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探析
【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省地处中原,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汲取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实现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优化法制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创新人才机制、打造中原品牌等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中原品牌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省培育中原文化品牌,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时不我待。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正当其时
欧债危机阴云弥漫,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文化产业具有的反向调节功能,为创新文化体制、做强文化产业带来契机。
(一)政策支持创新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09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都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华夏历史文明传
承创新区的定位将使文化产业在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获得诸多优惠,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金融助力创新
国家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使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更为畅通。
一是间接融资助力。
银行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创新委托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
二是资本市场支持。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2011年河南省大地传媒公司借壳
*st鑫安成功登陆主板市场,实现河南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三是股权投资增多。
随着文化概念的升温,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股权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也纷纷进入文化领域。
四是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设立。
2011年郑州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为河南省文化产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科技驱动创新
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于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这句名言揭示了科技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
现代科技不仅是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因素。
当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三网合一、物联网、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既改变着传统的出版业、广电业、影视业等文化产业,又发展着新兴的数字视听、网络游戏、动漫影视等文化产业。
二、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文化资源丰富,创新基础良好,发展速度加快,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
(一)创新发展基础良好
文化产业创新以文化资源为基础。
中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一是根亲文化。
河南是殷墟文化、炎黄文化的发源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成为全球华人的节日盛典,近年来到河南寻根谒祖的海内外友人络绎不绝,根亲文化资源独具特色;二是旅游文化。
河南丰富的历史文明赋予我们精彩的旅游文化,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独占其四,安阳和郑州的商文化,开封的宋文化,洛阳的唐文化,魅力无穷;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少林寺、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都给予旅游丰厚的文化特色。
三是民俗文化。
以汴绣、钧瓷、唐三彩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宝丰魔术、周口杂技等为代表的民间演艺;以豫剧、曲剧等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异彩纷呈。
(二)创新主体实力增强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
一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通过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如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进入全国出版集团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前10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荣获“金长城传媒奖·2011中国十大传媒集团”称号,目前拥有十报两刊一网络,在国内首家推出集报纸、电视、网络于一体的大河多媒体信息港。
国有文化企
业集团创新发展的同时,民营文化企业也崭露头角,如郑州天人文化旅游、开封清明上河园创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已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三)原创能力不断提高
河南省有一支优秀的原创队伍,二月河、李佩甫、常香玉、李树建、张海、谢瑞阶等是中国文坛、书画界一支活跃的中原劲旅,中原作家群、中原戏剧家群、中原书画派全国有名,创作出的豫剧《香魂女》、《程婴救孤》、《常香玉》等剧目获得中国艺术节最高奖——文华大奖,《风中少林》、《铡刀下的红梅》等分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河南艺术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高。
(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以来,河南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动漫企业全国排名跃居到第8位,移动多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步伐加快,河南手机报用户超过150万,位居全国省级手机报前列,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文化企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新兴文化产业初见成效。
三、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不足之处
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
2010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
其中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2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6%,占全国文化产业比重超过1/4,连续8年位居各省市首位。
北京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已经超过10%。
而河南省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7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4%,不仅和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与国家制定的2015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达5%的目标也有不小差距。
(二)文化产业品牌效应较差
河南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亮丽的中原文化品牌。
在2011年深圳文博会上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共有15个类型200个文化品牌入榜,前十名河南没有一个,而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则有22个文化品牌上榜,占总数的11%。
如何变“文化制造”为“文化创造”,对于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三)人才流失严重
建设文化强省,人才是关键,而近年来河南省在文化人才培养上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引人、用人和留人机制,以致人才队伍建设上出现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优秀文化人才缺乏,具有全国影响乃至国际影响的人凤毛麟角,高层次、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欠缺;二是文化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利用百度和谷歌等网络搜索工具随便一搜,籍贯为河南的文化杰出人才比比皆是,但能够留下来为河南
做贡献的寥寥无几,大大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国外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
目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驱动型,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源驱动型,以日韩为代表的政策驱动型。
美国文化产业采取市场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在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等法规保驾护航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高度市场化。
创新是美国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
一是内容创新。
美国在汲取各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大胆创新,进行“美国式改造”,《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全球热卖的好莱坞电影就取材于河南传统文化中的花木兰从军和少林寺功夫;二是营销手段创新。
以迪斯尼为例,其赢利渠道多样化,共计电影票房、发行录像带和dvd、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推广、特许经营和品牌专卖及电视媒体五轮收入,其中电影发行及后续收入只占30%,主题公园收入占20%,品牌销售收入占50%;三是科技创新。
《阿凡达》、百老汇的音乐剧等,将科技发挥得淋漓尽致,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典范。
英国的文化产业采取资源驱动型发展模式,即在把历史资源商业化的进程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英国人给予历史文化充分的重视与保护,并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
王室文化、博物馆文化、建筑文化,都是吸引人们前来学习、考察和旅游的热点。
有数据显示,英国13项文化创意产业早在2001年产值就达到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雇用4.3%的就业人口,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意产
品生产国,仅次于美国。
日韩文化产业采取政策驱动型发展模式,政府制定有明确的文化立国战略及措施,并设专门机构予以推动。
日本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完备的法律法规,如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再辅之以操作性很强的配套措施。
目前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动漫产业已成为第三大产业,日本也被称为“动漫王国”。
韩国文化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非常重视产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包括韩国外国语大学、汉阳大学等在内的111所院校开设有文化产业学本科专业,81所研究生院开设相关硕士博士课程,并专设“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从2001年开始,网络游戏产业每年增长率超过10%,目前已占据韩国文化产业出口将近一半的比重,成为韩国文化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排头兵。
五、河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法制环境,走自主发展道理
文化产业的易复制性,决定了法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美国和日韩的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都以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基础。
河南省在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时,亟需加强政策和法律环境的优化,如可出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条例》、《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法》等,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细化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政策,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使文化产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科技驱动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升级
一是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传播和营销模式,延伸产业链;二是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大力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动漫和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三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取英国经验,将河南悠久的文化资源市场化,推进文化产业的升级。
(三)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一是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力度,细化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
二是组建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积极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通过ipo、买壳上市等方式,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力吸引风险投资等资金的介入。
四是疏通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银行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
五是多方吸引省外及境外资金,通过炎黄拜祖大典、郑州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等活动,积极展示河南文化特色,吸引海外投资。
(四)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第一,努力培育中原文化的“名角”,实施河南文化名人名家培育工程,让二月河、张海、王立群等名家大师在河南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第二,转变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引进机制。
创新文化人才流动、选拔、激励等机制,根据文化人才的特性,在提高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的基础上,注重有为有位的精神需求。
第三,吸取韩国经
验,注重人才培养。
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筛选有潜力的文化才俊到国内外大型文化企业及院校进行学习深造,在大专院校专门成立文化产业专业,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
(五)打造中原品牌,变“文化制造”为“文化创造”
一是打造根亲文化品牌。
利用河南省独特的黄帝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等,着力打造以根亲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二是打造出版传媒业品牌。
目前河南出版传媒业拥有众多品牌,如《大河报》、《梨园春》、《武林风》等,要通过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打造民间特色文化品牌。
挖掘南阳玉雕、开封汴绣、周口杂技、宝丰魔术等工艺演艺文化,培育民间特色文化品牌;四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以中原国际黄河旅游带为龙头,整合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将安阳的殷墟、开封的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等文化资源联结起来,造就精品化、特色化的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十策[n].大河报,
2011-12-01.
[2]政策给力文化产业开启“黄金年代”[n].中国证券报,2011-10-19.
[3]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z].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1-12-8.
[4]向勇.美国文化产业靠啥生存?[n].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