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护理总论习题1(可编辑修改word版)
传染病学总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传染病学总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https://img.taocdn.com/s3/m/57a5dba4168884868662d69f.png)
传染病学总论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A1型题 3. B1型题1.在同班同学患甲型肝炎后,对10岁小儿检查发现,血清抗一HA VIgM 阳性,肝功正常。
此种情况属()A.潜在性感染B.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D.显性感染E.易感者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2.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带状疱疹。
此种情况属()A.易感者B.病原携带C.显性感染D.潜在性感染E.隐性感染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3.下列哪种制剂不属于主动免疫()A.菌苗B.灭活死疫苗C.抗毒索D.类毒素E.减毒活疫苗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4.属于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的是()A.鼠疫、结核B.鼠疫、SARSC.鼠疫、霍乱D.鼠疫、炭疽E.鼠疫、AIDS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5.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性、免疫性和病原体B.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和流行性C.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D.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E.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7.潜伏期是指()A.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排出体外B.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开始出现C.自接触传染源至典型症状出现D.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典型症状出现E.自接触传染源至患者开始出现症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D.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E.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9.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A.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B.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9种C.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D.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E.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0.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增高的原因是()A.人群中一般抵抗力的提高B.病原体的变异C.人群中自动免疫的推广D.抗生素的广泛应用E.该传染病流行过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1.构成感染过程三因素是指()A.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B.人体、病原体、社会因素C.病原体、社会因素、环境因素D.人体、病原体、外环境E.病原体、传播途经、易感人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2.根据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初期、极期、恢复期B.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C.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E.早期、中期、晚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3.检疫期确定是根据该传染病的()A.最长潜伏期B.隔离期C.传染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4.下列哪种疾病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A.AIDSB.菌痢C.伤寒D.流脑E.肺炭疽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5.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B.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C.结核、带状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E.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6.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下列哪种疾病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A.AIDSB.SARSC.鼠疫D.霍乱E.肺炭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传染病学总论17.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与答案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5df6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8.png)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急、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足够休息B、忌酒C、适当服用保肝药物D、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E、不要服用损肝药物正确答案:D2、男性,20岁,发热起病3天后,自行缓解,高度乏力,腹胀,黄疸进行加深,,病程第9天出现躁动,神志不清, 重度黄疸,肝界缩小,应诊断为( )A、慢性重型肝炎B、急性黄疸型肝炎C、慢加急性重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重型肝炎正确答案:E3、麻疹患者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眼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B、多喂温开水C、进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D、发疹期应清洁皮肤E、高热时应迅速用药物退热正确答案:E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 )A、1个月B、2个月C、2周D、6个月E、12个月正确答案:B5、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A、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B、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C、革兰染色阳性D、有荚膜E、无鞭毛正确答案:E6、流脑确诊的依据是( ) .A、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B、高热、头痛、呕吐C、典型的脑膜刺激征D、血或脑脊液培养(+)E、冬春季发病正确答案:D7、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A、共用剃须刀B、蚊虫叮咬C、与艾滋病人握手D、共用茶杯和餐具E、礼节性轻吻正确答案:A8、除哪项外均为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A、有明显出血倾向B、肝功能严重损害C、肝肾综合征D、蜘蛛痣E、肝昏迷正确答案:D9、关于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病变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进食酸性食物可使疼痛减轻B、腮腺管口早期有红肿C、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D、通常一侧腮腺肿大3~4天后又累及对侧E、由于腮腺肿大,局部皮肤水肿,使皮肤发亮正确答案:A10、对慢性菌痢的病原治疗,常采用的措施是( )A、延长疗程B、单用一种抗菌药物C、输血D、静脉滴注抗菌药物E、加服强的松正确答案:A11、在传染病管理中,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A、肾综合征出血热B、霍乱C、艾滋病D、黑热病E、肺结核正确答案:B12、患者以往健康最近检查发现,丙氨酸转氨酶(ALT)1333U/L,血清总胆红素8.55μmo l/L,抗HAV-IgM阳性,HBsAg阴性HBcAb阴性,此病人诊断为( )A、甲型肝炎隐性感染B、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C、甲型肝炎恢复期病人D、甲型肝炎携带者E、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B13、猩红热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病程的( )A、2-3周B、6-8周C、3周D、2周E、4-5周正确答案:A14、下列除哪项外均系艾滋病的易感者A、静脉吸毒者B、有多个性伴侣者C、血友病人D、病毒性肝炎病人E、男性同性恋者正确答案:D15、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表现出严重中毒症状时,应诊断为A、毒血症B、菌血症C、脓毒血症D、败血症E、变应性亚败血症正确答案:D16、暴发型流脑的发病原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B、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C、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D、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的广泛血管内皮损害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正确答案:B17、关于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水和食物型暴发流行B、无明显季节高峰C、呈散在性发病D、基本不通过粪-口传播E、无家庭聚集现象正确答案:E18、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从出疹日计算,应隔离的天数是:( )A、14天B、3天C、5天D、7天E、10天正确答案:C19、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疝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B、呼吸兴奋剂C、镇静剂D、脱水剂E、降温正确答案:D2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中,哪项错误( )A、四肢厥冷B、唇指发绀C、血压升高D、面色苍白E、皮肤花纹正确答案:C21、引起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B、B组溶血性链球菌C、表皮葡萄球菌D、A组β溶血性链球菌E、A组a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D22、能作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特异性lgM抗体检测B、补体结合试验C、病毒分离D、血凝抑制试验E、中和试验正确答案:A23、有关麻疹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卫生的护理措施中,哪项错误:( )A、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B、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朵贝液彻底清洁口腔2-3次C、每日常规进行臀部及阴部护理1次D、出疹期若有高热不退的情况,应及时降温至正常E、有皮肤痛痒者,应防止抓伤皮肤正确答案:D24、流脑的流行呈周期性,其因素是( )A、菌群变迁B、细菌毒力改变C、普遍进行预防接种D、人群带菌率增高E、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染者聚集正确答案:E25、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哪项不正确的?( )A、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B、成年妇女易并发卵巢炎C、无腮腺肿大者也可出现脑膜炎或脑膜脑炎D、儿童易并发睾丸炎E、可并发胰腺炎正确答案:D26、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A、PCPB、ADCCC、AIDSD、AlDXE、HIV正确答案:C2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的强弱只与下列哪项因素直接相关( )A、HBsAbB、HBV-DNAC、HBsAgD、HBeAbE、HBcAb正确答案:B28、隐性感染的重要临床意义是A、潜在性感染增加B、轻型病人增加C、显性感染减少D、带菌状态减少E、免疫人群扩大正确答案:E29、对诊断急性重型肝炎最有价值、最主要的表现是()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B、黄疸迅速加深C、腹水和肾衰竭D、神经精神症状E、出血倾向正确答案:E30、关于艾滋病的预防目前不能实现的是A、避免高危性行为B、取缔暗娼C、接种HIV疫苗D、加强宣传,普及防治知识E、加强对献血员、血制品的严格检测正确答案:C31、麻疹发热几天时间开始出现皮疹?A、3~5周B、1~2天C、1~2周D、3~5天E、6~8天正确答案:D32、艾滋病毒主要侵犯人体A、循环系统B、免疫系统C、消化系统D、呼吸系统E、神经系统正确答案:B33、病毒性肝炎的饮食护理中,哪项错误( )A、有腹水者应给予低盐饮食B、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2000ml左右C、慢性肝炎病人只用清淡饮食D、肝硬化晚期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E、急性肝炎病人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正确答案:C34、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人白血病病毒B、人类嗜T细胞病毒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D、人类乳头瘤病毒E、人类嗜T细胞病毒正确答案:C35、确诊菌痢最可靠的依据是()A、清水样便B、免疫检查阳性C、大便培养阳性D、明显里急后重E、脓血便正确答案:C36、乙脑惊厥的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 )A、使用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B、注意吸痰、给氧C、加强安全护理,防止坠床及咬伤D、正确使用抗生素E、遵医嘱给予降温,使用脱水剂正确答案:D37、HIV的感染途径不包括A、输血或者器官移植B、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C、母婴传播D、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E、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正确答案:D38、接种乙肝疫苗对预防乙型肝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重点接种对象是( )A、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B、急性乙型肝炎病人C、接受过输血或应用血制品的病人D、母亲HBsAg阳性生下的新生儿E、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正确答案:D39、流脑病人发生皮肤淤点的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加B、广泛血管内凝血C、细菌及外毒素引起广泛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栓塞性炎症D、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E、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广泛血管内皮损害、小血管栓塞性炎症正确答案:E40、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是A、支持疗法B、对症治疗C、中医治疗D、病原治疗E、综合治疗正确答案:E41、关于脑膜炎萘瑟菌,错误的一项是()A、在外界生存力强B、仅存在于人体C、对常用消毒剂敏感D、革兰染色阴性E、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正确答案:A42、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 )A、易感儿及时接种麻疹疫苗B、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C、流行期间易感者不到人群密集场所D、接触后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E、患儿停留过的病室通风3小时正确答案:A43、关于流行性腮腺炎,哪项描述不正确( )A、化脓性炎症B、好发于儿童C、非化脓性炎症D、自限性疾病E、无特殊治疗正确答案:A44、有关HIV感染临床II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B、血中检测不出HIVC、血中检出p24抗原D、血中可检出抗-HIVE、有传染性正确答案:B45、关于水痘的治疗,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避免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B、急性期应卧床休息C、有免疫缺陷者或应用免疫抑制者应早期使用抗病毒治疗D、重症水痘可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E、因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脱水治疗正确答案:D46、患者,男性,38岁,发热、咳嗽2周,伴胸痛、气短、极度乏力,拟诊为艾滋病。
传染病学总论考试试题
![传染病学总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c7777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b.png)
传染病学总论考试试题
传染病学总论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A. 流行性感冒 B. 登革热 C. 麻疹 D. 肺结核
2、下列哪一种传染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A. 流行性感冒 B. 登革热 C. 麻疹 D. 疟疾
3、下列哪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 A. 流行性感冒 B. 登革热 C. 麻疹 D. 肺结核
4、下列哪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 A. 流行性感冒 B. 登革热 C. 麻疹 D. 肺结核
5、下列哪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 A. 流行性感冒 B. 登革热 C. 麻疹 D. 肺结核
二、简答题
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简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简述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4、简述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5、简述传染病学总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论述传染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2、论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阐述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
3、论述传染病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阐述如何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4、论述传染病的多重预防和治疗方法,并阐述如何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0f5b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f.png)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传染病是由RNA病毒引起的?()A. 肝炎B. 艾滋病C. 麻疹D. 炭疽答案:C2. 下列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A. 肺炎B. 结核C. 乙型肝炎D. 肠道病毒感染答案:B3. 下列哪个传染病需要严密隔离?()A. 肺结核B. 肠道感染C. 艾滋病D. 霍乱答案:D4. 下列哪个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A. 肝炎B. 艾滋病C. 麻疹D. 炭疽答案:B5. 下列哪种药物是抗病毒药物?()A. 青霉素B. 红霉素C. 阿昔洛韦D. 磺胺类药物答案:C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
答案: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2. 下列传染病中,属于人畜共患病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狂犬病、鼠疫、炭疽3. 下列传染病中,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4. 下列传染病中,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5. 下列传染病中,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有:____、____、____。
答案:麻疹、流感、肺结核三、判断题1. 传染病护理过程中,严密隔离适用于所有传染病患者。
()答案:错误2. 传染病患者出院后,病房应进行终末消毒。
()答案:正确3. 传染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答案:正确4. 传染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以外出活动。
()答案:错误5. 传染病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答案: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2)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3)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4)注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2. 简述传染病护理中的消毒方法。
(2021年整理)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
![(2021年整理)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902a34551810a6f4248678.png)
(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题〉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传染病学分章习题与期末练习试卷说明这份习题来自温医传染病学精品课程网站,重新根据第八版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排版,下面的两份期末练习题也是精品课程网站。
(网站地址为http://36。
ruixing。
cc/crbx/main/?id0=23&id1=89)第一章:总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隐性感染2。
潜伏3.传染源二、填空题1。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和。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和。
3。
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和。
三、选择题1.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 )A肝炎 B。
爱滋病 C.疟疾 D。
鼠疫 E.伤寒2.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D。
传染病总论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总论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77f83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7.png)
传染病总论习题及答案0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02.女,45岁,患慢性乙肝10年,血HBsAg+),HBeAg(+),抗HB(+),其16岁女儿体检时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其女儿属于( )A.垂直感染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03.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04.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05.传染病隐性感染性特点不包括( )A.感染过程结束后,少数人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B.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组织损伤C.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D.无明显临床表现E.在传染病中少见06.根据传染病法的规定,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B.脊髓灰质炎C.麻疹D.梅毒E霍乱07.潜伏性感染的临床特征不包括( )A.并不是每种传染病中都存在B.常见病原体有单纯疱疹病毒等C.其病原体易排出体外D.一般不引起显性感染E.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08.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感染后免疫B.病原体C.流行病学特征D.传染性E.遗传性09.属于乙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A.麻疹B.麻风病C.流行性感冒D.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风疹10.下列因素与传染病的病原体变异无关的是( )A.抗病毒药物的使用B.宿主的遗传因素C.机体免疫力D.抗生素的大量应用E.病原体数量11.描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正确的是( )A.暴发B.流行C.隐性感染D.散发E.大流行12.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不包括( )A.病毒分离B.细菌培养C.病原体核酸检测D.特异性抗体检测E.粪便涂片检查13.目前法定传染病的病原体中不包括的( )A.立克次体B.细菌C.原虫D.弓形虫E.病毒(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A.消毒、杀虫B.药物预防C.个人防护D.隔离、留验、医学观察E.预防接种14.属于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15.属于针对传染源的措施是( )16.病原体的侵袭力是指( )A.病原体的繁殖力B.病原体产生毒素的能力C.病原体的数量D.病原体的毒力E.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17.关于感染过程中潜伏性感染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原体不断排出体外B.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在全身各个部位C.每种感染性疾病均有潜伏性感染D.迅速引起显性感染E.一旦免疫功能下降可引起显性感染二、简答题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B 02.B 03.C 04.B 05.E 06.E 07.C 08.E 09.A 10.E 11.C12.D 13.D 14.A 15.D 16.E 17.E二、简答题1.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6c7d7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3.png)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一、单选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传染性B. 流行性C. 季节性D. 遗传性答案:D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水源传播D. 遗传传播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A. 隔离患者B. 疫苗接种C. 个人卫生D. 增加污染答案:D二、多选题1.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A. 呼吸道传播B. 消化道传播C. 血液传播D. 接触传播答案:A、B、C、D2. 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包括哪些?A. 隔离B. 消毒C. 健康教育D. 药物治疗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对/错)答案:对2.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对/错)答案:对四、填空题1.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2. 传染病的隔离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五、简答题1. 简述传染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一级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措施包括防止并发症、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2. 描述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答案: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
![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3c38a1c850ad02df80418d.png)
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传染病学--分章节习题的全部内容。
传染病总论A—1。
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下列概念哪项是正确的A。
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被动免疫方法B. 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有效C。
肾综合征出血热不会由病人传给人,对病人血液及尿液无需隔离与消毒D. 钩体病人不是传染源, 排泄物无需消毒E. 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伤寒的关健性措施A-2。
下列传染病中发病的季节性最严格的是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
伤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细菌性痢疾 E。
疟疾A-3. 关于潜伏期,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多数传染病潜伏期比较恒定, 有助于诊断B. 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潜伏期制定的C。
是确定传染病隔离期的依据D. 呈暴发流行的传染病,往往是短潜伏期E. 部分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A-4。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艾滋病 B。
狂犬病C. 肾综合征出血热 D。
流行性乙型脑炎E. 以上都不是A-5.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 表现有脑膜大量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外渗,且易引起颅底部炎症、粘连的是哪一种疾病A. 流行性乙型脑炎B. 结核性脑膜炎C。
钩体病(脑型)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 疟疾(脑型)A-6. 下列哪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不采用血培养A. 伤寒 B。
副伤寒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
细菌性痢疾(一般不入血)E。
败血症A—7. 下列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A. 脑膜炎球菌对人及动物均可引起感染B. 沙门氏菌只对人致病C。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384d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8.png)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 传染源:指体内存在病原体,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途径。
4.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5. 隔离:指将传染源、密切接触者或疑似病例等与健康人分开,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的措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有病原体;②有传染性;③有流行病学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
2. 简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
3. 简述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发生或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分为以下几类:①交叉感染;②环境感染;③自身感染;④医源性感染;⑤垂直感染。
三、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感B. 艾滋病C. 癫痫D. 结核答:C. 癫痫2. 以下哪种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A. 痢疾杆菌B. 肺炎球菌C. 肠道病毒D. 钩端螺旋体答:B. 肺炎球菌3. 以下哪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A. 甲型流感B. 非典型肺炎C. 痢疾D. 手足口病答:B. 非典型肺炎4. 以下哪种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A. 麻疹B. 艾滋病C. 结核D. 痢疾答:A. 麻疹5. 以下哪种传染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 肠道病毒感染B. 肝炎C. 肺炎D. 痢疾答:C. 肺炎四、论述题(20分)1. 论述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
答:传染病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病原体传播。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病情变化。
(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传染病护理学各章节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各章节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a519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5.png)
传染病护理学各章节题库及答案一、第一章:传染病概述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潜伏期、病程、恢复期。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土壤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 传染病的分类有哪些?答:按病原体分类、按传播途径分类、按病情分类。
二、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消化道传播。
2.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答:2-6周。
3.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4.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三、第三章:细菌性传染病1. 伤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消化道传播。
2. 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答:7-14天。
3.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空气传播。
4. 肺结核的化疗原则有哪些?答: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四、第四章:真菌性传染病1. 真菌性皮肤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2. 真菌性皮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答:2-4周。
3. 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答:抗真菌药物治疗、局部治疗、支持治疗。
五、第五章:寄生虫病1. 疟疾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蚊虫叮咬。
2. 疟疾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答:7-15天。
3. 疟疾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答:抗疟药物治疗、支持治疗、预防措施。
六、第六章:其他传染病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答:飞沫传播、空气传播。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答:2-14天。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答:抗病毒药物治疗、支持治疗、隔离措施。
答案:一、传染病概述1. 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潜伏期、病程、恢复期。
2.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土壤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33e7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a.png)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传染性B. 发病性C. 病原体D. 病理性答案:D解析: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传染性、发病性和病原体,病理性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行性感冒B. 痢疾C. 艾滋病D. 心脏病答案:D解析:心脏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而流行性感冒、痢疾和艾滋病均为传染病。
3. 以下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A. 肺结核B. 肝炎C. 艾滋病D. 痢疾答案:A解析: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而肝炎、艾滋病和痢疾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食物传播。
4. 以下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A. 肺结核B. 肝炎C. 艾滋病D. 痢疾答案:D解析:痢疾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肺结核、肝炎和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食物传播。
5. 以下哪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昆虫传播?A. 肺结核B. 肝炎C. 艾滋病D. 疟疾答案:D解析:疟疾主要通过蚊子等昆虫传播,而肺结核、肝炎和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食物传播。
二、多项选择题1. 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预防为主B. 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C. 综合治疗D. 个体化治疗答案:A、B、C解析: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隔离、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2. 传染病隔离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房间隔离B. 隔离病床C. 个人防护D. 医疗废物处理答案:A、B、C、D解析:传染病隔离方式包括房间隔离、隔离病床、个人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
3. 传染病护理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A.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B.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C.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答案:A、B、C、D解析: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均有助于预防交叉感染。
传染病习题库(学生版)
![传染病习题库(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712ff3d5bbfd0a795673ed.png)
《传染病护理》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状态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2.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有病原体B.是否有传染性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3.下列哪项是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措施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接种疫苗C.注射丙种球蛋白D.中草药预防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4.传染病检疫期的判断依据,下列哪项正确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前驱期E.传染期5.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A.再燃B.再感染C.重复感染D.二重感染E.复发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A.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B.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免疫性D.有病原体、传染源、流行性、免疫性E.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免疫性7.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功能8.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9.病携带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可分为A.潜伏期、急性、病后病原携带者B.急性、慢性、“健康”病原携带者C.慢性、潜伏期、病后病原携带者D.病后、慢性、急性病原携带者E.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10.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前驱前、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C.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D.初期、极期、恢复期E.早期、中期、晚期11.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12.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A.患者B.易感者C.隐性感染者D.病原携带者E.受感染的动物1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A.气温、雨量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地理位置、气候变化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14.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病原体引起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C.具有传染性D.具有流行性E.具有季节性1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16.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17.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B.对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及场所进行消毒属于疫源地消毒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D.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E.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18.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于发现后几小时内上报A.8hB.5hC.6hD.2hE.24 h19.下列哪个是乙类传染病且按甲类管理A.鼠疫B.非典C.脊髓灰质炎D.流行性出血热E.登革热20.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细菌、病毒、寄生虫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E. 病原体传播的方式21.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E.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22. 24小时内体温差达超过1℃,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称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回归热E.不规则热23.女,28岁,因乏力、食欲下降、厌油、恶心5天,尿黄3天就诊。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3099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1.png)
传染病护理学习题+答案1.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人群健康危害的疾病。
答案: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人群健康危害的疾病。
2.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答案: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3.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答案: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答案: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途径。
5.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答案: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传染性;②流行性;③潜伏期;④病程;⑤()。
答案:⑤免疫性。
2.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④()。
答案:④隔离与消毒。
3. 传染病隔离分为:①严密隔离;②呼吸道隔离;③消化道隔离;④()。
答案:④接触隔离。
4. 穿脱隔离衣时,应先(),再()。
答案:先洗手,再穿隔离衣。
5. 传染病患者出院后,其居住环境应进行()。
答案:彻底消毒。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传染性B. 流行性C. 潜伏期D. 病程答案:D2. 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感B. 肺结核C. 癫痫D. 肝炎答案:C3. 下列哪种病原体属于细菌?A. 病毒B. 真菌C. 细菌D. 寄生虫答案:C4. 下列哪种传播途径属于消化道传播?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消化道传播D. 血液传播答案:C5.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 肺炎B. 肝炎C. 脑膜炎D. 乙型肝炎答案:A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传染病预防的三项基本原则。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答案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efe4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3.png)
传染病学护理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是()A、TBil升高B、ALT升高C、A/G下降D、y-GT升高E、AL P升高正确答案:C2、某小儿患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近愈,其母亲十分担心孩子的病会转变成慢性或发展成肝癌,您该怎样回答( )A、仅有发展成肝癌的可能B、仅有转变为肝硬化的可能C、不会转变为慢性或肝癌D、仅有转变为慢性的可能E、有转变为慢性或肝癌的可能正确答案:C3、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是( )A、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咽充血、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B、明显.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C、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大块瘀斑、休克D、急性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E、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脑膜刺激征正确答案:E4、患者,男性,37岁,不规则发热、咳嗽、伴间断腹泻、食欲缺乏及明显消瘦2个月,既往有静脉吸毒史。
体格检查:体温在38°C,全身淋巴结肿大,质韧,无触痛,能活动。
血白细胞为4.0x109/L,血清抗-HIV(+)。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白血病B、败血症C、支气管肺癌D、艾滋病E、淋巴病正确答案:D5、黄女士患淤胆型肝炎住院,该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点为()A、白陶土样大便B、肝功能严重受损C、严重的消化道症状D、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E、明显而持久的黄疸正确答案:E6、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IgAB、lgDC、IgED、IgME、IgG正确答案:D7、患儿,男,7岁。
因发热、头痛3天,伴呕吐1天入院。
体检:T:39°C,P:120次/ 分钟,神智清楚精神差,右下肢及臀部有散在瘀点、瘀斑。
颈强直,凯尼尔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血常规:白细胞25x109/L,脑脊液外观浑浊。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败血症C、脑型疟疾D、流行性乙型脑炎E、中毒性脑病正确答案:A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常见的皮疹为()A、瘀点和瘀斑B、单纯疱疹C、鸡皮疹D、玫瑰色斑丘疹E、脓疱疹正确答案:A9、麻疹唯一的传染源为:( )A、隐性感染者B、病原携带者C、以上都不是D、潜伏性感染者E、麻疹病人正确答案:E10、菌痢的综合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应用抗生素B、隔离、护理C、心理治疗D、静脉补液E、应用止泻药物正确答案:A11、患者,男性,28岁,有吸毒史3年。
传染病护理学课后习题(含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be77b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4.png)
传染病护理学课后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4. 传染病患者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
5. 传染病隔离措施分为(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和(昆虫隔离)。
6. 病原携带者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无临床症状)的人。
7. 传染病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
8.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病原体侵入)、(繁殖)、(致病作用)和(免疫反应)。
9.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0.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疫苗接种)、(消毒与隔离)和(个人防护)。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人群 D. 气候条件)答案:D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疟疾)答案:B3.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疟疾)答案:A4.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接触传染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疟疾)答案:C5.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昆虫传染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疟疾)答案:D6.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性传播疾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艾滋病)答案:D7.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血液传染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乙型肝炎)答案:D8.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A. 痢疾B. 肺结核C. 霍乱D. 狂犬病)答案:D9.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鼠疫)答案:D10.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职业病?(A. 痢疾 B. 肺结核 C. 霍乱 D. 石棉肺)答案:D三、名词解释1.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a8f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9.png)
传染病学习题及答案《传染病学》习题、病例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名词解释1.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
2.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二、简答题传染病学与流行病学的区别研究对象研究重点学科性质传染病学个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群体流行规律、预防措施预防医学第二节感染与免疫一、名词解释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 不但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严重的病理改变或临床表现。
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排出体外,引起轻度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4.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病原体与人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待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休内的病原体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5.感染(传染):又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6.非特异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出生时即有的较为稳定的免疫能力。
7. 特异性免疫: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受到病原刺激,产生针对特异病原的免疫力。
8. 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二、填空题1.病原体人体环境2.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3.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4.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5.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6.外毒素内毒素三、选择题1.A 2.C 3.D 4.B 5.A 6.E 7.C 8.B 9.C 10.D 11.ABCDE 12.BD 13.ABC四、是非题1.×2.√3.×4.√5.√6.√7.√五、简答题1.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
(完整版)传染病学护理总论习题1
![(完整版)传染病学护理总论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9870d4c8b307e87101f696da.png)
总论一、作业习题㈠名词解释1. 感染后免疫2.潜伏期3. 稽留热4. 传染源5. 复发6. 潜伏性感染㈡填空题1.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
2.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引起的,包括与。
3.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
4.称为再燃。
5.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和。
㈢选择题1. A1型题⑴感染的含义是: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⑵属于传染病的是:A.急性支气管炎B.化脓性胆囊炎C.炭疽D.化脓性腮腺炎E.大叶性肺炎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A.白细胞介素B.吞噬细胞C.致敏T淋巴细胞D.干扰素E.肿瘤坏死因子⑷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 隐性感染者B. 潜伏期携带者 C. 慢性携带者D. 潜伏性感染者E. 显性感染者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乙型脑炎 C. 流行性出血热D. 伤寒E. 急性细菌性痢疾⑹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A. 特异性IgM抗体B. 特异性IgG抗体 C. 特异性IgA抗体D. 特异性IgD抗体E. 特异性IgE抗体⑺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水痘E.风疹⑻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鼠疫⑼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A.囊虫病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D.流行性腮腺炎E. 钩体病⑽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A.艾滋病B. 疟疾 C. 伤寒D.恙虫病E. 乙型肝炎⑾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 莱姆病B. 斑疹伤寒C. 黑热病D. 耳源性脑膜炎E. 白日咳⑿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戊型肝炎D. 丙型肝炎E. 登革热⒀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A. 麻疹B. 白喉C. 百日咳D. 阿米巴病E. 乙型病毒性肝炎⒁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A. 乙型肝炎B. 丙型肝炎C. 艾滋病D. 结核病E. 疟疾⒂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 血吸虫病B. 斑疹伤寒C. 流行性感冒D.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 霍乱⒃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 麻疹B. 流行性出血热C. 流行性脑脊髓炎D. 麻风病E. 流行性乙型脑炎⒄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 钩体病B. 艾滋病C. 伤寒D. 恙虫病E. 霍乱⒅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 乙型脑炎B. 流行性出血热C. 霍乱D. 恙虫病E. 水痘⒆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 丙型肝炎B. 艾滋病C. 伤寒D. 阿米巴痢疾E. 细菌性痢疾⒇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乙型肝炎C. 伤寒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 血吸虫病2. A2型题⑴男,37岁,农民,近2天来腹痛、腹泻、胃纳减退,每日大便15~30次,粪便呈浅黄色水样,每次量较多。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a8e9f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7.png)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传染病护理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2.散发:指某一地区或单位内,个别或少数人发生的疾病。
3.隐性感染:指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但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状态。
4.传染源:指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被感染的动物等,可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来源。
5.病原携带状态:指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在无症状或治愈后仍能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给他人的状态。
二、填空题:1.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为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和地方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为存在传染源、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病原体的强度和毒力、人群的免疫力、环境卫生等。
1.甲型肝炎多在夏秋季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春秋季或冬季后。
2.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甲型和乙型,以乙型肝炎多见,约占70%。
3.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sAb(+)提示可能已经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
1.患者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三、选择题:1.答案为D。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2.答案为A。
最好将同一病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而非同一室。
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3.答案为C。
预防接种是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
4.答案为C。
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流行性感冒。
5.答案为A、B、C、D。
黑热病、肺结核、霍乱、肾综合征出血热均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而艾滋病不是。
6.答案为C。
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传染性。
7.答案为B。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1998年9月1日。
8.答案为C。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性。
9.答案为C。
某传染病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短时间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散发。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1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8eb6db92e3f5727a4e962d7.png)
第一章:总论部分: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D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 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 .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E. 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D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3、隐性感染增加时: EA.病原携带者增加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显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BA.爱滋病B. 鼠疫C. 乙型肝炎D. 疟疾E. 麻风病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 0X<sub>19v/sub>',的抗体,是属于:DA.间接凝集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 反向凝集试验D.交叉凝集反应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 EA.病毒性肝炎B. 登革热C. 炭疽D. 爱滋病E. 血吸虫病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C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 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 BA.流行性乙型脑炎B.天花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百日咳E.脊髓灰质炎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C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E.体征的发现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B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特异性免疫能力C.预防用药D.增强体质E.注射疫苗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 CA. I型B. U型C.川型D. W型E. V型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 BA.是否有病原体B.是否有传染性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 CA. 病原体被消灭B. 潜伏性感染C. 隐性感染D. 显性感染E. 带菌者16、感染的含义是: B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B. 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D. 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7、用于检测病原体核酸的方法是? AA.聚合酶(PCRB.血清生化检验C.特异性抗体检查D.影像学检查E.放射免疫测定(RIA)18、何种病原体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 EA.革兰阴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菌C.原虫D.病毒E.蠕虫19、马鞍热时指: E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0、回归热是指: D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1、稽留热是指: A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2、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B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接种疫苗C.注射丙种球蛋白D.中草药预防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2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CA.隔离治疗病人B.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用药24、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 AA.爱滋病B.鼠疫C.血吸虫病D.流行性感冒E. 麻风病25、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导致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引起宿主的损伤,属于: E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再感染E.机会性感染26、人工自动免疫,其免疫功力: D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1〜4周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E.5周后出现,持续4周27、传染病流行必需的 3 个环节是: EA.病原体、人体和其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28、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并且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的免疫球蛋白是: CA.IgGB.IgAC.IgMD.IgDE.IgE29、爱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 D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0、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C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1、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E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2、白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3、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 AA.糖皮质激素B.抗生素C.干扰素D.利巴韦林E.血清免疫制剂34、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C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前驱期E.传染期35、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 A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2周后出现,持续4周E. 3 周后出现,持续 4周3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EA.气温、雨量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地理位置、气候变化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37、接种下列哪种制剂无法获得主动免疫: C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类毒素E.菌苗38、属于检测管理的传染病是: EA.爱滋病B.梅毒C.百日咳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腮腺炎39、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 EA.再燃B.再感染C.重复感染D. 二重感染E.复发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 D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41、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A.加强营养B.体育锻炼C.预防接种D. 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42、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前驱前、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C.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D.初期、极期、恢复期E.早期、中期、晚期43、病原体侵入人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 :B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44、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C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接种E. 接触者预防用药4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一、作业习题㈠名词解释1.感染后免疫2.潜伏期3.稽留热4.传染源5.复发6.潜伏性感染㈡填空题1.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引起的,包括与。
3.是指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4.称为再燃。
5.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和。
㈢选择题1.A1 型题⑴ 感染的含义是: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⑵ 属于传染病的是:A.急性支气管炎B.化脓性胆囊炎C.炭疽D.化脓性腮腺炎E.大叶性肺炎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A.白细胞介素B.吞噬细胞C.致敏T 淋巴细胞D.干扰素E.肿瘤坏死因子⑷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 隐性感染者B. 潜伏期携带者C. 慢性携带者D. 潜伏性感染者E. 显性感染者⑸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乙型脑炎C. 流行性出血热D. 伤寒E. 急性细菌性痢疾⑹ 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A. 特异性IgM 抗体B. 特异性IgG 抗体C. 特异性IgA 抗体D. 特异性IgD 抗体E. 特异性IgE 抗体⑺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水痘 E.风疹⑻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狂犬病E.鼠疫⑼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A.囊虫病B. 恙虫病C. 华支睾吸虫病D.流行性腮腺炎E. 钩体病⑽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A.艾滋病B. 疟疾C. 伤寒D.恙虫病E. 乙型肝炎⑾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 莱姆病B. 斑疹伤寒C. 黑热病D. 耳源性脑膜炎E. 白日咳⑿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流行性乙型脑炎C. 戊型肝炎D. 丙型肝炎E. 登革热⒀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A. 麻疹B. 白喉C. 百日咳D. 阿米巴病E. 乙型病毒性肝炎⒁ 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A. 乙型肝炎B. 丙型肝炎C. 艾滋病D. 结核病E. 疟疾⒂ 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 血吸虫病B. 斑疹伤寒C. 流行性感冒D.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E. 霍乱⒃ 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A. 麻疹B. 流行性出血热C. 流行性脑脊髓炎D. 麻风病E. 流行性乙型脑炎⒄ 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 钩体病B. 艾滋病C. 伤寒D. 恙虫病E. 霍乱⒅ 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A. 乙型脑炎B. 流行性出血热C. 霍乱D. 恙虫病E. 水痘⒆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 丙型肝炎B. 艾滋病C. 伤寒D. 阿米巴痢疾E. 细菌性痢疾⒇ 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A. 甲型肝炎B. 乙型肝炎C. 伤寒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 血吸虫病2.A2 型题⑴ 男,37 岁,农民,近 2 天来腹痛、腹泻、胃纳减退,每日大便 15~30 次,粪便呈浅黄色水样,每次量较多。
曾呕吐 3 次,无里急后重。
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明显脱水征,肠鸣音亢进,腹无压痛。
血液白细胞总数为9.7×109/L,分类计数N 0.56, L 0.35, E 0.07, M 0.02;RBC 4.9×1012/L, Hb 140g/L,粪便镜检白细胞 1~5/HPF。
病前曾食生黄瓜。
对明确本例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A. 粪便常规检查B. 粪便培养霍乱弧菌C. 粪便培养致病菌D. 粪便检查阿米巴滋养体E. 血液培养细菌⑵ 男,42 岁,广州市下水道工人,持续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走路时小腿疼痛、胃纳减退、疲乏 4 天。
体温40.2℃。
眼结膜充血,左眼结膜下有一出血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如鸽蛋大,局部皮肤潮红、压痛明显。
肝于肋下1.0cm 可触及。
周围血液红细胞4.82×1012/L,白细胞12.4×109/L,分类N 0.87,L 0.11,E 0.01,M 0.01,血小板123×109 /L。
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管型+。
发病前 3 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流血,现伤口已愈。
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A. 登革热B. 伤寒C. 恙虫病D. 败血症E. 钩端螺旋体病3.B 型题⑴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霍乱C.血吸虫病D.蛔虫病E.流行性腮腺炎① 甲类传染病② 乙类传染病但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③ 应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④ 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⑵ A.特异性抗原B.特异性 IgG 抗体C.病原体核酸D.病原体培养E.特异性 IgM 抗体①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② 主要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③ 主要用于丙型肝炎实验诊断④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诊断⑶ A.麻疹B.艾滋病C.细菌性痢疾D.疟疾E.钩体病①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②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③ 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④ 主要通过虫媒叮咬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⑷ A.钩体病B.流行性出血热C.细菌性痢疾D.霍乱E.麻疹① 最常发生 DIC 的传染病是② 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是③ 最常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传染病是④ 最常发生皮疹的传染病是㈣问答题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3.简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5.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二、参考答案及分析㈠名词解释1.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3.稽留热 (sustained fever) 体温39℃以上,24 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4.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5.复发(relapse)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
6.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
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㈡填空题1.易感者2.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3.间歇热,败血症型热4.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5.传染性6.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㈢选择题1.A1 型题⑴ C试题分析: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其他答案不够准确或全面。
⑵ C试题分析:全部均为感染性疾病,但只有炭疽才具有传染性。
⑶ B试题分析: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均为细胞因子,他们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被激活以后释放的肽类物质。
致敏 T 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与题目不符。
⑷ A试题分析: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可表现为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等 5 种形式,不同形式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
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⑸ D试题分析:伤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⑹ A试题分析: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特异性 IgM 抗体,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特异性 IgG 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但持续较长时期。
IgA 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 抗体主要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病例。
⑺ C试题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
其他 4 种病毒性传染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
⑻ E试题分析:在我国新颁布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鼠疫和霍乱。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属于乙类传染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⑼ E试题分析:囊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通过食用污染的肉类而感染,恙虫病通过虫媒传播,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呼吸道传播,钩端螺旋体病通过接触经鼠类污染的疫水传播。
⑽ D试题分析:恙虫病在鼠类中不断循环,形成自然疫源性。
当人在疫区的草地上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
⑾ D⑿ D试题分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由虫媒传播。
丙型肝炎主要由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⒀ D试题分析:麻疹,白喉和百日咳经呼吸道传播。
阿米巴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
⒁ C试题分析: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艾滋病。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亦可通过性传播,但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疟疾通过虫媒传播。
⒂ D试题分析: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血吸虫病。
B、C、D为丙类传染病。
E为甲类传染病。
⒃ D试题分析: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麻风病,其他均为乙类传染病。
⒄ E试题分析: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霍乱。
其他所列疾病以病原治疗为主。
⒅ D试题分析: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恙虫病。
其他所列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⒆ C试题分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伤寒。
⒇ E试题分析:病后仅可获得部分免疫力的传染病是血吸虫病,其他 4 种传染病病后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A2 型题⑴ B试题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农民,曾食生黄瓜)、临床表现(起病突然、腹泻水样便、呕吐、低热、脱水、腹无明显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上限,粪便镜检白细胞少许),本病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霍乱。
粪便培养霍乱弧菌是确诊霍乱的依据,是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
⑵ E试题分析:按现有资料,本例诊断非常困难。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下水道工人,发病前 3 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
显示可能接触疫水)、临床表现(毒血症状、出血表现、多器官损害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尿蛋白和管型),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钩端螺旋体病。
3.B 型题⑴ ① B② A③ C④ E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对管理传染源这一预防环节的熟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