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内部审计概述
本章学习要点及目标
① 内部审计的含义、作用
②目前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和权限
③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包括的内容
④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了解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最佳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内部审计概述
第二节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
第三节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
第四节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流程
第一节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含义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种社会约束机制。
1.中国国家审计的产生
了解:
(1)西周时期----设有“宰夫”一职,负责审查“财用之出入”,并拥有“考其出入,而定刑赏”的职权,是我国国家审计的萌芽。
(2)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务收支有无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的政绩。
(3)唐朝----对中央和地方的财务收支实行定期的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有了明显发展。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日臻完备的阶段。
(4)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
(5)元、明、清三代----均未设专门的审计机构,国家审计处于衰退时期。
2.近现代审计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新中国成立,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门内部的监察机构负责。
1982年12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审计署。
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1985年12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若干规定》,这是审计署成立后第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的法规文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一定的推进作用。
2003年3月4日,原审计长李金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4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自2003年5月1日实行新规定。之后,审计署办法等相关文件,就开展社会审计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部审计向前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内部审计师。
二、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
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
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内部审计的作用
1.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性
内部审计的基本作用就是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增加财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财务信息风险,有利于投资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也有利于政府对资金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2.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进而促进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体系,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效地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确保资产保值与增值
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避免潜亏因素的形成,提高企业资产质量,进而保证资产完整;
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战略审计活动,推动企业资产增值。
4.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了解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为经营决策提供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
(2)针对经营中出现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具体并可操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对企业各种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使企业经营者能够迅速了解决策行为是否完善,企业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以便及时调整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关阅读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①机构不独立;
②经济不独立;
③工作、人员不独立。
(2)内部审计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绝大多数是从会计岗位转过来的,知识面较单一,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正误的能力较差;
有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一般由领导指定,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从而难以选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担当此重任。
(3)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审计目的仍是“差错防弊”,在工作中往往是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少;
对下属单位审计多,对本级的审计少;
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少(或者基本没有)。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工作也只停留在完成上级部门的审计任务上,为审计而审计,很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
在规范运作的企业,可以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
2.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要加强内部审计行业管理,完善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体系,使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使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
3.转换经营观念,科学定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应冲破制约作用的范围,扩展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等作用的方面,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企业高效地运作和发展,以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战略。
4.建立上下结合、下审一级的内部审计体系
由于客观地位的局限,内部审计无法对本单位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为弥补这一控制的薄弱环节,应由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多层次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5.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使企业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企业内部审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