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离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多音字


集芙蓉以为裳( chánɡ) 好 衣裳(shɑnɡ )
{好事多磨(
好修以为常( hào )
hǎo)
2.通假字 错”通“措”,措施 (1)偭规矩矩而改错“ ________________ (2)忳郁邑余侘傺兮 ________________ “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3)何方圜之能周兮 “________________ 圜”通“圆”,圆形 (4)进不入以离尤兮 “________________ 离”通“罹”,遭受 (5)芳菲菲其弥章 “________________ 章”通“彰”,明显
3.古今异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准则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宁溘死以流亡兮 随着流水而消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4)自前世而固然 本来就是这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既承认甲事
1953年,屈原以诗人身份同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 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 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 马蒂一道, 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当年 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关于楚辞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宋
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 体”、“骚体”。
•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jiǎn )朝谇( suì ) 修姱( kuā ) 羁( jījī ) 謇( 蕙 (huì xiānɡ) 揽 ( chǎi ) 谣 ( zhuó) 偭规矩( miǎn ) 忳郁邑( tún ) 侘傺(chàchì) 溘死( kè ) 鸷鸟( zhì ) 方圜( yuán ) 攘诟( rǎnɡɡòu) 回朕车( zhèn ) 兰皋( ɡāo ) 芰荷( jì ) 岌岌( jí )
的一本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点 • 句子长短不一; • 形式灵活; • 多用语气词“兮”。
离骚释义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我 国古代最伟大的,也是最长的抒情诗(政治 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字。 特点:香草美人作比兴,神话传说构幻 境。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 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 为“罹”(lí ,遭遇),以“离骚”为“遭忧 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 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 可通。
屈原
教学目标
1.了解《离骚》及屈原的有关知识,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 古诗文的能力。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 音。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 漫主义和创作手法;学习诗人的高 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4.教学重点:背诵、鉴赏《离骚》的 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 忧民的高尚品德。 5.教学难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 艺术手法。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 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 《隋书· 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初 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 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 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 “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 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 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 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 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 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 有深远的影响。它采用浪漫 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政治 理想和抱负。《离骚》奠定 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 基础。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源自文库
一、基础知识
保持美好品德的决心 (第二段29~52句) 献身理想(政治决心)(37~52句)
退隐闪念(政治动摇)(29~36句)
课中探究
1.重点探究学习文章第一段。 (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 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原因:诗人“哀民生之多艰”,同情人民生活艰难。 作用:“太息”“掩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引出下文诗人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实, 也不否认乙事实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注意: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 时应拉长语气。
2.结构梳理
本文节选了52句,每4句为一节,共13节, 分两段。
政治理想(1~8句) 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政治遭遇(9~16句) (第一段1~28句) 政治态度(17~28句)
{ {
(2)屈原怎么对待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表 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诗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作用: 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 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 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 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
人,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
爱国诗人。开创了诗歌由集
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
的新纪元。 代表诗作有:《
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
屈原的一生
战国时期,春秋时代的十二大国已经归并为“七 雄”,都想统一中国。七国中,秦国最强,楚国 最大,齐国最富,韩、赵、魏三国最小,燕国最 远,偏于东北部。屈原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 政”(圣君贤相,民本思想)。内政方面:赞助 怀王,议论国事,应对宾客;外交方面:参加合 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后被奸臣陷害, 两次被罢官,先后流放到汉北、江南。辗转流离 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 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