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x2
中医学-麻疹
麻疹1.病因病机病因:感受感受麻疹时邪。
病机:邪犯肺脾,肺脾热炽,外发肌肤。
其主要病变在肺脾。
2.诊断要点1)易感儿,流行季节,近期有麻疹接触史。
2)初期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
3)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
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
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3.辨证要点麻疹首先要判断证候的顺逆。
1)顺证:身热不甚,常有微汗,咳嗽而不气促。
3~4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均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润,分布均匀,无其他合并证候。
疹点均在3天内透发完毕,后依次隐没回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
2)逆证:见形期疹出不畅,或疹出即没,或疹色紫暗;高热持续不降,或初热期至见形期体温当升不升,或身热骤降,肢厥身凉者;并见咳剧喘促,痰声辘辘;或声音嘶哑,咳如犬吠;或神昏谵语,惊厥抽风;或面色灰青,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均属逆证证候。
4.病证鉴别1)感冒一般无明显目赤胞肿、畏光羞明、眼泪汪汪等眼部症状,无麻疹粘膜斑。
2)风痧发热1天左右,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可伴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皮疹初见于头面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
出疹2~3天后,发热渐退,皮疹逐渐隐没,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沉着。
无畏光、泪水汪汪和麻疹黏膜斑。
3)奶麻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突然高热,持续3~5天,身热始退或热退稍后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以躯干、腰部、臀部为主,面部及肘、膝关节等处较少。
全身症状轻微,皮疹出现1~2天后即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斑。
4)丹痧多见于3~15岁儿童,起病急骤,发热数小时到1天内皮肤猩红,伴细小红色丘疹,自颈、胸、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
在初诊是可伴见口周苍白圈、皮肤线状疹、草莓舌等典型症状。
79 传染病科 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麻疹诊断标准(2012年版)》。
(1)初起有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表现,但发热渐高,目赤,畏光流泪,口腔颊部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发热3~5天则出疹,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遍及全身,皮疹出齐后,热渐退,疹渐消。
(2)在流行季节,有麻疹接触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6-2008:麻疹诊断标准(2008年)》。
(1)疑似病例①发热体温≥38℃。
②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③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等症状。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①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②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③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④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3)流行病学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标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在出疹前6~21天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
(4)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①8天~6周内未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②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及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性。
③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出麻疹病毒,或麻疹病毒核酸。
(二)疾病分型1.典型麻疹:即普通型麻疹,临床最常见,典型麻疹临床经过分为以下几期:(1)前驱期:发热3~5天,体温达到39~40℃或40℃以上。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患者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目赤畏光等。
发热2~3天后,口腔粘膜鲜红粗糙,上有数量不等直径0.5mm~1mm灰白色小点,周围可见红晕,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2~3天内消失。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 中医验方民间偏方
麻疹的症状和治疗中医验方民间偏方*导读:麻疹【病因与症状】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靠空气飞沫传染,病人足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麻疹【病因与症状】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靠空气飞沫传染,病人足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
麻疹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性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前驱期一般为3~4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和眼部发炎及麻疹粘膜斑。
发热明显,可达39℃~40℃,热型不定。
同时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减退、喷嚏流涕、咳嗽、声嘶、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还可见呕吐、腹泻,婴幼儿偶有惊厥。
于病程2~3日,约90%患儿出现麻疹粘膜斑,在口腔两侧颊粘膜靠第一臼齿处,0.5~l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白点很快增多,融合扩大成片,表浅糜烂,似鹅口疮,2~3日即消失。
前驱期偶见皮疹,有时仅见红斑,有时象荨麻疹。
2.出疹期于起病3~4日后,发热增高,开始出现典型皮疹,从耳后发际开始,渐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
初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
皮肤压之褪色,重者深压之不褪色。
严重者,皮疹密集呈暗红色。
皮疹高峰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达40℃左右,咳嗽亦加重,精神萎靡,结膜红肿,面部浮肿,可有谵妄、抽搐全身表浅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
3.恢复期出疹3~5日后,发热开始减退,上呼吸道症状减轻,皮疹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留有棕色斑痕,经1~2周后才完全消失。
【西医疗法】热度太高或有中毒现象时,主要疗法是供给水分,并可用微温的温热布敷于额部,以预防惊厥。
烦躁不安时可给苯巴比妥类药物。
若咳嗽频繁而没有支气管哕音,可用化痰止咳的中药及复方吐根散等止咳药。
中医儿科疾病麻疹
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儿的皮疹形态、 色泽、分布情况,以及 口腔、眼结膜等处的变
化。
闻诊
听患儿的呼吸、咳嗽等 声音,辨别病情的轻重
和寒热性质。
问诊
询问患儿的症状表现、 发病经过和家族史等情
况。
切诊
通过触摸患儿脉象,了 解病情的虚实和寒热性
质。
03
中医治疗麻疹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麻疹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麻疹的不同阶段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例如,在麻疹初期,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在麻疹出疹期,可以 使用透疹解毒的中药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升降散等。
05
麻疹的现代研究
麻疹病毒的研究
麻疹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麻疹病毒是一种副黏液病毒,呈球形,直径只有100-250纳米,在结构上由核 心、基质囊膜和刺突组成。其基因组为单链RNA,分为六个节段,每个节段编 码一个病毒蛋白质。
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部分泌 物传播。病毒在感染后1-2周内可在咽部脱落,在感染后2-3周内可在血液中检 测到病毒。
中医儿科疾病麻疹
目录 CONTENTS
• 麻疹概述 • 中医对麻疹的认识 • 中医治疗麻疹的方法 • 麻疹的预防与护理 • 麻疹的现代研究
01
麻疹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 、流鼻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 斑及皮肤斑丘疹。
特点
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或污染物品传 播。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病 毒可变异导致免疫失效。
麻疹诊疗方案
麻疹诊疗方案第1篇麻疹诊疗方案一、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为规范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提高防治效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政策,结合目前麻疹疫情特点和防治需求,特制定本诊疗方案。
二、诊断1. 流行病学史(1)患者近期内有与麻疹病例接触史;(2)患者所在地区近期内有麻疹病例报告。
2. 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8.5℃,持续≥3天;(2)皮疹:自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全身,呈现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3)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血清学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3)病原学检测:鼻咽拭子、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三、治疗1. 一般治疗(1)隔离治疗: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2)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预防感染;(4)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 对症治疗(1)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2)咳嗽:给予镇咳药物,如喷托维林、右美沙芬等;(3)结膜炎: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等;(4)口腔黏膜斑: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盐水或硼酸溶液漱口。
3. 病原治疗(1)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2)免疫治疗:可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药物。
4. 并发症治疗(1)肺炎:根据病原体及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2)脑炎:给予抗病毒、降低颅内压、激素治疗等;(3)心衰、呼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四、预防1. 麻疹疫苗接种:按照我国免疫规划,为儿童及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2. 加强疫情监测,早期发现、报告和处理病例;3. 预防病例传播,加强患者隔离,做好个人防护;4.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
五、结语本诊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麻疹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麻疹(秘方数:12)
麻疹(秘方数:12)麻疹(秘方数:12)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潜伏期一般为8一12天。
从发热到出疹约1一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
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
起病后2一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粘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的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
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后发展为暗红色;皮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先见于耳后,渐及头面、颈部躯干以至四肢达手足心,一般在2一5天出齐;出疹同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更高,他症状更明显。
恢复期始于疹出全后、体温降至正常,皮疹依透发先后次序而隐退。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发生。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结膜、鼻、咽、气管、支气管及血液、大小便等处,具有较强传染性。
人体对麻疹病毒普遍存在易感性,发病以6个月至5岁小儿最高。
主要通过接触、吸入带毒飞沫而受染,病毒在周围物体的生存时间很短,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可大大降低传染性。
麻疹息后可产生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患两次麻疹者。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诊断不难。
在流行期对有接触史而未患过本病的小儿出现有卡他症状应首先考虑为本病,若发现有特殊粘膜斑即可确诊。
病程中根据皮疹特点及其他临床表现,恢复期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均为诊断之依据。
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对症治疗和护理外无特殊治疗方法。
对各种并发症则针对其病理变化而予适当处理,如并发肺炎用抗生素,心血管机能不全予以强心剂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由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时邪疾毒入侵人体后首先犯肺,继之脏腑受邪,邪热窜犯血络,气血津液耗损。
一般分银花桑叶治麻疹炎桔梗杏仁治麻疹柴胡薄荷治麻疹胡萝卜芫荽治麻疹。
麻疹的诊治
麻疹的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 沫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
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眼结膜分泌 物含有病毒,接触后可经口、鼻、眼 粘膜侵入。
麻疹的症状表现
发热
通常在感染后1-2周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
咳嗽
干咳或咳出少量白痰。
流鼻涕
清鼻涕,量多。
眼结膜炎
03
麻疹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避免 拥挤和过度拥挤的环境, 以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
休息与护理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 间,提供舒适的环境,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饮食与饮水
鼓励患者多喝水,提供易 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 食物和饮料。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
在感染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 病程和减轻病情。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麻疹的诊治
目录
• 麻疹概述 • 麻疹的诊断 • 麻疹的治疗 • 麻疹的预防 • 麻疹的预后与康复
01
麻疹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 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炎、 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特点
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及眼结膜分泌物传播 。
导下使用。
免疫疗法
对于身体虚弱或病情严重的患者 ,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免疫球蛋 白或麻疹疫苗进行免疫治疗,以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加速康复。
其他支持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 会采取其他支持治疗措施,如补
儿童麻疹的诊疗方案
儿童麻疹的诊疗方案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疹退后伴“糠麸”样脱屑及遗留色素沉着。
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接种,麻疹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诊断要点】(1)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部充血及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皮疹多在发热后3~4d出现,始见于耳后、颈部,逐渐向下发展,疹退后留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
可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
少数病例可合并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体征:前驱期可出现结膜充血、眼睑水肿、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h出现。
出疹期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3)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肝功能、心肌酶检查。
(4)病原学检查: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检测麻疹病毒抗原,血、尿和呼吸道分泌物分离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核酸、麻疹病毒抗体阳性。
(5)胸部X 线片:可见肺纹理增多。
(6)分期:①前驱期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部充血及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口腔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
②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d出现皮疹。
皮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 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
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
③恢复期,出疹3~4d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d痊愈。
【治疗要点】目前无特异性药物,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麻疹的中医分型诊治
麻疹的中医分型诊治1病因病机麻疹,中医称“麻毒”,亦称“痧疹”,属中医“温病”范畴。
麻毒为阳毒、热毒,属疫疠之邪。
麻毒经口鼻而入,先伤肺卫,继而蕴于肺胃,发于肌肤,而见麻疹。
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
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又陆续出现,此起彼落,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发生喉头水肿,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症状在数日至2~3周内消退者称为急性寻麻疹;若反复发作,病程达1~2月,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寻麻疹。
本病初起,为邪郁肺卫,类似风热肺卫表证,如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但与一般风热表证不同的是,麻毒为阳热疫疠之邪,易于化火内炽上炎,上炎则目赤流泪、畏光羞明,内炽则肺胃热盛,而见发热继增、咳嗽增剧、烦躁口渴。
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麻毒内蕴肺胃,由里达外,发泄于肌肤,则肌肤出疹,所谓疹出隐隐于皮肤之下,磊磊于肌肉之间。
疹点外透则毒随疹泄,故麻疹以透达为顺。
在麻疹蕴热外透的过程中,阴液受伤,故后期表现为热去津亏,肺胃阴伤之证。
2寻麻疹的症状除以上两型外,还有几种特殊型寻麻疹:2.1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寻麻疹,手抓或钝器划其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状隆起。
2.2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性寻麻疹。
发生在眼睑、口唇、包皮、外阴等组织松弛部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边缘不清,持续1~2日自行消退,常反复发作。
2.3压迫性寻麻疹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胀,8~12小时后消退,多发生在臀部、腰部、足背等受压部位。
2.4日光性寻麻疹暴晒日光或紫外线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瘙痒和针刺感。
2.5寒冷性寻麻疹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
前者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婴儿开始持续终生。
后者开始于儿童或成人,在气温骤降或接触冷水冷风时,在皮肤露出部位出现风团,持续半小时至3~4小时,冰块试验和被动转移试验阳性,多见于女性青年。
蒲辅周医案:麻疹
蒲辅周医案:麻疹儿科治验儿科的疾病以六淫外感为多,其次是内伤饮食,很少七情为病,这是儿科的特点。
中医有称内科为“大方脉”,儿科为“小方脉”,虽有大小之分,其治疗原则上,则基本相同。
蒲老不仅对内、妇两科有丰富的理论经验,对儿科亦有独到这处。
一般都认为蒲老擅长急性病,几年来对儿科的急性病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抢救与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除已作了临床总结介绍外,现选择其中部分治验如麻疹、腺病毒肺炎等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加以分析,体会蒲老在掌握辨证论治方面,是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具体病情作具体分析的。
从重症肺炎和腺病毒肺炎两部分看,现代医学认为同是肺炎,蒲老则分析发病季节的不同,天时寒温的不同,区别风、寒、暑、湿的不同因素,采用辛温、辛凉等不同治法,根据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如肺炎初起,病机在上在卫,总以解表为主,若风寒犯肺,或风温犯肺则又宜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
至若伤气伤营,伤阴伤阳,又视病程的发展变化而定。
因此,我们临床,必须掌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正确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
重症麻疹王XX,男,7岁,1958年12月24日初诊。
发热咳嗽已三天。
体温高达41℃以上,夜益甚,气粗无汗,手足发凉,时有妄语,烦躁不安,唇红目赤,微咳嗽,似眼泪汪汪,耳根微凉,舌赤苔黄腻,脉象浮数,分析脉证虽属冬温,有欲出麻疹之候,治宜辛凉宣透之法。
处方:生麻黄一钱杏仁二钱生石膏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僵蚕二钱前胡二钱莱菔子(炒)二钱香豆豉四钱葱白二寸水煎服。
越二日,前方已服完两剂,麻疹初透,但仍未彻,色黯,目赤,鼻衄,腹痛下利,微有喘咳,舌赤,苔黄,脉数,此肺胃热甚,下迫大肠,治宜清宣解毒。
处方:鲜苇根五钱牛蒡子一钱五分黄芩一钱桑皮二钱前胡一钱五分淡竹叶二钱生石膏三钱生甘草一钱银花二钱连翘二钱淡豆豉四钱葱白二寸连进两剂。
病已七日,疹透热退,目赤全退,喘平利止,惟午后尚微热,稍有呛咳,此余热未尽,胃阴未复之象。
麻疹诊疗办法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换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母体抗体的保护。
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护能力也下降。
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
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
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发病原因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机制麻疹病毒侵入人上呼吸道和眼结合膜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初次病毒血症),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在该处广泛繁殖,大量病毒再次进入血流,造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高热和出疹。
目前认为麻疹发病机制:①麻疹病毒侵入细胞直接引起细胞病变;②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认为麻疹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性麻疹与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麻疹的病理变化特征是当病毒侵袭任何组织时均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即形成多核巨细胞,称为Warthin-Finkeldeygiantcells细胞。
多核细胞大小不一,内数十至百余个核,核内外均有病毒集落(嗜酸性包涵体)。
因病毒或免疫复合物在皮肤真皮表浅血管,使真皮充血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与单核细胞浸润并渗出而形成麻疹皮疹和粘膜疹。
因病程中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免疫反应降低,哮喘、湿疹、肾病综合征等在麻疹病程中或病后得到暂时的缓解,较易继发细菌感染。
结核病在麻疹后可复发或加重,麻疹初期结核菌素实验多转为阴性。
麻疹诊疗方案(2024版)
05
06
肠道病毒感染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儿童 发病率最高,可出现 全身性皮疹,以丘疱 疹多见,无麻疹特征 性出疹顺序。
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由EB病毒 ( EBV) 原 发感染引起,好发于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
07
药物疹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所引起的麻疹样皮疹 较常见。停药后皮疹 逐渐消退。
03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PART 3
发病机制
吸附并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 繁殖扩展至局部淋巴组织, 进入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
散布到全身皮肤黏膜、组织 和器官,造成病变。
病毒进入 口咽部
2-3天第一次 病毒血症
5~7 天第二 次病毒血症
到达全身网状内皮细胞,并 在该处广泛繁殖。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导 致器官损伤。由于呼吸道上皮 细 胞水肿和纤毛缺失,局部屏 障功能下降,可继发细菌或其 他病毒感染。
感谢
麻疹病毒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和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诱导机体 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RNA ,包括 24个基因型,分 属于8个进化分支(A-H ),基因型A仅见于疫 苗株。
麻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 较弱。对热、酸、干燥 、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 均敏感。在日光照射或 流通空气中20分钟即 失去致病力,56℃30 分钟可灭活。
一般检查
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胸部影像学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PART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作出诊断。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出疹前7~21天有麻疹患者接 触史,或麻疹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
麻疹临床诊疗
麻疹临床诊疗【概述】麻疹( 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成人麻疹也时有发生。
麻疹病毒经飞沫进人人体后,病毒直接侵入细胞引起病变,也可由病毒感染诱发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而引起病变。
目前认为麻疹的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型麻疹,与其免疫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麻疹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若患儿免疫力低下或有并发症及重型麻疹患儿病死率较高。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
我国计划免疫规定于8月龄以上时初种,7岁时复种。
每次接种皮下注射0.2ml。
未患过麻疹的儿童与成人易感者也可接种疹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对体弱、患病、年幼而且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采取被动免疫注射,即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0.2~0.6ml/(kg.次)。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日(6~18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诊疗1. 典型麻疹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1)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有骤发高热伴惊厥者。
2)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3) 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4) 麻疹黏膜斑:见于90%以上昀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在病程2~3日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旁颊黏膜上,可见约0.5~lmm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2天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
黏膜疹在2~3日内消失,黏膜斑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
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可同时伴伞身不适、食欲减退,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鬟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及调护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及调护作者:胡献国编辑:寸心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
本病好发于冬末春初,临床表现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等,以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起病最初症状为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同时出现全身及呼吸道症状。
如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伴咳嗽、流泪,流涕,两眼结膜充血,畏光,声音嘶哑等。
起病第二天后患儿口腔黏膜充血粗糙,颊黏膜有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初为针尖大小,逐渐增大或部分融合,称麻疹黏膜斑,有助于早期诊断,但出疹后2~3天即消失,经麻疹疫苗注射,患儿可不出现此黏膜斑。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麻疹毒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
当以辛凉透表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邪犯肺卫型(初热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两眼红赤,泪水汪汪,倦怠思睡,小便短赤,大便稀溏。
发热第2~3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贴近臼齿处见微小灰白色麻疹黏膜斑,周围红晕,由少渐多。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当以辛凉透表、清宣肺卫为治,方用宣毒发表汤加减,药取升麻、葛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前胡、牛蒡子、甘草、桔梗、射干、石斛各6克,竹叶、通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每次5克,每日2次冲饮;银胡抗感合剂,或正柴胡饮合剂,每次10ml,每日2次饮服。
邪入肺胃型(见形期)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起伏如潮,阵阵微汗,谓之“潮热”,每潮一次,疹随外出。
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继而头面、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心、足底、鼻准部都见疹点即为出齐。
疹点初起细小而稀少,渐次加密,疹色先红后暗红,稍觉凸起,触之碍手。
伴口渴引饮,目赤眵多,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当以清凉解毒,透疹达邪为治,方用清解透表汤加减,药取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西河柳、葛根、蝉蜕、牛蒡子、升麻、丹皮、桔梗、杏仁、石膏、白茅根各6克。
麻疹---中医世家
麻疹---中医世家第一节麻疹 [附]奶麻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
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我国南方地区称为痧、痧疹。
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麻疹。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二季,且常引起流行。
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多。
本病发病过程中若治疗调护适当,出疹顺利,大多预后良好;反之,调护失宜,邪毒较重,正不胜邪,可引起逆证险证,危及生命。
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
麻疹在古代届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普遍使用麻疹减毒疫苗预防接种,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有效地控制了大流行。
近年来,临床上非典型麻疹病例增多,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麻疹逆证少见,发病有向较大年龄推移的现象,成人中未作过预防接种及未患过本病者的发病临床时有所见,值得引起注意。
[病因病机]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
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
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类似伤风感冒,此为初热期。
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并达于四末,疹点出齐,此为见形期。
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逐渐收没,热去津伤,进入收没期。
这是麻疹顺证的病机演变规律。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
若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形成逆证。
如麻毒内归,或它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壅盛,肺气闭郁,则形成邪毒闭肺证。
麻毒循经上攻咽喉,疫毒壅阻,咽喉不利,而致邪毒攻喉证。
若麻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形成邪陷心肝证。
少数患儿血分毒热炽盛,皮肤出现紫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若患儿正气不足,麻毒内陷,正不胜邪,陌气外脱,可出现内闭外脱之险证。
此外,麻毒移于大肠,可引起协热下利;毒结阳明,可出现口疮、牙疳;迫血妄行,可导致鼻衄、吐血、便血等证。
五百一十一、麻疹
五百一十一、麻疹经方常见疾病治症:麻疹【治病策略】1、麻疹内陷的时候用二仙汤。
两个仙,一个是白芍跟黄芩,等量。
为什么不用桂枝用白芍?因为它阴不足,所以表邪就下陷嘛!阴一挺足,黄芩一去热,一下这个肺结核、或这个肺炎的高热当场就去掉了。
两位药而已,这是阴阳的协调,就不会去开桂枝汤,阴不足嘛才会麻疹才会下陷。
【辩证治则】1、(1)寿世保元,麻疹门:黄芩、白芍等量(小朋友,各一钱的药粉),治疗麻疹下陷。
阴不够时,麻疹会内陷,病人高热会导致肺炎。
黄芩撤肺热,白芍将麻疹提升上来。
(2)凡疮陷下去的,一定要加芍药。
2、麻疹属火邪,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小儿。
症见发热、流泪,继而皮疹起,或在胸前,或在背后四肢等部,多少不一,可发遍全身。
(1)若发热无汗,体温升高达40C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葛根汤以发之。
疹出热去,其症可解。
(2)若有寒热往来症状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其少阳主火、主三焦之故。
若伴有咳嗽、下痢等兼症者,可依小柴胡汤加减法治之。
在治疗过程中,不以出疹多少为依据,而以脉静身凉为痊愈的标志,因病毒不同、病情有轻有重,故出疹也有多有少之异。
(3)麻疹合并肺炎,是指在出疹期,由于热毒闭肺,出现疹出不透、稀疏不齐,或疹出骤然隐没,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甚则昏睡。
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用麻杏石甘汤以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3、发疹主要见于颜面,隆起低而不甚显著,以指抚摸,稍稍粗糙。
略带赤色而干燥,很少作痒。
以有米糠状落屑,受风吹或日晒即恶化为目标,用黄连阿胶汤治愈数例妇女皮肤病。
【辩证比较】1、荨麻疹麻疹原因因为过敏而致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发病时间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尤其是春季春季高发位置常反复发作,皮疹多在腰部以下,呈花生米大小、高出皮肤的红疙瘩,少则三五个,多则数十个,甚至成群成堆,奇痒难忍。
反复高热3-4天后出疹,颈-头面-躯干-四肢-四肢末端【名家论述】2、荨麻疹/风疹/瘾疹《金匮笔记》『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轻轻摸到病人手上的脉,出现浮洪大,这个时候代表里气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