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及其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非金属矿物粉体千法连续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技术成果鉴定

非金属矿物粉体千法连续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技术成果鉴定

非金属矿物粉体千法连续表面改性技术通过技术成果鉴定郑水林
【期刊名称】《非金属矿》
【年(卷),期】2007(30)3
【摘要】2007年3月17日,由江阴市启泰非金属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完成的“非金属矿物粉体干法连续表面改性技术”通过了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的技术成果鉴定。

鏊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是以连续干法改性设备的研发为基础。

集设备、改性工艺、改性配方于一体的集成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SLG连续粉体表面改性机为核心的非金属矿粉表面改性技术。

对粉体和表面改性剂分散混合好、颗粒表面包覆效果好、对粉体的适应性好,
【总页数】1页(P18-18)
【关键词】表面改性技术;技术成果鉴定;矿物粉体;非金属;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矿业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粉体表面改性
【作者】郑水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0.6
【相关文献】
1.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J],
2.非金属矿物的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J], 郑玉琴
3.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J], 郑水林
4.氢氧化镁阻燃剂生产技术·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加筋耐压复合塑料管生产线[J],
5.非金属矿物功能填料表面改性技术与装备成果鉴定会在京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42. 煤系煅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和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442. 煤系煅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和应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2 0 0 3 年第 3 期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总第 3 3 期
〔 开发利用 ]
尸厂 不 /
1 前言
随着我国非金属矿加工及应用技术的快速发 展, 煤系锻烧高岭土作为填料或功能性填料在涂料、 塑料、 橡胶等有机高分子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对锻烧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 是要改变高岭土 粉体颗粒界面的性质, 改善锻烧高岭土与有机高分 子材料的亲合性, 提高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 性, 增强制品的多种性能, 起到功能性的作用, 增 加缎烧高岭土的填加量 ,提高产品档次,降低高分 子制品的成本。因此锻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是一种 非常重要的深加工手段, 也是扩大锻烧高岭土应用 领域和提高有机高分子制品质量的一条十分有效的
散和混合 。
面积计算出。 一般我们的经验用量是0 . 3 % 一1 . 5 0 / o 0
( 2 )钦酸脂偶联剂 钦酸脂偶联剂分为单烷氧型、 鳌合型、 配位型。 前者的特点是含有多种功能, 适用范围广, 主要适用 于处理干燥的锻烧高岭土粉体。 第二种含有乙醇鳌合 基,适用于含水多的高岭土粉体的表面改性。第三 种耐水性好, 多数不溶解于水, 不发生醋交换反应, 适用多种类型的l & 烧高岭土改性。 在锻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中, 钦酸脂偶联剂一 般不单独使用,主要还是与硅烷偶联剂混配使用, 其效果比单一用钦酸脂偶联剂改性要好。 ( 3 ) 铝酸醋偶联剂 铝酸酷偶联剂以前因易水解而很少使用。 近年 来厂家生产铝酸醋采取了部分满足中心铝原子配位 数的特殊结构, 使铝酸醋偶联剂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 . 2 表面改性的设备与工艺 一般锻烧高岭土的表面改性是以干法改性为 主。干法改性成本低,工艺技术要求不复杂,改性 效果能达到要求。目前国内表面改性的设备有高速 捏合机和连续改性机, 也可用高频振动研磨机等对 缎烧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 ( 1 ) 用高速捏合机改性 将锻烧高岭土粉体加人到捏合机中, 在搅拌叶 片的高速旋转运动下, 高速旋转的料流撞击到折流 板上,改变物料流动的方向,物料可旋转式的上下 转动, 强化了物料的混合与分散效果,当磨擦升温 后, 滴加助剂,调整l & 烧高岭土的表面性质。当温 度继续上升到9 0 ℃时, 以雾化或滴加的方式加人改 性剂,然后再进行高速搅拌等工艺。 ( 2 )用连续改性机改性 用S L G 三筒连续改性机时将锻烧高岭土和复合 改性剂按一定比例分加, 并以螺旋送料的方式进人

【精品文章】一文了解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精品文章】一文了解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一文了解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超细粉体具有常规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异性能,在先进陶瓷、微电子、航天航空、生物制药、光学检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稳定性低、易发生团聚和难于分散,需要对超细粉体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改善颗粒的表面特性和提高其分散性能,达到应用要求。

 一、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是指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包覆或薄膜、机械力化学、化学插层等。

目前工业上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机械化学改性法和复合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
 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粉体表面改性方法,是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

改性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SiO2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示意图
 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有机低聚物及不饱和有机酸等)。

 2、沉淀反应法
 沉淀反应法是利用化学沉淀反应将表面改性物沉淀包覆在被改性颗粒表面,是一种“无机/无机包覆”或“无机纳米/微米粉体包覆”的粉体表面改性方。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及其效果评价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及其效果评价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及其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9-09-19T15:05:36.73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1期作者:李森福[导读] 本文研究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剂其结果评价的有关内容,总结了粉体改性的方法,从而提高粉体表面的性能,促进非金属矿粉体表面特征的稳定与发展,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所以,非金属矿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有助于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的改性方法的实施,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粉体表面的探究方法。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结合了现代的信息技术、物理科学、化学方法,有助于全面提高粉体改性的效果,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生活中,满足社会经济发广东翔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的设计和功能不断的优化,在原材料以及填料的粉体表面性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时,其原有的功能被升级,粉体表面改性发展。

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的物化性质,晶体结构和表面湿润性等特性相结合,充分反应新材料的新功能。

非金属矿填料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工业复合材料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非金属矿填料在材料与有机高聚物间的界面性质不同,相容性差 ,因而难以在高聚物中均匀分散,直接或过多地填充往往导致材料的某些力学性能下降以及易脆化等缺点。

所以,对矿物表面改性,改变其原有的特性,并提高其分散效果,有助于提高材料本身的综合性能和力学性能。

因此在不断改变矿物质表面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矿物质表面的电荷性质,有助于提高其在涂料以及油漆中的分散性特点,并对涂料的色彩以及遮盖力和耐热性等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提高了涂料与基体的结合效果。

林外,对一些粉体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必须要结合其表面的光泽度和装饰效果等加以处理,赋予制品以更多的珠光效果。

针对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矿物质表面的处理,可以采取封闭性的处理措施,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还原其原有的特性。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使得改性非金属矿填料的用料持续增长,对非金属矿粉体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

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

1 我 国非 金 属 矿 物 粉 体 加 工 现 状
的市场 。
号采用猝发 随机信 号 ( b u r s t r a n d o m) 。信 号采 集 系统 要 完 整地 保 留原 始 信 号 中 的 信息 , 设 置 分 析 频 率 为 1 9 5 H z 及一定的采 样频 率 , 保 证采 样频 率 为分 析频 率 的2 倍 以上 , 来满足工程采样定 律的要求 , 采 样 时 间 约
场的导 向, 因此 对 于非 金 属 矿 物 粉 体 加 工技 术 的 研 究和 发 展 的 方 向 应 该 加 大研 究 的 力 度 。 关键词 : 非金属 ; 加工 ; 分析 ; 探 讨
中图 分 类 号 : T B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5 ) 0 2 — 0 1 6 8 — 0 2
参 考 文 献
[ 1 ]张建 , 唐文献 , 马宝等. 莱轿 车白车 身试验模 态分析[ J ] . 江苏科技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 2 0 1 2 , 2 6 , ( 2 ) . [ 2 ]杨荚, 赵 广耀 , 孟凡亮. 某轿 车白车 身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J ] . 东 北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 2 0 0 8 , 2 9 ( 7 ) . [ 3 ] 千禹平, 吴建闭. 关于白车身有限元模 型 实验验证 的研 究E J ] . 上
为 1 8 0秒 。
2 . 2 实 验 测 点 布 置 布置 测 点 的 原 则是 让 测 量 分 析 模 态 更 清 楚 全 面 地 反 映白车身振 动模 态 , 因此 测 点均匀 布 置在 白车身 特 征部位 , 例如轮罩 、 前 横梁 、 A柱 、 B柱 、 地板 横梁 、 顶盖 横梁等部位 。实验将 1 3 8多个测 试点 , 沿 车身 纵 向对 称 面安排布置 , 同时采集测点 沿 X、 Y、 Z三个方 向的振

非金属矿:创新加工技术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非金属矿:创新加工技术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综合利用技 术或无尾矿加工技术将成为 而且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
未 来 非金 属矿 提 纯 技术 的 主要 发 展趋
此外 ,纳米技术作 为覆盖学科领域 技术对这 些原材料进行深加 工,提高 其
势 ,促进相 应设 备的研发与应用 ;环境 极 广的高新科技而备受 关注 ,并逐渐渗 分散性 能和应用性能 ,进而提高市场 竞 友好型设备将更受青 睐。 透到非金属矿物加 工过 程 中,用于提高 争力 。粉体改性 技术 已经成为 当今粉 体
属矿物材料 的功能发挥有很大影 响,因 结构和理化性质来 制备 天然纳米材料 ; 有 了很大进步 ,像 P S C连续式粉体表面
此 ,粉 碎分 级是实 际生产 中至 关重要 的 其二 ,利用非金属 矿物在纳米尺度 的间 改性 机生产工艺现 已十分 纯熟 ,促成 了 环节 。 层结构 ,实现 物质 在纳米尺度 的分散 ; 表 面改性技术飞跃性 的发展 。就 我国当
程 塑料 、光导纤维等新型 材料 对非矿原 量高 ,水 平一流 ,整体进步显著 。单从 术的水平和层次 ,意义深远 。
料 更严格的质量 要求 ;
技术层 面来说 ,国 内粉碎分级设备 主要 3 . 表 面改性 非金属矿 的表 面或界面性质 ,如 吸
( 3 )各 种 新技 术如 超声 波等 在非 是 采用多台小设备 ,虽然能满 足用量 的
钙 ,涂料工业 用的膨润土等 。 的要 求 ,尖端的选矿提 纯技术—— 微细 ( 2 )非 金属 矿选 矿将 向高纯 、超
1 . 选 矿提 纯
粒选矿提 纯和 综合 力场 ( 重力 、 离心力 、 细技术领域迈 进 ,以满足特种 陶瓷 、工
中 国 粉 体 工 业2 0 1 3 N o . 3 l ■

【精品文章】一文粉体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方法

【精品文章】一文粉体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方法

一文粉体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方法
现代新材料的设计和功能化,离不开作为原料或填料的粉体表面性质的设计和功能化。

粉体表面改性主要根据应用需要有目的地改变粉体表面的物化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能、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

如何评价粉体表面改性效果,下面小编做简要介绍。

 一、粉体表面改性效果评价方法
 目前,表面改性效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应用结果评价法、预先评价法。

 (一)应用结果评价法
 应用结果评价法是通过测试改性粉体填充形成的制品性能,特别是力学性能就可对改性效果作出直接评价。

优点是结果可靠,但存在的问题是测试过程费用较高。

 目前,应用结果评价法主要应用于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和应用中。

 (二)预先评价法
 预先评价法对改性粉体进行物理性质、化化性质和表面特性的测试,比较改性前后指标的变化,达到预先评价改性结果的目的。

预先评价法主要分为:润湿性评价法、表面自由能评价法、药剂吸附量评价法、红外光谱、X射线、差热分析、表面分析新技术。

 1、润湿性评价法
 润湿性包括渗透时间、接触角、吸油率、活化指数等指标,是衡量粉体与聚合物之间相容性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润湿好的粉体,填加到聚合物。

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

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

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现状和发展探讨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环保新型材料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非金属矿物粉体是现在新型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在很多的工业建筑材料都采用非金属矿物粉体,其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很好,成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大大的提高,对于现在工业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非金属矿物粉体的加工技术有了自己的专项技术,已经能够规模性的生产,未来的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成为材料市场的导向,因此对于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应该加大研究的力度。

标签:非金属;加工;分析;探讨TB1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现状对于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的认识,我国应该在很早就听说过,但是非金属矿物粉体的功能性了解还是不够。

现代工业发展的速度,使得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推广。

我国在这个领域开始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尤其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的非金属矿加工业已发展相当有规模,能够独立生产新型的非金属矿物粉体,形成专业的产业链。

例如:云母、石墨、高岭土膨润土、蓝晶石等,2002年这些矿物深加工产品的进口量分别较前一年增长62.5%、33.2%、41.4%、100.2%和11.4%。

2002年我国优质高岭土的进口量达到上万吨,平均价格214.5美元每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石墨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现在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能国外的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现在我国的非金属矿产品市场已经拓展到国外的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现在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粉体的产量合计已达4500万吨以上,从这个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已经颇具规模,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目前,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产品的出口量也是很大的,国外一些国家都进口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粉体产品。

但是,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粉体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非金属矿物粉体产品的档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够长期的占领国际市场,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P oe t& T c n lg rjc e h oo y
非 金属矿 物 粉体 表 面改性 技 术
本 项 技 术 成 果 包 括 干 法 连 续 表 面 改 性 技 术 、 SLG 型 该项 技术成果 已于 2 0 0 7年 3月 l 3通 过 了 中 国 建 1 7
连 续 粉 体 表 面 改 性 机 , 湿 法 表 面 改 性 技 术 ; 煅 烧 高 岭 土 筑 材 料 工 业 协 会 组 织 的 技 术 成 果 鉴 定 ( 材 鉴 字 [ 0 7 建 20 】
改 性 温 度 可 以 根 据 需 要 方 便 调 节 , 可 达 到 130 ~ 铝和超 细 氢氧化 镁、超 细二 氧化硅 ( 白炭黑) 、超 细绢 云母 粉 、 l 40℃ ; ④ 可 以 在 一 机 上 实 现 二 种 以 上 改 性 剂 的 复 合 改 超 细 硅 藻 土 、 氧 化 铁 红 等 的 湿 法 表 面 改 性 研 究 开 发 , 部 分 已
性和二 种以上粉体 的复合改 性。 该项技术及 S LG连 续 粉 体 表 面 改 性 机 已 有 l 0多 台 0
在工 业上 得到 了应 用 。 湿法 表面 改性 工艺 适用 于湿 法制 备无 机超 细粉 体工 艺 ,
( )应 用 于 超 细 轻 质 碳 酸 钙 、超 细 重 质 碳 酸 钙 、超 细 高 特 别是 1 i 以下无 机超 细和纳 米粉体 ,如超 细和 纳米碳酸 套 T I 自度 煅 烧 高 岭 土 、滑 石 粉 等 非 金 属 矿 物 超 细 粉 体 的 表 面 钙 、超 细重质 碳酸 钙、超 细氢 氧化铝 和氢 氧化镁 、超 细二氧
0 ,并 获 2 0 0 7年 建 筑 材 料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奖 二 等 表 面 改 性 技 术 , 陶 瓷 颜 料 表 面 改 性 技 术 ,纳 米 粉 体 的 表 第 0 3号 ) 面 改 性 技 术 、 硅 灰 石 矿 纤 的表 面 改 性 等 。

非金属矿粉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

非金属矿粉的表面改性研究及应用

下干燥填料矿粉,至其含水率低于O % . ,投人高速 5
搅 拌 机 中, 不 同质 量 的钛酸 酯 偶联 剂 以l5 将 :比例 用
钛酸酯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性结构的物质, 其
分子 中 一端 易 于水 解 的烷氧 基( 0) R 与无机 物 表面 的 自由质子 发生 化学 反应 ,形成 牢 固的 T 一 0键 , i 在 填 料表面 直接 生成 偶联 化层;另 一端 基团则 具有 亲有机 物质 的性 质,可与有 机物 质分 子反 应或 物理 缠绕 。从而把 两种 性 质不相 同的材料 牢 固 的结 合起
22实验 方法 .
性,提高材料 的机械强度和综合性能。 本文以碳酸钙的表面改性为例, 讨论用钛酸酯
偶联剂 和硬脂 酸对 非金属 矿粉 的表面 改性 方法 和效 果评价 。 l改性 剂及 实现机 理
11 酸 酯 偶 联 剂 .钛
用钛酸 酯 偶联剂 改性 :在 烘 箱 中于 15 lO 0一  ̄ IC
油性基团,可防止碳酸钙粒子分散性能。 改性剂 的用量受 矿物 的表面特 性和矿 物粉 体 的
比表面 积等 因素决定 。 2 实验 部分
21 . 试验 试 样 与设备
重质碳酸钙粉( 平均粒径 1 m ,钛酸酯偶联 0u )
 ̄(T )硬 脂 酸, J S, T 液体 石蜡 ( 白油)聚 氯乙稀 (VC , , P ) 双 辊 混炼机 , 高速 搅拌机 。
中图分类号:T 30 Q 2.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 — 7(06 50 1— 041 220 ) — 40 6 0 0 3
Su ya dAp l aino raeMo i ct no nM eal n rl| h n i a t l/ nin nvri td pi t f u fc df ai f n c o S i o No - tlc i Miea Z a gGu- ne /Xij gU ies y l a a t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非金属矿加工利用的目的是通过肯定的技术、工艺、设备生产出充足市场要求的具有肯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纯度或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粉体材料以及肯定尺寸、形状、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功能等的功能性产品或制品。

非金属矿物加工利用技术重要包含以下二个方面:(1)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

重要包括矿石的粉碎与分级技术、选矿提纯技术、矿物(粉体)的表面或界面改性技术、脱水干燥技术、造粒技术等;(2)非金属矿物材料加工技术。

重要包括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原材料配方技术、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1.1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是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所必需的加工技术,目的是通过肯定的技术、工艺、设备生产出充足市场要求的具有肯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纯度或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表面或界面性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或产品。

(1)“粉碎与分级”是以充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材)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要求的粉体加工技术。

重要讨论内容包括:粉体的粒度、物理化学特性及其表征方法;不同性质颗粒的粉碎机理;粉碎过程的描述和数学模型;物料在不同方法、设备及不同粉碎条件和粉碎环境下的能耗规律、粉碎及分级效率或能量利用率及产物粒度分布;粉碎过程力学;粉碎过程化学;粉体的分散;助磨剂的筛选及应用;粉碎与分级工艺及设备;粉碎及分级过程的粒度监控和粉体的粒度检测技术等。

它涉及颗粒学、力学、固体物理、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流体力学、机械学、岩石与矿物学、晶体学、矿物加工、现代仪器分析与测试等诸多学科。

(2)“表面改性”是以充足应用领域对粉体原(材)料表面性质及分散性和与其它组分相容性要求的粉体材料深加工技术。

对于超细粉体材料和纳米粉体材料表面改性是提高其分散性能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决议其市场的占有。

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的重要讨论内容包括: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表面改性过程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表面或界面性质与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的关系;表面改性剂的种类、结构、性能、使用方法及其与粉体表面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模型;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途无机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工艺条件及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剂的合成和表面改性设备;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方法;表面改性工艺的自动掌控;表面改性后无机粉体的应用性能讨论等。

铝酸酯偶联剂在几种非金属矿粉体中的表面改性应用研究

铝酸酯偶联剂在几种非金属矿粉体中的表面改性应用研究

铝酸酯偶联剂在几种非金属矿粉体中的表面改性应用研究前言许多非金属矿粉体材料,特别是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高岭土、云母、石英粉、粘土矿粉等天然非金属矿粉体材料,是橡胶、塑料、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填料。

其材料来源广,价格便宜,品种繁多,填充量又大,所以很受欢迎。

但是作为填料,不仅要起到增量、增容,降低成本的作用,还要提高其加工性能等。

而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又有它自身的缺陷—亲水性和惰性性质,使得它与疏水的有机体相容性较差。

如果直接使用这些矿物粉体作为填料,则两者间的界面较容易产生剪切应力,最终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因此,为了很好的利用这些非金属矿粉体作为橡胶、塑料、胶粘剂的填料,就必需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改性剂。

它的使用恰好能解决上述的问题,因为偶联剂是一种两性结构物质,分子中的一部分基团可与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的各种官能团反应,形成强有力的化学键合,另一部分基团与有机高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包覆,从而将非金属矿物粉体与有机基体两种性质差异比较大的材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偶联剂的使用还可提高填料的填充量,改善体系的流变性能。

所以偶联剂是有机—无机材料两者的桥梁。

铝酸酯是较新发展起来的偶联剂,在非金属矿粉体改性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铝酸酯偶联剂的特点及种类铝酸酯偶联剂问世于1986年,是由我国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偶联剂。

近几年来,铝酸酯偶联剂是发展较快的偶联剂之一,原因是采用了能部分满足铝酸酯中心铝原子配位数的合成方法,解决了其易水解的问题。

它的外观一般呈白色或淡黄色,与无机粉体表面反应活性大、色浅、无毒、味小、热分解温度较高,而且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稀释,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且性能高的偶联剂。

2.作用机理铝酸酯偶联剂的结构通式为ROAl(OR,)2[1],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性质的官能团,一种官能团可与非金属矿粉体表面的极性基团进行反应,另一种官能团则与高聚物反应,由此,使铝酸酯成为无机—有机材料两者结合的桥梁。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1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1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上海汇精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凤阳汇精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刘涛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是伴随现代新型复合材料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虽然它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对于现代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无机/无机复合材料、涂料或涂层材料、吸附与催化材料、环境材料以及超细粉体和纳米粉体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物材料必须的加工技术之一,对提高其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至关重要,是优化非金属矿物材料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中国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晚了约20年。

90年代以后,由于相关产业,特别是塑料、橡胶、涂料等的快速发展,中国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速度加快,但改性装备还是以塑料行业的高速加热混合机为主,90年代末期开始了专用表面改性设备的研发。

2000年以来,以表面改性配方、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设备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得到缩小。

本文在综述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近年来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装及产品的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1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能够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如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无机沉淀包覆或薄膜、机械力化学、化学插层等可称为表面改性方法。

目前工业上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沉淀反应改性法和机械化学改性法及复合法。

(1)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这是一种利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官能团在颗粒表面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

所用表面改性剂主要有偶联剂(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锆铝酸酯、有机络合物、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酸及其盐、高级胺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油或硅树脂等)、有机低聚物及不饱和有机酸等。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关于非金属矿物分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主要分为表面化学改性法、沉淀改性法、机械化学改性法等。

在表面改性法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表面化学包覆改性法,这是一种通过利用表面改性剂分子中的吸附功能,来发生化学反应。

对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其中又分为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两种。

沉淀反应法是通过物质的沉淀反应,将物质表面的沉淀并包覆进表面,达到改性,这种方法属于无机包覆。

而机械力化学改性法是需要通过利用机械力的作用来激活物质颗粒表面的活性,增强其的反应活性,从而达到增强有机基质或有机表面改性剂的使用的目的。

非金属矿物粉体的表面改性主要是需要依靠相关处理剂发生反应来实现改性,表面改性剂在粉体表面改性处理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当前科技飞速发展,非金属矿物粉体的相关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展,一些物质专有的改性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

2、非金属矿物粉体工业的现状2.1关于我国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左右开始重视起非金属矿物粉体的相关功能性。

到20世纪90年代,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与沉淀,我国的非金属矿加工业已发展成了一定的规模。

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甚至可以大量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中也能占得一定的位置。

非金属矿物的加工的特点是矿物种类多,应用范围广,技术要求较复杂等。

在国内各种非金属矿加工的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

不同种类的非金属矿物质需要的处理手法也不同,有些可以直接进行粉碎后加工成为商品,有些必须还要有提纯的过程,再对此进行深度的加工后才能得到比较完整的成品。

2.2非金属矿物粉体加工技术的现状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是随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而发展的新型技术,在现有的表面改性剂基础上,通过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能够根据对材料的需求,采用先进的智能技术进行设计运算,有效减少在工艺方面的工作量,方面进行操作,能够进一步突出表面改性技术的科学性,保证产品的质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在建筑涂料改性中的应用

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在建筑涂料改性中的应用

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在建筑涂料改性中的应用建筑涂料作为建筑物的装饰、保护材料涂刷在建筑物表面,要求有肯定的细度、附着力、遮盖力、耐沾污、耐洗刷、耐老化、耐热性、流平性、较短的干燥时间、适合的最低成膜温度等性质。

当以常规的配方制备的建筑涂料达不到要求的性能时,就要求对其进行改性。

由于(非金属矿)物具有其他矿物材料所不具备的多种特性,如可塑性、粘性、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因而人们在制备建筑涂料时,常加入各种非金属矿物材料,用于改善或加强涂料某方面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涂料的成本。

在建筑涂料的改性制备中,常用的几种非金属矿物有膨润土、硅藻土、高岭土以及累托石等。

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重要成分,与浩繁矿物如高岭石、水铝英石和绿泥石等伴生的一种特别紧要的粘土矿物;硅藻土是一种水合镁、铝、硅的粘土矿,重要成分重要为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和少量的石英、长石及有机质;高岭土是以高岭石为主体,由多种粘土矿物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混合体;累托石是一种由类云母单元层和蒙脱石单元层在特别自然条件下构成有序混层结构的稀有粘土矿物。

以上几种非金属矿物在建筑涂料改性中的应用重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涂料分散性、稳定性膨润土系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优良的亲水性,与适量水结合成胶体状,在水中能释放出带电微粒,这种微粒的电斥性使之在涂料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悬浮、稳定等特性,因此常用于涂料中作分散剂。

以膨润土、水玻璃和水等为原材料制备水性内墙涂料,试验表明,在水性内墙涂料中加入适量膨润土制出的涂料比一般涂料分散更均匀(不易沉淀),更耐水,涂料膜更平整光滑均匀,保色性、耐候性更好。

蒙脱石矿物晶体构造属2∶1型层状硅酸盐,构造单位层由两片(Si—Al)—O四周体和中心的一片[Al(Mg,Fe)—(O,OH)]八面体构成,结构单元层中存在着阳离子异价类质同象置换,使得蒙脱石晶胞像一个带电的“大阴离子”,具有吸附阳离子的本领,但是阴阳离子间的束缚力较弱,这些阳离子可以交换。

粉体改性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粉体改性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粉体改性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在使用粉体改性剂对超细粉体做表面改性的效果,并非只是一个粉体改性就能改变超细粉体所存在的问题,还有跟客户配方,设备,工艺,原材料,地域等因素息息相关。

1.粉体改性剂对超细粉体表面改性的效果?
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表征及评价有直接评价法和间接评价法。

直接评价法是通过测定经改性后的粉体作为填充物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在材料中的加工性能等来评定其改性效果。

间接评价法是通过改性物料的一些参数来表征粉体表面改性效果,例如接触角、粘度、亲油性和平均粒径等方法。

也可采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机理进行分析并评判其改性效果。

2.影响粉体改性剂的元素是什么?
影响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粉体原料的性质、表面改性剂配方、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设备等。

粉体原料的比表面积、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比表面能、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团聚性等均对表面改性效果有影响;表面改性剂的配方包括选择品种、确定用量和用法等内容;表面改性工艺要满足表面改性剂的应用要求,同时要求工艺简单、参数可控性好、产品质量稳定,而且能耗低、污染小;高性能的表面改性机应能够使粉体及表面改性剂的分散性好、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的接触或作用机会均等。

要想充分挖掘粉体改性剂的效果,必须提供一个满足条件环境进行测试,同时配备专业的仪器来判断最终的
使用效果,否则单凭自己的肉眼,出来的效果是很难准确的。

2023年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势分析

2023年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势分析

我国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及优势分析一、我国非金属矿资源现状我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东部地区探明储量增幅减缓,大部分矿山进入中晚期,储量和产量逐年降低,接替资源勘探不足,但东部地区对非金属矿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西部地区资源储量丰富,地质工作程度浅、推断储量大,开发利用的自然条件差,市场需求量少;东北部地区部分资源储量丰富,品位好,开发利用起步早,具有较大的进展空间。

我国非金属矿资源具有肯定优势:1、种类比较齐全已发觉的91种资源,涵盖了冶金辅料、化工原料、建材原料和其他非矿品种。

部分非金属矿资源储量在世界占有较大比重:硅灰石43%、石墨32%、菱镁矿30%、重晶石20%、硼矿物16%。

2、资源总量较大,资源有肯定保证程度二、我国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现状1、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进展目前,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已基本建立起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研发的工业体系,非金属矿工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出口创汇的产业。

我国的石墨、萤石、重晶石、硅灰石、石材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出口非金属矿产品品种已有100多种。

非金属矿工业的进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进展和提高。

我国非矿的开发涉及到原建材、地矿、冶金、化工、机电、煤炭、核工业、轻工、有色等多个行业,各行业依据各自的条件,开发了不同品种的产品,形成了多行业开发的格局。

当前,我国非金属矿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短,已拥有比较成熟的加工高纯石墨、石英、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云母制品、重质碳酸钙等生产技术;能生产各类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技术装备,一些设备的性能及工艺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生产汽车、机电、环保等行业所需的石墨密封材料、石墨导电涂料、石墨润滑材料、石棉摩擦材料、防火隔热材料、催化、吸附与过滤材料、分子筛、防辐射、高硬、高耐磨材料等。

在投资形式上,我国非金属矿工业现有的全部制的形式有国有的、民营的、合资的、国外独资的。

上市公司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表现出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极大的爱好与投资需求。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非金 属矿物 粉体的表面改 陛,主要是依靠表 面改 性剂( 或处理 剂、包覆剂 ) 在粉 体颗粒表 面的吸 附、反
物 、不饱 和有机酸 、有机硅 、水溶性高分 子以及 金属 氧化物及 其盐等 ,常见 国产 品种及其应用列于下表 。
表 面 改 性 剂 及 其 应 用
名 称 品 种 应 用
碳 酸钙 碳 酸 镁 、高 岭 土 、滑 石 、 硅 灰石 氧化铁 、重晶石 、氢 氧化 铝 氢 氧化 镁 、粉煤 灰 、石膏 粉 、 云母 叶 蜡 石 等
、 、 、 、
铝钛 复合 阴离子 阳离子 非 离 子
F l T 2 T 、F 一 硬脂 酸( 、磺 酸盐及其 酯、高级磷酸 酯盐 盐) 高级胺 盐( 伯胺 、仲胺 、叔胺及 季铵盐 ) 聚 乙 二 醇 型 、 多 元 醇 型 聚丙烯酸( 盐)
云 母 、 高 岭 土 、滑 石 、 钛 白 粉 、 氧 化铝 氧化镁 、颜料等

钛盐

铬 盐、铁盐 、硅酸 盐 、铝盐 、镁 盐、锆盐 、锌 盐、镉盐等
2 0 年 以来 ,随着 与非金 属矿物粉体相关高技术 00 和新材料 的发展及无 机粉体应用技术 的显著进展 ,表 面改性非金属矿物粉体 用量 不断增加 ;针对超细重 质

滑 石 、硅灰 石 、氧化 铁 、高 岭土 、 高 岭土 海 泡 石 、云 母 、 叶 蜡 石 等

表 面活性 剂
轻质碳酸钙 、重质碳酸钙、硅 灰石 、 膨润土 、高岭土、氢氧化镁、滑石 、 叶蜡 石等 碳 酸钙 、磷 酸钙 、硅 灰石 、滑 石 、 铁红 颜 料 等

水溶性 高分子 有机硅 有机低聚物 不饱和有机酸

石 、重晶石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叶蜡石 等 石英 二 氧化 硅 、玻璃 纤维 、高 岭 土 滑 石 、硅 灰石 、氢 氧化 铝 、氢 氧化镁

粉体表面改性处理介绍

粉体表面改性处理介绍

表面化学包覆
利用表面化学方法,如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游离基反应、鳌合反应、溶胶吸附以及偶联剂) 在无机矿粒(填料或颜料)表面的吸附或化学 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局部包覆使颗粒表面有机 化而达到表面改性的方法,它是无机填料或颜 料的主要表面改性处理方法。
常用改性剂 偶联剂
—— 最常用的矿物表面改性 剂 高级脂肪酸及其盐
低聚物;(3)硅烷水解物与矿物表面羟基缩合、脱水,低聚物和
矿物表面羟基形成氢键;(4)脱水反应发生,氢键转化为共价键。 经上述反应过程,矿物表面最终被-R所覆盖,形成界面区域。
硅烷偶联剂与玻纤表面形成化学键已经采用
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手段证实。研究还表明,附
着在矿物表面的硅烷偶联剂不是简单的单分子层
改性过程中对颗粒难以做到处理均一、颗粒表面改性层可 控等目的。
(2)湿法改性 湿法改性是指颗粒在一定浓度的改性剂水或有机溶 液中,在搅拌分散和一定温度条件下,通过颗粒表面的
物理作用或化学作用而使改性剂分子吸附于颗粒表面,
达到对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的方法。该方法改性完全 ,颗粒表面包覆完整,颗粒的改性效果好且稳定。但是 采用该方法改性后的粉体如果要在干态下使用,还需要 进行干燥后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较高。
作用: 用高级脂肪酸及其盐(如硬脂酸)处理无机填料 或颜料,有一定的表面处理效果 可改善无机填料或颜料与高聚物基料的亲和性, 提高其在高聚物基料中的分散度。 本身具有润滑作用,可使复合体系内摩擦力减 小,改善复合体系的流动性能。
不饱和有机酸
不饱和有机酸作为无机填料的表面改性剂带 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双键及一个或多个羟基, 碳原子数一般在10个以下。 酸性越强,越容易形成离子键。
无机填料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再通过加热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及其效果评价
新材料的设计和功能不断的优化,在原材料以及填料的粉体表面性质得到进一步优化时,其原有的功能被升级,粉体表面改性发展。

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的物化性质,晶体结构和表面
湿润性等特性相结合,充分反应新材料的新功能。

非金属矿填料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
工业复合材料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非金属矿填料在材料与有机高聚物间的界面性质
不同,相容性差 ,因而难以在高聚物中均匀分散,直接或过多地填充往往导致材料的某些力学性
能下降以及易脆化等缺点。

所以,对矿物表面改性,改变其原有的特性,并提高其分散效果,有助于提高材料本身的综合性能和力学性能。

因此在不断改变矿物质表面性能的基础上,进
一步扩大矿物质表面的电荷性质,有助于提高其在涂料以及油漆中的分散性特点,并对涂料
的色彩以及遮盖力和耐热性等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提高了涂料与基体的结合效果。

林外,
对一些粉体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必须要结合其表面的光泽度和装饰效果等加以处理,赋予制
品以更多的珠光效果。

针对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矿物质表面的处理,可以采取封闭性的处理
措施,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还原其原有的特性。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
于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提高,使得改性非金属矿填料的用料持续增长,对非金属矿粉体改性
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粉体改性物理方法
粉体改性的原理,针对涉及矿物粉表面的性质以及表面质点的性质以及化学键的分布。

粉体与表面改性剂相互结合,以达到吸附、键合等作用,提高其热力学性质,并利用上述原
理设计出矿物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通过非金属矿粉体表面改性物理方法的研究,在不改变
矿物本身特点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非金属矿粉体的性能,突出粉体表面改性后的应用效果。

与此同时,通过不同的改性物理研究方法,综合对比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研究方法的优势以及
不足,从而选择合理的方法利用非金属矿粉体表面改性研究提升其性能。

(一)包覆改性
利用粘附力的作用,将改性剂覆盖于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并利用吸附、附着等相对
简单的方法进行包膜处理。

在矿物质粉体与改性剂相互混合时,需要按照要求选择一定比例
物质进行混个,并在搅拌器等作用下,将改性剂整体吸附于粉体的表面,从而形成相对比较
有序的混合体,从而固定或包覆膜于粉体表面,形成多层的包覆膜。

(二)高能改性表面
该方法是利用等离子体等技术手段,对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进行改性处理。

高能改性
方法不需要借助于改性剂就可以达到改性的效果,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

然由于高能表面改性技术本身比较复杂,实施成本高,使得该方法的使用并不常见。

高能改
性方法的应用虽然成本较高,技术要求多,但其在改性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非金属矿粉体
表面性能的多元化发展。

该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渐优化技术层面的应用,以普
及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的特性。

(三)沉淀反应改性
该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沉积一层或
者多层的改性剂,从而达到改性的效果。

通过沉淀反应加速物质改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
高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物质的表面特性的优化,同时能够丰富物质的用途。

二、化学方法
(一)表面化学改性
利用化学官能团与矿物质粉体表面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使得改性材料被吸附于表面。


方法主要应用在塑料以及橡胶材料中,并通过其他材料的补强作用达到矿物填充的目的,应
用于其他行业。

通过化学方法达到非金属矿粉体表面改性的效果,符合生产生活的需要。


化学改性的方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技术等才能达到改性的目的,合理控制环境污染问题。

(二)无机物等改性
利用无机物改性的方法,以是制备云母珠光颜料 ,氧化钛、氧化铬、氧化铁、氧化锆等
金属氧化物包覆在云母粉表面,能用于化妆品、塑料、油漆等产品中,产生珠光效应。

而改性
过程中无机物的用量情况需结合被包覆的厚度以及表面积配比。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填充后形成的产品,其力学性能比较突出,改性
效果好。

虽然成本高,工序复杂,但结果可靠性高,其表面的改性被广泛的应用。

在对改性
产物进行化学物质特性以及表面特性的测量后,可以达到对改性产物的先后评价结果的目的
性研究效果,从而达到预先评价改性的目标。

由于改性粉体在急性液体中的接触角越大,其
必然会受到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其改性效果越好。

所以,在比较接触角变
化的过程中,可以对改性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

绝大多数的非金属矿粉体改性具有较大的表
面自由能,粉体表面经过改性附着后,表面能降低,并评价改性效果。

药剂吸附量评价法,通过测定非金属矿粉体改性表面的吸附情况,达到改性效果。

矿物
粉体的性能取决于改性剂在表面吸附量的多少, 也取决于药剂与矿物间的作用性质,两者化学
键合作用越强,则改性效果越好。

三、红外光谱、X 射线改性方法
红外光谱是粉体表面改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矿物谱图分析粉体表面的特征,并将改
性后的粉体样本进行红外线分析,有助于发挥改性剂的作用。

该方法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日
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实践中。

利用X射线研究固体物质的结构特点,是矿物质改性应用研究的
重要方法。

而利用力学等方式对改性剂进行处理的矿物粉体,使其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且
矿物质内部结构的随之发生了变化。

通过X射线研究改性效果,能够获得的改性研究评价结
果更可靠。

四、差热分析、新技术
差热分析发主要是利用加热的方法,将物质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
的热效应反应。

对改性产物进行差热分析 ,可分析矿物粉体表面改性效应和机理。

而新技术主要是针对固体表面分析技术,结合了近几年发展的新技术而开展的矿物质表面改性方法,主
要以电子能谱、二次离子质谱等为主。

通过分析粉体表面有关的信息,可以通过光谱等分析
粉体表面的特点,并了解改性前后的变化情况。

因此,新技术对粉体表面深层次的理论分析
以及揭示改性剂粉体表面的作用情况等,起到了独特的优越性。

五、结论
本文研究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特点,并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必然可以极大的提高粉
体改性的效果。

结合光谱技术以及新技术等探测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的特点,有助于优化粉体
表面的特性,提高非金属矿粉体表面的改性优势。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研究,为现代生产生活
工艺进步提供了可靠的应用参考方法,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非金属矿粉体改性方法
众多,且不同的改性方法应用条件以及适用情况不同,企业可以结合不同的非金属矿粉体改
性的需要,合理选择最佳的改性方法,以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水林.非金属矿粉体加工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04)
[2]李宝智.硅烷偶联剂在硅酸盐矿物粉体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非金属矿. 2007(S1)
[3]王全喜,李双妹.偶联剂在非金属矿粉体改性中的适用性[J].广东化工. 2006(06)
[4]陈龙武,任煜,甘礼华,葛奇.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