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平时在数学课教学中,我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一次次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根据问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创设

当下有不少老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非常难教,尤其是数学课教学,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有时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因此,我在教学时,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密切关联的数学情境中去。当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知识作为背景,以此为出发点,既让学生能感觉到老师所提出的新问题是和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是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又感到很新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还让他们感觉到自已所学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学习内容的需要,所以不能一下子就能解答出新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有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这样才能引起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接着写出一个数63,问“这个数和能被3整除吗?”再出示56789问学生能被3整除吗?怎样才能看出来

呢?由于受知识迁移的影响,大部分都学生认为个位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然后就让学生报个位是3、6、9的数字……,通过口算学生发现有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不能被3整除,这样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境界。接着又出示个位不是3、6、9的数字:31、55、207、659、2572……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又发现个位是0、1、2、4、5、7、8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3的倍数,这时我追问到: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呢?”这样正反两问使学生认识到按原来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探索新知识的愿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整节课都是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们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交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还培养了他们为寻求新知识而大胆猜想假设的能力。

二、对能够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进行的创设。

“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无论看到什么新事物都想动手摸一摸、试一试,所以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动手实践活动,也就是对一些具体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动手测量、折叠等操作形式,会收获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做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这样

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积极性,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进行数学趣味游戏的设计,创设数学游戏的情境

每个小学生都有爱玩儿的天性,而学生的天职又是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把学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在学中玩,又能在玩中学到知识,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如果把数学课本中的许多小竞赛项目、小游戏项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中去,就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并且得数相同的有趣的练习,我指导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用喜羊羊来做游戏。我说:“喜羊羊为懒洋洋、美羊羊、沸羊羊……几个好朋友都准备了一份礼物,你们当中谁愿意帮喜羊羊去送礼物呢?”(礼物上写着乘法算式,人物身上写上加法算式)学生们都抢着做题,每个人都想帮喜羊羊去送礼物,学生做题时再配上动画片中的主题音乐,欢快的音乐声一响起来,学生们更兴奋了了,这是他们的注意力不仅集中,而且准确率也特别高,课堂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师生之间互相探讨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创设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探究的情境,建立一个双边合作的机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则会有利于师

生间、同学之间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并且强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

例如我在讲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个计算法则的重点比较多,不能只让学生通过讨论用一两个讨论题就能解决,要想做到全面具体,就要设计足量的讨论题。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讨论题:

(1)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按什么法则去除?

(2)除得的商的小数点该怎样处理?

(3)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时有余数,应该怎么办?

(4)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那又怎么办?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学生把以上4个讨论题解决了,这一计算法则也就能够完全理解了。

五、根据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

作为数学教师,要想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事物作为数学知识的问题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已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研讨,然后再把生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抽象到数学知识的对象上来,于新知识的生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某超市的购物情境,列出一组商品的标价分别是:25.40元、4.75元、108.00元、6.08元……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

两位小数?②像25.40元、108.00元、6.08元等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会不会发生变化?这是所有学生都开始参与讨论,并且很快回答出第①题,在讨论第②题时则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的“0”都应该去掉,商品的价格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如:108.00元就是108元。而有的学生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6.08元表示6元零8分,如果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会变成6元8角了。我在巡视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考虑: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价格到底有没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以后,就会知道准确的答案了,这样做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出发,再结合所教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也一定会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