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两者的收入比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一个具体农户的经济生活情况的调查,获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总体发展趋

势。

2.找出所调查农户的经济发展途径,农民的经济来源,发现该地区农村经济来源的总体模

式以及在基础教育方面所投入的经济比例。

3.通过对该农户经济生活等相关内容的调查和分析,找出限制该农户在基础教育方面提高

的因素,合理的推断该地区农户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认知或者培养等其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4.针对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方案,便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

升级,促进农村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的完成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改善农村基础教育不容乐观的现状。

三、调查对象

四川省泸县福集镇玉蟾村七组农户:何大刚

四、调查时间

2012年1月18日开始调查

2012年2月10日调查结束

五、调查方法

主要是采用访问调查,地理考察,实地调查,经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

六、调查内容

1.关于现今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的调查

(1)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导致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量不足形成的缺口。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

备;二是基本的教师素质。而恰恰是由于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广

大农村地区在这两方面与城市地区的巨大差距,在基础教育资源存量方面存在

巨大的差距。

(2)由于近年经济政策原因导致的增量不足形成的缺口

2.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调查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农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更是系于教育。农村中小学是农村教育的基础,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充分拓展和发挥农村中小学的功能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并且发展现代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都特别需要在农业方面有技术、有知识、有创新的人才,然而人才的培养则要依赖于当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好与坏。

3.关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的调查

(1) .明确政府财政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主体

(2). 增加农村基础教育公共投入

(3) .明确各级政府在基础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

(4). 加强转移支付力度

七、调查结果

1.农村基础教育的相关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育人精神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人才观依然滞留在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生成性评价层面。

(2)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足。在一些学校,部分教师存在“教书、领工资、

看小孩”的思想,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

(3)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水平不达标。某些非师范教育培养的人员,通过一定的

社会关系,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进人学校从事基础教育活动,造成一定的教育事故。还有些教师知识陈旧,致使教学活动质量差。

2.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相对的局限性

以往社会普遍形成的人才观和评价方式,使广大家长和学生形成了“唯分”心理和思维定式,从而使新课程的改革无法实现和推进,使其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

3.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长期短缺、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硬件设备和教学仪器短缺,学校周边环境差。其次,基础教育的师资紧缺。农村许多学校缺少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的实施只能“喊口号,走过场,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农村广大学校缺少优良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又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比城市低,致使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从而加强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困难与艰辛。

八、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满足广大农民的学习需求,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服务。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2.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服务。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而此目标必须通过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才能达到。

3.组织文化体育活动。为提高农民的身心素质服务。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经济发达的社会,更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社会。拓展农村中小学的功能,把农村中小学建设成为农民文体活动中心,是促进农民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农民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农村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农民知识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