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腹地的一种区域经济,总体上属于一种门类齐全、行业众多、功能完备的经济单元,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色性的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区经济。具有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特点,包括县及县级市但不包括市辖区在内,对于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现状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环抱京津、濒临渤海、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既有全国贫困县也有全国经济百强县;既有交通发达的平原县也有交通极其落后的山区县;既有资源大县也有农业特色县等,县域类型齐全。全省拥有136个县域(不含市辖区,下同)仅次于四川,排全国第二位,其中县级市22个,县108个,民族自治县6个;截止到2008年末,全省县域人口5851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的85.55%;县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98%;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1.54%。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村性突出。二是县域经济规模逐渐壮大。三是产业结构有所改观。四是县域储蓄能力逐步增强。五是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加。

总之,河北省县域具有数量众多、层次齐全、地位突出、特色明显等特点。县域经济直接关系到全省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全省社会发展的基点、经济进步的基石、和谐稳定的基础、“富民强省”建设的基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县域经济已经是构成河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消费的重要场所、就业的重要方面、资金积累的重要渠道、劳动力的重要来源,这就决定了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二)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问题

1、河北省县域经济和全国部分沿海省、市县域经济的对比差距明显,形势严峻。河北省县域经济与其他沿海省份县域经济相比,在县域GDP规模、县域人均GDP及县域财政收入均低于其他沿海省份,尤其是县域平均财政规模只有山东的1/3,浙江的1/4,江苏的近1/5 。除了思想观念落后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个根本原因外,具体来说,传统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外向度低等问题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我省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发展相对较慢。

2、河北省在全国百强县中所占比重逐年减少。在连续四届的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河北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逐年减少,由2000年的8个降到2004年的3个。河北省在沿海7个省份中,排在最后一名。河北省县(市)级单位136个,分别比山东、江苏、浙江多45、82和78个,县级单位多,个体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2003年,县均生产总值仅为江苏的30%、浙江的36%;由市管县带来的体制性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省136个县(市)中有50个县财政收入负增长。

3、河北省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明显不均衡。一是强县与弱县之间差距明显,2004年占全省县(市)总数22%的前30强,人口仅占全省县域总数的27.4%,却创造了县域40%以上的社会财富。表现出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推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地理位置影响。河北省地处环津京、临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我省30个强县的分布看,也表现为京津周边和沿海县市进入的比例明显高。

4、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二元结构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而百强县市二元结构不明显,其经济发展大部分是“繁荣的城镇,富裕的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民人均收入保持在1.5:1左右。河北省与百强县比较二元结构矛盾更突出,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现为:(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2)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偏低。非农就业结构的变化跟不上非农产值结构的变化,二者呈现不协调状况。(3)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河北省县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尽管已跨了几个大台阶,但是社会事业方面仍存在教育、医疗保障还不够健全、就业还不够充分等问题。

5、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河北省县域经济仍带有工业化初期阶段低层次、粗放型、不稳固的特点。特色产业一直停留于生产规模的低层次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空间的优势项目很少,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企业经营粗放、设备落后、管理滞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一直没有很

好的解决。

6、企业经营困难、管理落后。县域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普遍处在融资难、用地难、人才短缺、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的困境中。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低,表现在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家族式、一言堂,目标短期化,决策随意化,没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产品质量差、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7、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部分县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额度,忽视了环境保护。有的县掠夺性的开采资源,使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大量流失和浪费。

(三)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措施

与科学发展观和统筹观的要求相比,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仍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而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越来越高,我省县域经济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树立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从以农为主转向工农并重,加速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坚定地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二是要依靠科技,这些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与县域工业化的进程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流程还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工业发展了,三产业才更加繁荣,制约农业发展的资金不足、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等主要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真正地得到加强。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比如浙江省,省内全国百强县人均出口总额达到911万美元,是非百强县域的6.48倍。县均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88亿美元,分别是非百强县的6.3倍和7.3倍。所以对外开放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度量表。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国最发达100个县(市、区)中,浙江省总数居全国第一。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民营经济。浙江民企增加值、税金、利润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二的广东南海,更是形成了以民营经济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独特的“南海模式”,企业的密度已接近发达国家现有的水平,产值超亿元的逾100家,铝型材、陶瓷、布匹等支柱产业,均由民营企业挑大梁。即使是外向型经济突出的珠江三角洲,民营经济和混合型经济都唱了主角。而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明显落后,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较差,急需优化。

4、完善县域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县域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强县扩权势在必行,但应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以保证权、利、责的统一。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体系和保证评价客观的考评程序。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精神文明齐抓共管;短期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指标并重的原则。考评结果与职务待遇挂钩,能者上,庸者下,渎职者罚。

目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支点。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表明“县域经济”已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正在想区域经济转换。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抓住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重大挑战,积极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强、操作性优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