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设计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精神,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就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达成合作协议,为贯彻落实协议,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当前尤其要加快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推进人地挂钩试点工作,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第二,加快完善支撑改革的配套措施;第三,加快形成推进改革的组织领导格局。
土地综合整治,是通过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土地、资本、技术结合,对人(农民)、产业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的统筹,使农民从被动城市化到主动城市化,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2 综合说明
2.1项目基本情况
2.1.1项目名称及性质
2.1.1建设规模
2.1.3项目工期
2.2 项目建设内容
2.3 项目投资
2.4 项目设计目标、依据、原则
2.4.1 项目设计目标
2.4.2 项目设计依据
2.4.2.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4.2.2 国家有关规定和文件
(1)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7)《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
(8)《河南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规范全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豫土综治办发[2013]126号)。
2.4.2.3 土地整理标准和规范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4)《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7月)
(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7)《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2.4.2.4 地方性文件及有关计划、规划
2.4.3 项目设计原则
项目设计遵循技术可行、投资经济、工程安全、有利于项目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区所在地概况
3.2 项目区概况
3.2.1 自然条件
(1)项目区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
(4)土壤
(5)植被
(6)水文地质
(7)工程地质
(8)自然灾害
3.2.2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
(2)生产条件
(4)住房和人居环境
(5)公共服务设施
3.2.4 土地权属
项目区内农用地土地权属全部为集体所有。项目区内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由各农户经营,各农户和村集体签订了承包责任书。各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位置、四周边界、面积、期限、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中均有记载。目前项目区各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界限分明,无权属纠纷问题,项目区已进行的土地登记工作和农户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为土地综合整治后农用地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部分耕地已经承包给村集体,已经签订了责任承包合同。
4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基础设施条件
道路交通设施
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其余均为砂石路及土路。道路系统不是很通畅,断头路较多。宅间道路过窄,不利于消防和车辆出行,给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出行带来不便。
现有的路网系统尚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需要扩宽并且部分土
路需要改为水泥路。道路附属设施不全。
灌溉与排水骨干设施
项目拆旧区附近无河流经过,加之当地气候非常干旱,村民主要靠天吃饭,项目区内的机井,成为村中农田灌溉、生活饮水主要来源。
林网建设设施
项目区内有大量树木生长,但由于树种保育不良,生长情况较差,未形成系统的防护林带,生态防护林网体系极不完善。此次设计准备结合土地整理,将项目区地块内树木进行移植,沿规划生产道路重新布局并进行树种更新。
电力设施
项目区周边居民点有高压线路通过,用电可直接从村里接出,能够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村中乱拉电线的现象严重,存在火灾隐患。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严重影响了村镇的环境卫生质量。
居民家庭为露天厕所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项目区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除被当地群众开发种植树木、农作物外,大部分土地的生态植被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准备结合土地综合整理重新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