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及时了解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中小麦育种、种植、植保和加工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体系中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建议

河南省小麦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其播种面积、总产量、商品量、单产水平均保持全国第一。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是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小麦科研创新能力、推动小麦技术指导和服务、应对小麦生产突发情况和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概况

我国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的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自2010年10月开始实施以来,共开展了包括小麦、玉米、蔬菜等在内的9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截止2013年6月,共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4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河南省鉴定成果18项,发表相关科技论文150余篇,带动全省近400余名农业科研人员参与农业科研创新活动。

二、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现状

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小麦产业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见表1)。

(一)小麦育种现状

河南省小麦育种工作,一直以来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黄淮麦区具有领先地位。其选育的豫麦18、偃师4110、豫麦49号、豫麦69号、郑麦9023、新麦18号、矮抗58、新麦19号、周麦18、周麦22等品种,在河南、山东、陕西关中地区、河北南部以及黄淮南片的皖北、苏北等地大面积生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黄淮南片乃至全国小麦的持续增产。2013年,河南省共有7个小麦新品种分别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品种审定。其中,国审品种3个:郑麦101,周麦28,洛麦24;省审品种4个:郑麦3596,郑麦314,周麦32,信麦9号。河南省小麦的选育工作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保持我国杂交小麦育种技术国际领先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小麦种植现状

河南省地处我国冬小麦主产地黄淮平原区,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小麦种植面积约7 900多万亩,多年以来,其小麦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均保持全国第一。其每年产粮不仅解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输出粮食150亿kg,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生产,一方面不断扩大小麦播种面积,打造小麦高产、稳产生产区;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小麦平均亩产由1949年不足50kg增加到目前近400kg,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量。2013年,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培育出的矮抗58、周麦22、郑麦366三个品种稳居全省品种利用面积的前3位,占全省麦播面积的50%以上,为全省小麦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小麦植保现状

受气候区域发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麦田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其对产量的影响是确定无疑的。所以说麦田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在防治过程中单一、自发的“单打独斗”式防治效果远差于专业统防统治的效果,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应大力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根据《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河南省紧紧围绕“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研究”和“专业化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等目标开展研究工作,为全省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年,该体系对小麦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并提供防治意见

和咨询服务,对小麦品种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及评价以及对小麦病虫草害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探索了相关农机农艺相匹配的种植方式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的建设,并对新型植保机械的引进应用以及除草剂的安全应用与副作用防控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小麦加工现状

河南省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化,注重提高小麦生产的比较效益。通过生产方便面、面制速冻食品等不断拉长以小麦为主的农产品产业链条,已初步实现了由“卖原粮”到“卖产品”、由“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的转变,全省6 000多万农民从农业产业化中人均收益达2 0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13年,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豫南、豫东中低产麦区大面积均衡增产关键研究与示范”以及“河南省高产区产量与品质持续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研究重点,对小麦加工企业数据库建设、企业技术服务和小麦加工新技术推广进行了相关工作,继续开展“适合于蒸煮类面制品小麦及面粉评价体系”、“小麦加工过程淀粉粒机械损伤特性”以及“小麦面粉熟化(后熟)特性”等相关研究,为提高小麦加工效率和质量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和结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人才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都存在着人才缺乏的问题,在科研领域缺乏创新人才、在市场领域缺乏管理人才,加之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

低,严重制约着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仅基层推广人员方面,由于人员老龄化严重、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就会造成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困难,严重制约了科学技术向现实效益的转化。因此,需要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优秀农业人才、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进行课堂讲授、现场咨询等形式的技术服务,提高科技人员技术素质,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南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工程,对抵御自然灾害、确保粮食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生产中,小麦相对于其他粮食作物具有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规模化种植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因此,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巩固高产田,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河南小麦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产业链建设

目前,河南省小麦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小麦的加工技术、流通能力不强,不完整的产业链导致了小麦深加工能力不足,制约了小麦产业高效益的实现。加强小麦生产基地、加工车间和流通企业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