,有时裂缝一直延伸到岩体浅层内部,锤击时有嘶哑 声。在软质岩体中洞体则产生较大的变形,位移显著,持续时间长、洞径明 显缩小。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 地应力在绝大部分地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三个主应 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因而它是一个非均匀的应力 场。
➢ 地应力在空间上的变化,从小范围来看,它在空间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但就某个地区整体而言,其变化并不大。
相邻岩体的约束,不可能产生横向变形,即 x y 0 。而相邻岩体的阻 挡就相当于对单元体施加了侧向应力 x 及 y ,考虑广义虎克定律则有:
xE 1[x (yz)]0
(6.3a)
由此可得
yE 1[y (zx)]0 x y1 z1 H
(6.3b) (6.4)
式中,E为岩体的弹性模量, 为岩体的泊松比。令 (1) ,则有:
斯蒂芬森(O. Stephansson)等人根据实测结果给出了芬诺斯堪的亚古陆最大水平 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变化的线性方程:
最大水平主应力
h , m a x 6 .7 0 .0 4 4 4 H ( M P a )
最小水平主应力
h , m i n 0 .8 0 .0 3 2 9 H ( M P a )
a.共性 ➢ h=(1/4-1/5)φ; ➢ 钻进过程差异卸荷回弹,破裂主要发生在一定高度的岩芯根部; ➢ 拉张和剪切复合机制; b.产生条件: ✓ 弹性高,储能条件好的岩性条件,如火成岩; ✓ 整体块状; ✓ 高地应力条件, max ≥ 30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 1、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 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 2. 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 ➢ 3. 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 ➢ 4. 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 5.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
➢ 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 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②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1)岩体的自重应力 gravitational stress
➢ 自重应力:地壳上部各种岩体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应力,是由岩 体的自重引起的。
①地应力成因
地应力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 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 ➢ 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 ➢ 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 ➢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 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
➢ 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 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 学说。到20世纪六十年代, 板块构造学说问世。认为连 续的地震活动带把岩石圈分 裂分割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实际 上,不仅大陆板块在漂移, 大洋板块也在漂移。科学家 们在古气候、古生物、古地 磁和深海钻探等方面都找到 了大陆飘移的证据。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我国可分为三类基本反映构造应力场状态的地区:
➢ 强烈构造应力区:包括台湾、西藏、新疆、甘肃、青海、 云南、宁夏、四川西部等;
➢ 中等构造应力区:包括河北、山西、陕西关中地区、山 东、辽宁南部、吉林延吉地区、安徽中部、福建、广东 沿海地区及广西等;
关系。
➢ 6.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 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
➢ 7. 地应力的上述分布规律还会受到地形、地表剥蚀、风化、 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 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4.2 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中国大陆板块边界所受的外力分布
中国大陆板块受到外部印度 板块每年以5厘米速度和太 平洋板块每年以数厘米速度 的推挤,同时受到西伯利亚 板块和菲律滨板块的约束。 板块变形,形成主应力迹线, 印、太板块的移动促成了中 国山脉的形成,控制了地震 的分布。
活动构造应力( active tectonic stress ),即狭义的地应力,是地壳 内现在正在积累的能够导致岩石变形和破裂的应力。 剩余的构造应力( residual tectonic stress )是古构造运动残留下来 的应力。
➢ 近代地质力学的观点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构造应力的总规 律是以水平应力为主。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因地球 自转角度的变化而产生地壳水平方向的运动是造成构造应 力是水平应力为主的重要原因。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幔对流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4.1 概 述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地应力分布理论
海姆(A.Heim)静水应力假设(1878,瑞士):地壳中任意一点的 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4.1 概 述
4.1.1 地应力基本概念
➢ 地应力(天然应力、初始应力等, virginal stress ) 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
➢ 重分布应力(二次应力、诱导应力等,induced stress ) 由于工程活动改变了的岩体中的应力。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岩石力学
第四章: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Rock mass stress and its measurement
4.1 概 述
岩体介质有别于其他任 何介质的主要特征在 于,岩体内部应力和 自重及地质构造运动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受其影响导致岩体内 部初始应力场分布相 当复杂。
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岩 体内部应力重新分布 导致工程产生变形和 破坏,所以了解初始 应力场在岩体内分布 情况就显得非常重 要。
金尼克弹性力学假设(1926年,苏联) 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 泊松效应的结果。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地应力是静水压力? 地应力以垂直应力为主?
➢ 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 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 弱构造应力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南、 贵州、四川东部、黑龙江、吉林及内蒙的大部分。
同一类地区,其构造应力仍是不均匀分布, 与小的地质构造运动(地壳变形)有关,有的地 段强、有的地段弱。
x
y
n z
n 1 n
n
ihi
i 1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②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2)构造应力 techtonic stress ➢ 岩石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构造应力
在空间有规律的分布状态称为构造应力场。 ➢ 构造应力又可称为活动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 岩体自重作用不仅产生垂直应力,而且由于岩体的泊松效应和流变效应也会 产生水平应力。
➢ 研究岩体的自重应力时,一般把岩体视为均匀、连续且各向同性的弹性体, 因而,可以引用连续介质力学原理来探讨岩体的自重应力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1 概 述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②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
(1)岩体的自重应力 gravitational stress
地下某深度处的岩体重力为: z H
若将此处岩体视作均匀弹性体,考虑广义胡克定律:
x
y
1 E 1 E
x y
y
z
z x
0
0
x
y
1
z
z
4.1 概 述
4.1.2 地应力的成因、组成影响因素
当岩体由多层不同密度的岩层组成时,其中的自重应力可 用如下公式计算:
n
z ihi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