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威远花岗岩岩心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盆地威远花岗岩岩心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新元古代构
造演化的意义
李灵慧;王跃;周奇明;张帅;李传新;赵志丹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2018(25)6
【摘要】在岩心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威远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与年代学(包括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威远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839~
800Ma;SiO2含量(74.52%~77.16%,平均含量为75.74%)和~2 O3含量(12.29%~13.22%,平均含量为12.60%)均很高,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38~1.44(平均值为1.40),为典型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ΣREE含量)为(169.89~289.60)×10-6(平均含量为267.28×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负异常强烈;Rb、Cs、Th、U、Nb元素富集,Ba、Sr、Zr元素亏损.岩石成因类型判别为A2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主要成分为泥质岩,形成温度大于875℃,表明威远花岗岩源于以泥质岩沉积岩为主要成分的陆壳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威远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作用背景下,是Rodinia超大陆开始裂解背景下的产物.
【总页数】17页(P209-225)
【作者】李灵慧;王跃;周奇明;张帅;李传新;赵志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
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21;P597.3;P595
【相关文献】
1.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早期构造演化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J], 杨鑫;徐旭辉;李慧莉;蒋华山;张继标;钱一雄
2.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区新元古代早期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王冠;孙丰月;李碧乐;奥琮;李世金;赵俊伟;杨启安
3.伊犁地块达根别里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婷;李智佩;白建科;李晓英
4.辽东黑沟地区古元古代碱长花岗岩
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
特征及其对辽吉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制约 [J], 杨玉伟;余超;王广伟;苏特;杨新宇;张天元
5.江南造山带中段大湖山新元古代花岗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杨世平;祝明明;孟涛;陈浩;刘华;耿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