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第一次3月7日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为语言文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总依据。

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

这部宪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推广普通话这项工作被纳入国家根本大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强调了普通话具有了全国通用的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教育法》实施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而且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

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立法目的:1.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2.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3.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适用范围: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一、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镇区:学校: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4.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简答题(一)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的哪些方面打下基础?1.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3.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包括哪几条?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

《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5.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9.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3.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笔记

小学语文教学法复习笔记

《小学语文教学法》总复习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5、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

6、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7、小学语文教材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时代性、文化性、儿童性、规范性、开放性8、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规范性的特点,规范性要做到两点,一是语言规范;二是格式规范。

9、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于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

10、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拼音方法的教学。

11、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2、识字的基本要求是13、写出四种常用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歌诀法、活动法14、小学生在识字中要掌握的三套识字工具是汉语拼音、了解汉字笔画笔顺等知识、学会查字典15、识字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16、同音字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造成孩子写别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17、小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要素教学、结构教学、连贯书写阶段18、写字教学的一般步骤是指导、示范、练写、批改、讲评19、写字教学要重视四个方面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写字技能的培养、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的掌握、能按笔顺规则写字2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1、词语教学的重点是和22、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23、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

24、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5、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26、作文指导要围绕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问题进行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来自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基本理念
2、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应帮 助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 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 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 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的“本分”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的任务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升文化意识和理解
语言建构 与运用
• 积累与整合 • 语感与语理 • 语境与交流
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
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 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
• 意识与态度
• 选择与继承 • 包容与借鉴
• 关注与参与
文化理解与传承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及在语文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
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分级描述
每个核心素养分为三级,为课程设置和学业质 量标准提供依据。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通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 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 生哲理,并逐渐学会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 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和高尚的品位。

新课标2011 简答题

新课标2011 简答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作用: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新版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研究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研究、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研究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研究,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三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一)一、填空。

(每空2分,共30分)1、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相互交融。

3、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

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二、选择。

(每小题2分,共10分)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B)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B、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D、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4.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AD)(多选题)A、朗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版)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版)

【新课标】 201 9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44 页)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测试题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填空题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5.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6.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8.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1.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12.语文课程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1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解读

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解读

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解读
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解读如下:
1. 重要性: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对国民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2. 政策目标: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国民语言素质,推动语言文字事业繁荣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

3. 主要任务: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化建设,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质量;加强语言文字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资源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语言文字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语言文字国际影响力;加强语言文字法治建设,保障语言文字权益。

4. 政策措施: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体系,强化语言文字工作队伍建设,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宣传和推广,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语言文字事业,推动语言文字工作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

总之,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旨在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国家语言文字能力和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

7.语言文字工作知识

7.语言文字工作知识

语言文字工作知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对语言文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树立和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序言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
目前据学术界估计世界上约有2500~8000种语言,其中经过学者系统研究的语言只有500多种,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40种。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