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和无机盐代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 分较少,乙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因 此,经过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水比乙中的水多、重, 压强就大。
高频点3 气孔的功能结构
(2014•苏州)右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
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 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 案及记录表如下: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_不__同__的_矿___质__元__素__(_P_、__K_、__C_a_、__M_g_、__S_、__F_e_中__的__任__意__两__种__ _或__两__种_以__上___元__素__)____。
4.(2014·昆明)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
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
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
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A.甲组是实验组
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C.乙组的叶片未被摘除
【答案】因为无风的夜晚,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 坏,所以有水流出;在晴朗的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 用与蒸腾作用,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2.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 失掉。如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 装置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 相同。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比较甲、乙 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p表示),正确的是
第一篇 生命科学 第4课时 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和无机盐代谢
3.叶:叶片由叶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上有半 月形的__保__卫__细__胞___,保卫细胞中间的小孔是_气__孔____。
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a指的是叶脉,有输导和支持 作用;b指的是表皮,有保护作用;c指的是叶肉,有 制造和贮藏营养的作用。
高频点2 蒸腾作用
例2 (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有水流 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 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 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 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 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 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作出解释。
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析】A.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 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错误;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 用于蒸腾作用,B错误;C.乙组的叶片被摘除,C错误; D.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有 无叶,甲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 乙的叶被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 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5.(2015·杭州)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C )
第5题图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 水量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3.(2014·娄底)下图所示曲线能正确表示在晴朗的
高温天气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是 ( D)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 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照 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的增 加,能促进气孔的开启,利于水蒸气的外出,使蒸腾 作用加强。当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 散失,气孔就会关闭,然后植物的蒸腾作用也随之降 低。
4.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概念:进入植物体内的水分以__水__蒸__气____ 的形式通过植物的叶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气孔和保卫细胞
气孔是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叶片蒸腾 作用时水蒸气的通道,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进出叶片 的通道。一般植物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
(3)蒸腾作用的应用:
1.(2015·长沙)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
区域是
( A)
A.A
B.B
C.C
D.D
2.(2014·昆明)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
“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
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C)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导管 D.筛管
【解析】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机械组织起 支持作用,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用于运 输有机物,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导管 中,故选C。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 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_____有_______
(友情提示:本栏目建议午休时间完成)
1.(2015·湘潭)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
用无关的是
(D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4.(2015·宁波)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
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
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
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致开合的情况。则该种物质是
(A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解析】在叶片的表面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 的结构叫做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蒸发的门户。植 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吸收的二氧化碳以及呼吸作 用吸收的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都要从气孔进出;蒸 腾作用是指植物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 的过程,水分散失也通过气孔。由图进行分析,气孔 由开放状态到关闭状态主要是由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行 调节,当蒸腾作用增强时气孔开放,当蒸腾作用减弱 时气孔关闭,可见图示表示了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由强 到弱,故本题选A符合题意。
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
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
(B)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解析】如图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 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 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 浓度。故B符合题意。
高频点1 根、茎、叶的结构
(2015·烟台)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
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
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 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 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 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 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①带土移栽浇水,增强吸水的功能。 ②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减弱蒸 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
(4)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 ②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③有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④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2013·宁波)如图所示,将
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
D.根部带一个土坨
2.(2015·湘潭)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
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 供了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 要氮、磷、钾
第2题图
【解析】由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 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 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不好,此实验说 明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 要。
1.2014年山东省运动会将在我市举
办,为当好东道主,园林工人正美化、绿化济宁城,
如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
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
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
须插入到树干的
(B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解析】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 无机盐输送到植物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植物体就是靠 根、茎、叶的导管把水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如图所示 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 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 干的木质部。
3.(2013·桐城)从四个不同地区采集的同一种植
物的叶,测出气孔的数目并计算平均值,数据如图所
示,据图分析可知,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A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甲地区植物叶片的气孔数目最多,甲地区蒸 腾水分散失最多,大气湿度最大,降水量最大。可见, 选项A符合题意。
【提醒】理解了图中曲线表示的含义,就能判断出叙 述是否错误。
考点2 知道缺失氮、磷、钾等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a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氮__、__磷__、__钾___等元素。 不同的元素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 生长期需求量也不同。
考点3 概述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利用和 散失过程 b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渗__透__吸__水__。 (2)吸收部位:器官——___根____,主要区域——根尖 的__根__毛__区__。
(2015·烟台)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
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
的是
( B)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 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 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 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解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 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 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 用速率分为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 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 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 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 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3)吸收条件:根毛细胞中的细胞液浓度__大__于__土壤溶 液浓度。
2.运输 (1)运输的部位是木质部中的___导__管_____。 (2)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是自下而上的,从根→茎→叶。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约1%用于___光__合__作__用___。 (2)散失:约99%用于__蒸__腾__作__用____。
例5 (2014•嘉兴、舟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 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 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 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 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 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 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 中的数据应按下列____A____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 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 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 水稻植株上的_叶__片__数__目__(_叶__面__积__)_来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