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强对流天气特征及预报

6.1 强对流天气时空特征

在气象学上,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其特点是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影响范围小、强度大。内蒙古强对流天气,通常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是内蒙古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地域广阔,达1.18×106km2,天气气候及地形复杂,雷雨大风、冰雹以及伴随的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发生,特别是6~9月发生的机率很高,且经常几种天气相伴出现,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工农业及交通运输造成严重损失。

下面就内蒙古强对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雷暴和冰雹天气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6.1.1 雷暴天气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本章所使用的资料是1971~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117站的气象资料。

6.1.1.1 地理分布

内蒙古117站的年平均雷暴日分布如图6.1所示。其特点是:年平均大于36个雷暴日的区域在东部地区沿大兴安岭山脉呈准南北走向;而在西部地区沿阴山山脉呈准东西走向。说明多雷暴地区与山脉分布和走向关系较密切。多雷暴中心,一个在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呼和浩特市北部地区的武川,其中最多地区是丰镇,38年间累计达1514次,年均雷暴日达39.8次;另一个在锡林郭勒盟的多伦,累计达1513次,年均雷暴日达39.8次。阿拉善盟西部的雷暴最少,其中雅布赖38年间累计为254次,年平均仅6.7次。

图6.1 内蒙古117站年平均雷暴日分布

6.1.1.2 年际变化

1971~2008年内蒙古共有雷暴118236次(表6.1),全区117站年平均3112次,每站平均26.6次。1971~2008年期间,1980年最多,达3954次。2007年最少,有2323次。最多年份1980年是最少年份2007年次数的1.7倍。变化趋势见图6.2。

图6.2 内蒙古1971~2008年雷暴年际变化

6.1.1.3 季节变化

图6.3为内蒙古雷暴次数随月分布图,由图可见,内蒙古雷暴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雷暴日的96.6%,其中6~8月占78.5%。发生雷暴最多的是7月份,总计36329,每站平均雷暴日达8.2。6月次之,总计29712,每站平均雷暴日达6.7。

6.1.1.4 日变化

对全区117个观测站38年资料统计(图6.4),内蒙古雷暴主要集中在13~18时,占总数的67.9%,雷暴在10~20时之间的占94.7%,出现时段在0~6时的雷暴仅占1.8%。由此可见,内蒙古雷暴高度集中在午后。 0

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次数

图6.4 内蒙古1971~2008年雷暴日变化

6.1.2 冰雹天气时空特征统计分析

6.1.2.1 地理分布

内蒙古117站的年平均降雹日分布如图6.5所示。其特点是:年平均大于3个雹日的区域在东部地区沿大兴安岭山脉呈准南北走向;而在西部地区沿阴山山脉呈准东西走向。说明多雹地区与山脉分布和走向关系较密切。多雹中心,一个在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呼和浩特市北部地区的武川,年均雹日达5.3;另一个中心在锡盟南部的太仆寺旗,达4.3雹日。这些多雹中心多在山区,其拔海高度约为1500~2000m 。

图6.5 内蒙古117站冰雹年平均日分布

沙漠地带中阿拉善盟的额济纳十年末出现降雹。除巴彦诺尔贡和巴彦浩特外,阿拉善盟的其它地区是少雹区。河套平原大部地区年降雹日少于1天。兴安盟的扎贲特旗一带地区亦是少雹区,通辽市北部、辽河平原地区,年雹日≤1天。综上所述,内蒙古冰雹集中在山区(年平均3~6雹日),平原较少(0.5~1雹日),沙漠地区基本无冰雹。

由逐月平均雹日分布图(图6.7)可看到,雹区分布随季节变化不明显,6~9月各月多雹地区仍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附近;10月,东部大兴安岭的多雹区已消失,西部仍有少量降雹,说明西部的降雹结束期较晚。

6.1.2.2 年际变化

若将一天内内蒙古117站中有一站或以上降雹,定为一个雹日,38年共有2889个雹日,年平均雹日为76.0个。若将一个站有一日降雹统计为一个站日,则共有7793个站日,年平均为205.1个站日。每站年平均降雹日为1.8个。1971~2008年期间,1976年降雹最多,达111个雹日、394个站日。2007年雹日最少,只有33个雹日、46个站日。由图6.6可见,1993年以后雹日下降明显,而历年站日呈波动下降趋势,1978年为前一周期波谷,站日为253个,之后站日逐渐增多,1982年为波峰,站日为326个,之后下降趋势明显,2007年站日只有46个,是1976年的九分之一。对图6.6站日和雹日比较可见站日较雹日下降明显,说明冰雹过程影响范围在减小。

表6.2 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年际表

图6.6 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年际变化

6.1.2.3 季节变化

图6.7为内蒙古冰雹站日随月分布图,由图可见,内蒙古3~11月都能发生降雹,但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雹日的92.6%,其中又集中于6~7月,占46.9%。发生冰雹最多的是6月份,平均雹日达17.7,7月次之,5、8、9月年平均都有9~13个雹日。发生冰雹的高峰(6月)是在内蒙古降雨高峰(7、8月)之前。这同冰雹的形成特性和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进退有密切关系。

图6.7 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月变化

6.1.2.4 日变化

对全区117个观测站38年资料统计(图6.8),内蒙古降雹主要集中在13~17时,占总数的67.9%,降雹在10~20时之间的则占94.7%,出现时段在0~6时的冰雹仅占1.8%。由此可见,内蒙古降雹高度集中在午后。

图6.8 内蒙古1971~2008年冰雹日变化

6.2 强对流天气的天气气候分析

6.2.1 雷暴的天气气候统计

根据内蒙古117个气象(候)站的记录,选取了2008年71个大范围雷暴过程。选取标准是一日内内蒙古有10个站或以上有雷暴的过程。

内蒙古地域广阔,天气气候复杂,大范围雷暴天气时有发生,仅2008年就71次,一日内全区范围都有雷暴天气的有37次,占总数的52.1%,仅中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58次,占81.7%,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51次,占71.8%。中部地区或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总数是109次。同一天由同一系统造成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25次,占总数的35.2%,同一天由不同天气系统造成大范围雷暴天气的有12次,占总数的16.9%。雷暴的天气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