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以下是关于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的一些知识:
1. 了解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它们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早期发现和干预:精神病通常有早期症状,例如情绪波动或睡眠问题。

及早发现和干预可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良好的心理健康对预防精神病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定期锻炼身体、保持社交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来维持心理健康。

4. 消除社会偏见:由于对精神病的误解和社会偏见,患者常常面临歧视和排斥。

我们应该加强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并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持。

5. 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精神病患者不仅需要医疗治疗,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接受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6. 鼓励寻求专业帮助:精神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患者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鼓励他们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等合作,接受适当的治疗。

总之,精神病健康教育宣传应该加强对精神病的认知、重视心理健康、消除社会偏见,并提倡早期发现和干预。

同时,支持
患者寻求专业帮助,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

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
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对于精神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志愿 者组织等,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
家庭支持和关爱对于精神疾病康复具有 重要意义,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 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和积极面
对生活的态度。
04 精神病的预防与控制
提高公众认识与意识
提高识别能力
教育公众学会识别常见的 精神疾病症状,如抑郁、 焦虑、狂躁等,以便及时 寻求专业帮助。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鼓励家庭、学校和社区建 立心理支持系统,为有需 要的人提供及时的援助和 支持。
早期治疗与干预
强调早期治疗和干预对精 神疾病康复来自重要性,鼓 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寻求专 业治疗。
社区康复与家庭支持
类型与分类
类型
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 强迫症等。
分类
根据症状和病程,精神病可以分为急 性期、康复期和慢性期等。
精神病的常见症状
思维障碍
如妄想、幻觉、思 维混乱等。
认知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等。
情感障碍
如情绪低落、焦虑 、易怒等。
行为障碍
如冲动行为、自残 、攻击他人等。
睡眠障碍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密切 监测药物反应和副作用。
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以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另一重要 手段,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 动力学疗法、家庭治疗等来改善患者 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
建立社区康复体系
在社区层面建立完善的精神病康 复体系,提供康复训练、心理辅

精神病防治科普知识

精神病防治科普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1、什么叫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疾病;发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人的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2、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联;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3无故出现情绪低落或特别高兴;或脑子想问题困难;或突然脑子里涌现出许多事情..6、患精神病后应怎么办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相关机构进行就诊;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进行后期康复;但必须终身服药..什么是重度精神病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一、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3、营造适合康复的家庭环境..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帖他·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尽量安排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二、如何防止病情复发精神病的复发预兆有哪些精神病的复发率高;病情复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为了防止复发;应注意以下几点:1、家属要定期带患者来专科医院门诊复查..一般情况下;应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2、坚持物维持治疗..3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4、注意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患者家属如能在早期识别精神病复发的迹象;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常能显着改善疾病的预后..常见的复发预兆有:1、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2、情绪变化..如病人..情绪不稳定;烦燥不安、易发脾气、无故担心等..3、发呆;语言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不爱理事、生活懒散..4、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6、病人原来主动服药治疗;突然不承认自已有病拒绝服药治疗..三、什么是精神病残疾精神残疾是如何产生的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的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并且影响到病人的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和障碍..因此;那些病情有波动、间歇期社会功能完好的人;不能划归精神残疾的范畴..精神残疾是以下几种情况产生的:1、治疗不及时:有些患者缓慢起病;不易被发现;加上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使患者长年得不到系统、彻底的规范治疗..2、病情久治不俞愈:约1 O%的患者在使用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往往需要长时间较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因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但也有些患者久治不愈是因为治疗方法不当所致;如选药不当、剂量不足等等..3、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也就愈加不容易..4、对患者缺乏科学地照顾:过分迁就、事事包办代替;或过分指责、不尊重他人的态度都不利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一、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组严重的精神障碍;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而病人自己却不能认识精神症状本身是不正常的;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精神症状;与此同时;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严重下降..就如民间说的一些哭笑无常、无端发怒、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等精神不正常的“发神经”、“神经病”;它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等..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常呈慢性病程;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精神病同“感冒”、“肺炎”、“胃溃疡”一样;是一种疾病;而且;并非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国约有1600多万精神病人..二、如何早期发现精神病人有些精神病人早期常不易被周围人发现..如出现以下症状;请尽早咨询:1、性格改变:如活泼、开朗、热情好客变得沉默少语;孤僻独处不与人交往;由注意整洁变得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洗澡;不理发、不更换衣服等等..2、情感变化:如变得冷淡;与朋友疏远;无故自笑等..3、敏感多疑:如认为周围人们互相谈笑是在议论他;讥笑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的等..4、脱离实际、沉湎于幻想之中:如“白日梦”..5、行为怪异:如独自发呆;对空自语;侧耳倾听等..6、莫名其妙的身体不舒服:过度强调自己头痛、失眠、易用疲劳等..三、家中有精神病人应该怎么办1、承认现实:由于世俗偏见;家属往往怕丢面子;怕影响病人的前途而不予承认这一客观现实..其实这样既耽误病人诊疗良机;廷误病情;同时也加重家庭负担..2、正确对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一方面给病人以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采取积极主动求医行动..3、尽早医治:应尽早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治;积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系统、彻底的治疗;争取理想的疗效..四、精神病人不肯就医怎么办1、劝慰法:请平时在病人心目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劝其到医院就诊..2、激将法:当病人不听劝告;甚至发生对抗时;旁人不妨激他句:“既然你说没病;为什么不敢去医院检查”;病人可能为证实自己没病或赌气而来医院..3、会诊法:请精神科医生上门进行会诊..4、强制法:必须经由其法定监护人如配偶、父母等的同意和委托;或者由公安机关执行;以免产生法律纠纷..总之;对不肯就医的病人千万不能迁就;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五、哪些精神病人需要住院治疗1、首次发病的确诊为精神病的患者..2、精神症状明显;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兴奋躁动、有丰富的幻觉妄想、言谈举止异常..3、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他人或自身安全;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或到处乱跑;不听家人劝阻和管理;拒绝治疗等情况..4、病人神志不清、抽搐;或合并脑炎、肝炎、心脏病等躯体疾患的..5、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系统调整药物时..精神病院健康知识宣传栏——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它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它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它是一种对人的躯体、思维、感受和行为均产生负面影响的疾病●它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情感痛苦;并且也给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它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它可以影响到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什么原因会导致抑郁症确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当一个人同时存在以下多个社会、心理和躯体方面的问题时;脑内会发生某种生物化学改变;就出现了抑郁:●长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突发的、严重的损失●悲观厌世●自尊心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酒精或药物滥用●慢性躯体疾病●抑郁症家族史怎么能知鉴我是否患了抑郁症如果你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最好去看精神科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有资格评估这类疾病..不过;下面的自我测试可以帮助你决定要不要去看专业人员..抑郁症的自我测试检查一下你过去两周或更长时间内是否出现以下抑郁症状:——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对多数活动或性生活失去了兴趣——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睡眠不好——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易出现疲劳感——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记忆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如果你同时存在几个上述症状;最好尽快看专业人员;不要再拖延..这样会使你避免更多的痛苦和损失..抑郁症的注意事项●要意识到自己的疲惫感、无价值感、无助感和无望感是疾病的症状;是可以治疗的●尽量减轻生活中出现的压力;保持身体健康;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参加社交活动..●向精神科医生或资深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不要试着用自己服药、饮酒或吸毒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困境●在抑郁症缓解之前;不要做重大的决定●不要被自己消极的思想所左右;如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没有得到他们所需的治疗●不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治疗方面的知识●难以找到精神科医生或训练有素的心理治疗师●治疗费用问题●认为自己的问题应该自己解决●因害怕被歧视而不愿寻求治疗●家人不鼓励他们去寻求治疗●非专业医务人员用处理躯体问题的方式来治疗抑郁症状如何治疗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通常需要抗抑药物治疗;同时也可以配合心理治疗..轻、中度的抑郁症;通过单纯的心理治疗可以恢复..但在国内;有时难以找到合格的心理治疗专家..抗抑郁药物:●能够减轻抑郁症状;但不能解决导致抑郁的潜在问题●要想获得有效的疗效;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律服药4-6周;并且随后应继续服药6-12个月以预防复发●常有轻微的副作用;但不会成瘾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提供心理治疗:●给予情感上的支持●鼓励你认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你一起分析导致抑郁的原因●与你共同找到处理问题的新办法●通常至少需要6次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每个人是否有时也会感到情绪低落是的;一个人偶尔感到悲伤、疲劳或气馁;这不是抑郁症..一个人患抑郁症后是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的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1、什么是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种..、重性精神病危险等级评估6级是怎么分的0级:无符合以下1 ~ 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3、重性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承认自己有病是绝大多数精神病人的共同特点..有些患者发病早期;尚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会感到奇怪;有的患者可有会到医院就诊;此时;患者病情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咨询、诊治..一旦诊治不及时;病情严重了;患者会完全不承认自己有病;坚持拒绝就诊治疗;家属监护人只能采取哄、二骗、三强制”;但效果也有限..4、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⑴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⑵淡漠: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呆坐或无目的漫游;⑶自语、自笑:喃喃自语但不知所云、或独自发笑而令人不解;⑷猜疑:无端猜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异变、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⑸莫名其妙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疼、易疲劳;以此为由长期回避社交或工作;也不积极治疗身体的不舒服;安于现状又不觉得不妥;⑹窥镜症状:长时间呆坐镜前端详自己面容;⑺情绪不稳:情绪变化无常;与其既往性格明显不符..5、精神病能治好吗一般人所说的精神病;往往指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多数都能治好..6、精神病人何时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是为了保持患者或周围人的安全;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当病人出现:⑴伤人、毁物;⑵自伤、自杀;⑶症状丰富却拒绝治疗;⑷诊断不明;⑸严重药物副作用;⑹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需住院系统调药..7、在社区容易引起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有哪些精神分裂症是最容易引导起危害行为的精神病..此外躁狂症和严重的抑郁症、饮酒吸毒所致的精神病、脑外伤脑部疾病导致的精神病、急性短暂精神性障碍等也不少见..。

精神病知识讲座

精神病知识讲座

3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心理健 康知识,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 力。
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01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
训,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02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
精神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精神因素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包括免疫系统和心血管 系统等方面。一些身体疾病可能也与精神因素有关,例如肠易激综合征和慢 性疼痛等。
精神健康与其他健康问题
相互影响
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相互影响。一方 面,身体疾病可能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例如疼痛、慢性疾病和药物副作用等 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精 神健康问题也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身体症状和疼痛 等。
如社交技能、职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等, 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健康生活方式
情绪管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规律作 息、适度运动等。
学会识别和管理情绪,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和焦虑。
家庭与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
家人应了解精神病知识,为患者提供情感 支持和监督。
就业支持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精神病知识讲座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精神病基础知识 • 精神病的治疗与康复 • 精神病的预防措施 • 精神病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 结论与展望
01
精神病基础知识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精神病是一种心理障碍ຫໍສະໝຸດ 由不同原因引起,导致个体的思维 、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精神病知识讲座

精神病知识讲座
物理治疗
如经颅磁刺激、电休克疗法等,在某些严重情况 下可考虑使用。
康复计划与训练
01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心理社会康复和
职业技能康复。
02
心理社会康复
通过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和家庭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社会
功能。
03
职业技能康复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能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支持,使其能够独
常见类型与表现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表现为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患者可能对现实 世界产生歪曲的认知,丧失社交能力,并表现出怪异的行为。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情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患者感到悲伤、无助、失去兴趣和快乐感 ,可能伴有自杀念头。抑郁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放松技巧
学习并实践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社交互动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加情感支持和 情感交流的机会。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精神压力
尽量避免过度的工作、 学习、家庭和社会压力 ,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 任务,减轻负担。
避免不良事件
尽量避免遭受不良事件 ,如人际关系破裂、失 业、亲人死亡等,这些 事件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的诱发或加重。
鼓励融入社会
创造机会,让精神病人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社会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
完善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保障体系,确保精神病人获得及时、公平的医疗服务。
加强社会关爱
倡导家庭、朋友和社区对精神病人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社会。

精神病知识培训资料

精神病知识培训资料

它是以反复浮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频死感或者惊慌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为特点。

有以下一些临床表现:家务时,蓦地浮现强烈的恐怖感,好象即将死去。

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

同时患者感到心悸,好象心脏要跳出来;胸闷、胸前区有压迫感;或者呼吸艰难,喉头阻塞,好象透无非气来,即将窒息死去。

因此,患者会惊叫、呼救或者跑出室外,有的浮现过度换气、头晕、面部潮红、多汗、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

这种发作,普通 5-20 分钟,时间较短,即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但不久有可蓦地复发。

常耽心再次发病,于是揣揣不安,也可浮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急匡助。

在发作的间歇期, 60%的患者由于耽心发病时得不到匡助,于是主动回避一些活动,如不肯单独出门,不要到人多热闹场所,不要乘车旅行等,或者是出门要有他人陪伴等。

※呼吸急促或者窒息感※眩晕、步态不稳或者晕厥※心悸或者心动过速※震颤或者发抖※出汗※梗塞※恶心、头痛或者腹泻※非真实感、对环境目生或者隔离感※麻木或者针刺感※发热或者寒颤※胸部疼痛或者不适※胆怯死亡※胆怯"发疯"或者失控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两种主要形式。

1、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普遍性焦虑,是一种自己不能控制的,没有明确对象或者内容的恐怖,觉到有某种实际不存在的威胁将至,而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样的痛苦体验。

还伴有颤动等运动性不安,胸部紧压等局部不适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苍白、出汗、尿频、尿急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以蓦地浮现强烈恐怖,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患者常在无特殊的恐怖性处境时,蓦地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宛如“大难临头”或者“死亡将至”、“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而尖叫逃跑、躲藏或者呼救。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精神病学是研究和治疗精神疾病的学科,涉及到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精神病学的常见知识点。

1. 精神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疾病。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精神病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2. 精神病的症状和病程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有着不同的症状和病程。

例如,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睡眠问题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语言和思维紊乱等。

病程指的是疾病的发展过程,可能是急性的、慢性的或间歇性的。

3. 精神病的病因精神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

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精神分裂症。

生物学因素涉及神经递质不平衡、脑结构异常等。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创伤经历等。

心理社会因素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4. 精神病的诊断和评估精神病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体征等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心理评估工具,如病史采集、临床访谈、心理测试等也是精神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专业医生通常采用标准化的诊断标准,例如DSM-5,来确定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5.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来减轻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家庭疗法等,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精神疾病。

6. 精神卫生政策和服务精神卫生政策涉及到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许多国家都有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的机构和政策,致力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度。

例如,精神卫生法的制定、精神卫生院的建设和社区康复服务的发展等。

7. 精神病的预防和促进精神健康预防精神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教育、心理支持、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等。

此外,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提高社会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知识,也对促进精神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识别精神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分类、症状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精神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临床症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2. 心境障碍:如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3. 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强迫症等;4. 成瘾障碍:如酒精依赖症、药物滥用等;5. 儿童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6. 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如头痛、抽动障碍等;7. 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障碍等;8. 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低下、勃起障碍等;9.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10. 生活期间的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整障碍等。

二、精神病症状精神病症状是指精神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特点,精神病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异常思维:如幻觉、妄想等;2. 感知异常:如幻听、视幻觉等;3. 意志异常:如意志缺失、意志疲乏等;4. 情感异常:如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等;5. 行为异常:如紧张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三、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精神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参考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

通常,精神病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精神病的特点,需要满足症状持续一定时间的要求;2. 症状严重程度:症状需严重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3. 排除其他病因:需排除其他身体疾病、药物滥用或使用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四、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诊断结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精神内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精神内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精神内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精神内科的基本概念1. 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疾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出现异常的疾病。

根据精神疾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等不同的类型。

2. 精神内科的任务和职责精神内科医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评估和诊断患者的精神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此外,精神内科医生也需要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疾病教育,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精神疾病带来的困难。

3. 精神内科的研究内容精神内科的研究内容涵盖了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等多个方面。

其中,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脑功能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对精神内科的研究和临床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常见的精神疾病和治疗方法1.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负罪感、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障碍等。

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2.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语言紊乱、情感淡漠等。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

3.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不安和恐惧、肌肉紧张、心跳加快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身体疗法等多种方式。

4.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

5.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出现异常的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反社会人格障碍、避症人格障碍等。

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家庭治疗等多种方式。

6.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改变行为、改善人际关系的治疗方式。

精神疾病相关知识ppt最新版

精神疾病相关知识ppt最新版
由此可以看出,临床疗效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精神症状和自知力。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十 四 (Shi) 抗精神病药物会成瘾吗?
所谓“成瘾”( “依赖”),是指一个人对某 种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服用以后就感到舒服, 长时间不用就会全身难受,比如烟瘾、酒瘾、 毒瘾、药瘾等。
在精神(Shen)药物中,只有抗焦虑药(就是安眠药) 可能成瘾,抗精神(Shen)病药等其它三类药物是不 会成瘾的。
临床表现: 早期精神病的一般表现
早期精神病的特殊症状
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1 早(Zao)期一般表现
(1)猜疑、易激惹、抑郁、焦虑、愤怒、情绪不稳、紧张、
睡眠障碍
(2)无精打采或无所谓事事 (3)记忆力障碍或注意力难集中 (4)周围事物发生了变化 (5)思维奔逸或迟滞 (6)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国外观点:住院的时间越短越好(Hao),社区或家庭治疗。 利好:避免住院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社区康复与技能训练。 难点:需要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和社区管理。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十二 住院时间越长,治疗就越彻(Che)底?
住院治疗三个月,病情仍然没好,此时就不宜让患者出院(在 家治疗难度大),而换用其它药物继续治疗,还是有可能进一
(脑功能损害、不可逆、难治性)。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
治疗越早,预后越好。不仅可消除发作时的精神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取得 好的近期疗效,而且可改善远期结局。反之,延误治疗的时间越长,治疗效果 越差,病情容易慢性化,导致精神残疾。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五 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
心理(Li)健康的标准:
精(Jing)神疾病相关知 识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

,减少复发。
03
方法
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康复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效果评估方法
01
02
03
问卷调查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 查,了解他们对精神疾病 的认识程度、对治疗的满 意度等。
随访调查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 解病情变化、复发情况以 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统计分析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实施精神病健康教 育前后的变化。
旨在提高精神健康知识水平, 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融合和支持。
06
CATALOGUE
精神病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效果 评估
实践案例介绍
01
背景
精神病健康教育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
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重视并实施此类教育。
02
目的
旨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的意义
01
社会康复旨在帮助精神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重返社会。
社会康复的措施
02
社会康复包括职业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等方面,为患者
提供技能培训、家庭支持、社区关爱等服务。
社会康复的挑战
03
社会对精神病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给患者回归社会带来一
定困难,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除偏见和歧视。
03
CATALOGUE
精神病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 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选择与副作用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医生会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同时 也会告知患者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完整版)精神病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的幻觉妄想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如焦虑、抑郁,再外围是人格、适应不良。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1.大脑包含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2.更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联系3.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基础.4.如果脑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势必影响正常的精神功能.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单胺类及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如DA过高: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脑皮层下边缘系统)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如DA过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皮层内、前额叶皮质)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5-HT功能过高:躁狂5-HT功能过低:抑郁重性抑郁障碍:NE功能低下ICD-10中精神障碍分为哪几大类?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第一节概述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1.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①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②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2.精神症状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退.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最常见,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幻听,见于局灶性脑病变;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有诊断意义。

精神病宣传资料知识

精神病宣传资料知识

精神病宣传资料知识
精神病宣传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精神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介绍精神病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类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精神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解释精神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包括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因素的作用。

3. 精神病的症状和表现:介绍不同精神病的常见症状和表现,如情绪波动、社交障碍、幻觉、妄想等。

4. 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解释如何诊断精神病,包括专业医生的评估和常见的诊断工具。

介绍不同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5. 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一些建议和做法,帮助人们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并且指导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社会融入。

6. 消除对精神病的偏见和歧视:强调精神病是一种疾病,不应该被歧视和排斥。

通过宣传资料向公众普及正确的精神病知识,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7. 提供相关的热线和支持服务:提供精神健康热线和支持服务的联系方式,帮助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获取专业帮助和支持。

宣传资料可以以文字、图片、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

同时,为了提高宣传资料的效果,应该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查和验证,确保其内容准确、全面、易于理解。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章什么是精神病?1.1 精神病的定义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与现实世界脱离联系。

1.2 精神病的分类常见的精神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每种精神病都有其独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3 精神病的症状精神病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幻觉、妄想、社交退缩、自杀倾向等。

不同的精神病症状各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精神病的危害及影响2.1 对患者的影响精神病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患者常常出现自卑、焦虑、失眠等问题。

2.2 对家庭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常常面临着重负担,需要承担照顾患者、协助治疗以及面对社会的压力等问题。

2.3 对社会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和社交,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体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精神病的预防与治疗3.1 精神病的预防精神病的预防包括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合理安排生活、规律锻炼等。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患者。

3.2 精神病的治疗精神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建和情绪调节。

3.3 精神病的康复第四章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关爱4.1 理解和包容家庭成员要理解患者的困扰与症状,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包容,共同面对困境。

4.2 提供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照顾,帮助他们进行日常活动和社交。

4.3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需要,家庭成员应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共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第五章精神病的社会支持5.1 精神病医疗资源的完善社会应加强对精神疾病的重视,提供充足的精神病医疗资源,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诊断和治疗。

5.2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融入和康复社会应关心患者的康复需求,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增加自信心。

5.3 提供心理支持和宣传教育社会应开展针对精神病的心理支持和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精神病的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精神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神科基础知识ppt课件
*
.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与客观环境不相称 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多伴随有痛苦的体验 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
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
精神药物治疗 特殊治疗:电痉挛治疗,胰岛素治疗(休克/昏迷治疗,低血糖治疗) 内分泌(激素)治疗 心理治疗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
*
目录
精神分裂症简介
精神分裂症临床常见治疗产品
精神分裂症常药物治疗原则
Page *
精神分裂症简介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病因不明。 多起病于青壮年。 主要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 病程多迁延,缓慢发展,部分患者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方法
口服 逐渐递增剂量法(常规剂量滴定法) 快速加量法(仅适用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肌肉和静脉注射 其他
Page *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非典型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或阿立哌唑
典型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或舒必利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
6-8周疗效不佳
单一药物原则
两种药物联合(不同化学结构、不同药理作用)
达预期目标仍以单一用药为主
*
.
精神分裂症常见药物对比
2
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
’10
ECT (电抽搐治疗)
氯丙嗪
奋乃静 氟哌啶醇 氟奋乃静 甲硫达嗪 洛沙平

精神病知识培训资料

精神病知识培训资料

社会康复
通过社区康复、职业康复 等方式,帮助患者回归社 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训练
认知训练
通过训练患者的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灵活性
等,提高认知功能。
情绪调节
通过学习情绪调节技巧 ,如深呼吸、放松训练 等,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模拟社交场景,训 练患者的社交技能,提
高人际交往能力。
生活技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 会技能训练、职业康复等。
回归社会准备与支持
准备阶段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为回归社会做准备,包括评估患者 的社会功能、制定回归社会计划、提供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 培训等。
支持阶段
患者回归社会后,需要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就业援助、 家庭支持、社区服务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授患者日常生活技能 ,如洗衣、做饭、购物 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03
精神病的预防与干预
预防措施
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识,减少歧视和偏 见。
早期识别和干预
建立精神健康筛查机制,早期识别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群,并提供 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分类
精神病包括多种类型,如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每种 类型的症状和病因各有特点。
发病原因
生物学因素
包括遗传、神经生化、脑结构异常等 ,这些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精神病的 概率。
心理社会因素
如生活事件、应激、心理冲突等,这 些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 进而发展为精神病。
症状表现
01
02

精神病知识讲座

精神病知识讲座
机制
精神病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神经递质、脑化学物质、遗传等多个方面,目 前尚无明确结论。
02
精神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与方法
症状学标准
根据国际精神疾病分类,如世 界卫生组织的ICD-10和美国精 神病学会的DSM-5,每种精神 疾病都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病程标准
除症状外,每种精神疾病还有 特定的病程和病情演变过程。
患者受到不公平对待。
社会支持体系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精神病 患者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帮
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
01
02
03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的 重要手段之一,应根据病 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产生一定的 副作用,应密切关注并及 时处理。
药物治疗管理
常见类型与表现
抑郁症
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失眠 、体重下降等。
焦虑症
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忧虑等 。
双相情感障碍
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时而兴奋时而 抑郁等。
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幻觉、妄想、语言和行为异 常等。
发病原因与机制
原因
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如遗传、神经递质异常、生 活压力、家庭关系等。
患者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对患者来说,心理支持是治疗和康 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支持的方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 法、家庭疗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 心理支持。
增强自我意识
帮助患者增强自我意识,认识到自 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 调整心态。
提高应对能力
通过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应对 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基本知识一、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

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精神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并且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

但是,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

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

另外,很多人认为,“得精神病的人都是受了刺激”,这种印象是受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的渲染和加强,却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例如,战争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刺激,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加。

还有研究显示,只有少数患者发病前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

所以,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

有研究表明,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因此有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作“分裂型人格”,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

具有上述性格缺陷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相对比较困难,痊愈之后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三、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很多,现总结出十大预后不良的因素:1.有家族遗传史者。

2.起病年龄早者(16岁以前起病者,特别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

3.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者。

4.起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者。

请注意:3、4两点同一般人理解的,刺激越大、起病越急,病情就越重的印象正好相反。

5.病前性格有缺陷者。

6.持续病程过长(一般在五年以上)。

7.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者。

8.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9.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属于单纯型者。

10.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者。

四、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法律方面,二是人情方面。

法律方面,婚姻法只规定精神病人在发病期内不能婚育,对于其它状态下的婚育问题则没有硬性规定。

而判断患者不在发病期的依据,是精神科医生出具的“临床痊愈”证明。

相比之下,人情方面该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婚姻能使患者享受到规律的家庭生活,得到更多的照顾,减少自卑心理,有机会与外界多交往。

更重要的是,患者如能在配偶的陪伴和督促下,严格遵医嘱就诊和服药,就会大大减少病情复发的危险性——此为利;婚姻必然要伴随家庭矛盾,如果婚后“内战”不断,势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精神刺激,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此为弊。

因此,精神病患者在考虑婚姻问题时,一定要权衡利弊。

精神病人也是人,他们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因此,没有理由禁止他们结婚。

但是,在决定患者的婚姻大事之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明确,是在寻找幸福,还是在寻找照顾者?对婚姻的期望值,直接影响患者对婚姻的满意度。

2.患者与他人长期交往的能力如何?这是夫妻长年厮守、和平共处的前提。

3.患者能否承担家庭的责任。

4.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精神病人的配偶付出的要比普通人多得多,对方愿不愿、能不能承担这份责任?5.一定要在病情稳定2年之后,再决定婚姻事宜,发作过于频繁的精神病患者不宜结婚。

6.不要在婚前隐瞒病情,这会给婚后的生活埋下巨大的祸根。

7.家属要随时指导患者正确看待婚姻生活,提高患者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总之,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一定要谨慎从事,处理得好,患者和家庭都受益;处理不好,则会加重病情,全家不安。

最后提醒一句,精神病患者要长期维持服药,而药物的副作用之一是出现性功能障碍,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射精不能等,女性表现为月经不调、性冷淡等,请患者的配偶予以理解。

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在病情稳定、减药之后可以好转。

至于生育问题,尽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精神病人生孩子,但医生的建议是:最好不生。

虽然有了孩子可以增添家庭的欢乐气氛,但对于精神病人而言,更多的是给他们增添负担,精神病人普遍难以胜任这繁重的家务劳动,这是其一。

前面已经讲到,精神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据调查,单亲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的机率约为10-20%,而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的患病机率高达50%。

因此,从优生学的角度来看,也不宜生育,这是其二。

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思维和行为,甚至会直接攻击家属和子女,为安全起见不宜生育,这是其三。

怀胎、分娩的过程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怀孕、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而一旦停用抗精神病药,病情又可能复发,这是其四。

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结婚要慎重,生育要尽量避免。

五、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吗?人们普遍有一种印象,“精神病人打人不犯法,杀人不偿命”。

这是因为人们总是觉得精神病人“糊涂”,不能正常地思考,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首先,要看病种。

只有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患者才有可能不负法律责任,而一些轻性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神经症等)患者,一般是要完全承担法律责任的。

其次,要看病期。

患者如果在病情较轻、或是在恢复期里触犯了法律,就要像正常人一样伏法认罪。

只有在患者确实不能辨认周围环境、完全不能客观评价周围事物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患者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

精神病人只要涉及到法律问题,一般就需要鉴定其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这项工作是由从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专家们完成的。

六、精神病有哪些表现?精神病的症状极其复杂多样,其主要表现包括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

现分述如下:1.幻觉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它的存在。

比如,在周围没有人的情况下,凭空听到声音;闻到别人闻不到的特殊气味等。

有的患者凭空听到一个或多个人在评论他的思想和行为(评论性幻听),或者听到幻听直接命令他做事(命令性幻听)。

这些症状常常带有危险性。

患者可能在幻听的支配下伤人、自伤或出走。

由于幻听中出现的声音与患者在现实中听到的声音同样真切和生动,患者难辨真伪,对其指令绝对服从,家属对此往往防不胜防。

因此,最好是送患者住院治疗,以免出现意外。

2.妄想妄想是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虽明显地歪曲事实,甚至荒谬离奇,患者对此却坚信不疑,无法说服。

常见的妄想有:关系妄想——把周围发生的与他无关的现象,都看作与他有关。

被害妄想——无根据地坚信某些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攻击、陷害,如饭里放毒、跟踪监视等。

夸大妄想——毫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能力、地位、财富等。

如,一位初中文化的待业青年坚信自己能当国家主席。

非血统妄想——无端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的。

此妄想在与夸大妄想共存时,患者就会推断说,自己的父母是某位名人或富翁。

钟情妄想——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坚信某位异性(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甚至从未谋面)爱着他。

嫉妒妄想——根据别人不可理解的理由,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基础上,坚信配偶有外遇。

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到外力的干扰、控制,并往往将其解释为某种仪器或先进的科技手段(如电子计算机、激光、电波等)的影响;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感到自己心里想的事没有说出来,别人就都能知道。

3.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松弛,又称思维散漫——思维缺乏明确的主题,使人感到言语令人难以理解,不知所云。

思维贫乏——思维内容空洞无物,概念和词汇贫乏。

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被动谈话时只能使用“是”、“不是”、“不知道”、“没什么”等简单的词或词组。

思维奔逸——思维联想过程加快,讲话滔滔不绝,过分热情。

此症状常见于躁狂状态。

被控制体验——是最具精神分裂症特征的症状之一。

患者感到思维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支配,而是由外力来控制自己的大脑。

4.情感障碍正常人的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以及内心体验同外在表现、同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精神病患者在情感方面的障碍可表现为:情感倒错——指情感活动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体验到悲伤,表情上却是微笑。

情感淡漠——患者对周围的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视若无睹,内心体验极为贫乏,面部表情冷漠呆板,与环境失去了情感上的联系。

自笑——缺乏内心体验、并且与环境无关的自己发笑。

有时患者解释说是“想到高兴的事了”,但内心体验单调刻板,面部表情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难以引起他人的共鸣。

还有的患者表现为持续的、与现实不符的情感高涨或者低落,还有的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脾气或者伤心哭泣。

5.意志行为障碍意志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付出努力的过程。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同时,出现意志缺乏,即对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都没有主动要求,多独处、孤僻、行为退缩。

有的患者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果皮,喝脏水等(意向倒错)。

有的患者表现为行为的杂乱无章,幼稚愚蠢(青春性兴奋)。

也有些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语不动(木僵)。

七、患者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承认自己有病是绝大多数精神病人的共同特点。

精神病人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叫做自知力,又称内省力。

它是判断病情好坏、程度轻重的一个重要标志,请家属务必加以重视。

自知力随病情的轻重而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三个阶段:起病早期,有些患者尚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同以前不一样了,会感到奇怪,有的患者也可能来医院看病。

此时,病情还比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认为患者具有自知力,就不是重性精神病,而耽误了治疗。

发现了精神状态有变化,还是要尽早来医院咨询。

到病情发展严重时,患者便完全不承认有病,坚决拒绝就诊服药。

此时,家属便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又想抓紧给患者治疗,却又说服不了患者。

对此,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一劝、二骗、三强制。

劝说的效果甚微,可以找个其它的借口诱骗患者来医院,再请医务人员帮助。

若实在不行,就只好强迫患者住院了。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请家属切记:如果肯定患者处于精神病状态,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患者尽快接受精神药物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